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斯坦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亨利·莫顿·期坦利(1841-1904年),英国人,出身在一个贫寒家庭,不幸于六岁时遭其家庭遗弃,长大于一个国办救济穷人的机构中,后来当了水手,到美国参加了南北内战,又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最后成了一名十九世纪颇有名气的记者。

    在非洲的荒野找到了英国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通博士后,不计较得失,竟然决心成为一名探险家,继续利文斯通的事业。终于,他填补了横跨非洲大陆的空白。从而实现了人们和他自己的夙愿,他在世界探险家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个改变命运的特殊任务1841年,亨利·莫顿·斯坦利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原名叫约翰·罗兰兹。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又可能是个私生子,小时候由外祖父抚养。6岁时外祖父去世,被寄养在亲戚和邻居家。一天,大人们以带他去见姨妈为名,把他送进贫民习艺所。他在习艺所里受尽了折磨,15岁那年,鞭打了习艺所所长后逃跑,到一艘船上当了水手。

    18岁时,他离开商船,到了美国新奥尔良,一个叫亨利·莫顿·斯坦利的美国人很喜欢他,给他找了职业,后来收他为养子,他就改用了养父的姓氏。

    美国内战期间,他先在南军中作战,后来被俘,加入北军,不久退役。这时养父已去世,他回到了英国。当时他穷困潦倒,衣衫破烂,母亲不愿再承认他。他怀着深深的被遗弃感回到美国,加入了海军。

    退役后,他往西旅游,到过盐湖城、丹佛等城市,为了付旅途费用,他写旅游随笔游记获得稿费应用,由于他叙述的文笔生动流畅而又清新动人,竟然大获成功,深受读者和编辑们的青睐。他发现自己竟然还有这种写文章的能力,简直乐不可支。

    从此,他又旅游又写文章。写文章得稿费支付旅途费用;旅游才能有写文章的材料来源。后来,他甚至跑到小亚细亚和中国的西藏,发回许多深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他向名记者的目标迈进。在美国时,他报导的讨伐印第安人的文章及参加英国讨伐阿比西尼亚奥多皇帝的远征队发出的新闻,均使他名声大噪,成为着名的记者。

    这时,美国纽约《先驱报》的老板派他到各地旅游写报导,后来又调回纽约,派他去非洲寻找苏格兰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通博士。这位探险家在非洲失踪了好多年没回到欧洲,引起欧美人士的广泛关切。

    经过权衡考虑,斯坦利决定前往非洲大陆。他知道环境的恶劣,任务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成功了自然名扬天下,失败了,不仅找不到利文斯通博士,而且连生命也得搭进去。

    斯坦利想,成功对于任何人,不分彼此,均予以同一机会。人能努力,向上进的路上跑,遇着困难,绝不畏缩,把困难做为另一条成功之路的起点,虽需经过痛苦、坎坷、危难,但是如下了最大决心,并能有科学计划和机敏才智,再加上胆识和不屈不挠的勇气,或者还应加上一分幸运,则一定会干成功。就这样,斯坦利到了非洲。于1871年3月21日离开叠给巴尔,向内陆前进。

    经过将近八个月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幸运之神偏爱勇敢的人,他找到了利文斯通博士。真令人不可思议。

    1872年,他发表了关于这次探险旅行的报导《我是怎样找到利文斯通的》,全世界都认为真是神话一般的故事。

    这个美国佬斯坦利,钻到无人知晓也无人进去过的森林,没被土人吃掉、没掉到沼泽里淹死、没让毒蛇猛兽咬死、没掉在激流里溺死、没有饿死、没有得难治的病受难愈的伤而死,做到了其他任何人多年未做到的事,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是一个有名的记者,只不过是一名记者,甚至不是一名真正的探险家……这一切是真的吗?

