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山河-师生请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又是一天清晨,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校园。

    柳叶正在打扫教室卫生,赵国玉探进脑袋,瞧见四下无人,跑过来问道:“柳叶,昨天一下午你跑到哪里去了?”

    柳叶说:“没去哪儿啊!”

    赵国玉略带醋意地说:“还说没去哪儿。警察进学校抓人,你不是掩护冯少卿走了吗?”

    柳叶点头应着,赵国玉说:“我到处找了你们一下午,也没找到,到了晚上也没看到你。”

    柳叶说:“我送他回家了。”

    赵国玉听者有意:“啊?回家……然后呢?”

    柳叶说:“送到西门外就回来了,然后我在叔叔那里待了一宿。”

    她发现赵国玉神情有些不自然,好奇地问:“你问这么详细干什么?”

    赵国玉支吾着说:“没什么,就是不放心,人家好不容易来咱们学校一趟,还差点儿让警察抓了去。”

    柳叶似乎已经猜透了他的内心,问道:“就为这个?”

    赵国玉装得镇定自若地回答:“当然,不为这个还为什么?”

    柳叶开心地笑起来,笑得赵国玉无地自容,转身跑开了。

    同在这天早上,廖国生正在体操房里修改教案。姚启明和马校长站在他的身后,认真地倾听着他的建议。

    廖国生说:“我的想法是这样——在学校办一个抗日游击训练班,就像延安抗大那样。学生就在附近的区县招,教学贯穿抗日的内容。”

    马跃华惊愕地说:“你是说招收社会上的学员?”

    廖国生说:“对啊!学校现有的学生编为多个宣传队,每天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分赴乡村宣传抗日思想,鼓动大家都来报名参加学习班。不管是工友还是农友、教员还是学生,只要是爱国人士,我们都欢迎!课程我已经草拟好了,都是符合抗战急需和游击战的应用。有投弹射击、挖战壕、搞演习等。我想,不出一个月就会培训出优秀的人员。”

    姚启明沉吟着:“主意倒是不错,可要是引起敌人的注意怎么办?现在城里到处都是警察和特务,连学校里也有他们的耳目。”

    廖国生说:“这我也想到了,为了对付他们的干扰,我们训练班对外可以叫民众夜校。”

    马跃华沉吟着:“民众夜校……这个名字好啊!”

    姚启明赞扬道:“廖老师,不愧是红军出身,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廖国生笑道:“姚老师,你又笑话我了,我在你面前还不是班门弄斧?”

    马跃华夸道:“你们两个谁也不用谦虚。我看在这个问题上,你们都是最好的老师,我是学生。”

    姚启明皱起眉:“就怕反动分子还会来捣乱。”

    马跃华大包大揽地拍着胸脯:“请二位放心,你们俩放手干,有什么问题我出面挡着!”

    两人兴奋地交换了一下目光。

    当天学校便张贴出海报,报名处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一群年轻人围住张永诚和赵国玉要求报名,张永诚递给一个人一张表,顺便问道:“你是哪儿的?”

    报名者说:“城北大由村的。”

    张永诚又问一个年轻人:“你是哪儿的?”

    来人用方言回答:“桓台城的。”

    其他人惊讶地说:“这大老远的也来了!”

    桓台人说:“不远,邻乡邻县,上游下游,都是喝一条河里的水。”

    马校长和姚启明刚好路过这里,听到这位同学的话,接话道:“是啊,都是背靠背、心贴心的乡亲,打起鬼子来更团结、更有劲!”

    桓台人自豪地说:“那是!”

    姚启明问:“前几天那位冯同学没人通知吗?”

    赵国玉道:“他是邹平的,离这里几十里呢!”

    张永诚堵他一句:“要是邹平跟桓台比,桓台还更远呢!”

    柳叶接上话道:“我知道他住哪儿,这两天我正好回山里,我去通知他!”

    姚启明说:“是得通知他!这位同学有能力,人也聪明能干,将来加入我们的抗日组织,说不定会发挥大作用!”

    柳叶说道:“那更得通知他了。姚老师,你就放心吧,这件事交给我办。”

    姚启明笑着说:“好!柳叶同学,这件事可就交给你了。”

    赵国玉听着他们的谈话,面露一丝不悦。

    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个人在校园内四处打听报名的地点,这是一个身穿布衣长衫的男人,看上去忠厚朴实,但目光闪烁不定。

    有同学朝报名处的方向指了指。

    报名处临时贴了张红纸。刚才那个穿长衫的男人挤进人群,拿起一张表来,却不会写字,只好求助于张永诚帮着填。

    张永诚接过表格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男人说:“李来顺。”

    张永诚问:“籍贯?”

    男人似乎听不明白,笑起来:“籍贯?谁家鸡不长鸡冠?”

    听到的人都笑起来。张永诚见来人听不明白,就补充了一句:“就是你住哪儿?”

    李来顺说:“鱼市巷。”

    赵国玉问:“你参加夜校的目的是什么?”

    李来顺顺嘴说道:“我哪有什么目的啊?就是抗日呗!长点本领,打小鬼子。”

    张永诚高兴地一拍桌子说:“好!打小鬼子!这一个目的就行!”

    这人恰巧被马晓看到了,他悄悄地拉了拉范进升的衣角,低声说:“这个人我认识,是青帮的人,整天在鱼市那儿转悠,要小钱,还砸人家摊子。叫李顺溜,根本就不是好人。”

    范进升听了,忙对张永诚耳语了几句。张永诚突然叫道:“李顺溜!”

