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纱记-曼殊《秋瑾遗诗》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07年7月14日,秋瑾在浙江绍兴英勇就义。她逃亡在日本的朋友为纪念这位同盟会和光复会的领袖,计划集资编印她的诗集,以表示对清朝政府的强烈抗议。曼殊与秋瑾曾于1906年共同战斗过。此时他慨然应约撰写此序,含蓄地表达内心的愤怒和对革命的展望。

    《秋瑾遗诗》——出版时题名《秋女士诗集》,王芷馥编,1907年底石印出版。

    死即是生,生即是死。

    秋瑾以女子身,能为四生请命,近日一大公案。秋谨素性,余莫之审。前此偶见其诗,尝谓女子多风月之作,而不知斯人本相也。秋瑾死,其里人章炳麟序其遗诗,举袁公越女事。嗟夫!亡国多才,自古已然!余幼诵明季女子《绝命诗》云:

    影照江干不暇悲,永辞鸾镜敛双眉;

    朱门曾识谐秦晋,死后相逢总未知。

    征帆已说过双姑,掩泪声声泣夜乌。

    葬入江鱼波底没,不留青冢在单于。

    少小伶仃画阁时,诗书曾拜母兄师。

    涛声夜夜催何急,犹记挑灯读《楚辞》。

    生来弱质未簪笄,身没狂澜叹不齐。

    河伯有灵怜薄命,东流直绕洞庭西。

    当年闺阁惜如金,何事牵裾逐水滨?

    寄语双亲休眷恋,入江犹是女儿身!

    遮身只是旧罗衣,梦到湘江恐未归。

    冥冥风涛又谁伴,声声遥祝两灵妃。

    厌听行间带笑歌,几回肠断已无多!

    青鸾有意随王母,空费人间设网罗。

    国史当年强记亲,杀身自古以成仁;

    簪缨虽愧奇男子,犹胜王朝供事臣。

    悲愤缠绵,不忍卒读。盖被虏不屈,投身黄鹤渚而死者。善哉,善男子,善女人,谛思之,视死如归,欷歔盛哉!

    香山苏子谷扶病云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