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是一种快乐,我们享受其中。懂得付出的人是最懂爱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每个青少年都需要在被赞美、被关怀和被爱中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满足感,当你对他人送去一份关怀、一份尊重,一份赞美时,必定能收到别人对我们更大的回报,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心情的平静与愉悦。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每个人都要和周围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个人所做的事必然会对其他的人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到自己。
有人把社会比作一张大网,把人比作这网上的一只小蜘蛛,不管这张网你是否喜欢,你都必须接受它,因为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所以,青少年若想在世界上活得开,就必需广结人缘,给人以方便,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光考虑自己而忽略了别人,你爱别人,别人才有可能爱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蕴涵的就是这个道理。
助人即是助己
当我们拿起鲜花赠送给别人时,最先闻到芬芳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岂图抛向别人时,弄脏的必先是自己的手。所以说,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就好比为他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能沾上些许香气。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友好的举动,都能深深地温暖别人的心灵。在关键的时候,你伸出了助人之手,那么,当你自己身处险境时,肯定也不会是孤军奋战。
19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一个名叫弗莱明的贫穷的苏格兰农夫正在田地里耕作。忽然,他听到了附近的沼泽地里传来一阵呼救声,他连忙丢下手中的活儿跑过去。到了那儿,看见一个小男孩陷在了黑色的泥潭里,由于太过于惊恐,男孩不断地尖叫和挣扎,结果身体越陷越深。在这个关键时刻,弗莱明伸出了援助之手,沉着勇敢地将这个男孩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第二天,一个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贵族人士来到了弗莱明的家里,原来他就是那个小男孩的父亲,他带着重金来酬谢弗莱明对他儿子的救命之恩,但被弗莱明委婉地拒绝了。此时,农夫的儿子从简陋的农舍跑了出来。于是,在贵族的一再坚持下,弗莱明终于同意由贵族资助他的儿子上学,贵族希望农夫的儿子能成为像他的父亲一样勇敢和善良,让所有的人都为之骄傲的人。
农夫的儿子没有让人失望,他进了最好的学校读书,最后毕业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后来因为发明青霉素而享誉世界,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许多年以后,贵族的儿子在二战期间患上了肺炎,而再一次拯救他的生命的就是青霉素,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巧合,是上帝的安排,难道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吗?这个贵族是伦道夫·丘吉尔勋爵,而他的儿子则是人尽皆知的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用在这个故事是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农夫的见义勇为让自己的儿子上了最好的学校,贵族的鼎力相助又让自己的儿子再一次躲过死神的光临,看来助人不仅是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一坯土,还人一座山”,虽然善心只在人的一念之间,但善心所结下的善果,却会永久地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爱心,就像是一颗熠熠夺目的钻石,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焕发耀眼的光芒;爱心又像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霖,滋润着那希冀已久的心田;爱心似一曲能够鼓舞人心的励志歌典,促使在人生道路上徘徊踌躇的人坦然前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微不足道的赠与,一个小小的拥抱,都能让让寒冷的心变得温暖,让黑夜不再漫长!对人对人多一份理解、宽容、支持和帮助,其实也是善待和帮助自己。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付出才有收获
人生在世,既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要想过得快乐,过得幸福,就必须要有“赠人玫瑰”的爱心,心存善意。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无论行为多么渺小,当你毫不吝啬地赠于别人后,就一定能吐露芬芳,绽放美丽,自己也会越发地强大起来,因为我们所收到的回报远远大于我们的付出。
在充满战火和硝烟的战争年代里,有一支部队奉上级的命令去攻占敌人的保垒。枪林弹雨中,一位连长在地上匍匐前进时,惊见一颗手榴弹正好落在一个小战士的身边,而小战士却毫无察觉。在这千钧一发之刻,连长顾不上多想,他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一下子伏在小战士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这个年轻的生命。“轰隆”一声巨响过后,他抬起了头,而这一抬头却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就在他起身后的那一瞬间,一颗炮弹落在了他刚刚匍匐过的位置上,把那里炸出一个巨大的坑,刚才的那一声巨响,就是那个炮弹响的。而小士兵身边的手榴弹,敌人在扔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有拧开盖子。
试想,如果连长顾及自己的生命而不去救小战士,那么他的生命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次,留下的可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生命啊!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会有帮助别人的机会,那么,就不要错过更不能吝啬,用你无私的心灵去帮助别人,用你热忱的双手去帮助别人。当你的帮助能换回他们的幸福笑脸时,你会发现你手里的玫瑰是那么清香,更是那么的高贵。“赠”不会让我们损失什么,却会为我们赢得灵魂的安泰和心灵的净化。这样,既为受难的人们抚平伤痕,更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涂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真正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篇章!
