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袍 白婚纱-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哗——一声,一大筐螃蟹被倒进洁白的浴缸。尽管我才要了5公斤,但是整个浴缸底还是被这些黑黑的张牙舞爪的家伙铺满了。

    小托过来,好奇地看了看那些动物,撇撇嘴:怎么那么臭啊,给它们洗洗澡吧。然后走了。

    我坐在抽水马桶上,看着那些吐白沫的家伙们,有点发愁。我不能久留它们,这浴缸,我和小托每天都要用的,那么,我该怎么处置它们?一口气吃光?不现实吧。

    想了半天,知道了明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超市买个大浴盆。

    哦,卖糕的,为吃个螃蟹,我都投入多少了呀。

    早上,小托进入洗手间,但立即被一股异味熏出来,大喊:天啊,宝贝,我们的卫生间成这个样子了!

    莫非螃蟹们都从浴缸里逃出来了?我赶紧从卧室里跳起来,直奔卫生间。

    顿时,一股说不出来的难闻味道直逼入我的鼻孔。虽然以前经常吃蟹,但今天才第一次发现,原来螃蟹的体味这么重啊,或者,因为是野生螃蟹的缘故,所以更恶臭难闻?

    小托用毛巾捂着鼻孔快速刷牙,我手举花洒用大水量喷洒着洁白浴缸里的螃蟹,想,这个浴缸恐怕要有半个月不能用来泡澡了。

    宝贝,你今天一定要处理掉这个事情,不然,我会觉得我们的家……太难受了。小托用毛巾随意擦了擦脸,然后快速退出卫生间。他的表情,是不多有的严肃。我知道,他是真的被这些螃蟹惹急了。

    电话响了,我开了洗手间里的窗子后,赶紧接电话。

    桃桃打来的,告诉我昨晚上她的遭遇。

    从中餐馆取了半筐螃蟹,放在她那漂亮可爱的甲壳虫后座上,然后与约好的同事一起去看电影,一个什么迪士尼的动画片。电影看得很开心,很不错的一晚上的精神享受。桃桃与同事说着笑着拥抱分别,然后准备开车回家,开车门的时候,甚至在想,若家里各种调料都齐备的话,是不是当晚就享受一下美食上的愉悦呢,最新鲜的野生大闸蟹呢……然而,车门一打开,接下来的时光就完全是场混战。

    什么事?所有的大螃蟹都溜出了筐子,爬到了甲壳虫的各个角落里。

    惊吓,尖叫,这都没悬念,女人嘛,都这样。问题是,螃蟹没给桃桃造成实质性伤害,但桃桃在夜晚的停车场里的尖叫着实吓呆了她的同事,人家以为出了刑事案件,于是也尖叫。

    两个女人的尖叫不是闹着玩的,当即有目击者打了电话给警察局。

    德国警察接案的速度是快,三分钟后,两名男性警察出现,警觉地问她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桃桃惊魂稍定,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解释发生了什么。警察开车门检查,果然如桃桃所说,疑似“刑事案件”原来是场闹剧。

    最后的结果,是桃桃给老麦克打电话,老麦克过来,好言好语安顿了花容失色的两女人,然后,老麦克收拾残局,花了好大力气搜遍车上所有的逃逸螃蟹。要知道,老麦克不是我们中国的江南水乡人,想象一下,让一个新疆人徒手搏斗一车从没见过面的螃蟹是什么概念?不过,最终老麦克还是做到了,也不知是什么给了他勇气。载着桃桃回家,回家后,老麦克带着复仇的情绪,想也不想就把螃蟹扔进了大冰箱的冷冻柜。