    李来顺下意识地答应了一声。

    张永诚拍案而起,冷笑道:“原来你果真叫李顺溜啊!”

    李顺溜还试图蒙混过关,装疯卖傻地说:“错了……同学,我真的叫李来顺。我不认识你说的这个李顺溜。”

    马晓揭穿他:“你不认识李顺溜,那叫你,你为什么答应?”

    李顺溜瞎扯道:“三个字对了两个字,我就答应了。”

    张永诚问:“那我这么叫,别人怎么就不答应呢?”

    李顺溜脸上冒出冷汗来,支吾着。张永诚大声对同学们说道:“同学们,这又是一个混进来的狗特务,想钻进学校破坏我们的抗战夜校。你们说该怎么办?”

    同学们愤怒地喊着:“赶出去!打死他!”

    李顺溜吓得脸色蜡黄,想溜走,却被几个男同学狠狠地按住了。李顺溜抱头痛哭:“同学们,不能打啊!饶了我吧!我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吃奶的孩子,还有个瞎眼的丈母娘,你们就饶了我吧!”

    不少同学同情地住了手。马晓同学大声道:“别听他瞎说,他既没有八十岁的老母,也没有吃奶的孩子,至今还光棍一条,哪来的丈母娘?”

    同学们更愤怒了,纷纷喊着:“打死这个狗特务!”

    李顺溜哭天抢地喊着:“救命啊,打死人啦!”挣脱后向校门外跑去。

    同学们追赶着,刚追到校门口,突然警笛声大作起来,几个警察过来接应李顺溜。同学们一看他们早有预谋,愤怒地朝警察涌去,警察们招架不住,纷纷逃跑。

    李顺溜钻进一条小巷,躲在墙角朝大街上张望,等确信没人追赶了,他这才重新直起腰来,摸出兜里几张纸票子,放在手心里捻开数了数,然后焕发了精神,逍遥自在地迈着四方步走了。

    捣乱的人虽然被赶走了,但是他们的丑恶表演却深深激怒了师生们,他们聚集到操场上。马跃华发表着激情的演说:“老师们、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校发生了许多事,先是有人要封我们的学校,后来又有人混进我们师生之间,企图破坏我们的教学秩序,说明白一点,是想破坏我们的抗日救亡运动!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学校就有一些人、一些教员怕我们谈抗战,到处散发‘莫谈国事’‘安心求学’的言论,还大肆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是不可动摇的国策等,引起了广大同学和老师的愤慨和不安。今天我就多占用你们点时间,向大家讲讲当前的局势。”

    同学和老师们越聚越多,整个操场上站满了人。

    马跃华继续讲道:“当前,日军在我华北集结重兵,黄河以北已经被占领,战争已延伸到黄河南岸,中原岌岌可危。国家处在危亡关头。是起来抗日,还是依靠国民政府、依靠中央军,让日军继续侵占我们的国土、杀害我们的民众?还是我们自己站起来,抗日救国?大家说,你们会怎样选择?”

    张永诚高声地喊:“我们自己站起来抗日救国!”

    马跃华回应着:“对!张永诚同学说得对,我们是得站起来抗日救国!近百年来,我们国家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内有军阀混战,人们受尽了战争的痛苦。现在日本人又来侵略中国,步步向我中原入侵,国难深重啊!凡是爱国的同胞,都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现在,我们长白中学的不少师生已经有了抗日的觉悟,做了点抗日宣传的事,有什么错?”

    学校门外,行人们透过花墙看到了操场上集结的师生,都停下脚步,倾听着。

    马跃华的声音振聋发聩:“也许你们会说,你们就是做点口头上的事。可是我要说,你们做的正是启发中华民族灵魂之大事!表明我们学校教育的学生具备了起码的民族觉悟,这不仅是炎黄子孙,也是同人们教育之光荣!师生们,目前形势已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候,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员,我们就是要抗战到底,保卫我们的山河,保卫我们的家园!”

    他的演讲引来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

    姚启明振臂高呼:“同学们,我们到县政府请愿去!”

    同学们响应着:“请愿去!我们要抗战,我们要保卫家园!”

    同学们冲出校园,走上大街。他们高唱着《毕业歌》,打出条幅和标语,浩浩荡荡地向县政府挺进。沿途很多民众都纷纷加入到游行的队列之中。

    歌声响亮地回荡: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县政府里,卢文博透过窗子望着院子里游行的学生队伍,脸色阴沉。他摸起电话用力摇着,恼羞成怒地对着话筒吼:“张队长,你看看你们干的好事!本来我们是压着学校关门的,你们可倒好,门没封得了,却把学生们引到我这里来了。你手下那些警察都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阻止他们?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卢文博把电话扔回去,郁闷地坐进沙发里。

    学生请愿以胜利告终,这天,校长室里传来久违的开怀的笑声。马跃华对姚启明和廖国生道:“本来我们一直被动地让卢文博牵着鼻子走。可现在局面一下翻过来了,我们把战火烧到了县政府,烧到他的身上。现在他成了孤家寡人,就让他先尝尝被学生们包围、游行请愿的滋味吧!”

    姚启明说:“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们孤立起来,下一步就可以好好办我们的游击训练班了!”

    三人再一次爽朗地大笑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