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意思是指使人心服口服,胜过采用强硬的手段。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谡传》:“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时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他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军事,见解不凡,因而诸葛亮非常器重他。

    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远征南中,马谡前去送行。路上,诸葛亮问马谡对他这次南征有什么建议。马谡说:“南中仗恃它路途遥远,地形险要,很长时间以来就不愿意归顺朝廷。即使今日攻破它,使它暂时降服,等到明日,它又会反叛。

    现在,您倾全国的兵力去讨伐南中,向它显示强盛和威风,南中知道我们表面势力强大,实际上却空虚,它的叛乱就来得更快了。如果我们将他们斩尽杀绝,则不符合仁者的情怀,而且也不可仓促行事。”

    接着,马谡又很郑重地说: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我希望此去,能够设法运用心战,收服南中人的心,才是上策。”

    诸葛亮深感马谡言之有理,决定采纳他的建议,重视运用攻心的战术。

    他七次抓住了南中的首领孟获,又七次将他释放。孟获想方设法与诸葛亮斗勇斗智,都不能取胜。最终孟获心服口服,诚心归顺诸葛亮,使这次南征全胜而归。一直到诸葛亮去世,南中都未敢谋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