孟子说过:“君子莫大于乎,与人为善。”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就更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那些总是主动帮助别人的人就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人,因为他们最容易获得别人的回报。相反,如果你对别人的烦恼和不幸冷眼旁观,甚至落井下石,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充满了爱的世界才会洋溢着阳光。如果我们每个青少年都能够随时随地奉献我们的爱心,如果我们都能把自己的快乐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其他人,如果我们都能用一颗真挚善良的心为全世界的人类祝福和祈祷。那么,不仅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了,我们自己也能拥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回报,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绚丽和灿烂。
2当你施予,你就拥有
施予对你获得好运有很大的帮助。当你帮助别人而不图任何回报,得到好运的几率就提高很多。因为当你慷慨赠予,会感到幸福,使自己更乐观向上,更有可能接近好运。其次,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有一天也可能帮助你。慷慨能感染别人。
施予不是付出,而是拥有
李芳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去年夏天女儿考上大学,去了遥远的南方,丈夫也与她签订了离婚协议,离她而去。她一个人孤寂寥落,人如浮萍,心若苦雨。每天工作之余她去唱歌、去跳舞、去美容、去休假、去旅游,但寂寞孤独始终如影随形,不肯离她远去。后来经朋友介绍,她自愿加入了老年人互助中心。工作之余常去照顾关心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洗衣做饭,解闷聊天,讲解保健知识,老人生病了就主动细致地进行护理,多年的医护工作经验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她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不仅为孤寡老人排除困难,解除病痛,还为自己赢得了自信、欢乐和赞誉。通过帮助他人,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
看着她阳光灿烂的脸,她的朋友忍不住问她为什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间还想到去帮助别人呢?她告诉朋友,她最痛苦的日子里,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的话:“如果你得不到爱和关心,如果你失去了盼望,那么应该向别人施予爱和关心,尝试给别人盼望。虽然你那样贫穷,但当你施予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好像拥有了爱和关心,有了新的盼望。”她试着去做并且成功了。
原来施予不是付出,而是拥有!当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恰巧就有一个帮助你的人出现,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会感觉到幸福!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怀,这世界才会这般温暖,这般美好。如果在对方处于危难境地的时候帮助他,就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别人也定会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激。
在美国,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最能给人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是与照顾和帮助他人有关的工作。80%以上的牧师和消防队员都表示自己的工作相当快乐,因为能时刻向人伸出援手。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施予是一种能力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够使我们获得来自社会的、他人的和自我的
奖励,而且能够避免来自社会的、他人的和自我的惩罚。这会促使你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还会使你获得或巩固友谊。此外,帮助别人还有提升心境的作用,当受助者的痛苦消除并开始快乐起来的时候,助人者同样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使自己也变得更加愉快。施予是一种能力!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当然,大多数人都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有的人生活困难,他们毫不犹豫慷慨相助;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过马路时,总不忘记帮助年迈的人一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他们总会给人家热心的指点……在他们眼中,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摆脱困境,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就此振作,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高兴、快乐,有谁不感到幸福呢?这些爱帮助别人的人也时时处处被别人喜欢着,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朋友。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总会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
请记住,当你给朋友一份快乐时,你就拥有了两份快乐!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快乐,相互关怀,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3为别人撑开雨伞
