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新干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作    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成书时间:1934年

    体    裁:长篇小说(自传体)

    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梅益译

    书海领航

    一、作者简介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一1936),是前苏联优秀的无产阶级作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出生于乌克兰沃伦省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使他只念了3年书就过早地辍学了,去车站食堂当童工和发电厂的助理司炉。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了,他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光荣地加入了苏联红军,奔赴前线,成为骑兵团的一名战士。1924年他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可他刚恢复健康就主动要求转到劳动战线工作,不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症。1927年,他的身体状况日趋恶化,终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虽卧床不起,但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完成了长篇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在写作过程中,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先用破纸做了个框子,用手摸着一行一行地写,同时还必须背诵每一页甚至每一章,以保持前后连贯。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劳动,这部作品终于在1933年问世,1934,年正式和读者见面了。1935年,他被授予列宁勋章。1936年12月22日,就在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卷出版的当天,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幸逝世。他的一生已成为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榜样。

    二、作品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是作者本人。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从自发走向自觉的。他懂得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小说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那一段历史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经历。

    这部小说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读来亲切感人,如临其境。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展开。

    保尔·柯察金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一次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战友时,曾默默地想到:“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作者通过对保尔·柯察金形象的描绘热情地赞扬了他为捍卫无产阶政权而奋斗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的革命斗争意志和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质。

    保尔·柯察金从小生活在贫穷和饥饿中,是工人阶级的后代,他有着鲜明的阶级爱憎和恪守的人生准则。他从小受到神父的侮辱和老板的压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从这幼小的童年起就“窥见了生活的沉淀和渣滓,也闻到了腐烂的气味。因此,他热烈地渴求着一切新鲜的为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后来在布尔什维克的培养和教育下,他逐渐成长起来。他喜欢读书,他赞扬《求斯壁·加里波》这本书。因为书中的大英雄求斯壁·加里波“曾经把那些手工业工人组织起来,并且总是为穷人而奋斗”。布尔什维克的教育使他自发的反抗升华为自觉的阶级觉悟。这个觉悟也具体地付诸于实际行动了,就是从白匪手中救下了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

    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了,保尔·柯察金对十月革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苏维埃政权无比热爱,为使自己阶级的事业取得胜利,他勇于献身的精神日益发扬光大。在战场上,他和他的战友,策马扬刀,无惧无畏,甘洒热血,南征北战,怀着对旧世界旧阶级的深仇大恨而冲锋陷阵,为巩固伟大的红色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保尔·柯察金所在部队的团长普罗泽夫斯基说的那样:“当你感到真理在你这边,你甚至会从容就义,英雄的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就这样,“青年近卫军”保尔·柯察金,“随着几千个同他一样的,衣服破碎的几乎裸体的,但为着建立本阶级的政权始终燃烧着不灭的斗争火焰的战士们,他的足迹跨遍了全国”。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革命战斗精神是无私的,满怀革命豪情的保尔·柯察金曾向母亲表示:他的任务是要把全世界的敌人肃清,在国内取得革命胜利之后还要“到美洲去解决资产阶级”。可见,保尔·柯察金和他的同志们革命到底的决心何等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的革命热情何等高涨,这正是保尔·柯察金革命英雄主义的本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了革命战争,第二部分写了国内革命经济建设。在三年的国内战争中,苏联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冬季即将临近,粮食、燃料极端缺乏,严重威胁着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党为了解决城市的烧柴问题,必须修建一条从波耶尔卡车站通往森林的铁路,以便把木柴运往城市。党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共青团。修建窄轨铁路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场斗争对第一代共青团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保尔·柯察金和他的战友们,经受了这场严峻的考验。

