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现代美洲文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代美国文学

    20世纪初,美国文学以传统现实主义为主要的潮流。欧·亨利(1862~1910)的短篇小说集问世于这个时期,杰克·伦敦(1876~1916)的重要长篇小说也发表在20世纪初。辛克莱(1878~1968)的《屠场》(1906)、《石油》(1927)描写了劳工的不幸,以及垄断资本的横行。女作家薇拉·凯瑟(1873~1947)写拓荒者的小说,辛·刘易士(1885~1951)揭露市侩的《大街》(1920)、《巴比特》(1922)都是十分深刻的。

    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继世纪初的兴起而步入繁荣,意象派、象征主义、抽象哲理派等诗歌大量涌现。庞德(1885~1973)、瓦歇尔·林赛(1879~1931)、桑德堡(1878~1967)是很有成就的诗人。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1922)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奥尼尔(1888~1953)的剧作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成分,《琼斯皇》(1920)、《毛猿》(1922)以表现主义方法与象征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异化。南方文学的代表福克纳(1897~1962)在《喧哗与骚动》(1929)中用意识流手法描写资产阶级家庭的堕落。

    美国的左翼文学是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产生的。约翰·里德(1887~1920)的《震撼世界的十日》开创了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乔万尼蒂歌颂列宁的诗、伊斯特曼的小说《冒险》(1927)、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1929)是这种文学的实绩。

    “红色的30年代”时期左翼文化团体与杂志纷纷出现。重要的左翼作家有:工人出身的高尔德(1894~1967),他的自传小说《没有钱的犹太人》(1930)首先写了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它对后来美国作家们,如《铁城》作者布朗等,以及对拉丁美洲作家影响很深。

    此外,康罗伊的小说《无产者》(1933)、工人作家坎特韦尔的小说《丰饶的土地》(1934)、罗斯的小说《称它为睡眠》(1935)。约翰·霍华德·劳森的剧本《进行曲》(1936)、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的诗《新的歌》(1937)以及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的报告文学,都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作。马尔兹(1908~)的长篇小说《潜流》(1940)成功塑造了共产党员形象,他的《十字奖章与箭矢》(1944)是反法西斯的名著。黑人作家赖特(1902~1967)的《土生子》(1940)表现了黑人的革命愿望。“红色30年代”,有的写劳动人民斗争的现实主义小说,也列入左翼文学,如斯坦贝克(1902~1968)的《愤怒的葡萄》(1939)、多斯·帕索斯(1896~1970)的《美国》三部曲:《北纬四十二度》(1930)。《一九一九年》(1932)、《赚大钱》(1936),以及考得威尔的短篇小说。

    20世纪30年代后期,左翼文学分化,但一些作家仍然写出了反法西斯的名作,如刘易斯的《不能在这里发生》(1936)、海尔曼的《守望莱茵河》(194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杰出的作家主要是海明威(1899~1961),他的《太阳照样升起》(1926)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菲茨杰拉尔德(1896~1940)的《人间天堂》(1920)和《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也唱出了因“美国梦”幻灭而迷惘的哀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学出现极复杂的状况,各种现代派文学应运而生。梅勒(1923~)写了战争小说《裸者和死者》(1848),在《白色黑人》(1959)中发布了美国存在主义的宣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国出现反传统的“垮掉的一代”。代表作有金斯堡(1926~)的长诗《嚎叫》(1956)和凯如亚克(1922~)的小说《在路上》(1957)。

    20世纪60年代美国还流行黑色幽默小说,用滑稽口吻来写悲惨景色以揭露世界的不合理。海勒(1923~)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冯尼古特(1922~)的《第五号屠场》(1969)都揭露了战争的不人道。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代表是阿尔比(1928~),他的《动物园的故事》(1959)、《美国梦》(1961)、《海景》(1975)表示了对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否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经过“沉寂的十年”,在存在主义影响下,在与各种现代派文学相抗衡又相渗透之中,渐次兴起和回归。索尔·贝洛(1915~)受现代派影响虽深,但倾向现实主义的《洪堡的礼物》(1975)等是现代文学的佳作。

    马拉默德(1914~)的长篇《店员》(1957)、《房客》(1971)、《杜宾的传记》(1979)真实描写了下层犹太人的苦难。写《兔子,跑吧》的厄普代克、写《战争风云》的沃克、写《奇境》的女作家奥茨,以及黑人作家埃利逊·鲍德温,也都对现实作了反映。