    直到他拿出利文斯通的日记作了证明,大家相信了这个报导,真是一举成名天下闻了。

    到处有人请他作报告,更增加了他的荣誉。最后,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决定接见他,并赠他一个镶珠宝的金鼻烟盒,对他表示谢意,感谢他发现了利文斯通博士。

    他被授予“伟大的美国探索者亨利·莫顿·斯坦利”的称号。他进入了上层社会。

    这时,斯坦利想起了他的养父和恩人老斯坦利,若地下有灵,也会笑慰九泉。他也想到了遗弃他的母亲,心中一阵刺痛起来。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他在穷困的母亲慈爱抚养下长大,多半不会飘洋过海或参加美国内战,也不会受到各种使他成长起来的磨难。完全可以这样说,他的才学胆识,正是小时候不幸给他的意外帮助从而在实践和努力学习中得到的。

    斯坦利的生活转折时期来临了。

    决心成为大探险家斯坦利于1871年11月10日,在非洲大陆腹地乌吉吉找到了利文斯通博士时,他对利文斯通说:“我想,您是利文斯通博士吧?”这句话后来传遍全球,成了斯坦利一句着名而含蓄的语言。

    不管是由于博士与他长谈的影响,或是再加上非洲大陆带给他的强大诱惑力,总而言之,当我离开非洲时,他在内心说,终于找到了这一辈子生活的目的:立志成为一个真正的探险家。

    其实,在找到利文斯通之前,他在世界上走来走去,到处寻找写文章的好材料,再用生花妙笔写出读者欢迎的文章,充其量是一个旅行家和名记者,但并不是一位空前的大探险家。

    如果纽约的《先驱报》没有派他去非洲大陆腹地去寻找那失踪多年的利文斯通,他自己是从未打算去那里,而且恐怕一生永远也不会去那里的。

    找到了失踪的利文斯通,又写了篇优秀报导,也未能看出把人类的知识积累多少。但如果做到首次横跨东西非洲大陆的话,就将跻身于大探险家之列,解决一些以前从未能解决的问题。

    严格的说,斯坦利绝不是为出名而去探险,他有事业心。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名记者了,又传奇般的找到了利文斯通而名扬天下。所以,如果不是想在一生中再多贡献些什么给人类的话,计较一切得失,他是不会去冒那难以想象的危险的。

    当他听到自己最尊敬向往的、才智双全的大探险家利文斯通逝世的消息后,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探险家的志向。他向人们公开宣布了要完成由于利文斯通博士逝世而未完成的事业,还要解决中非地理上遗留了的重大问题。

    这个公开宣布出自斯坦利之口,世人自然异常重视,于是集资活动开始了。纽约《先驱报》的老板之子、本亨爵士及许多知名人士都参加了筹募款项工作,并决定建立一支英美联合探险队,领导人就是亨利·莫顿·斯坦利。

    这个身材不高眼睛有神的斯坦利,身体很健壮,体重达一百八十磅,要知道他才五英尺半高。脚大手却不大,衣服不太合身。他性格坚毅,工作办事认准了目标后,永远不屈不挠地顽强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直到胜利或为之牺牲。他有出众的领导才能,最大的特点是他对人的了解和观察事物的本领,这也是他能写文章广受读者青睐的基本原因。

    他待人公正,为人正派廉明。他的忍耐力和勤奋、乐观的精神,也是鼓舞探险队员们跟随他的基本因素。

    没有斯坦利的这一切品质和领导能力,在那个时期是不可能横越非洲大陆,并能生还归来的,要知道那是近一百二十年前的事啊。现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了,情况自然不同过去,主各观条件全改变了。但就是今日,具有最新式装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的探险队伍,在巴西的原始森林中跋涉,仍然险象环生、危机四伏。

    探险队开始组成。1874年,斯坦利和三名白种人同伴到了桑给巴尔,这是非洲东岸地方。他们开始在此地为进入非洲内陆招募了大量脚夫,以至显得探险队伍庞大,往前行进时,真像一支军队。特别是当向导队长身着红袍,手拿军号奄队伍前边率先领头前进时,非洲大陆的沿途村镇的土着居民,看到这么多队伍带着武器,挥动着旗帜跟在红袍人后边,向他们走来,土着黑人的恐惧不安,是很容易理解的。

