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果人们想要更好地进行社会思想交流,使对方正确无误地把握你所要表达的意思,首先必须正确发出语词的语音,通过语音的传播,让对方清晰明白你的意图;其次,如果你所发出的语词的语音偏离原音,就会使对方感到含糊,无所适从,无法与你建立起交流、对话。尤其是当我们进入到英语世界,就更感茫然。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很重视语词的机械记忆,而缺乏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情景,以致无法建立起英语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重音的规则化和不规则化波动、音素的重复、语调的呼应、音节的连续性等,是英语语音美的基本生成要素。这些要素在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中给人以心理上的满足感。著名英语教育专家胡春洞教授说过:“语音是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体教学发展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第一关,并始终影响着以后的其他教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便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音”,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和实际应用英语打下基础。
语言语用之美主要是指英语语言美学现象普遍存在于话语交际中。从语用角度看,在日常言语交流和运用中无不渗透着美学因素,言语审美不可能独立于言语应用之外。英语语言的审美意义首先来源于英语语言本身,其特定的构成方式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使其产生愉悦的感觉。审美意义不是虚无缥缈的,当话语进入人们的语言交流后,审美意义就存在于话语表达形式中了。
◆实施策略
一、语音美
传统英语语音教学方法几乎都侧重强调理论知识,而让学生动口练习的实践机会较少,致使学生对英语语音学习不感兴趣。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可通过运用传递口型法、学习英语绕口令法、模仿电影对白法和学唱英语歌曲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快速掌握英语语音、语调。
(一)激发学生兴趣,感受音韵之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教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放在语音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学会创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学习情绪。
片段1:歌谣中感悟
如:上课伊始,老师引领学生朗诵一首儿歌“A nut,a nut.A nut in a cup.A cup,a cup.A cup in a hut.”学生边说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学习积极性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并在朗诵的过程中,对儿歌中出现的元音有了初步的感知。
片段2:歌曲中欣赏
如:2/4
3 1|(3 3 1)|3 5|(3 3 5)
Bake a cake,Bake a cake.
2 4|(2 2 4)|2 7|(2 2 7)
Wash my face,wash my plate.
3 11|5 3 3|2 4 3 2|1—‖
I’m going to take a trip.la la la la.
片段3:游戏中体验
当学生的词汇学习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开展摘苹果比赛。每个苹果上都写有一个单词,如cat、cap、face、lake等,水果篮子上贴上一个音标,学生将含有相同元音的苹果放入相应的篮子里,如将写有cat、cap的苹果放在贴有音标[ae]的篮子里,将写有face、lake的苹果放入贴有音标[ei]的篮子里,比比谁摘的苹果最多,多的同学会得到一张卡通小贴画(贴画有三个激励档次Good—Great—Excellent)。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在音标教学中采用教学比赛这一形式,比起单纯模仿的形式,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情绪更加高涨。
片段4:绕口令中探索
如:
(1)A dog,a frog and a doll are eating some hot-dogs.
(2)Jean’s three sheep are near the green jeep.
片段5:名称音教学中归纳
(1)利用学生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知识学习26个字母名称音,如:衣服大、中、小号及特大号为L、M、S、XL,乐曲调:A、B、C、D、E、F、G;OK表示同意;m是米,cm是厘米,ft是英尺,kg是千克,t/tn是吨;IC、IP是磁卡;CCTV是中央电视台;CD是光盘;方向:东—E,西—W,南—S,北—N……培养小学生音、形、义联系的习惯。
(2)将字母按其发音规律来分类学习
/ei/Aa Hh Jj Kk
/i∶/Bb Cc Dd Ee Gg Pp Tt Vv
/e/Ff Ll Mm Nn Ss Xx Zz
/ai/Ii Yy
剖析:
朗诵儿歌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会儿歌中语音语调的美感,便于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儿歌将字母、语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了儿歌中元音字母的发音,感受到了儿歌中的节奏美、语音语调美。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吴冰曾说过:“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只有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自己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英语语音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要把英语学好,就必须从语音入手。语音教学是通过句子,把英语语音中的所有现象,包括音素、拼读、重音、省音、节奏、弱读、停顿、声调、连读和语调等统一起来进行的学习活动。语音课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语音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基本语音理论进行讲解并反复练习必要的语音、语调,从而使学生获得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学好英语语音对听说技能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对读写技能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
(二)朗读背诵,品味意韵之美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感,我们必须加强重音、语调、连读等语流音变的教学,以此训练学生的读音和语言掌控能力。将语音教学和课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多听课文标准录音,对课文语音语调形成整体深刻的印象。如此坚持练习,为形成良好的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英语的语音语调掌握好了,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所学英语的语音美,就能获得英语的语感,才能使英语的学习提升一个层次。
片段:
六年级第一学期第15至17课The Olympic Games是生词偏多的课文。课前可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The Olympic Games的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纯正的英文,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人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初步了解新单词。开始时先放英语歌曲You and Me,接着提示学生回答:(1)When did Beijing host the 29th Olympic Games?(2)How many medals did Chinese sportsmen win?随后播放课文的录音带让学生跟读,接着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这样文章的信息内容就会很自然而又轻松地“飘”进学生的“潜意识”里。
