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邛海水下有无古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卫星图显示的异样水面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距今约180万年。其形状如蜗牛,南北长11.5千米,东西宽5.5千米,周长35千米,水域面积31平方千米。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水面标高为1507.14米至1509.28米,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30平方千米。

    邛海水下到底有没有古城?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都给西昌邛海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尽管对于古城有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但是“邛海水下有古城”依然留有无穷的悬念等待着人们继续探寻。

    2008年“五·一”长假期间,四川省西昌职业高级技术学校(原西昌铁路技校)退休教师、曾经教授过计算机课的胡璧硅在网上点开卫星地图时发现,地图上邛海水面有异样。“卫星地图上,邛海明显被分成了上下两部分,上层部分是很清晰的水面,下层部分,即水以下部分,仿佛有什么东西。”这是什么呢?难道是“水下古城”?

    老人发现神秘水下实物

    坐在邛海边,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家住西昌海南乡古城村,已近古稀之年的一位老人说,年轻的时候,晴天时,在水浅的地方,他们能看见水下有茅厕样的东西,还有树桩等。

    其实,在卫星地图引发争论的一个月后,花奇品老人宣称,他手捏6个证据,证明“邛海底有人住过”。花奇品老人的邻居、一位退休教师说,花奇品老人手中的6个证据,主要来自于老人年少下海“扎猛子”时,发现淹没于水下的石埂子、碑石和贾家铺子遗址。

    原来,老人年少在湖中“扎猛子”发现的石埂子,主要位于焦家村五组肖家堰、梓潼宫往西南方距岸800米,海南乡核桃村柳树嘴美人池等处。其中梓潼宫方向的石埂子最为规整。

    “此处石埂子,在湖下约7米深处,有3间房屋大小,长有15米多,是人工砌的石脚。”谁人在水中修房子?出于好奇,花奇品和另一渔民再次“扎猛子”亲手摸。“如今,那个地方已变陆地,距湖200多米,石硬子藏在地下数米深处。”花奇品说。面对老人提供的“石埂子”证据,刘弘表示,邛海边自来有人居住,随着时间推移,湖面大小肯定会出现变化。曾有人居住过的地方,要么被水淹,要么被淤泥埋。像20世纪70年代,焦家村发现的明代地震碑和清代墓葬就是典型。

    声呐探测显示数据异常

    2004年,为更好地完善邛海流域环境规划,邛海泸山综合整治开发建设指挥部请来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首次对邛海水底进行考察。

    依据声呐数据显示,竟呈规律性异常。多次重复后,规律性异常依然存在。“难道水下有东西?”面对专家的疑问,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也很激动:“我生长在邛海边,对于邛海传说,更是早有耳闻。这些规律性异常数据,难道是水底真有宝贝?”

    至2004年的9月初,按规律性异常数据框定的图案出炉。望着规整的图案,专家更加震惊了:声呐数据规律性异常分布区域,面积竟达6平方千米。西昌市文管所研究员拿出《后汉书》说:“规律性异常,可能是‘一个被遗忘在史记之外的国度’”,即水下有疑似建筑群。

    规律性异常如是建筑群,不单会引来邛海水下考古热,还会给西昌旅游带来无限商机。于是,专家们一起找到当时的西昌市市长,请求对邛海水下做进一步探测。请求很快得到了许可,邛海水下疑似建筑群探测领导小组迅速成立。

    2004年9月30日,仪器、专家、潜水员分批到达,探测如期举行。由于卫星信号晚上更好,探测选在夜间进行。不过,潜水员在水下见到的,不是呈方形的房屋、墙垣,而是许许多多圆形、长圆形的淤泥堆,它们的高度达两三米,甚至四五米不等,潜水员伸手摸去,直至手臂和头都陷进了淤泥,仍无法接触本体。

    在探测过程中,潜水员偶尔会发现零星巨大独立岩石或水底海沟,却全部被淤泥覆盖着,声呐找得到,潜水员却始终摸不着。原西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邛海流域环境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邛海泸山综合整治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长期致力于邛海环境的保护工作的吴少林有点不甘心,他让人找来取样钢管,让潜水员下潜扦插。然而,除取得分层淤泥条状土样外,仍然一无所获。

    关于水下疑似建筑群之说,凉山州博物馆馆长给予了驳斥。他通过调查分析后认为,6平方千米的“古城”面积,仅比如今西昌城小一点儿,西昌古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城市。

    经过几天的梳理,尽管想找的建筑群没找到。但本着科学态度,专家们得出一致结论:还不能绝对排除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没摸到水底,谁也不敢把话说绝了。”一番话,依旧给“邛海水下有古城”留有悬念。

    水下有无古城的论争

    西昌地处横断山脉,乃地震多发区。史上有记载的大地震有: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元鼎元年的大地震,震级8.9级;1536年,明朝嘉靖十四年的大地震,震级7级左右;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的大地震,震级7.5级。

    “邛海是地震所致,而且当时的邛都沉陷到了水底,因为范晔的《后汉书》中早有记载。”提起邛海的形成,一些人坚信“地震说”。“邛海因地震形成不是神话,邛都城池沉陷邛海中,也不仅仅是传说,可能是真的。”

    不过,这些引来文物考古者的质疑,直言“邛海地震形成说”乃凭空捏造。有的人说,邛都县是汉武帝开发西南夷设置的15县之一,司马迁时任西汉中书令之职,全程参与了西南夷各郡县的设置,而且,司马迁曾到过西昌。不过,“城陷于海”这样的大事,司马迁在《史记》中却只字未提。

    还有两位四川籍史学家,一位是西晋时期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另一位是同时期的《华阳国志》作者常璩。“这两位史学家世居四川,对境内发生的城陷为海的大事,绝不可能从耳未闻,更不可能不记。因此,几百年后,司马迁、班固、陈寿、常璩的后生,距西昌万里之遥的范晔,凭空捏造出‘邛都……地陷为汙泽’这样的谎言,实乃可笑!”西昌市文管所研究员张正宁表示。有人说,翻开中国历史,西昌历史上从未设置过梓潼县,“何以沉没于邛海海底呢?”

    “西昌有汉城,不过,依照我个人研究,这座汉城一定不会在邛海水下,而是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士杨勇表示,邛海水下有座城的说法,完全不靠谱!从地质学角度讲,邛海乃地质结构变化形成,距今已超过百万年,而汉代距今2000多年,从年代讲“邛海水下有古城”也是站不住脚的。

    还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古人在城址选择上,往往会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特别是城址地形是否适合外敌防御,这是城址的第一考虑因素。因此,古人的城址一般会选在地势较高位置,比如山上。绝不可能选在地势较低的位置。

    那么,西昌境内有汉城吗?四川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表示,通过前期考察,西昌应该有一座汉城。不过,从当前出土文物看,西昌汉城还尚未完全被发现。

    该遗址已于2002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滦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老城境内,占地133万平方米。古城整体建筑以盛清,即康、乾的建筑风格为主基调,共同展现北方古镇的地域特色;在装饰装修、景观节点等方面,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历史节点和民族特色,用不同的文化元素和建筑形式,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个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