    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1914~)的《玻璃动物园》(1945)、《欲望号街车》(1947)、《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和亚瑟·米勒(1915~)的《推销员之死》(1949)、《桥头眺望》(1957),从各方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现代加拿大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诗歌创作的显著变化是受美国文学的影响比较突出。在美国黑山派的影响下,诗人对诗的格式和行节作了改革。神话原型论者则认为所有的艺术都包含一定的神话内容与原型暗示,作家应按人生各阶段的神话寓意来创造形象。詹姆斯·瑞尼(1926~)的寓言诗《荆棘衣》(1958)和女诗人杰伊·麦克菲森(1931~)的《船夫》(1957)都是按照这种理论创作的。

    诗人厄尔利·伯尼(1904~)以叙事诗《大卫诗集》(1942)成名。20世纪50年代后他在形式上不断改革自己的旧作,取消标点符号,按图形排列诗句。欧文·雷顿也是受黑山派影响进行形式改革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讽刺社会陋习和文学界的经院习气。帕特里夏·佩奇属于意象派诗人,她的诗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和感受。

    一些诗人仍保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如雷蒙德·苏斯特(1921~)的诗集《时代的颜色》(1964),反映了多伦多下层社会中人民的呼声。

    战后,有些作家以现实主义态度探索加拿大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如民族矛盾、与美国的关系、妇女的要求等。其中最有影响的小说作家休·麦克伦南写了6部探讨社会问题的小说,《两地孤栖》(1945)和《斯芬克斯重返人间》(1967)是以加拿大的英、法语民族矛盾为题材的作品。

    其他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数莫德凯·里奇勒(1931~)的《杜德·克拉维茨的学徒生涯》(1959)最为出色,书中描绘了犹太人在加拿大社会中的种种遭遇。女作家埃塞尔·威尔逊、玛格丽特·劳伦斯(1926~)和艾丽斯·门罗(1932~)的作品,大多写小资产阶级妇女对爱情、友谊、理想的追求。

    20世纪50年代后期,描写异化心理、生存危机的作品开始出现。较有影响的是厄内斯特·巴克勒的《山与谷》(1952)和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浮升》(1972)等。同时,描写地区、乡土生活仍是流行的题材,如作家罗伯逊·戴维斯(1913~)以幽默含蓄的笔触写的《恶意的膨胀》(1954)及《脆弱之大成》(1958);米切尔(1914~)的《谁见过风》(1947)等。

    随着题材的变化,现代的创作方法也被一些作家广为应用。麦克伦南的小说《守夜结束》(1959)、劳伦斯的《石头天使》(1964)以及阿特伍德的小说,往往看不出时间顺序。

    20世纪60年代以后,加拿大英语文学发展起来,作品可看到两种明显的倾向:

    其一题材更为广泛,更不限于本国。这是由于各族作家的民族意识增强,大多以本族的神话和历史传说为写作的题材,同时,旅居国外的作家又多以其所在国为背景进行写作。

    其二电子文化的发展刺激了作家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写小说强调即时的意象和感受,不注意情节,小说趋于诗化;诗则强调客观效果,诗句按某种格式排列,形成一种图案,又具有歌曲的节奏与音乐的语言。

    现代墨西哥文学

    1910年墨西哥民主革命爆发,随之而来的是描写革命斗争的小说创作高潮。1916年出版的马里亚诺·阿苏埃拉(1873~1952)写的《在底层的人们》,是第一部描写革命斗争的小说。这一时期著名的小说家还有:马丁·路易斯·古斯曼(1887~1977),著有《鹰与蛇》(1928);格雷戈里奥·洛佩斯·伊·富恩特斯(1897~1966),著有《印第安人》;何塞·巴斯孔塞洛斯(1882~1959),著有自传体小说《克里奥约人乌利塞斯》。

    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歌创作有:《忧伤》(1919)、《可爱的祖国》(1921),均为诗人拉蒙·洛佩斯·贝拉尔德(1888~1921)的作品。

    1909年,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和马丁·路易斯·古斯曼创建了青年协会,旨在建立新的墨西哥社会和新的墨西哥文化,其中重要的作家有胡利奥·多利、安东尼奥·卡索和阿方索·雷耶斯;后者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创作活动加强了墨西哥与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联系。