    有谁能知道这是一支探险队而不是一支烧杀掠夺的入侵者呢?何况,在他们的经验和传说中,白种人到非洲卖东西时也抢劫他们,同时,更令人深恶痛绝的是抢人口卖作奴隶的野蛮行径,使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仇比天高、恨海难填。其实斯坦利探险队想和非洲大陆人民友好相处,一边进行正当贸易、一边进行探险考察工作,这不仅对探险队大有助益,如向导、食物的供应等,而且,对沿岸沿途的所经之处的居民,也有利。

    斯坦利在桑给巴尔招募了三百五十三名非洲搬运脚夫,组成了探险队核心部分。他选了一个忠实可靠的人领导这支脚夫队伍。与此同时,他选的向导队长、厨师长、卫队长、队长也都很能干。舵手也是他认为最好的人,驾驶着“艾丽丝小姐”号船舶,这是一艘以他的未婚妻艾丽丝·派克的芳名为命名的船。

    三个白人中,有波科克兄弟二人和巴克。令人遗憾的是巴克病逝于途中,波科克之弟也在探险的初期就死于伤寒。这样就剩下了被大家叫做船长的斯坦利及其左右手波科克两个白人了。波科克是来自肯特州的英国人,当过船工,才二十七岁,品质高尚,乐观而有人道主义精神,工作勤奋有耐心,吃苦耐劳,关心别人,很受大家爱戴。是斯坦利的忠实朋友。还有一个人被称为“智者顾问”,地位仅次于脚夫队长,也是斯坦利依靠的人。

    杀出来的行程探险队原来的计划是到达尼扬格韦河后,全体乘船沿河而下。但由于人多船舶少,结果一部分人不得不沿河岸步行前进。

    但是这个计划不完善,食品和联络都发生了困难,原来指望沿途居民帮助他们并进行贸易活动,结果因敌视而告吹。由于行船和步行速度不同,联络成了问题。且在步行和乘船方式之间,谁乘船谁步行,总发生争执。

    增加困难的还有一个在刚果臭名远扬的、夺船抢羊群的阿拉伯人蒂普,他残毒如狼,贸易和强盗行为并举。人们看到这种人在探险队中,自然认为全是一丘之貉。而斯坦利之所以带他和别人同行,主要是想借重他熟悉环境和能应变机智。哪知却受了此人连累。

    不管是什么原因,斯坦利在征途之初遇到的各部落,对探险队一直抱敌视态度。在许多时候,斯坦利看到岸边村落里有集市贸易时,便拿起铜丝做的手镯、玻璃珠子做的项链等商品,挥动着,口中叫着“老乡们!”

    表示要参加贸易活动。但结果总是这样情景:居民们立即消失不见了,紧接着从什么地方发出了作战的喊声和战鼓声;毒箭如飞蝗般地向他们射来。这使得探险队在等待水陆队伍汇合时或是宿营,均要构筑工事防线掩体,设岗哨派侦察,忙得不亦乐乎。食品换货或购买的计划也泡了汤,出现了饥饿的威胁。伤员的增多,以及伤口溃疡和传染病,也使斯坦利牵肠挂肚,搞得头大如斗,心焦如焚。

    斯坦利的助手波科克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和伤员而言,充满了对他的感激。就是对一些别人带来的奴隶,他也真心对待。

    斯坦利每到一个村庄,总想到贸易,但却遭到攻击,使探险队员经常出现伤亡,他认为,在残暴和友好之间本只隔一层薄薄的障碍,只要自己怀着和平愿望而来,探险队就能和土着部族人民交上朋友。不仅有相互贸易之利,对自己探险队的考察探险工作,也将大有帮助。哪知事与愿违,如今不断遭受伤亡,使他想到还击的问题。斯坦利觉得,探险队有足够的理由开战。他下令占领他们的村庄,布置进攻队伍,组织了梯队和保护后方及给养的卫队。他们决心为生存而同那些同样认为是为生存的土着们作战了。

