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乙化,是辽宁省辽阳人。字野鹤,满族。他于1911年11月出生在辽阳县石场峪村一户农民家庭。其父白魁福,曾在辽阳县书局供职。母亲张氏粗通文墨。白乙化6岁时入本村小学读书,他爱好文学、尤喜诗词,被村民誉为“神童”。1924年,白乙化在亲友的次助下,考入辽阳民立中学。1929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0年入党。1931年秋休学回家乡组建“平东洋”抗日义勇军,任司令。1933年复回中大读书。1935年毕业留校,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任中共绥西垦区工委书记。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同年底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1941年2月4日在密云县马营战斗中阵亡,卒年30岁。
白乙化一生绰号很多,其中“小白龙”这个英雄的绰号,曾使敌寇闻之丧胆。
“小白龙”一生中有许多传奇性的经历,我们先看一段步枪打飞机的故事。
1939年,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的白乙化,带领着他的战士们把部队所在地平西建设成一块稳定的抗日根据地。他们以平西为大本营,不时地袭击日本侵略者。第十团作战英勇,作风顽强,纪律严明,在八路军里享有很高的声誉。
到了1940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抗战的形势开始变得非常严峻起来。
这一天,白乙化接到上级的命令,说日军纠集万余兵力要大举围攻平西根据地。命令要求白乙化部在青白口、东胡林一线独挡西路的4000余日军。
要一个团阻挡4000多武器精良的日军,作为一个军人,白乙化知道他面临的将是一场恶战。但是,白乙化没有丝毫和犹豫,他对上级说,“请放心,我一定完成好阻击任务!”
战斗打响了。
日军凭仗兵力和火力的绝对优势,开始猖狂地向白乙化团的阵地发起攻击。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一阵狂轰滥炸之后,黑压压的鬼子像蚂蚁似地朝着白乙化团围了过来。
白乙化沉着应战,他让战士们在敌机轰炸的时候,躲进掩体坑道里,等鬼子的地面部队靠近时,白乙化一声令下,“打——”,日军的几次冲锋都被八路军打退了。由于白乙化对地形非常熟悉,他们利用阻击地的有利环境,让敌人的计划屡屡破产。鬼子们气坏了,原本想几个小时就能结束的战斗,竟连续打了几天几夜,可是白乙化的阵地却仍固若金汤,硬是攻不下来。
这些天的恶战,白乙化的部队在敌人飞机、大炮的打击下,也都有很大的伤亡。战士们几天几夜没有休息了,弹药需要补充,最关键的是已经是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部队仅存的粮食早已吃完了,看着战士们饿着肚子在战场上和敌人打仗,白乙化这个当团长的,心急如焚呀。
又是一个夜晚来到了,通信员向白乙化报告,“又有两个战士饿昏过去了,运送粮草的还有两天才能到达这里,怎么办?”
白乙化想了想,对通信员说,“别急,我正在想办法,马上解决战士们吃饭的问题。”
通信员心里说,怎样解决呀,你又不能变出粮食来。
这时,白乙化来到了指挥部的院子里,他看见了那匹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黄膘马。“把马杀了吧,战士们就能吃东西了。”白乙化掏出手枪来朝着黄膘马举起了手来。可是他的手却颤抖着,像有千钧的重量。白乙化的眼睛里竟流出了眼泪,是呀,他是怎么了,他难道疯了吗!这匹马和他就像亲兄弟一样呀,他怎么能杀死它呢。若在是平时,谁要动他的爱马一个手指头,他都要和他拼命呀。
远处又传来了枪声,战斗又要打响了,可是我们的战士如果再不进行补给,怎么能和那豺狼一样的鬼子打仗呢。想到这里,白乙化挥手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朝着黄膘马猛地一扣扳机。
白乙化这个英雄的汉子杀了多少年鬼子从来不眨一下眼睛,此刻,他却不敢再看他的爱马一眼。
很快,一大锅煮熟的马肉送到了前沿阵地上。“咱们的小白龙团长把他心爱的马杀了,让我们吃饱了抗日。我们一定把小鬼子的气焰打下去!”战士们虽然劳累多天,但情绪仍然高涨。
敌人的地面部队打不过来,又派飞机来狂轰滥炸。
敌机低空盘旋,简直是太猖狂了,那飞机紧贴着我军的头顶低飞扫射,低得能看清飞行员那狰狞的脸。飞机的扫射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压得八路军的部队抬不起头来。
白乙化气红了眼睛,他对着警卫排大声地吼着,“瞄准敌机,把狗日的揍下来!”