    20世纪30~40年代,墨西哥出现了许多文化团体和流派,如尖锐派和现代派等。

    何塞·胡安·塔夫拉达(1871~1945)用日本俳句体写的《一天》(1919)是他由现代主义转向“先锋派”的标志。以曼努埃尔·马普莱斯·阿尔塞为首的“尖锐派”作家,代表着墨西哥新一代的诗人,他们注重学习欧美革新文学的表现手法。

    现代派的诗人有卡洛斯·佩利塞尔(1899~1977),以大陆、空间和热带原始自然环境为题材,同时也写爱情诗和宗教诗;何塞·戈罗斯蒂萨(1901~1973),以诗作《没有终极的死亡》著名;萨尔瓦多·诺沃,他的《镜子和新恋》(1933)是“反诗歌”的最早作品。此外,哈维尔·比利亚乌鲁蒂亚(1903~1950)的《死亡的怀恋》(1938)是一本优美的抒情诗集。属于这一派的有名诗人和著名的散文家还有豪尔赫·库埃斯塔、希尔维托·奥温、贝纳尔多·奥尔蒂斯·德·蒙特利亚诺、哈依梅·托雷斯·博德特等。

    这一时期中,著名的剧作家是罗多尔福·乌西格利(1905~1980),他的作品有《做鬼脸的人》。

    墨西哥现代文学中,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最为著名。他的诗集《口头上的自由》(1960)包括他20余年间的诗作,其中的名篇为《太阳石》(1957)。

    在小说创作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卡洛斯·富恩特斯(1928~),著有《最明净的地区》和《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他还著有《西班牙美洲新小说》(1969)、《墨西哥时代》(1971)等。其他较著名的小说家还有阿古斯丁·亚涅斯(1904~1980),他的作品《在洪水边缘》(1947)为墨西哥新小说开辟了道路;胡安·鲁尔福(1918~)的两部小说《平原上的烈火》(1953)和《佩德罗·帕拉莫》(1955),采用了新的技巧并形成他特有的风格。

    现代古巴文学

    1959年古巴革命以后,纪廉、比塔·罗德里格斯、莱萨马·利马、纳瓦罗、卢纳、米尔塔·阿吉雷(1912~)等老一代诗人继续创作,另外新起的比较著名的诗人有洛维尔托·费尔南德斯·雷塔马尔(1930~),著有诗集《诗歌,在其应有的位置》和《还是那双手》;法亚德·哈米斯(1930~),著有《投掷石子》;巴勃罗·阿曼多·费尔南德斯(1930~),著名诗集《我,巴勃罗》;埃维尔托·帕迪利亚(1932~),著有诗集《礼物》。

    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有阿莱霍·卡彭铁尔,著有反映海地独立战争的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以及《方法的根源》。小说家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1929~)的主要作品有揭露古巴独裁者镇压人民的短篇小说集《平时和战时一个样》,以及反映古巴革命前夕哈瓦那生活的长篇小说《三只可怜的老虎》。何塞·贝塞拉·奥尔特加著有《九号站》,温贝特·阿雷纳尔著有《太阳当头》,何塞·索莱尔·普伊格著有《贝尔蒂雄166》,伊尔达·佩雷拉著有《明天是26日》,这些作品都是描写巴蒂斯塔政权对人民的迫害。

    此外,还有海梅·萨鲁斯基(1930~)揭露旧古巴社会的《寻觅》,埃德蒙多·德斯诺埃斯(1930~)反映1952年巴蒂斯塔政变直至马埃斯特腊山游击战的小说《没有问题》,诺埃尔·纳瓦罗揭露宪警罪行的《在我们焦虑不安的日子里》。胡安·阿尔科查的《只有死人在行进》,描写一群毫无理想的青年的生活。多拉·阿隆索的《无刺的土地》,反映土地改革问题。阿贝拉尔多·皮涅罗的《休息》,反映哈瓦那汽车工人的罢工斗争。后来的作品有达乌拉·奥莱马·加西亚的小说《志愿女教师》,反映古巴革命以后的扫盲运动。流亡到国外的小说家萨尔瓦多·迪亚斯·维尔松,在墨西哥发表小说《世界已黑暗》。诺瓦斯·卡尔沃的短篇小说《雷伊纳祖母和德尔芬侄子》、《枪毙费尔南德斯》等,其内容多为对古巴现状的谴责。

    现代著名的戏剧家主要为何塞·特里亚纳(1931~)著有剧本《镜子里的梅迪亚》;阿维拉尔多·埃斯托里诺(1925~),著有抨击社会弊端的剧本《偷猪》;安东·阿鲁法特(1935~),著有哲理性剧本《情况要调查》等。

