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传-文学理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文章写到这里,我已把自己的生平作了一个简略的介绍。但我还没有告诉大家我是何等地嗜书如命。我对书籍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其他人是通过视听获得知识,而我则是全靠书籍,因此,我要从我开始读书时说起。

    1887年5月,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完了一篇短篇小说,那时我才7岁。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如饥似渴地阅读我的手指所能触及到的一切书籍。

    起初,我只有几本凸字书:一套启蒙读本,一套儿童故事和一本叙述地球的书,这就是我全部的书籍。我把它们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上面的字磨损得无法辨认。有时候,莎莉文小姐读给我“听”,她把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和诗歌写在我手上。但我喜欢自己读,而不愿让人家读给我“听”,因为我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些我觉得有趣的作品。

    实际上,第一次波士顿之行,才是我真正读书的开始。在学校里,老师鼓励我每天花一些时间到图书馆看书。我的最大兴致就是在书架前摸索着走来走去,随便取阅图书。不管书中的文字我能认识多少,也不管能否看懂,我都照读不误。我从不管自己所读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因为文字本身就使我入迷。那段时期,我的记忆力很好,虽然我连许多字句的意思都不明白,但我仍能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后来,当我开始学会说和写的时候,这些字句就很自然地冒了出来,以至朋友们都为我的词汇如此丰富而感到惊讶。我当时粗略地读过很多书的片断(那段时期我从未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以及大量的诗歌,直到发现《方德诺小伯爵》这本书后,我才真正去阅读一本完整的书。

    8岁那年,莎莉文老师发现我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翻阅小说《红字》。她问我喜不喜欢书中的皮尔,还给我讲解了几个我不明白的字,然后说她有一本描写一个小男孩的小说,非常精彩,我读了一定会觉得比《红字》更有意思,这本小说的名字就叫《方德诺小伯爵》,她答应隔几天就读给我听,但我们直到8月才开始读这本书。这是因为我们很快就到海边度假去了。刚到海边的几个星期,许多新奇有趣的事情使我忘了这本小说。接着老师又离开我到波士顿看望朋友去了,读书的计划也就只能往后推了。

    她返回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方德诺小伯爵》。记得那是8月里的一个炎热的下午,吃过午饭后,我们一起坐在两棵墨绿色松树之间的吊床上。在灼热的太阳映照下,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松香。当我们穿过草地时,许多蚱蜢跳到衣角上,我记得老师当时一定要把这些小虫子从衣服上弄干净再坐下来,而我却认为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

    故事开始前,莎莉文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讲解生字。起初生字很多,读一读就会停下来,在我了解了故事情节后,就急于跟上故事的发展,根本顾不上那些生字了。当莎莉文老师的手指拼写得太累而不得不停下来时,我就急得受不了,便把书拿来,用手去摸上面的字。这种急切的心情,我永远也忘不了。

    后来,安那诺斯先生听说了这件事,他被我读书的热情打动了,就把这部小说印成了凸版。拿着这本属于我的第一本盲人读物,我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几乎能把它背下来。《方德诺小伯爵》成了我童年时代最亲密的伙伴。我之所以如此详细地讲述这些细节,是因为在此之前,我读书都是很随意的,如此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这还是第一次。

    在以后的两年里,我陆续读了很多书。我已经忘记了那些书的书名和作者,也想不起哪本是先读的,哪本是后读的了。至今还能记得的有《希腊英雄》、拉·丰丹的《寓言》、霍索恩的《神奇的书》和《圣经故事》、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狄更斯的《儿童本英国历史》,还有《天方夜谭》、《瑞士家庭鲁滨逊》、《天路历程》、《鲁滨逊漂流记》、《小妇人》和《海蒂》。《海蒂》是篇美丽的小故事,后来我还读过它的德文本。我在学习和游戏之余读这些书,越读越有兴趣。我从不对这些书做什么研究分析——不管它写得好坏,也不管文体和作者的情况。作家们将自己的思想珍宝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我面前,我就像领受阳光和友爱一样,接受了这些珍宝。