    那是1876年圣诞节前发生的战斗。这次战斗一打响,斯坦利觉得今生可能再也见不到未婚妻艾丽丝了。毒箭不断飞来,独木舟上躺满了伤员。斯坦利亲自参加作战,他们听到村民“波——波,波——波,噢——噢——欧——呜!”的叫喊声音,节奏奇特。探险队筑好工事,铲除了射击障碍和村民进攻者的藏身之处。

    斯坦利不希望作战,因为探险考察还没有尽头。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不打仗,他们就会被杀死。

    这真是阴错阳差,为什么探险队每前进一步都要进行战斗呢?其实,斯坦利关心的只是一点:这条刚果河流自何方流向何方?

    战斗白热化了,土人大举进攻,嚎叫声使人心惊胆战,鼓声震天,杀声撼地,毒箭飕飕,子弹呼啸。当土人向工事冲锋时,逐渐靠拢在一起,于是探险队的火力发挥了威力,幸存的土人惊惶失措地逃向森林之中。

    斯坦利的探险队由于战火,既无法埋葬死者,也无法照料伤员。这时,空气中再次弥漫着、充满了尖叫声、杀声、喊叫声、战鼓声、来福枪呼呼嗄嗄的射击声、轰隆的战号声、冲杀声,以及医疗救护站及后方妇女儿童的呻吟和尖叫声等,这一切汇合成可怕的令他们永生难忘的地狱一般的声音。

    由于众寡悬殊,尽管土人伤亡巨大,但看来数量要开始战胜质量了。探险队全军覆没的危险出现了,虽然这只是乘船的一部分队员,但这是探险队包括斯坦利和波科克在内的精华。

    斯坦利望着战场,觉得这一次恐怕甭打算完成这首次横贯东西非洲大陆的探险任务了。他望了一眼森林,黑压压的巨大树干,在明静的碧空中映出整齐的轮廓,像天幕一般展开着它们的铺张的、多节的枝丫。斯坦利忽然想到,在正午最热的时候,森林里的荫凉地方多么好啊!那里一定是幽静的、凉爽的、充满了树香的地方。由于土人的临近,他又开了几枪,土人退走了,重新恢复组织进攻前的寂静。

    斯坦利想到自己,想到未婚妻,想到利文斯通博士,想到遗弃他的妈妈和那个卑劣不负责任的不知名父亲,想起了热爱他文章的广大读者。突然,他想到了一句极富智慧的话:“生命中只有两个目标:其一,追求你所要的;其二,亨受你所追求到的。只有最聪明的人可以达到第二项目标。”正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在陆上行进的蒂普率队伍赶到了,内外夹攻,土人在大乱中逃走。

    斯坦利精神大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派波科克到土人停放船舟之处,俘获了其全部独木舟,共三十六艘。这样一来,土人不得不进行和平谈判。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此役称温亚——恩贾拉之战。

    阿拉伯人蒂普想回到东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去,其商队已收集了不少财富。而探险队出发到现在已两年多了,许多人想和蒂普商队一齐回桑给巴尔。但这样一来,探险队将分崩离析,斯坦利的探险事业将因功败垂成而前功尽弃。

    斯坦利付给蒂普出发前答应过给他的金钱,要求他设法挽留探险队的人。于是,蒂普对探险队人们说,不许跟着他走,不然,斯坦利也只能回桑给巴尔,一报告苏丹,我也就完了,只有跟着斯坦利前进,将得到荣誉和金钱。

    结果,探险队继续跟随斯坦利前进。

    蒂普商队离开后,又多了些战利品独木舟,全体队员都能乘上船,再也不用争论谁该沿河岸徒步前进了!