    著名的评论家有安布罗西奥·福尔内特(1932~)、里内·莱阿尔(1930~)、格拉西埃拉·波戈洛蒂(1932~)。

    现代巴西文学

    1922年2月,在圣保罗市大剧院举行的“现代艺术周”,是巴西现代文学的开始。各文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中有格拉萨·阿拉尼亚、若泽·奥斯瓦尔德·德·索萨·安德拉德(1890~1954)、马里奥·劳尔·德·莫赖斯·安德拉德(1893~1945)、保罗·梅诺蒂·德尔·皮基亚、罗纳尔多·德·卡瓦略(1893~1935)等人。

    此后不久,涌现了一批新的开拓者,《马库奈伊玛》(1928)的作者马里奥·德·安德拉德,《垃圾堆》(1928)的作者若泽·阿梅里科·德·阿尔梅达(1887~1969)为其先驱。以后登上文坛的有若热·亚马多和埃里科·维里西莫(1905~1977)等东北地区的作家,奥克塔维奥·德·法里亚和马尔克斯·雷贝洛等城市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以及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若热·德·利马(1895~1953)等诗人。其中最有才华和最负盛名的是东北地区派的作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若泽·林斯·多·雷戈(1901~1957)、拉谢尔·德·克罗斯、格拉西利亚诺·拉穆斯(1892~1953)和若泽·亚马多。

    从1945年以来,巴西的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突出的人物是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1908~1967)。他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小说的文体、主题、语言等方面进行了革新。1956年发表的《广阔的腹地:条条小路》,集中代表了他所作的这种尝试。

    巴西现代作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阿多尼亚斯·阿吉亚尔(1915~)、瓦尔多米罗·弗雷塔斯·奥特兰·多拉杜(1926~)、克拉丽赛·利斯佩克托尔(1924~1977)、奥斯曼·林斯(1924~)、赛西莉娅·梅雷莱斯(1901~1964)等。

    现代智利文学

    智利现代文学的发展也趋于多种流派和多种风格。继承布莱斯特·加纳的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仍然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华金·爱德华兹·贝略(1887~1967),倾向于自然主义,作品以城市贫民生活为主题,揭示社会对下层人物的不公平待遇。他的重要长篇小说有《贫民》和《无用的人》等。曼努埃尔·罗哈斯(1896~1973)也擅长描绘下层人民的生活,长篇小说《贼的儿子》被认为是最生动的一部作品,他于1937年被选为全国作家协会主席,1957年获国家文学奖。

    在短篇小说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巴尔多梅罗·利略(1867~1923),作品主要描写矿工生活、海上生活和风土人情,有短篇集《土地下》、《太阳下》、《民间故事》和《宝藏及其他海的故事》。著名的作家马里亚诺·拉托雷(1886~1955),以描绘农村和山区风光见长,作品往往忽视人物的塑造,散文性较强,重要作品有《人与狐狸》(1937)和《鸟岛》(1955)等。

    小说家爱德华多·巴里奥斯(1884~1963)以描写人物变态心理而闻名,他的作品大多以智利中产阶级的生活为题材,通过对他们变态心理的描绘,揭示社会问题,重要作品有《为爱情而发疯的孩子》和《驴子兄弟》等。此外,后期现代主义诗人佩德罗·普拉多也写哲理小说,作品通过对一般事件的引申,总结出人生的哲理,主要有《一个乡村的法官》和《阿尔西诺》。

    现代重要的小说家是何塞·多诺索(1924~),初期作品极力模仿西班牙作家巴列·因克兰的风格,象征性强,并带有自然主义色彩;后期作品涉及社会道德问题,往往将虚幻和现实溶在一起,对社会进行讽刺,重要作品有《加冕》、《别墅》等。

    现代较有影响的小说家还有: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尼科梅德斯·古斯曼(1914~),超现实主义女作家马里亚·路易莎·博姆巴尔(1910~1980),倾向新现实主义的作家胡安·戈多伊(1911~),描写矿工生活的小说家贡萨洛·德拉戈(1906~),带有宿命论观点的女作家马尔塔·布鲁内特(1901~1967)等。

