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不住的舅舅
我们家兄妹三个,我是老大,下面两个妹妹。因为父亲去世得早,共患难过来的我们感情就一直很好。父亲40岁就走了,那时我11岁,大妹妹8岁,小妹妹才3岁。后来我上了大学,是一个大队九个小队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一片欢腾的祝福庆贺声中,妈妈咬牙包了场电影感谢众乡亲和亲友们。可以想见,那时我的两个妹妹是何等的骄傲和喜悦啊。
做哥哥的我大学毕业了,做了几年的高中语文老师后,就步入报界了。其间,妹妹也都先后成家,两个妹夫都是普通的农民。大妹妹家的是儿子,叫忱忱;小妹妹家的是女儿,叫邱云。我很喜爱他们,他们也蛮喜欢我这个舅舅的。我陪他们躲猫猫,读文章,谈人生。后来孩子上学了,妹妹妹夫们希望我能到学校里去走动走动,给学校的老师打打招呼,好让孩子多受些关照。我委婉拒绝,并陈述理由。两个妹妹读书都不多,理解我的理由显然是有点难度的。更何况我原来在中学的很多同事都已经做到了校长主任的层次了,更有做到了局长区长的。拒绝的次数多了,妹妹们的想法也就多了,对做哥哥的抱怨自然也就多了。
在我的妹妹妹夫看来,更过分的还在后面。不仅他们托我找关系我不找,而且我还明确告诉我的两个外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说你们是我孙生龙的外甥。春节回老家过年,我是一定要带着我的女儿和两个外甥到处去见人叫人的。到了一些校长家,我只字不提我的孩子就在这个校长的学校读书。校长主动问起,我也是含糊其辞地笑笑。我的做法少有人认同,久了,妹妹们背后都说我是个靠不住的舅舅。我的很多中学同事朋友也不怎么理解,骂我傻。
别人不理解不重要,我要是自己也不明白那就不应该了。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对和不对,自己说了不算,是要看结果的!我为何要这样做呢?这跟我的成长背景有关系,也跟我后来在陪伴教育孩子方面的累积有关系,我是为了我要的结果而要这个过程的。人这辈子是一定要吃苦的,头上不苦,尾上一定苦。孩子成长,其实就是让孩子去经历,去感受,去吃苦。上学的人都知道,平时做的题目总是要更难些,考的时候才会相对轻松些。如果倒过来呢?情形可想而知。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太过容易,长大了要去面对真实的残酷的生活了,怎么可能轻松自如呢?我向来主张,成长不可代替,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做主。家长只能助跑,领跑,不可替跑!聪明的家长应该给孩子最真实的成长环境,应该尽可能多地去不断增加孩子成长的难度。但可悲可怕的是,很多大人都在帮助孩子偷工减料,帮助孩子降低成长的难度。试想想,凡事找人托关系,以后你能保证你的孩子走到哪里你都能找到关系吗?时空在变,孩子在变,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是,一以贯之,给孩子最真实的成长环境,不托人,不找关系,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最近遇到了一件事情。小妹妹的女儿上高二了,年初一定下了要考本一的目标。我赶紧找来一张张大大的旧挂历,让她和同同、忱忱分别写下他们的愿景,全家人一一签名见证并祝福。做舅舅的我自然留字最多,鼓励肯定的情绪跃然纸上。同时,全家老少和手举目标计划书的孩子一起合影留念。这还不够,目标必须公开化视觉化!三个孩子很听话地把目标各自贴到了自己房间的墙头上。我心喜悦,孩子长大了,梦想的种子种下了,有梦想谁都伟大啊!