    深秋时节,淫雨霏靠,“寒冷的雨点透过衣服浸着人们的肉体。”每天从一清早上工,直到很晚才收工。夜里“大家就穿着被雨水浸透了的和污泥浆硬了的衣服,躺在水泥上睡觉”,“竭力相互用体温来取暖”。每天吃的是“一磅半像无烟煤一样的黑面包”,就连这样的面包有时还供应不上。此外,还有奥力克匪帮的不断袭击。共青团员们一边战斗,一边艰苦劳动。到处响应着“铁棒和铁锹碰着石头发出的沉重的声音”,到处看到“锄头的闪光和那些在紧张的劳动中弯着的脊梁”。不久,寒冬来l临了,人们踏着深厚的积雪去上工,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地刨开冻硬了的土地。工地的负责人托卡列夫激动地说:“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在这样人力和装备极缺的情形下,想筑成这条铁路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这口气不断,一定能把它建好。”这番话说出了共青团员共同的心愿。因此,当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来到工地上,面对这动人的景象时,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啊!”当年,革命导师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曾赞颂了工人阶级优秀儿女的伟大业绩。列宁写道:“请看,这些处在资产阶级,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恶毒的反革命的煽动包围之中的忍饥挨饿的工人,不顾饥饿疲劳,实行‘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从事不领任何报酬的额外工作,并且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难道这不是极伟大的英雄主义吗?难道这不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转变的开端吗?”

    在这条热情高涨的筑路大军中,保尔·柯察金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他被病痛严重折磨着,但他一面向怠工行为展开斗争,一面自己带头劳动,掀起劳动竞赛热潮。他每天天亮之前,就拖着那双浮肿僵硬的脚,主动地为同志们预备好开水和热茶。工地上尽管暴风雪在怒号,生着痈疮,“两眼网着红丝”,一连五天发着高烧_的保尔·柯察金,仍然“狂暴地用一把大木铲在铲雪”,仍然组织大家“全力紧张地工作。”不幸的是,重伤寒终于把他击倒了。“列车到了交轨站,一具无名的年轻人的尸体给抬到月台上”,这个青年就是保尔·柯察金。其实,保尔’柯察金没死。这是他第四次从死神面前顽强地站起来。一个月之后,保尔·柯察金又继续战斗在革命岗位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成功之处就在这里,奥斯特洛夫斯基通过主人公这段经历的描绘,把在战斗中建立勋业的英雄主义与在和平劳动中作出英雄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概括了20年代苏维埃人的共同特征。同时,在苏联文学史上第一次把描写内战的主题与描写经济恢复的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小说应运而生,它满足了当时社会对完美的理想主义英雄的需要,表现苏维埃时代新人的新的价值观念。在苏联结束了国内战争,转入和平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及其最高领导层有了更多的精力来关注文学,把文学视为鼓动人民投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把文学作为党的教育工具中强有力的一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在艰难曲折的革命征途上不断前进的情景,说明主人公的优秀的品格是怎样在斗争的考验中逐步形成的。例如,作品关于友谊和爱情的描写,就反映了保尔·柯察金在建立共产主义道德情操的斗争中,怎样严格律己,克服缺点,不断进步的。他在少年时曾和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相爱。随着时光的流逝,冬妮娅在资产阶级环境的熏陶下,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愈加显露。而经过浴血战斗的保尔·柯察金认识到集体主义的力量和意义,有了明确的革命信念。他向冬妮娅郑重申明:“革命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并再三劝告冬妮娅和他一道为摧毁统治阶级而奋斗。当保尔·柯察金了解到冬妮娅另有所求,“不能钟爱工人阶级主义”的时刻,就断然和她决裂了。作品通过保尔·柯察金与冬妮娅关系变化的描写,说明了保尔·柯察金经过南征北战成为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之后,革命原则性愈加坚定。从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

    作品还描述了保尔·柯察金与丽达·乌斯金诺维赤的爱情关系。在共同战斗的征途中,在保尔跟着丽达·乌斯金诺维赤学习理论的日子里,两个人发生了爱情。但是,保尔·柯察金自从把丽达·乌斯金诺维赤的哥哥误认为是丽达·乌斯金诺维赤的男朋友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以后,就把这种强烈的爱情看作与革命不能相容的累赘,并以他特有的意志力压抑下去:“爱情给人带来多少不安和痛苦,难道现在是闹恋爱的时候吗?”并且认为:在紧张的战争年代考虑爱情,是对革命的不忠。当武装斗争的紧张时期过去以后,保尔·柯察金意识到当年在爱情上的表现,完全是由于受了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牛虻的影响,照牛虻的偏见和方式,把爱情当成苦痛来考验自己意志力的一个无谓的悲剧,“但已经吹了”,丽达·乌斯金诺维赤怀着深为遗憾的心情告诉保尔·柯察金,她已经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已经不可弥补了”。这时保尔·柯察金对她说:“我所得到的还是比我方才失去的要多得多。”对丽达·乌斯舍诺维赤只表示了纯洁的友谊,从而表现了保尔‘柯察金的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保尔·柯察金处理自己感情的方式在当时是有典型意义的。