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每个人都会有面临困境,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因为跌宕起伏的人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任何方面给他人帮助。换一种角度考虑,其实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想想那些舍己为人的英雄楷模,想想那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我们就应该放开胸怀,去尽力帮助那些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多行一件好事,心中便会更加泰然。
付出其实是收获
在飘雨的天空下,你是否一个人撑着伞默默地走着?如果能为别人撑开雨伞,雨伞下便会拥有许多快乐和温馨。是的,其实在生活中,也许只是一句问候、一份关怀、一个微笑都将给他人和自己的心中带来无限温暖,带来无限希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无限关爱,无限阳光。为别人撑开雨伞吧!你撑起的同时也是一片属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又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后,下个不停的雨让人情绪低落。一个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商店,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售货员们都看出了她并无意购买,所以看了她一眼后,又都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生怕被老妇人打扰。
但是,一名年轻的男店员见到老妇人后,并没有回避,而是立刻上前礼貌地和老妇人打招呼,询问老妇人是否有需要他提供服务的地方。老妇人坦率地告诉年轻店员,自己只是进来避雨而已,并没有打算买任何东西。年轻店员听后,微笑着对老妇人说:“即便如此,您仍然很受欢迎。”年轻店员陪老妇人聊着天,回答着老妇人的一系列问题。当老妇人要离开的时候,年轻店员将老妇人送到街上,并为老妇人把伞撑开……老妇人向年轻店员要了一张名片就径自走开了。这件事过了很久后一天,当年轻店员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时,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叫到办公室,老板递给了他一封信。信就是那天到商店避雨的老妇人写来的,老妇人要求这家百货商店派这名年轻店员前往苏格兰,代表该公司接下装潢一所豪华住宅的定单。当年轻人接下这项交易金额数目巨大的定单后,才明白,原来这名老妇人竟然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
当年轻店员完成任务重新返回公司后,立刻得到提升。所以,为别人撑开雨伞,撑起的可能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帮助他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当我们帮助他人时,我们自己也会感到高兴,会见到生活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帮助他人,收获快乐,一直是社会上提倡的美德。当看到有人尊老爱幼,扶贫助残时,当看到有人拾金不昧,热心助人时,每个人的脸上都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是的,小到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大到国家之间的人道援助、经济扶持,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互相帮助的真实内涵。伸出一只手,也许不能擎起一片天,但只要能遮挡住丝缕阳光,别人就已经得到了一丝阴凉。
助人为乐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曾涌现出不少令人敬佩的榜样:雷锋、丛飞……数不胜数,他们中有普通的工人,也有朴实的农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这些人的心灵。社会的繁荣兴旺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许多工作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它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才能圆满成功。当我们帮助了他人,一种愉悦的欣慰便会油然而生。如果世界充满关爱与帮助,那么生活给人的感受就像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令人心旷神怡,酣畅淋漓。
帮助他人体现美丽心灵
当你把最好的给予他人,也会从他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出于一时的气愤对母亲喊他很憎恨,然后,也许是害怕受到母亲的惩罚,他冲出家门,对着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也传来:“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如实告诉了母亲,山谷里有个很可怕的声音说他恨他。母亲把小男孩带回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着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听的声音在山谷里对他说:“我爱你,我爱你。”
生活就像是一种回音,你送给它什么它就送回给你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关心和爱护,就仿佛给别人的生命之树掬一捧清泉。助人为乐是不竭的动力,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会越充实,幸福感就越强烈,因为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展现出我们美好的道德情操。
人字的内涵就是相互支撑,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正是有了长辈的关爱,我们才得以健康地成长;正是有了老师的启蒙,我们才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正是有了同学的帮助,我们才懂得了友情的珍贵。予人玫瑰,手中留香。每一个当代的青少年都应当向范鑫学习,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同学,善于合作,与人为善,特别是真诚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
