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闵楼村,过去出了很多的先生。各行各业,五花八门,只要在某一方面有名声,大家就尊称他为先生。像专看地脉、阴阳宅的闵继续老老爷,村里人就称他为“八卦先生”;专门给人们看病的闵予鱼老老老爷,我们村称他为“救命先生”;还有专门给人家包打官司的“铁嘴先生”;打造铁锨大撅的“红炉先生”;剃头修面的“一把刀先生”等等;在我们村的这些先生中,要说最有意思的当属我三老爷的爷爷的爷爷闵传东,他是我们善州公认的“对子先生”。
闵传东老爷不吸烟不喝酒,就有一个爱好,对对子。也就是对对联。亲戚朋友到一块总要合上几付。就是碰上不认识的,他也要缠着人家给他对。
有一年的夏天,天下着雨,闵传东老老爷在大门楼子下喝着闲茶看雨。他家门口是九省通衢的大道。这时,就见从南面路上急匆匆过来一个年轻人。年轻人一身书卷气,一看就是一个读书人。身上背着行李,淋得精湿。年轻人来到了闵传东老老爷的门楼子下避雨。闵传东老老爷就和这个年轻人拉起家常,三言两语,闵传东老老爷就知道了这年轻人是江西人氏,是赴京赶考的举子。
年轻人走得又累又饿,再加上被暴雨追赶,就想在闵传东老老爷家找口饭吃。并想在闵传东老老爷家借住一宿,明天再走。年轻人把他的想法给闵传东老老爷说了。闵传东老老爷一听说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心里想给他对对子的念头像虫子钻在心里一样,那个难受,没法提了。正想给年轻人说,没想到年轻人先开口求他了。闵传东老老爷非常高兴,可他没表现出来。他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是绕着弯子说:“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是远客,我应该把你邀到家里好好款待。可我有个习惯,凡是生客到来,都得对出我的对子方能进我家。如若对得对,对得妙,别说是吃顿饭,借住一宿了,就是你要盘缠钱,我也会给的!”那年轻人不知道闵传东老老爷的爱好,听他这么说,以为闵传东老老爷是在为难他。心想:谁不知我在江西的大名,别说对对子了,就是你考我文章,考我怎样治国安邦,我也不会含糊的!年轻人就对闵传东老老爷说:“好吧,那就请老人家赐教吧!”
闵传东老老爷看着满天的雨绺子,沉思一会,慢腾腾地说:
“雨逐行人,谁是行人主。”
那年轻的举子随口答道:
“天欲留客,君即过客东。”
闵传东老老爷听了连声夸好,说:“对仗工整,才思敏捷,好,请到家中一叙!”来到客厅,泡上茶,闵传东老老爷举手把斟好的茶杯递给那举子说:
“暂饮清茶半盏。”
举子正饿得难受,心里想,光喝茶有什么用呢,就随口答道:
“更乞浊食一餐。”
闵传东老老爷知道举子是饿坏了,就笑呵呵地说:“那个自然,哪有客来了不准备饭的道理。别急,正在准备着呢。”时间不长,饭菜端了上来。举子一看,一桌子上的菜都是白菜、萝卜之类的青菜。闵传东老老爷客套地对举子说:
“无甚佳肴,不过园中蔬菜。”
举子正欲举箸,见闵传东老老爷这样说,心想,我何不给他开开玩笑,就说道:
“何劳盛设,且蒸笼内黄鸡。”
闵传东老老爷一听这举子真是太不知好歹了,我管了他的饭,还嫌我没给他杀鸡。真是太不知足了。虽然心里不高兴,可客人这么说了,怎么好意思拒他的面子,只好照办了。
我们闵家是书香门第,非常讲究。为不失礼节,闵传东老老爷就陪着这年轻的举子喝起了酒。一直喝到二更天。闵传东老老爷有些坐不住了,就想告辞,可不好意思说,就想出了个对子:
“君是听,焦楼上叮叮当当几更几点?”
举子知道闵传东老老爷想走,心想,我刚才给你说几次想休息,你偏不休息,缠着给我对子,好,我也不让你休息。就笑着答道:
“我只爱,君堂前说说笑笑一口一盅。”
没法,闵传东老老爷只好陪着这举子喝酒,一直喝到夜里三更天。
第二天一大早,举子想要赶路,但一想到自己的盘缠所剩不多,又想起昨天闵传东老老爷说的话,只要对子对得好,对得妙,就是要钱,也会给的。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找来了一把菜刀,便使劲地磨起来。闵传东老老爷被吱吱的磨刀声惊醒了,大吃一惊,忙问举子:
“君何故操刀而磨?”
举子答道:“我欲待杀身以报!”
闵传东老老爷有些害怕了,说:
“君若死,岂非一场官司事?”
那举子说:“我欲活,还得十两盘缠钱!”
闵传东老老爷这次真烦透了,可自己有言在先,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能反悔,只好让我的老老奶奶把家里仅有的十两银子钱拿出来交给举子。举子临走告别,闵传东老老爷非常生气,越想这举子的做法心里就越烦,便气愤地摆着手对那举子说:
“去去去,此等恶客,速去!速去!”
那年轻的举子知道把我闵传东老老爷惹烦了,心想,既然烦了,不妨再逗一逗他,就笑着答道:
“来来来,好个贤东,再来!再来!”
我闵传东老老爷一听,气急败坏地说:“你还再来?你要再来,就要了我的老命了!”
后来,那举子真地来了,那是一年以后的事了。举子黄榜高中,放到湖南任一个地方的州官,他这次来我闵传东老老爷家,是来还那十两银子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