    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所表现出的战斗意志是非比寻常的,在经济恢复时期,保尔·柯察金的精神面貌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他做了一名普通修路工人,既不居功自傲,也不向党伸手,而是以共产主义精神忘我地工作。最终由于劳累过度,给病魔击倒了,当“体力全部丧失”的悲剧降l临的时候,一个问题立刻摆在保尔·柯察金的面前:“当他已经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进行斗争的能力的时候,到底为什么还要活呢?”保尔·柯察金慢慢地举起了手枪……,他想到了要自杀。这时他的心理有着激烈的变化,思想发生着激烈的斗争。他终于把手枪放下来了,并且狠狠地自责道:“朋友,你是一个假英雄!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果他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觉得不好活下去——就啪地一枪倒下去。那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各种生活呢?你是不是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挣脱这铁环呢……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过这种念头。”于是,保尔·柯察金拿起新的武器——文艺创作,为实现壮丽的共产主义而奋斗。经过痛苦曲折的斗争,保尔·柯察金的共产主义党性和生命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是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是一代新人的典型。作品通过保尔·柯察金形象的塑造,深刻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代传一代,犹如大江的波涛,后浪推前浪,奔腾前进,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塑造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时,还刻画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朱赫来·托卡列夫,李定浑夫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既是创建政权的革命者,又是青年一代的引路人,引导广大青年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没有朱赫来·托卡列夫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教育,保尔·柯察金成为一名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战士是不可想象的。资产阶级小姐冬妮娅由小资产阶圾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还有纯真的共青团干部丽达·乌斯金诺维赤以及那些“靠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排泄物而生活”的市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忠实地实践了列宁的文学党性原则,在苏联人民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小说在1934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它鼓舞了千百万青年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奥斯特洛夫斯基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的精神。他的名字被公认为是那个时代共青团的象征。卫国战争期间,战斗在前线的苏维埃青年在保尔·柯察金的精神鼓舞下同法西斯浴血奋战。他们在执行战斗任务之前,常常举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集体朗诵,为的是一次次回忆起保尔·柯察金如何善于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里,保藏着许多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些书的书页有的被烧焦了,有的被子弹打穿了,有的沾染着牺牲了的青年团员的血迹。这些书曾和前方的战士们一同走过战争的道路,它们是伟大卫国战争的参加者们的旋律。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彼得洛夫斯基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对乌克兰千百万工厂和集体农庄的青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乌克兰在与中央会议派、彼得留拉匪徒、法国和波兰的占领军,以及白党的匪徒的战斗中,在极度复杂和紧张的战斗环境之中,曾锻炼出几千几百个出众的柯察金型的英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表后,成百次地再版,三次被搬上银幕,并泽成五十多种外民族语言广泛传播,受到世界各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在中国、印度、巴西、蒙古、阿根廷等国都曾翻译出版了这部小说。不少青少年将这部作品视为自己的“生活纲领”;那段著名的独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成为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他对幸福和理想的理解,他那为共产主义理想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他那把一切献给党、献给人类和人类解放事业的崇高革命精神,激发了人们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意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成为全世界共产主义青年行动的楷模,他的革命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内容梗概

    保尔·柯察金从小在苦难中长大,他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个铁路工人。贫困的生活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有一次,保尔·柯察金在学校上圣经课时,就《圣经》上说地球存在仅5000年向神父提出疑问,说高年级学生说地球已存在好几百万年了。神父大怒,故意发难,拧住他的耳朵把他逐出教室。为了报复,小保尔‘柯察金把一小撮烟草末儿撒在神父家蒸糕用的面团上,因而被学校开除。他跟着母亲去东站找活干,就这样,他的劳动生活开始了。他在车站食堂里干了两年,受了许多磨难,他看不惯这里的人所干的那些龌龊的勾当,于是不干了,5月里,哥哥阿尔青在发电厂给他找了活做,他成了一名司炉工。