剖析:
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精神,而传达这种精神的是音调,语感只能从音调中体会出来。平时可经常补充一些英语小诗、谚语、绕口令句子让学生朗读。教材中的对话、段落基本上都要求学生背出,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课堂上多给学生读的机会,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升华,读中欣赏,读中品味。朗读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语用美
语用与语境、言语之力紧密联系,也正因为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审美意义存在于语境、言语之力之中,没有必要将话语审美意义独自作为语用学的一个话题来谈,换句话说,话语的审美意义不应介入语用学的范畴。但一个事实是不能回避的,面对同一话语,我们经常会有“可以这样说,不可以那样说”的选择,究其原因不是话语形式不够规范或语境不允许说,更多情况下可能就是因为“这样说”使人觉得美,“那样说”使人觉得不美。美学因素在言语运用中的作用实在不可低估。
钱冠连先生认为,言语美的基本品性有两个:一是说话人在恰当的语境中选择了恰当的话语,即话语的安排既适合社会背景又适合语篇背景(上下文);二是说话人在语言形式上选择了优美的音韵和适当的节奏,选择了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言语表达实体。在日常话语交际中处处可以捕捉到言语美的痕迹。
(一)选择恰当的话语,感受和谐之美
在英语语言日常交际中,美学因素无处不在,挖掘话语美学意义在语用学中的作用,对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运用美的话语进行交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片段:
T=the teacher C=the computer S s=the students
C:Can I help you?(Learn to say:“Can I help you?”)
T:I want a sweater,sir.
C:How about this one?(课件:售货员拿出一件很大的毛衣)
T:I think it’s too big.
C:How about this one?(课件:售货员拿出一件很小的毛衣)
T:How about this one?What do you think?
Ss:It’s too small.
C:How about this one?(课件:售货员拿出一件对教师来说大小合适的毛衣)
(Learn to say:“How about…?”)
T:I think the size is OK.Do you think so?
Ss:Yes!
(Learn to say:“size”)
(Read after the teacher:“The size is OK.”)
T:The size is OK,sir.How much is it?
C:It’s 150yuan.
T:OK.I’ll buy it.Thank you.
剖析:
首先给学生创造语言应用的氛围,把学生带到购物的情景里。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活动中,以利于知识的有效吸收。通过计划性购物活动对知识点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教学本篇对话,主要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英语购物,并初步掌握购物时应如何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教师在与售货员(由电脑充当的角色)的对话中,引出购物的常用句型,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使用恰当的语句进行交流的能力。其次注重教学情感与情景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中的情景来酝酿自己的感情,再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情感和兴趣投入到文章的情景当中,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要想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广泛征求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意见和见解,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以实物、图片和动作来教授英语知识。通过情景引导学生把感情投入到课文的意境当中,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愿我们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对美的创新、创造,更多地去引导学生感知和领会美,使教学和学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友好、和谐的情感,使英语的教与学完美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二)选择优美的音韵,获得表达之美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是语言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学习者的参与、师生的合作,以及情感的交融,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注重教学和谐美,让学生鉴赏美。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工整漂亮的板书和广博深厚的知识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知识的系统性、审美的愉悦性、活动的操作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营造、渲染一种优美的、理智的、学生感到特别亲切的、贴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围,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达,给教学增添些活力,使教学变“单调”为“多彩”,从而学会用美的言语去表达。
片段: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A:Good morning,Jack!
B:Good morning.
A:What’s wrong with you?
B:I’ve got a toothache.
A:I’m sorry to hear that.
剖析:
上述对话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言语美感,使对话双方均能从心理和生理上感受到动态的平衡。首先,A、B对话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问候语,看起来平淡,却于平淡的问候中透出言语交流双方话语气息和心理需求上的呼应。我们还可以从审美意义上分析A和B的对话:对话中,A削减了B身体的不适,用文明得体的礼貌用语起到了安慰的良好作用。句子中话语的审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A、B对话形成了美感,这种美感使话语进行得和谐、顺利。
◆结束语
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存在着美的价值,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和修辞手段,其美的价值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把读者的感觉、知觉带入一个美的世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英语之美,美不胜举。只要我们认真发掘,就会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美、发现美、体验美,从而学会创造美,成为“语言美”之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