    我喜欢《小妇人》,因为它让我感到自己和那些耳目正常的孩子有一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生命既然有缺陷,我就只能从一本一本的书里去探寻外部世界的信息。

    我不喜欢《天路历程》和《寓言》这两本书。最初,我只是简略地读了一遍英译本的拉·丰丹的《寓言》,后来读了法文的原本,虽然故事生动,语言简练,但依然无法激起我的好感。我也说不出具体原因,只是寓言中的那种动物拟人化的表达方式无法引起我的兴趣,当然,我也就无心去领会其中的寓意了。

    而且,拉·丰丹的作品也不能激发人类的高尚情操。在他看来,人最重要的东西是自爱和理性,其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内涵,即个人的道德完全来源于自爱,用理性来驾驭和控制自爱,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而我却认为,自私的爱乃万恶之源。当然,也许我是错误的,因为拉·丰丹对人类的了解和观察要比我丰富得多。当然,这样讲并不意味着我反对讽刺寓言,而是在我看来,没有必要由猴子和狼来宣扬伟大的真理。

    和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故事相比,我更喜欢《丛林之书》和《我所了解的野生动物》这两本书,因为它们是真正意义的动物,而不是拟人化的。它们的滑稽动作引得我乐不可支,其悲惨遭遇又使我痛哭流涕,虽然故事中也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寓意,但极为含蓄,有时甚至让你意识不到。

    我对历史也有一种偏好,古希腊一直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吸引着我。在我的想像里,希腊的天神依然在地上行走,并能与人类面对面交流。在我思想深处的神殿里,我仍然供奉着我最敬爱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仙女、英雄和半神半人,我不但熟悉而且喜爱——不,也不完全如此,美狄亚和伊阿松太残忍、太贪婪,简直让人无法容忍。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上帝要在他们做了那么多坏事之后才去惩罚他们,对于这一点,直到如今我仍然疑惑不解。

    史诗《伊利亚特》让我把古希腊看成了天堂。在阅读原文前,我对特洛伊的故事就了如指掌了,在我完全掌握了古希腊文文法以后,我就开始大量地阅读古希腊书籍。伟大的诗篇,不论是英文还是古希腊文,只要同你的心息息相通,就不需要别人的翻译。相反,那些牵强附会的分析和评论常常会扭曲伟大作品的意义。人们要是能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该有多好!要知道,欣赏一首好诗词,根本不需要清楚其中每一个字,也无须弄清其词法和句法的属性。虽然那些有学问的教授们,从《伊利亚特》史诗中挖掘出的东西要比我多得多,但我从不嫉妒。因为我并不在意别人比我聪明,他们纵有广博的知识,也无法表达出对这首伟大的史诗究竟欣赏到了什么程度。当然,我自己也无法表达出来。每当我读到《伊利亚特》最精彩的篇章时,都会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将我从狭窄的生活圈子里解脱出来,游荡于形骸之外,飘然于广阔无垠的天上人间。

    相对而言,《伊索德》稍逊于《伊利亚特》,但我也非常喜爱这本书。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努力地不依靠词典的注释,力求独自来领会这部史诗,并试图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些篇章翻译出来。我非常钦佩维吉尔描绘人物的本领,他笔下的天神和凡人都好像被蒙上了一层伊丽莎白时代的面纱。《伊利亚特》中的天神和凡人是欢快地又跳又唱的,维尔吉尔笔下的人物则是柔美静谧的,就好似月光下的阿波罗大理石像,而荷马作品中的形象则像是阳光下的俊逸少年。