    一天,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旋风般地传遍了整个小城:“沙皇被推翻了!”人们几乎不相信,他们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听着一些新鲜的字眼:自由、平等、博爱。不过,兴奋和骚动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除了镇上所飘扬着孟什维克的旗子外,其它一切和从前一样。到了11月份,从前线撤回来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都有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口号:“布尔什维克。”镇上的人很清楚,生活又发生变化了。

    1918年的夏天,红军游击队进城了,那些为富不仁的人都跑光了,红军游击队进城主要研究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决定不与德军交火,撤出城去;第二件事是决定把朱赫来留下来作为联络员;第三件事把沙皇时期留下来的枪支发放给当地群众。保尔·柯察金也得到了一支。不久,红军撤退了,德国人进了镇子,那些跑光了的富人又回来了。保尔·柯察金在发电厂跟来厂里做装配工的朱赫来成了亲密的朋友。朱赫来是个水兵,是红军撤退时留下来的老布尔什维克。他教保尔‘柯察金打拳,还告诉他要知道为什么打和应该打谁。这天,百无聊赖的保尔·柯察金来到了屋后花园窗棚上蹈跶,他意外的发现了德国人放在屋里的一支绝好的,十二响曼利赫尔手枪。保尔·柯察金冒险把枪偷走了,把列辛斯基的庄园搞得鸡犬不宁。但这件事最终还是没事了。

    一天,保尔·柯察金在湖边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开始,他话语很过激,不想跟这个女孩子闲扯。但是,冬妮娅活泼可爱,对保尔·柯察金没有一点嘲弄和侮辱的举动,对他很友好,来往几次后就使保尔·柯察金觉得她跟别的富家女孩子不一样;他们亲近起来,盼着见到对方。而冬妮娅不嫌弃保尔·柯察金出身卑微贫寒,处处帮助他,把他带到自己家,并让他进书房翟看书。他们彼此成了挚友,一种不自觉的爱情偏偏蹿进保尔·柯察金的心中,弄得他心神不宁。

    惨痛的一幕开始了,彼得留拉匪帮和帕夫柳克的队伍发生火拼,战斗最终平息了。悲剧并没有结束,彼得留拉匪帮把魔爪伸向了当地犹太人,他们在镇里搞了一次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

    残杀过后便是黑夜,是丑恶、阴沉的黑夜,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就在这样一个夜晚,朱赫来为了避开彼得留拉匪帮的搜查,来到了保尔·柯察金家。朱赫来的意外到来,让保尔·柯察金万分惊喜。保尔·柯察金和他一起生活了8天。朱赫来教保尔·柯察金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这些道理对保尔·柯察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朱赫来每天都是晚出早归,这天朱赫来没有回来,保尔·柯察金出去打听他的下落,得知朱赫来不幸被白匪抓走了,在街口,他看到朱赫来正被一个士兵押着走过来,保尔·柯察金见了心情激动、复杂,怎么办?怎么办?这会容不得他多想了,保尔·柯察金出其不意地向士兵扑去,与此同时,朱赫来也挥起铁拳朝押送兵脸上打去,把他打进了壕沟。夜里,朱赫来离开了村子,保尔·柯察金被抓到了城防司令部关起来。在这里保尔·柯察金受尽了拷打,但他什么也不说,捷涅克上校见监狱里人满为患,便放了他。

    保尔·柯察金不能回家,更不能去朋友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拖着疲乏的腿来到了冬妮娅家。冬妮娅央求母亲让保尔·柯察金留下来,保尔·柯察金不愿意连累这个心爱的姑娘,但又舍不得离开她。晚上,保尔·柯察金留在冬妮娅家过夜,两个年轻人谁也没心思睡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在冬妮娅、阿尔青的帮助下,保尔·柯察金登上了开往喀查了的火车,冬妮娅与哥哥阿尔青站在岔道上目关火车远去。

