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民不聊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民不聊生”比喻老百姓没有赖以生活的东西。现常用来形容在黑暗统治下,百姓极端贫困,无法生活下去。

    此典出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占据陈地以后,派一个名叫武臣的人,带领三千士兵渡黄河向河北进攻。武臣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他感到自己的兵力不足,必须加以壮大和充实。于是,刚刚渡过黄河,他就把当地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召集起来并对他们说:

    “秦朝的残酷统治已经很多年了。他们派差出役接连不断,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老百姓家家无余财,户户没劳力,实在是民不聊生啊。”

    武臣的政治宣传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支持,于是他很快就扩充了部队,并占领十几座城市,使陈胜的农民起义军在黄河以北一带不断地取得重大胜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