    现代阿根廷文学

    20世纪初,阿根廷文学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1893年,拉丁美洲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鲁文·达里奥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对阿根廷许多诗人产生了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诗人是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1874~1938),他的诗集《伤感的月历》(1909)和《百年颂》(1910),以它新奇的形式、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比喻,对阿根廷文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个时期的小说和戏剧继续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发展。罗伯托·何塞·派罗(1867~1928)的《劳乌乔的婚姻》(1906)和《胡安·莫雷拉孙子的奇遇》(1910),贝尼托·林奇(1885~1951)的《佛罗里达的鹰》(1916)和《挖骨头的英国人》(1924),曼努埃尔·加尔维斯(1882~1962)的社会小说《师范学校女教师》(1914)和《纳查·雷古莱斯》(1918),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的《加乌乔战争》(1905)和《古怪的力量》(1906),恩里克·罗德里格斯·拉雷塔(1875~1961)的《堂拉米罗的荣耀》(1908)和《索戈伊比》(1926),都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0世纪20年代,阿根廷文学中出现了一种带有强烈民族特点的倾向,在这一倾向影响下,里卡多·吉拉尔德斯(1886~1927)创作了他的长篇小说《堂塞贡多·松勃拉》(1926),出色地描写了潘帕斯草原和加乌乔生活,塑造了加乌乔的典型形象。

    极端派诗歌创始者之一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的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1923)和短篇小说集《虚构集》(1944),也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奥利维里奥·希龙多(1891~1967)、里卡多·莫里纳里(1898~)、弗朗西斯科·路易斯·贝尔南德斯(1900~)、莱奥波尔多·马雷查尔(1900~1970)、卡洛斯·马斯特罗纳迪(1901~)等,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诗人。

    这个时期的戏剧主要着重心理分析,代表作家是萨穆埃尔·埃切尔鲍姆(1894~1967)、阿尔曼多·迪斯塞波洛(1887~)、佩德罗·皮科(1882~1947)和弗朗西斯科·德·菲利皮斯·诺伏亚(1889~19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根廷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风格、流派,产生了一批值得提及的作家和作品,例如埃内斯托·萨瓦托(1911~)和他的小说《隧道》(1948)、《关于英雄与坟墓》(1962),胡利奥·科塔萨尔(1914~)和他的小说《踢石戏》(1963)等。

    现代哥伦比亚文学

    现代哥伦比亚文学开始于19世纪末。哥伦比亚诗人何塞·阿森西翁·西尔瓦(1865~1896)是先驱之一,他写的爱情诗《第三首夜曲》备受推崇。以后涌现了一批现代主义派的作家,其中有长篇小说《马丁·弗洛雷斯》(1866)的作者何塞·马里亚·萨姆佩尔(1828~1888)和诗人吉列尔莫·巴伦西亚(1873~1943)。巴伦西亚擅长格律诗,是杰出的抒情诗人,并且热心于把世界各国的优秀诗歌翻译成西班牙文。1929年出版的诗集《震旦》,就是他翻译的中国古代诗集。同一时期,著名的作家还有米格尔·安赫尔·奥索里奥(1883~1942),代表作有《黑玫瑰》(1933)等。

    20世纪哥伦比亚描写社会现状的小说形成潮流,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有:描写安蒂奥基亚山区人民生活的小说《我家乡的果实》(1896)的作者托马斯·卡拉斯基利亚(1858~1940),著名的诗人路易斯·卡洛斯·洛佩斯(1881~1950),小说家何塞·欧斯塔西奥·里韦拉(1889~1928)。后者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漩涡》(1924),作品以原始林莽为背景,描写人与自然的斗争,被称为“最伟大的林莽小说”。在印第安小说方面,涌现了两位有才能的小说家,爱德华多·阿里亚斯·苏亚雷斯(1896~)和卡尔多纳·哈拉米略(1919~)。此外,还有一位极为活跃的短篇小说作家塞萨尔·乌里韦·彼得拉伊塔(1897~1951),其《托亚》(1933)是一部加乌乔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后一辈的作家中,有爱德华多·卡瓦列罗·卡尔德隆(1910~)、贝尔纳多·阿里亚斯·特鲁希略(1905~1939)、曼努埃尔·萨帕塔·奥利维利亚,以及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等。