    斯坦利沿途均作出计划,进行科学记录和测量,并把沿途遇到的全部情况记录下来。

    由于死亡和开小差,斯坦利失去了二百一十名他在桑给巴尔招募的脚夫,只剩下一百四十三个人了。在这些人中,四十八人有枪,但只有二十四人能进行战斗。到了1877年4月28日,食品都要吃光了,他们不得不找到什么就吃什么。探险工作要进行,防御工事每天要做。行进中随时可能有战斗。因此,这些人一天到晚的十分繁忙而疲惫。

    这时,大自然的困难又来了。森林看不到尽头,瀑布又常拦路,还得抬运舟船绕行。脚夫们怨食物短缺,开小差现象始终发生着。波科克由于赤脚而发生了溃疡,行路越来越艰难。每天遇到大、小瀑布,急流中惊险百出,时而救落水之人,大忙一阵;时而船翻人亡,令人伤心惊怕。这段路瀑布、急流、旋涡,交替在他们面前出现,使他们大吃苦头。后来的一千五百公里行程,他们走了运,没遇到什么难以越过的障碍。但土人又开始骚扰他们了。

    他们和班加拉族打了一仗,竟然只轻伤多人而突围逃去,斯坦利安然无恙。

    在探险最后的半年中,他们顺河前进了一千九百公里,这条河似乎通到天边,永无尽头,现在探险队的敌人主要是这条河本身了。在急流中又有十几个人被淹死,独木舟也越来越少。虽然也做成些新舟,但水路上大、小瀑布不断,脚夫因驶船困难和供应差,生命又受到威胁,所以开小差现象又出现了。

    最不幸的是,斯坦利的勇敢、诚实又善良的左右手波科克,先是脚上伤口感染溃烂,情况不断恶化,继之,在一个大旋涡中,被淹死了。这件意外使斯坦利精神到了崩溃边缘。他绝难离开这个能干的好朋友。那天夜晚,他坐在这个瀑布旁的石头上,悲痛欲绝。他幻想波科克或许能从可怕的旋涡中逃脱出来。他枉然地期待着……这时刻,探险队筋疲力竭,濒近死亡,士气低落。斯坦利派人送出两封内容相同的信给一个叫恩邦马地方的当局。顺流前进,似乎绝望,为了生存及完成探险目标,想穿过内地向恩邦马前进。

    1877年8月9日早晨,这时离开非洲东岸已经差一天就到一千天了。探险队遇到了一支从恩邦马开来的救援队而获救了。

    三年前与他一起出发的356人中,只有115人到达了终点。未到达的人中,除了逃跑的以外,都死于途中,共死了173人:21人死于赤痢,58人死于战斗,45人死于天花,14人淹死,其余的死于其他意外事故。

    斯坦利探险队首次沿刚果河穿越非洲大陆,填补了非洲地图上最后也是最大的空白。同时,他也犯下了巨大的罪过,这些罪过只有那些为达到目的而不择任何手段的殖民主义者才会犯下。斯坦利有一段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说:“我们进攻和捣毁了28个城镇,六七十个村庄。在陆地和水上打了32个战役。奋战了52个瀑布和急流。在原始森林里筑了30英里的车道。在一座1500英尺高的山上拖曳着我们的独木舟和船前进了六英里。

    ……有时候我简直不相信这条大河会有尽头。”

    为这次探险,斯坦利的个人生活也作出了很大牺牲。他在美国的未婚妻艾丽丝,在他到达卢阿拉巴河时,就与别人结了婚;当他到达大西洋时,她已经有了女儿。他回到英国时,头发已过早地花白了身体极其衰弱。在众多的贺电贺信中,他读到了艾丽丝写来的信。信中说道:“在我读到有关‘艾丽丝小姐’号命运的报道时,我流泪了。我本希望那艘以一个姑娘名字命名的船,会象征那位姑娘对你的忠诚。现在,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我像成千上万妇女的那样,没有忠于自己的誓言。”

    直到近50岁时,斯坦利才与一位英国国会议员的女儿结婚。

    他结婚十四年后,于1904年5月10日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