    当红军攻占谢别托夫卡镇的时候,保尔·柯察金已经成了科多夫斯基红军骑兵师的战士。在战斗中,他大腿受伤了,并得了伤寒病。然而受伤和病痛并没有让他屈服,相反灾难和痛苦让他迅速成长起来。一年以后,他已经是一名出色的骑兵侦察员了。保尔·柯察金在战斗中浴血杀敌,十分勇敢,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和出色的政治专员。保尔·柯察金很喜欢读书,在这期间,他看了小说《牛虻》、《斯巴达克思》等作品,为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坚强和壮烈的牺牲而深受感动,不仅如此,他一有空就给战士们朗读或讲故事。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敌人的榴霰弹在空中爆炸了,一片绿光在保尔·柯察金眼前闪过,一块烧红的铁钻进了他的脑袋,黑夜立刻降临了……整整昏迷了1 3天,保尔·柯察金终于醒过来了。这13天里,医生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用日记记下救活保尔·柯察金的过程。保尔·柯察金伤愈出院了,可是他的右眼却永远失明了。保尔·柯察金出院后住到布朗诺夫斯基家里,冬妮娅也住那里。保尔·柯察金的身体已不能再回前线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项艰巨的工作中去。在这里,他们的友谊开始破裂,保尔·柯察金对冬妮娅那种庸俗的个人主义越来越不能容忍,而冬妮娅则瞧不起穿脏制服的人,这使保尔·柯察金难于忍受,感情的破裂已不可避免了,最后终于分手了。

    鉴于保尔·柯察金的健康状况,共青团省委把保尔·柯察金调去铁路总工厂担任共青团书记。在那里与共青团省委委员丽达·乌斯金诺维赤在工作上经常接触,保尔-柯察金经常跟她学习党史,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就在两人发展很顺利的时候,误会产生了,丽达·乌斯金诺维赤的哥哥来看丽达·乌斯金诺维赤时,保尔·柯察金错把丽达·乌斯金诺维赤的哥哥当成了她的男朋友,从而错过了与丽达·乌斯金诺维赤相爱的机会。同时,他的理智告诉他,现在还不是谈恋爱的时候。保尔·柯察金以牛虻为榜样,毅然斩断了情丝,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去了。

    新生的红色政权受到了敌人的威胁,铁路不通,人民有挨冻受饿的危险。为了拯救城市和铁路,必须由耶尔卡站筑一条窄轨铁路通到伐木场去。以便把木柴运往城市。党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共青团。于是,这支青年的队伍开始去完成这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修筑铁路是一场与天、地、人作生死搏斗的特殊斗争。保尔·柯察金率先到达了工地,在这场艰苦的工作中,保尔·柯察金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忘我的劳动态度。兴建铁路的工作极端艰难: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工作队除了需要顽强忍受这些艰难困苦外,还要对付奥力克匪帮的袭击,有许多人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这时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看到他们的劳动热情,感动地说:“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作为工作队的队长,他以身作则,领着同伴们向别的队挑战。

    在筑路工作快要结束时,满身的伤残的和恶劣的环境使保尔·柯察金患上了关节炎并引发了肺炎,他终于被疾病击倒了。组织上不得不将保尔·柯察金送回家乡小城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柯察金已经死去的消息,顽强的毅力终于胜利,保尔·柯察金第四次跨过死亡回到人间。但医生发现他脊柱有一个深坑,那是战斗中炸弹为他留下的伤残。医生掩饰不住对保尔·柯察金身体前景的忧虑。在养病期间,他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公墓,这里躺着许多英勇牺牲了的战友。面对此时此景,他抒发了那段震撼人类灵魂的内心独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几天以后,保尔·柯察金病愈了,他告别母亲,又回到铁路总工厂,回到了工作岗位,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他在厂里做助理电器装配工,负责政治学习,晚上还要去图书馆读书。不久,他成了布什维克候补党员。可是,急性风湿病又一次迫使他离开了工厂,保尔·柯察金被调到别列兹多夫镇担任共青团书记和民兵第二大队政委。他非常高兴,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苏维埃的建设工作,一年后,保尔·柯察金被转为正式党员,并调任州团委书记。

