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的终身制、皇权的世袭制,是皇位继承的基本特征。如何保障皇权继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历朝历代皇权转移的关键。但由于各个朝代复杂的政治环境,嫡长子继承制并不能一以贯之。据统计,秦及两汉共计有28位皇帝,其中以嫡子继位的仅有西汉的3位皇帝,东汉竟无一帝为嫡子;两宋18位皇帝中嫡子3人;嫡子继位较多的明朝,16位皇帝也仅有5人。即使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这四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他们在处理皇位继承的问题上,也没有一位称心如意、顺理成章的。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临终赐书给长子扶苏,却被李斯、赵高篡改,矫诏令扶苏自尽,而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继位为秦二世。胡亥"极愚",秦朝仅15年而亡。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晚年宠信佞臣江充。江充以"巫蛊"谋害太子刘据。汉武帝是非不分,刘据及卫皇后被逼自杀。
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废了太子李承乾之后,在立谁为储君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竟闹到痛不欲生,想自杀的地步。
伟大辉煌的康熙大帝"立子以贵不以长",立了允礽为太子。允礽不争气,康熙在第一次宣布废太子决定的时候,"痛哭扑地,诸大臣扶起"之后才把废太子的事说完。两次立废太子,使康熙一生英名受损。
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度有着根深蒂固的、无法克服的缺陷。尽管如此,中国历史上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还是世界上各封建王朝中实施时间最长、规制最完备的皇权传承制度。它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起了重要的维系作用。但这一制度弊端百出,却从无改进。直到清初,清政权吸取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成功地创建了秘密建储制度,使皇权转移有了新的形式,然而封建王朝至此在中国也快走到了尽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