当敌机盘旋一圈又出现在他们的头顶时,白乙化端起一支步枪率先开火。
警卫排的战士们也举起森林般的枪枝,那复仇的子弹穿透了敌机的驾驶舱,穿进了敌飞行员的胸膛,打着了飞机的油箱。敌机哀鸣着,颤抖着,拖着滚滚浓烟坠毁在东胡林我军阵地前。
八路军把鬼子的飞机打下来了!日军惊呆了,也胆怯了,尽管倾尽了全部伎俩,却无法攻破这道用中国人的意志和血肉筑起的长城。只得丢下200多具尸首草草收兵了,日军原定40天的围攻计划结果只有14天就被白乙化的十团和兄弟部队彻底粉碎了。
用步枪击落日本飞机,这一奇迹迅速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而“小白龙”的绰龙更加威震敌营。
2、古刹抒怀,不除倭寇誓不休
抗战的形势到1940年前后,依然非常严峻。由于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平北人民受尽了苦难,每日挣扎在死亡线上。
一次,在白乙化部队的驻地,来了一个年龄仅在10多岁的男孩子。这个孩子衣裳褴褛,光着屁股,头发零乱。当战士们问这个孩子到这儿来找谁的时候,你是不是在这个村里有亲人。这个孩子说,“我的亲人就是‘小白龙’,我要找我的‘小白龙’叔叔。”战士们问出了这个孩子的来历,原来他是一个死里逃生的孤儿,家里什么亲人都没有了。才来投奔八路军的。当战士告诉他那个戴着草帽的大胡子就是“小白龙”时,这个光着屁股的孩子,一头扑在白乙化的怀里,哭哭啼啼地说,“我家里的人都被日本鬼子杀了,房子也被烧光了,好叔叔你快派兵去杀鬼子,为我们报仇呀!”
白乙化见此情景心如刀绞,泪水满面,面对大家说,“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后代,他们,也只有他们才是中华强大的接继人。”白乙化把这个逃出虎口的少年,编入了警卫连,并亲自为他缝改衣服。照料他的生活。随着战争的发展,像这样从死里逃生中投奔10团的孩子增多了,这些“童八路”,在白乙化、吴涛、王亢等10团指导员的关怀下,以后陆续成长为10团的骨干了。
“小白龙”白乙化率领着10团抗日救国,把日寇气得牙根疼。1940年末,日军一面到处张贴“告示”悬赏两万银元买白乙化的人头,一面集结重兵,妄图趁10团尚未穿上冬服时机,将10团赶出丰滦密地区。在白马关、胡家营子一带,日军采取拉网式的战术以寻战机与10团作战。为避敌锋芒,10团夜以继日的长途跋涉,战士疲劳不堪,白乙化就勉励战士们说,“老弟,人要是变得有腿不能走路,有眼看不到敌人,就净剩挨打了,现在敌人就成这个样子,怎么样?见了便宜不拣,过后可就没有啦。”
在“小白龙”白乙化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快乐地和敌人在山区周旋起来。
在和敌人的游击战中,白乙化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用十几个炊事员将敌引到岔路甩掉敌人后回原处宿营。白乙化带领部队出发,埋伏在15公里以外的山地两旁,白乙化隐蔽在最前面一块大岩石的旁边,等待战机。等敌人钻进了事先埋伏好的“口袋”时,白乙化大喊一声“打——”并带头冲入敌群。这场战斗,让日军的又一次“扫荡”宣布失败。
白乙化的部队在民间百姓中有“神兵”、“天将”之说。
一个冬天的下午,白乙化和冀东地委负责人李子光来到了白河畔山坡上的一个古庙,被寺院住持让到禅房里喝茶。老僧不知俩位的身份,他说,“几世纪以来,每当外敌入侵,这里人民便倍受痛苦。自‘七七’事变,日军进关,黎民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而今,这里来了八路神兵,有个将领叫‘小白龙’,足智多谋,才华盖世,直打得日军闻几丧胆,看来中国有救了。求佛祖保佑他平安长寿,多打胜仗。”
小白龙白乙化听老僧说起自己来,就笑了笑,问“请问您认识这位小白龙吗?”
老僧说,“认识,认识呀!”
白乙化说,“他长得什么样?”
老僧说,“白将军鼻直口阔,面如重枣,身高丈二,气宇轩昂,还有齐胸的美髯,何人见了都能认得呀!”
老僧一席话说得白乙化和李子光哈哈大笑起来。老僧见白乙化抖动那把大黑胡子,笑得直流泪,似有所悟。这时,李子光说,“眼前这位就是你说的小白龙呀!”
老僧盯住白乙化看了片刻,忙躬身施礼道,“失礼,失礼,恕老僧怠慢。”
白乙化说,“老方丈,您过奖了,我们八路军和共产党人,做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打不倒日本帝国主义呀。”
老僧说,“此话有理,便贫僧想请白将军为小寺题一首诗或几个字,不知可否?”
见老僧这般诚恳,白乙化也不好再推辞,他跟着主持来到屋内,接过大笔,手捋长髯,饱蘸浓墨,题五言诗一首:
古刹映清流,松涛动夙愁。
原无极乐园,今古为诛仇。
闲话兴亡事,安得世外游。
燕山狂胡虏,壮士志增羞!
这首诗表达了白乙化的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誓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决心,后来,这首诗,被僧尼们镌刻在一块石碑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