    眼下,桃桃的那些精力过剩的螃蟹都成了硬邦邦的冻蟹。

    这故事强悍的,我听得哈哈大笑。

    桃桃不满我如此没有体恤之心。她说她当时都吓死了,而我,眼下是快笑死的模样。她还说昨晚做梦,梦见车子角落里还有深藏着的螃蟹,在她开车的时候爬到她脚上……

    这情景有点让人恐慌的,我赶紧说我帮你搜一遍。桃桃是有点娇气的上海千金,得宠着她点。

    桃桃的那份螃蟹成冻蟹也好,就一直冻在那里吧。我于是邀请桃桃一家赶快到我家来吃新鲜螃蟹,我家的螃蟹不快速解决掉,估计也要出麻烦。等吃完我家的,再杀过去吃桃桃家的。

    那我可以再邀请几个爱吃螃蟹的朋友一起来吗?我本来邀请了他们来吃我家的螃蟹的。桃桃趁机提要求。

    来吧来吧。我求之不得。

    两天后,我们一家、桃桃一家,还有桃桃带来的两家中国客人,一起过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

    桃桃带来的朋友大家都认识,都是聚会中的常客,这样很好,能够减少些寒暄的客套话,直接进入主题:吃。

    螃蟹是主角,配合这个主角,我一个下午都在厨房里忙活:几道中式冷盘,几道中式小菜,从网上下载了鸡蛋黄酒的做法,买了一瓶最好的陈醋,还有各种葱姜蒜之类的调料……今晚的饭后甜点不是布丁冰激凌,而是我自制的莲蓉月饼。

    这期间小托问我要不要帮忙,我说你去阳台帮我问候一下月亮,今天是中国的“月亮节”。小托问我怎么问候,我不耐烦地说,你怎么问候上帝就怎么问候月亮,今天的月亮女神就是我们的上帝。

    因为是中国节,宾客们带来的礼物都很中国化:自制的糯米糕饼,十年陈的黄酒,各种馅的汤圆……很喜庆的中国日哦。配合气氛,特意放了个中国民俗歌曲,中国味更浓了,简直就是在杭州西湖边的饭店里过中秋嘛。

    在给大家倒开胃酒时,我和桃桃都说起我们订螃蟹、取螃蟹的复杂经历,中国宾客们听得津津有味,然后纷纷评论说:过中国节嘛,就是这样的嘛!

    吃饭时,我捧出第一锅红灿灿的螃蟹,一桌子中国人开始欢呼,一手抓一个,然后掀盖,卸爪,取脂取膏,大家闷头蘸醋吃,步骤熟门熟路。

    小托和老麦克各拿一个螃蟹,不知如何下嘴,看着大家的熟练手法,想模仿,却仿不像。

    等我第二锅螃蟹上桌时,小托和老麦克盘子上的那个螃蟹依旧没干完,而且,神情痛苦。

    中国宾客老李博士关切地询问怎么回事,是不是吃不惯螃蟹。小托哼哼几声,然后面对神情欢乐的中国人,小心翼翼地问道:我想同你们探讨一下,吃这个东西真的很快乐吗?我计算了一下,你们打了很多电话从另外一个城市订螃蟹,到派人取螃蟹,到螃蟹在车里乱爬,把车子搞得一塌糊涂,到螃蟹的独特体味熏臭了厨房和浴室,到非常小心吃螃蟹,以免锋利爪子割破嘴唇,到最后吃出了血泡但依旧只吃到一点点肉……这成本该多高啊!值得吗?

    值得吗?小托的问题就是问大家:值得吗?

    有一瞬间的沉默,然后在座的所有中国人异口同声:当然值得啦!

    如此团结一致的声音让小托和老麦克都吓了一跳。

    老李向小托解释:我老家是安徽,那里有山有水,我记得童年的时候常跟小伙伴们去小溪里玩,玩得最开心的就是夏天掀开石头抓螃蟹,运气好的话一个下午能抓好多个,晚上就有好吃的菜了。你想象一下,螃蟹是我们童年的记忆,但是德国很少有螃蟹,所以,一有买螃蟹、吃螃蟹的机会,我们肯定不会放过啦。

    老李的夫人说:我是上海人。小托啊,你可能不知道上海人吃螃蟹的热情,那真的就像你们吃全麦面包夹奶酪香肠一样,是一种传统啊!回味传统的东西,是会不惜一切代价的!