4贪婪最贫穷,给予最富有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给予是最真实的富有——无论在什么时候给予比索取都要重要。
如果有了贪欲,就会有争斗,就会有愤怒,就会失去理智。贪婪正是现代人的最大缺陷和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生活实践中,执着追求而不贪婪是一种生存智慧,给予而不索取则是一种人生态度。执着追求,及时给予,合理而不过分,正常而不极端,利己而不害人。有些青少年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的所有都失掉了。有些青少年却常常给予,反而得到了更多……
贪婪者最贫穷
每个人都有贪念,它是人的天性。世人如何不心安,只因放纵了贪欲。明末清初有一本书叫《解人颐》,对贪欲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由以上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贪婪的本性,最终就会丧失自我,变成贪欲的奴隶。
以前,有个衰老的农夫不停地上山打柴,但还是常常受到妻子的奚落。这天,他幸遇“青春泉”,不仅解了渴,回到家后,妻子大为惊讶,因为他还变得年轻了许多。经过追问,方知是饮用了青春泉的缘故,于是,妻子迫不及待地也到那里,狂饮起来。可是,因为她贪得无厌,不知节制,终于从老年蜕变成青年,再蜕化成少年,最后竟变成了刚刚坠地的婴儿。当丈夫赶到泉边的时候,只好叹息着把她抱回,当做子孙来养育了。由于她的贪婪,最后违反了正常的生命秩序,变成了有待于重新开始灵智启蒙的新生儿——生存智慧的赤贫者。
贪婪者最贫穷。因为在你贪婪的时候,即已把生活中其他宝贵的东西掠夺了。比如,对物欲的贪婪,往往会挤掉人们珍贵的生理空间,就如同有些人把宽敞的新房变成了高贵的家具店,表面上看富丽堂皇,但是,却使有限的空间形成窘迫的局面;对精神层面的贪婪,往往会挤掉正常的伦理情感沟通,而成为荒漠中的孤独者,比如那些沉溺于网上虚拟天地的人,往往导致心理的闭塞,让精神生活产生极度的疲惫和失落。
生活中,贪婪之心不可有,因为一旦无休止地贪婪下去,容易让人产生苦恼、烦闷,生活也变得很不快乐幸福。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地上大哭,有好心人问她为什么要哭。她说:“我的十元钱丢了!”于是,那人给了她十元钱,哄她不要再哭了,赶紧回家吧。可是,小女孩接过钱装好后,仍起劲大哭,似乎更加伤心。人们问她拿了十元钱后为什么还要哭呢?小女孩擦把眼泪后,说:“如果原来的十元钱没有丢,现在我就有了二十元钱了!”可以看出,一个小女孩尚且对物质财物的占有欲这么强烈,心态是这么的不平衡,更何况那些比她年长的人呢,但反过来说,拥有强烈的贪婪之心有什么好呢,无非是给自己的生活注入点烦恼而已。所以,是你的,你就尽最大努力去争取,不是你的,就果断舍弃,何必自寻烦恼呢?
给予让你更加富有
不要总是期望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应该想自己能够给予别人什么,付出什么样的服务与价值来让对方先得到好处。当你能持续这么做,并且帮助别人获得价值的时候,也就是你成功的时候了。因为那些曾经得到你给予的人会逐渐累积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回馈给你所需要的动力与支持。
所以,在物质方面,给予就意味着自己很富有。不是一个人有很多才富有,而是给予人很多才富有。生怕失去什么东西的贮藏者,如果抛开物质财富的多少不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必是一个贫穷而崩溃的人。无论是谁,只要你能慷慨地给予,你就是个富有的人。你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从而体验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人人皆知,穷人要比富人乐于给予。但是贫穷如果超过某种限度的人是不可能给予的,同时,要求贫穷者给予是卑劣的。这不仅是因为贫困而给予会直接导致贫困者更加痛苦,而且还会使贫困者丧失了给予的乐趣。
给予本身也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快乐。在给予中,它不知不觉地使别人身上的某些东西得到新生,这种新生的东西又给自己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真诚的给予中,会无意识地得到别人给予的报答和恩惠。
有一名小学教师,教师节到了,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跟他们过节似的。其中,有一个礼物很特别,是用硬纸剪成的鞋子。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的画的——图形很不对称,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图画的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10多天。他把这双“鞋”认真地保管了起来,“礼轻情义重”啊!一次,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她在作文里是这样写的:“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正的皮鞋给老师穿。”这只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的心愿,这心愿是多么质朴啊!他的心不由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就亲口问了问她。那是一个很白净、很漂亮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答案。因为此时她脚上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都开了胶,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是不一样的。于是两人之间有了下面的问话。
“你父亲在哪里上班啊?”
“父亲待在家里,他下岗了。”
“你母亲呢?”
“我不知道。父亲说她走了。”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她脚上的布鞋上,那一双开了胶的布鞋。
他慢慢地拉开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怯怯地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可是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亲切地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高兴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纯。
你和老师穿相同的鞋子,你开心吗?