回上海不久,外甥女邱云来电话了,说是她要上美术班,要征求我的意见。我问,本一的目标还在吗?你是一直对美术感兴趣,学校恰好现在开了美术班,你于是选择美术,还是学校有了美术班,你感到上美术班达成本一目标的可能性更大些?邱云的回答很肯定,目标坚决本一,因为兴趣,所以美术。我说,好,那你就报美术班。可是不出一周,传来消息,邱云上美术班后悔了。坐到美术班上,左右看看,基本上都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在。邱云很后悔,态度很坚决,一定要离开美术班。乖乖!哪有这么随便啊,学校是你家开的啊?妹妹很着急,孩子的情绪也很失常。怎么办呢?我跟妹妹说,一定要就着孩子最关心的事情帮助她引领她成长。解决这个事情有三套方案:一、我出面,直接找校长。这是解决问题最快的办法,因为我没有麻烦过他们,我相信他们起码的面子是要给的。二、妹妹和妹夫带着孩子一起去面对这件事情,大人在前领着,孩子在后跟着,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长,大人的成长也很重要。三、孩子独自面对,把她丢在河里让她学会游泳,家长在旁适当指导,给予助力,给予陪伴。方案三是最能帮到孩子,爱到孩子的,孩子的成长也一定是最快最好的。后来,大家定下来,坚决执行方案三。再后来,孩子在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草率给学校带来麻烦的同时,主动勇敢面对校长主任,情理并进,从效果想办法,积极行动,最后终于如愿上到了她要上的物化班。孩子前后好多天没有正常进课堂学习,但我有理由相信,我的宝贝外甥女这次获得的成长是飞跃性的,一日千里的。
后来学校知道了邱云是我的外甥女,他们笑死了,“像!像孙生龙的外甥女!”
爱容易,爱到很难。爱并爱到,是我的追求。舅舅也许是靠不住的,舅舅的心愿却是十分坚定的,为的是培养出靠得住的外甥和外甥女!
好雨知时节
空中下着雨,似有似无的,久了,会模糊眼镜,淋乱头发,但湿不了衣裳。傍晚时分,三月的上海街头,华灯初上,我无惧风雨,信步向前。我喜欢散步,不喜欢带伞,伞是个保护,也是个限制,拿在手上,碍手碍脚,很煞风景,影响心情。
从万体馆到上海南站,是很有一段路程的。语,在南站附近的一家酒店做主管,我冒雨看语,是为了寻找语周身透着的柔软力量的来源的。语,是我新结识不久的朋友,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很快读懂了对方的经历和梦想。语,来自安徽绩溪,40岁的女人,离开家乡,离开丈夫和孩子,在上海打拼了一年又一年,个中的酸甜苦辣一定是可想而知的。语,笑着迎着你,目光柔柔的,始终不躲闪,是尊重,更是自信。语的女儿读高中了,是很漂亮又很乖巧的那种。语说,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孩子很服她,也很愿意把自己喜欢的男同学介绍给妈妈认识。语通过视频看看这个男孩子,并跟这个男孩子聊聊天,然后再把自己的观后感聊后感与自己的女儿分享,供女儿参考。语还说,不仅仅女儿服她,他们一大家的人都很服她,她是全村庄公认的最好的女人。小小的,柔柔弱弱的,语的话语始终透着自信和力量,这让我惊讶。最后她还总喜欢用这样的话语来把因自信而有可能产生的一丝张扬平衡一下,“我喜欢吹牛啊,你不要太当真。”
快到语的酒店时,语问了我的位置,得知我正在下地道时,她准确告诉我还有15分钟就到。酒店大堂很漂亮,很宽敞。语盘起的头发,一身的正装,霎时让我感受到了语作为主管的力量,虽然她一直还是像往常那样微笑着。我被语作为贵客迎到了她在三楼的办公室。
一个大大的办公室被隔成了两间,里面的一间是经理的办公室,外面的地方就是语和其他两个主管办公的地方。语办公桌上很整齐,一排规规整整地放着五六个茶杯,说是领班们喝水用的。语办公桌的上方是块写字板,上面右下角一块是手写的当天的天气预报,主体大块的位置写着些团队入住和预定的信息,左下角吸贴着的是三四张公安部的通缉令。将近400个房间的酒店,当晚预定率百分之百。语所在的房务中心,是要负责照顾好所有客人在房间里的需求的。由于世博会在即,由于入住率持续高涨,由于人手很缺,所有的员工就要在连续作战15个工作日的情况下,还要一个人去迎战两个人或三个人的工作量。语的秘密武器是始终鼓励肯定表扬。语说:“在表扬鼓励的话语里纠正他们,帮助他们,是我每天最重要的任务。”
跟语的办公桌并排,隔了个走道的就是文员的办公桌。那里是房务中心的中心。电脑里不停刷新着客人入住的情况,桌上两门电话不时地响起,那是客人进了房间后要这要那的电话,文员立马通过对讲机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前往解决。文员座位前的柜子上,有根长长的细细的信号发送线站在那里,几十个对讲机在地面四处有插座的地方充着电。所有的人员进出办公室,都是匆匆的并轻轻的。我有点感觉这不是在酒店,分明是个战场啊:一个用微笑着的柔软的力量“攻克”顾客的战场。
顾客就是上帝,打进的电话在21点30分时达到了峰值。文员小沈被直接派出对客服务了,语就坐到文员的位置上。“您好!请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好的,请您稍等,我们马上派服务员到您房间。”此刻,我明白了,语的亲切随和来自她的习惯。我对语和语的工作油然而生了一种敬意。我随即给我报社的好朋友刘发了则短信息:语太棒了,我叹服她的温文尔雅和井井有条啊!