    对正常人来说,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从《希腊英雄》到《伊利亚特》,在书本里飞来飞去,实在方便。但对我来说,其中的路程却并非令人惬意。当别人已经周游世界几遍时,我也许还在语法和词典的迷途里精疲力竭地踯躅,或者早已掉进那恐怖的陷阱。这陷阱名叫考试,是学校专门用来同那些想要寻求知识的学生作对的。这种在书海中艰难航行的感觉有点类似《天路历程》,也许在最终可能会渐入佳境,但终究太漫长了,尽管途中也会偶尔出现几处引人入胜的美景。

    我很早就开始接触《圣经》,但并不能充分理解其内容。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奇怪,曾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的心灵都无法理解弥漫于其中的爱的真谛。

    记得在一个下雨的星期天的早上,我无所事事,便让表姐为我读一段《圣经》故事。虽然她认为我无法听懂,但她依然耐心地在我手上拼写着约瑟兄弟的故事。可我对这个故事一点兴趣也没有,奇怪的语言和不断的重复,使故事听起来显得很不真实,何况还是天国里的事情。还没有讲到约瑟兄弟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进入雅各的帐篷里去说谎,我就呼呼地睡着了。

    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希腊故事比《圣经》里的故事更能吸引我。也许是因为我在波士顿时遇到过几个希腊人,并被他们讲的故事所感染吧!而我就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希伯来人或埃及人,因此我推断他们是一群野蛮人,他们的故事也都是后人编出来的。除此之外,我觉得《圣经》故事中的名字和重复的叙述方式十分古怪,却从未觉得希腊人的姓名古怪。

    那么,我后来又是如何从《圣经》中发现其光辉的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圣经》时,心中的喜悦和启发也日渐增长,它也就逐渐变成一本值得珍爱的书。不过对于《圣经》,我并未全盘接受,因此也从未把它从头到尾地读完。后来,尽管我对《圣经》有了更多的了解,但这种感觉依然未减。我和豪威斯先生有共同的感觉,认为应该从《圣经》中清除掉一切丑恶和野蛮的东西,但同时我们也反对把这部伟大的作品改得毫无生气,面目全非。

    《旧约圣经》中的《以斯帖记》,结构简洁明快,十分吸引人。尤其是以斯帖面对自己邪恶的丈夫时的场景,富有强烈的戏剧性。尽管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掌握在对方手中,没有人能够拯救她,她仍克服了女性的懦弱,勇敢地走向她的丈夫。高尚的责任感鼓舞着她,在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我死,我就死吧!如果我生,我的人民都生。”

    路德的故事则富有神奇的东方色彩,朴实的乡村生活同繁华的首都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路德忠贞而满怀柔情,读到她与那些正收割庄稼的农民一起站在翻滚的麦浪之中的情形,真是叫人怜爱。在那黑暗残暴的时代里,她的无私和高尚情操,如同暗夜里闪耀的星星,照亮了苦难的众生。

    《圣经》给了我很大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在我刚开始学会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我记不清楚自己是从何时开始读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的,但却记得第一次阅读便留有很深的印象。印象最深的是《麦克白》,虽然仅读过一遍,但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书中的鬼魂和女巫总是跑到我的睡梦中与我纠缠不休,我仿佛看见了那把剑和麦克白夫人纤素的手——可怕的血迹在我眼前出现,就像那忧伤的王后亲眼见到的一样。

    阅读完《麦克白》,接着就读《李尔王》。在读到格洛赛斯特的眼睛被挖出的情节时,我开始浑身紧张,心中充满了恐惧。我愤怒得无以复加,以致于根本就读不下去,长时间地静坐在椅子上,任愤怒的情绪在脑海里驰骋。

    夏洛克和撒旦大概是我同一时期接触到的两个人物,一不小心在我心目中就混为一体了。我内心对他们充满了怜悯,朦胧中觉得,即使他们希望变好,最终也无法成为好人,因为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或是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直至今天,我依然无法把他们描写得十恶不赦,甚至有这样一种感觉:像夏洛克、犹大,甚至魔鬼这样的人,也只是车轮上一根断了的车轴,总有一天会修好的。

