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里的烛光:最具小学生人气的100篇微型小说-走捷径的男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墨村

    男孩高中毕业,年方十八,爱舞文弄墨,曾于地区报发表数十篇新闻消息之类的玩意儿,颇有名气,县城某单位慕名而来,力邀男孩去单位作专职报道员。

    虽然月薪区区五百,管住不管吃,且一年又定了必须在中央级见稿五篇之重任,但英雄毕竟有了用武之地,男孩胜券在握,不以为意。转眼小半年倏忽而逝,男孩除数十块“火柴盒”在地区及省报露脸外,中央级屡投屡败,仍以光头而居。

    如此下去怎么得了?男孩开始坐立不安,抓耳挠腮之余,决心孤注一掷,自费上京送稿。男孩思来想去,一抛以往道听途说闭门造车蜻蜓点水的写作方法,人基层广罗素材,费九牛二虎之力,拟定出一长篇通讯,经文友多方润色之后,信心十足地挤上了北去的列车。

    男孩颇费周折摸进一家著名报社,见一屋男女编辑埋头于大堆稿件中,慧眼聪捷,朱笔飞舞。

    接近女性必脸热心跳语无伦次的男孩,战战兢兢绕过一位美丽的异性编辑,向其对脸办公的男编辑怯怯说明来意。

    编辑很热情,倒茶让座。男孩怀忐忑之心,半腚着凳,洗耳恭听。编辑说,你大老远的送什么稿啊,其实你不必亲自送的呀,送来和邮寄来是一个样的。作为编辑,我们对所有来稿都会一视同仁,认真处理。好,你先放这里吧,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跟看自己急切的希望将化为泡影,男孩眼圈一红,眼泪欲出,使浑身解数软磨硬泡。编辑无奈,答应好好看看,尽力而为。男孩这才惴惴而归。

    回到单位的男孩风尘未掸,其稿竟赫然上了该报二版头条。男孩欣喜若狂,并深深记下了责任编辑的大名。

    男孩感叹:不送稿,见报难啊!

    为加深编辑印象,男孩精神倍增,潜心研读该报,有的放矢,白天奔忙于乡村机关找素材,夜晚蜗居于斗室里爬格子,完稿之时,便附言:请X编辑斧正,不胜荣幸,没齿不忘……然后挂号寄出。如此周而复始,他的新闻稿竟奇迹般地一一粉墨登场。男孩感激涕零,附信的称呼也迅速由编辑转为老师,再由老师升为恩师,最后竟干脆尊称为叔叔了。

    年终,任务超额完成,新闻报道一直落后的单位现在在县里独领风骚,被上级评为先进。男孩也因此身价倍增,颇受领导器重。

    男孩感恩图报,勒紧裤腰带,用微薄的薪水买了大包小包的土特产,赴京谢师。

    一进报社,男孩一眼便认出和女编辑对脸而坐的恩师,敬上一支烟,毕恭毕敬地说,老师,我又送稿来了,想让老师看看。

    编辑说,你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劳心费神、车马劳顿地送稿子,送稿子和寄稿子是一个样的,我们不会厚此薄彼,每篇稿子都会认真处理,先放这里吧。男孩愣了下神,良久,方才悟出,大单位还是大单位,全国各地送稿者众多,上次匆匆一面,自己一定没有给老师留下什么印象,难怪老师认不出我呢!于是,他小声提醒道,老师,您忘记我了,我是那个……

    编辑仔细打量男孩,回忆良久,仍不知男孩何许人也。编辑只好笑笑说,对不起,我实在想不起来了。男孩连忙列举自己所发的文章。

    编辑仍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男孩无奈,只好委婉地说出附信的事。编辑越来越糊涂,竟怀疑男孩的精神是否正常。

    尴尬之时,静听良久的女编辑似有所悟,朱唇微启,刚要打招呼,忽然有人喊她接电话。男孩一听其名,周身一震,问编辑道,老师,问您个事,老师是二版责任编辑么?

    编辑恍然大悟,指着对面的空位说,她才是呢!

    男孩听了,立刻面红耳赤,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自己在附信中一直尊称的编辑叔叔,竟是一位女编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