    哥伦比亚近代诗歌在莱昂·德·格雷夫(1895~)之后,以《新人》杂志为中心,又出现了一批诗人。其中之一是豪尔赫·萨拉梅亚(1905~1969)。他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均有成就。另一位是阿尔维托·列罗斯·卡马戈(1906~),后来当过共和国总统。稍后,诗坛又形成了另一个颇有影响的以“石头与天空”命名的新集团,其领导者路易斯·比达莱斯(1904~)是评论家、诗人,作品有诗集《铃在响》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哥伦比亚又有一批有才华的作家出现,如小说家爱德华多·萨拉梅亚·博尔达、诗人费尔南多·卡里·拉腊、费尔南多·阿维莱斯,文艺评论家巴尔多梅罗·萨宁·卡诺(1861~1957),散文家赫尔曼·阿尔西涅加斯(1900~),剧作家恩里克·布埃纳文图拉(1925~)等。其中在现代拉丁美洲有很大影响的是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其成名之作《百年孤独》(1967)和另一部小说《家长的没落》(1975),被认为是开辟了拉丁美洲文学的新风格的作品。其他作家还有埃尔南多·特列斯(1908~)、阿尔瓦罗·塞佩达·萨姆迪奥、阿尔图罗·埃切韦里·梅希亚等。

    现代玻利维亚文学

    现代玻利维亚文学开始的标志是20世纪,自然主义成为小说创作中的主要流派。此时的作家作品有:海梅·门多萨(1874~1939),写过不少描绘矿区生活的作品;阿尔曼多·奇尔韦切斯(1883~1926),早期是现代主义诗人,后来创作了小说《天蓝色》、《贵族之宅》、《热带之花》和《罗哈斯竞选》;阿尔弗雷多·吉廉·平托(1895~1950),他的小说《印第安人的眼泪》、《乌塔马》、《矿井》等揭示印第安人以及农村和矿区的无产者所遭受的压榨和凌辱;里戈维尔托·比利亚罗埃尔·克劳雷(1890~),著有以教育为题材的小说《极为重要的含义,又名豪尔赫·埃斯特凡小传》。此外还有路易斯·托罗·拉马略(1898~1946)和卡洛斯·梅迪纳塞利(1899~1949)等有特色的作家。前者在《库蒂蒙库》和《印加的金子》两部小说中描绘了玻利维亚的高原风光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后者把玻利维亚外省的风土人情穿插在小说《拉·恰斯卡尼亚维》的爱情故事之中。

    与此同时,现代主义逐渐在诗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里卡多·海梅斯·弗雷雷(1868~1933)、弗朗斯·塔马约(1879~1956)和格雷戈里奥·雷诺尔兹(1882~1948),都是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弗雷雷的诗作《蛮荒的源泉》被誉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塔马约也是一位讲究修辞的诗人,他的诗剧《斯柯帕斯》和《普罗米修士和海神女》有不少十分精彩的美好诗句。克劳迪奥·佩尼亚兰达(1884~1924)、何塞·爱德华多·盖拉(1893~1943)和拉斐尔·巴利维安(1898~)三位诗人,开始从现代主义向新的流派探索。先锋派的兴起并未引起强烈的反应。先锋派诗人的主要代表是奥克塔维奥·坎佩罗·埃查苏(1900~)、奥斯卡尔·塞鲁托(1907~)等数人。

    在玻利维亚,立志建立民族文化的作家有费尔南多·迭斯·德·梅迪纳(1908~),恩里克·菲诺特,以及吉列尔莫·弗朗科维奇和古斯塔沃·阿多尔福·奥特罗等人。1932~1935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之间发生战争,有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加以反映。诗人奥斯卡尔·塞鲁托著有小说《火崩》,奥古斯托·塞斯佩德斯(1904~)著有短篇小说集《梅斯提索人的血》。奥古斯托·古斯曼(1903~)则在《战俘》中以一个士兵的回忆录形式描写了这一场战争。

    以现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家有劳尔·博特略·戈萨尔维斯(1917~),他著有《绿叶的迷醉》、《柯卡叶》、《高原》、《价值连城——幕间短剧》和《荒原》。马尔塞洛·吉罗加·圣克鲁斯的小说《无人区》被认为是玻利维亚最佳文学作品之一。

    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大量诗人,被称作“蛮族的史诗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有:胡利奥·德拉·维加、奥斯卡尔·阿尔法罗、阿尔西拉·卡尔多纳·托里科。

    20世纪50年代,以印第安人为题材的作品正在逐渐消退,追求世界潮流的风气日益高涨。代表作家有:豪尔赫·苏亚雷斯(1932~)、费利克斯·罗斯皮格利奥西·涅托(1930~)、埃尔温·罗哈斯、赫苏斯·乌尔萨加斯蒂、埃德加·阿维拉·埃查苏、埃德蒙多·卡马尔戈·费雷拉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