过了22点,电话少了。她们也可以喝点水吃点东西了,可只要电话一响,她们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快步冲向电话,快速恢复平和,“您好!请问我能为您做些什么?”也许她手中的水杯才刚送到嘴边,也许她嘴里的饼干还没有完全下咽,但我相信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客人对她们热情周到服务的感知。我当时就想,下次住店能自己解决的就一定不再打这些服务热线了。服务员陆续回到了办公室,陈阿姨拖来了吸尘器要做一下办公室的卫生,开关打开,没有反应,陈阿姨笑着轻轻说了句:“吸尘器可能又坏了。”另一个准备4月份休假回一趟老家的女工,没有如愿得到陈主管准假的回复,依然笑盈盈地说着:“没有关系,那我就等小娜回来了再休。”她们的笑感动了我,她们在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依然笑着的状态,一定会影响到她们的家人和孩子。
当晚值班的潘经理,高大帅气。“孩子不好,大人就要和孩子一起去学坏,然后慢慢陪着孩子一起再学好。”潘经理的育儿心得,让我好生感动。潘经理说,他能有如此的认识,他对孩子的这份尊重,跟他天天面对客人有关系,更与他爱读书学习的习惯有关系,他很喜欢精读诸如《孟子》、《荀子》一类的书籍。离开酒店时,潘经理和语执意要把我送到楼下,送出大门。
回家的路上,依然下着小雨。我没有撑开语为我准备的长柄的红色雨伞,拿在手上,没有丝毫的别扭,我竟高兴得在空中不停地挥舞了起来。好雨知时节啊!语和语的团队给客人的就正是这“润物细无声”的三月春雨啊。其实,我们的孩子,作为花朵是更需要这样的好雨的。
和孩子一起拆迁
我的老家原来是地地道道的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现在已经被发展成了城里人了。高速公路的畅达,电话电灯、楼上楼下的惬意,我和我的父母一直在感慨并享受着。
附近要建一个中国最大的药城,站在我家的屋顶,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药城的灯火辉煌。大妹妹家的农田和房屋早就被征收了,附近的很多村庄已经没有了。跟我的住家一河之隔的于庄也开始拆了。父母们都很着急,他们不大愿意离开自己前后有院落宽宽大大的家,他们不愿意去过城里人的生活,家家户户关着个门,半天都找不到个人说话。我们南京上海都有家,他们很少去,去了也住不长。几乎家家户户听说了拆迁的事情,都在积极地行动,扩建的扩建,装潢的装潢,为的都是跟政府谈判时多一些筹码。父母和妹妹多次问我,我们家要不要动一动,妹妹家因为突击装潢是尝到了一些甜头的。我不同意,我主张顺其自然,我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不管浪费的是谁的钱,国家的钱也是钱。父亲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他很担心自己在拆迁前就走了,那样会少拿很多钱的。生产队里的田被征收了,有一大笔钱还没有分,父亲也很担心他没有了,该他的钱也就没有了。父亲一直在唠叨,我怎么宽慰他也没有用。
房屋拆迁是我们这里很多人家都面临的事情,对每家每户来讲,都是件天大的事情。家里面天大的事情,孩子要不要关心,要不要参与?很多家长的做法是,孩子读好自己的书就行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利用家里身边发生的足以引起孩子关注的事情,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是我一贯的主张和行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