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镇流传了几百年的一句顺口溜。
尢家在镇上祖祖辈辈都是长寿人。大多是八九十岁的年纪。但他们家的虫子也象他们的长寿一样著名,被称为尢家的家虫。
家虫就是寄生在人身上的虱子。
那时候全阁老镇人人身上都有虱子。但是,尤家人身上的虱子最多。
作为尤家的后人,尤扪对此记忆颇深。太往上的他没有印象,但对他的祖父印象最深。他清楚地记得,一个老人坐在墙根下,面对暖烘烘的太阳,翻开足有四五尺宽的中式裤腰捉虱子。他每捉一只便张开嘴扔进嘴里嚼碎吞下。那肉囊囊、园滚滚的虱子在他嘴里“噗噗”作响,象吃炒爆米花一样。他的嘴巴咂吧着,似乎越嚼越香。
那老人就是他爷爷。
他们放了学常看他爷爷捉虱子吃。吃到精彩处,他们常常拍手大笑。爷爷抬起头手里捏着一只虱子,瞪他们一眼说:“笑啥?这叫长寿虫!尤家辈辈活高寿,全凭这虫子。”
他常常因此而看不起爷爷,但要命的是他自己身上的虱子也很多。常因此而被同学戏弄:“瞧,上来了!上来了!敌人的坦克上来了!”
每当听到这种声音,他就赶紧往脖子里抹一把,保准能抓下两三个来。那是他衣服里钻出来想和他一起听课的他们家的家虫!
有时,捉狭鬼们悄悄从他脖子里捉住虱子扔到女同学的衣领里,气得女娃们在同学的哄笑声中抹着眼泪到厕所里脱下衣服捉尤家的家虫。
有人说,他们家里的人不讲卫生。但他是学生郎不会不讲卫生的。他三天两头洗头洗衣服,但那虱子就象是从皮肉里往出长似的,洗也洗不掉。为杀死衣缝上密密麻麻的虮子,他常把背心内裤搁在开水里的煮烫,甚至抹上六六六粉都无济于事。气得他常因此而掉眼泪。
而这苦恼并不只是来自他一个人。他的父亲没事时也常坐在门口挤虱子,两个大拇指甲上全是红红的虱子血,几乎能滴下来。母亲眼睛不好使,常在和面时头上的虱子掉进面盆而和进面里。煮熟了全家人都不知不觉地和面条一起吃进肚里。而母亲用篦梳为妹妹篦头时常常能一篦一大把白生生的虱子……
尽管如此,他们全家是村子里最健康的人。全家老小从不生病,连个头痛感冒都没有。
然而,等他成年以后,尤家人的健康象全镇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了,高寿的神话很快便被打破了。先是父亲得肝癌去世,母亲不久也得了肺气肿去世了。妻子患了肺结核,儿子得了肾炎。前些天,他觉得右胁部有点疼,到医院一查,居然是胆囊炎。
他吓了一跳,沉重的医药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每个人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无奈之中,从不迷信的他,到镇东头一仙灵神婆那儿算了一卦。
一仙灵捏捏掐掐、呢呢喃喃了半天,忽然眼睛一睁,盯着他看了半天,吃惊地说:“你们家的长寿虫跑了!”
他大吃一惊,仔细一想,她还真说对了。自从八十年代以来,他们家的家虫渐渐都绝了迹,即使三月五有不洗衣服洗澡,也不会生出一只虱子来。而他的儿子和女儿更是象没见过喜鹊和乌鸦一样,从没见过虱子!在看看全村人,也都不见了虱子,但是,各式各样离奇古怪的、过去从没见过的疾病到处都是。谁也不知为什么。
他不得不按照一仙灵的明示四处寻找从他们家逃走的长寿虫。
然而,跑遍全镇也没找到一只,包括最脏最懒的要饭的和疯子身上都没有。他又跑到外县、外省,甚至跑到西北农村那些最贫穷、最落后地方都没找到一个。不仅是人,连最脏的猪身上也找不到一个——尤家的家虫从此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这与人共生共死的、令人讨厌的虫子怎么一下就一个都没有了呢?
他很困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