她使劲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向教室走去。他问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吗?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他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他自己的爷爷晨练的时候就穿布鞋。很出乎意料,并没有人说他穷。于是,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对健康有益。这位老师还告诉他的学生,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他感到幸福的!
真正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而能给予的人是不会贫穷的。由此说,给予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物质方面的,而是人性方面的。一个人能给予另一个人什么东西呢?比如,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但这不一定意味着他为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是把他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兴趣、同情心、谅解、知识、幽默、忧愁——把自己身上存在的所有东西的表情和表现给予别人。在他给予别人的时候,不仅增加了别人的生命价值,还丰富了别人的生活。因此,给予使人更加富有。
5付出的人生是完美的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获得却不愿付出。但是如果你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你就会发觉,原来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何来的收获。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唯有不断流动更替的水才会充满氧气,如此鱼儿们才会有舒适的生存空间,为湖泊增添生命活力。有舍才会有得,只要不吝于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便能腾出新的空间,容纳新的机会。付出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付出。
付出,也是新一代青少年的使命与价值。
付出是一种快乐
街上走着衣衫褴褛的兄弟俩,一个五岁,一个十岁,他们从农村到城里讨饭。俩人饥肠辘辘地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可他们的乞讨之路并不顺利。这家人在门口说:“自己干活挣了钱才有饭吃,不要来麻烦我们。”俩人走向傍边的一家,这家人在门缝里说:“我们不给叫花子任何东西。”
在遭到无数次的拒绝和斥责后,哥俩很伤心。最后一位好心的太太对他们说:“可怜的孩子,我去看看有什么东西能给你们吃。”过了一会儿,她拿了一罐牛奶送给他们。这可乐坏了这小哥俩,他们像过节一样高兴,坐在马路旁享受起他们的佳肴。弟弟半张着嘴望着哥哥,用舌头舔着嘴唇,说:“你是哥哥,你先喝。”
这时,哥哥拿着奶罐假装喝奶的样子,其实他紧闭双唇,没让一滴牛奶入口。然后他把罐子给弟弟,说:“现在轮到你了,你只能喝一点点。”弟弟拿起罐子喝了一大口,说:“牛奶真好喝。”哥哥接过罐子,假装喝了一口,又递给弟弟。奶罐在两人手中传来传去,哥哥一会儿说:“现在轮到你了。”一会儿说:“现在轮到我了。”牛奶终于喝完了,哥哥却一滴未喝,但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因为付出的人得到的回报是幸福。
付出与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付出,就没有快乐,反言之,要想获得快乐,就必须得去付出快乐。有些青少年爱占便宜,看见别人的东西好,总想居为己有图一时之乐。有些甚至去觊觎的国家财物,总有非分之想,到头来锒铛入狱,快乐没有了,只有苦役。
没有付出,是没有收获的。所以,想要索取快乐,最终非但品尝不到快乐,反而咀嚼的却是失去自由的痛苦。正如“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很多的快乐也是这样的。只有身体力行,方能享受得到。
学会付出,便会拥有快乐。
付出是收获的前提
曾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沙尘暴。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帖着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了激烈的交战——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仅有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仅有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他用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如喷泉似的涌了出来!
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放在原处,并在纸条上加上了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不要去怀疑付出没有收获,尽管去做吧,提前的付出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把奉献放在前头,你才有收获的机会!只有甘愿多付出,才能收获回报。
日常生活中,做人如此,做事如此,与他人之间的交往亦如此。
事实证明,心底越无私,越坦诚与人交往,赢得的友谊就越多越深厚。因为你的付出,不仅是物质上的舍弃,更是一份情感上的真诚。你以真诚和无私对待他人,必然会收获友谊,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这正像某位哲人所说的:“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要首先怎样对待别人。”
付出是一种人生的修养。付出是给予、是奉献,是无偿的。这种“付出”使别人得到快乐、满足,而自己也会从他人的欢欣与快慰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也别妄想以较小的付出获得巨大的收获和成功,要想有超乎常人的收获,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付出。希望青少年朋友能牢记这一使命,成为理想远大的新一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