    宾客老戴说:小托,你可能不知道,中国人对于吃,是一点都不嫌麻烦的!这点折腾,对我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老戴的夫人说:小托,你想想看,你们过圣诞节,是不是家家户户都要烤很多饼干,你看,你们烤饼干,从和面到发酵到做图案、印花纹到烘焙到最后小袋包装,是不是也要费很多精力?那远不如去超市里买一袋那么方便呢!但是家家户户依旧要做,因为,饼干是圣诞节的重要内容。我们的螃蟹,它对于中秋节,就好像你们的各种饼干对于圣诞节……

    餐桌边的中国人一人一句,一阵叽叽喳喳,如此强大围攻下,小托自己都感觉到他提了个很白痴的问题。他举双手投降。

    是啊,中秋佳节,一个德国人,怎么能在一圈中国人中质疑起螃蟹的重要意义呢?这不是找死吗?

    5公斤螃蟹当晚全部被干光。心满意足下,我们端着酒杯去阳台看月亮——赏月,也是中秋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以月亮为教材,逮着机会向小托和老麦克解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解释“寂寞嫦娥舒广袖,吴刚捧出桂花酒”,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托和老麦克面露似懂非懂的半睡眠状态……算了,我冲小托和老麦克碰一碰杯:中秋节的意思就是让你们多喝点,晚上搂着老婆好舒舒服服睡个好觉!

    原载《江南》2014年第2期

    原刊责编 李萌

    本刊责编 周美兰

    作者简介:徐徐,女,70后,传播学硕士。2001年起旅居德国,现为自由写作者。大学时代开始出书,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有:《大一女生》《寂寞17岁》《邂逅》《坐过站》《婆婆媳妇那些事》《蚁族时代》。现今专注于德国旅游、教育、文化书籍的出版,作品有:《我们这样上中学》《到德国》《小镇德国》等。

    创作谈:一切都没那么复杂

    徐徐

    这几乎不是一篇小说,没有严格意义的情节,也没有高潮,就是拿着日常生活中的片段,组成一个差不多达到中篇小说的字数,然后就戛然而止。完全是随心而写。

    这个写于两年前的中篇文本,在博客上发表过一部分。当时还争议不少,不少博友留言问同样一个问题:里面的故事,真的假的?

    真的假的?我很难回答,因为我自己并不是如故事中的“外嫁夫人”,我的先生是百分之百中国面孔,所以有时连我自己也怀疑我是不是“想象”出了这样的故事。

    但“真假”真不是我想要表达的重点,这不是一个关于外嫁的实用攻略指南,以探出一条本土与外族通婚的捷径,也不是展示与外族文化在一起的纠结,以让年轻天真的后人警醒。我更想回答的是另外一个问题:表象后面的真相。

    德国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没有竞争概念,那是因为从幼儿园起,孩子的作业常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且小学中学里从没有把成绩榜贴在教室墙壁上的“励志”方式,所以孩子们脑子里合作多竞争少,长大以后也是这样。德国男人相比中国男人少了一种精神气质叫“仗义”,那是因为从小到大他们的教育里被更多输入的是“规则”。德国相比中国没有美食,是因为德国人太过于依赖技术,但美食是创意,技术可以让厨房成为齐全器械的展示房,但无法想象出叫花子鸡这一类的美食。可德国啤酒又比中国啤酒好喝多了,是因为法律占了创意的上风,1516年的纯度令法律让啤酒摈弃了一切合成香料和佐剂,只剩下一个词——纯度。

    这世间很多貌似纷乱纠结或者成谜的现象,其实背后都有其形成的原因,男人女人、左脑右脑、爱情亲情、感性理性……啥都不例外。

    是不是我的写作也被德国技术派们潜移默化了,提笔写起每人的生活故事就要研究每个人现象背后的真相的劲头,就像1516年以后的每一位酿酒师一样,尽在那里醉心于啤酒纯度的研发?

    不不,一切都没那么复杂,一切都是随心而写——在德国生活了10年以后的随心而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