    最初阅读莎士比亚作品时,留下的往往是一些并不惬意的回忆。相反,那些欢快、温和而又富于想像的剧作最初并不怎么吸引我,也许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儿童生活的欢乐,而我的生活并不快乐的缘故吧。然而,“世上最变幻莫测的就是儿童的想像了。保持什么,丢掉什么,都很难预料”。

    莎士比亚的剧本我读过许多遍,并能背诵其中的一些片断,但我却弄不清楚自己最喜欢哪一本,对它们的喜爱,往往是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尽管我喜欢莎士比亚,但我却讨厌按评论家们的观点来读莎氏的作品。我曾经努力地按评论家们的解释来理解作品,但常常是失望不已,甚至发誓不再这样读书了。一直到后来,我开始跟随基特里奇教授学莎士比亚,才逐渐改变了这个想法。今天,我终于懂得,不但在莎氏著作里,而且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但我也深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终将会看到一层又一层的帷幕被逐渐拉起,向我显露出美的思想和新的境界。

    除了诗歌以外,我对历史也有浓厚的兴趣。我阅读了所能接触到的全部历史著作。从单调枯燥的各种大事记、更单调更枯燥的年表到公正而又生动的《英国民族史》,从弗里曼的《欧洲史》到埃默顿的《中世纪》,都是我阅读的范围。而第一本使我体会到有真正历史价值的书是斯温顿的《世界史》。这本书是我在12岁生日时收到的礼物,尽管现在这本书已经破烂不堪了,但我依然像珍宝一样珍藏着它。我从书中认识到,各民族是如何在地球上逐步发展起来并建立起城市的;少数伟大的统治者(他们是人世间的坦泰神)是如何把一切置于脚下,把千百万人系于一人之手的;人类文明是如何在文化艺术上为历史的发展开辟道路的;人类文明如何经历腐朽堕落的浩劫,然后又像不死鸟一样死而复生的;伟大的圣贤是如何提倡自由、宽容和教育,为拯救全世界而披荆斩棘的……大学时代所读的书中,比较熟悉的是一些法国和德国的文学作品。德国人在生活和文学上,将自己的力量放在美之前,他们探求真理胜过遵从传统。德国人做任何事都有一股强健的活力,他们张口说话不是为了影响别人,而是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在德国文学中,我发现其光辉在于它肯定了妇女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这种思想几乎渗透到所有的德国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歌德的《浮士德》中表现得最为显著。

    那昙花一现,不过是象征而已。

    人间的缺憾,也会成为圆满。

    那无法形容的,这里已经完成。

    妇女的灵魂引导我们永远向上。

    在所有的法国作家中,我最喜欢莫里哀和拉辛。巴尔扎克和梅里美的作品也清新感人,阿尔弗雷德·缪塞简直不可思议!至于雨果,尽管在文学上我并不是非常喜欢他,但却十分钦佩他的才华和他卓越的浪漫主义风格。所有伟大的诗人、作家,他们都是人类永恒主题的表现者,是他们用自己非凡的伟大作品把我引入了真善美的境界。

    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不要认为我说得太多,因为我实际上只说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些作家。也许人们会认为我阅读面很窄,我的观点只是一种错误的印象。其实,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值得欣赏,比如卡莱的粗犷以及对虚伪的憎厌,高尔斯华绥的鼓吹天人一体,爱胡德的古怪惊人之笔,赫里克的典雅,都对我有深远的影响。同样的,我也喜欢马克·吐温——谁能不喜欢他呢!天神们也喜欢他,而且还赋予了他全能的智慧,为了不使他成为悲观主义者,还在他的心田上织起了一道爱和信仰的彩虹,爱司各特的不落俗套、泼辣和诚实。我也爱所有像洛厄那样的作家,他们的心池在乐观主义的阳光照耀下有时会泛起阵阵涟漪,成为善意的源泉,有时带点愤怒,有时又有同情与怜悯。

    总而言之,文学是我理想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我享有一切权利。没有任何障碍能够阻止我和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交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