    保尔·柯察金在全俄共青团第六届大会上与丽达·乌斯金诺维赤重逢了,但丽达·乌斯金诺维赤告诉他:她已经结婚了,并且已经有了孩子。保尔·柯察金很难过,但他还是坚强地挺过了这一感情上的打击。保尔·柯察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州卫生处长把他神经中枢系统受到严重损害的诊断书送到了党委会。保尔·柯察金被迫去了疗养院。可是没多久,他就提前离开了那里。秋天,保尔·柯察金又因车祸住进了医院。这一次他伤得很严重,他的右腿膝盖压碎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再能挽救他的右腿了,医生也大胆地为他实施了手术治疗。两次手术后,他的右腿已经残废,而且脊椎的暗伤已无药可救,完全瘫痪的危险威胁着他。终于,保尔·柯察金的手脚开始麻木,有时甚至突然不能起床。1924年起,他就已经丧失了工作的能力,中央委员会停止了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他在收到抚恤金的同时,还收到了一张残废证明书。

    在海滨疗养时,保尔·柯察金住在母亲的一位老友家。逐渐与其小女达雅产生了感情。这时他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保尔·柯察金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后来达雅当了市苏维埃代表,入了党。1927年,保尔·柯察金已完全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火热的青年束缚在病榻上。保尔·柯察金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不幸的遭遇和沉重的打击已使他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他的身体彻底垮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他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枪对准了自己。可是,那枪口似乎在轻蔑地向他说:自杀,是假英雄,是最怯懦的表现,活下去,生命总会有用处的。这时,保尔·柯察金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创作重新回到部队里去。他和达雅结了婚,搬到了沿海的一个小城。在这期间,他读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还念完了函授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很快,他的两条腿完全瘫痪了,只有右手还能用。接着,左眼也失明了,但他有着顽强的毅力,借助无线电广播进行学习,他忘掉了命运的打击和身体的剧痛,为祖国的壮大而快乐。

    保尔·柯察金和达雅搬到了莫斯科,保尔·柯察金又住进了医院;做了副甲状腺的割除手术。当身体略有好转时,他又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名为《暴风雨所诞生的》中篇小说,要写科多夫斯基骑兵师的英勇壮举。他的写作是极其困难的,他用硬纸板框了中间卡出的缝来限制铅笔,摸索着写作。紧张的劳动,他完成了三章,谁知在寄给老同志征求意见的过样中,这些稿子却被邮局弄丢了,他6个月的心血白费了!然而,保尔·柯察金毕竞是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咬紧牙关,开始重写。邻家的姑娘戈莉亚主动来帮忙充当他的“文员”。每天的写作一结束,戈莉亚就把记下来的话念给保尔·柯察金听。当保尔·柯察金认为写得不好的时候,就自己亲自动笔重写。他把书稿寄往省委文化宣传部,终于得到回音:“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柯察金激动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生活箍在他身上的铁环已经破碎,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回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精彩篇章推荐

    这部小说近40万字,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革命战争;第二部分描写国内经济建设。

    1.第一部分第三章,阿尔青、彼利托夫斯基等三人杀掉的德国兵,拒绝把讨伐队送到前方的一段。这是一段复杂细致的场面描写,反映了阿尔青等三人的思想觉悟很高。他们宁死不愿为德国人卖力,在关键时刻,他们机智勇敢采取果断措施。想方设法帮助红军游击队,使德国人陷入了苏联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2.第一部分第七章,这一章主要写了苏联红军与彼得当拉匪徒开战的战争场景,反映了匪徒的凶残和苏联红军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头先写苏联红军早就布置好战争工事,说明英勇善战的苏联红军战士不供怕战争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再写激烈的战争场景,他们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去和敌人战斗。

    3.第二部分第二章    这一章熔铸“钢铁”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在这里得到真正的体现。保尔·柯察金和400多名筑路工人,在秋雨里、泥泞里、雪天里,穿着永远没干过的衣服,吃着煤黑似的面包,住宿露天,仍然顽强工作的场面。那种顽强奋战,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保尔·柯察金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节形象地反映了苏维埃战后的艰苦创业和苏联人民的伟大奉献精神。

    4.第三部分第八章,这一章写经过了无数次血雨腥风考验的保尔·柯察金,当精力全部耗尽之后,有过自杀的想法,但坚强的革命战士很快就战胜了自己,决定再开始新的生活。反映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那种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和无私忘我的工作激情。

    5.第二部分第九章,这一章是该书的结尾部分,“钢铁”终于在这里炼成。这一章讲述了彻底丧失了工作能力的保尔·柯察金到海滨休养。最后完全瘫痪,而且又双目失明。但他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文学创作,不朽的革命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诞生了。

    精彩语句辑录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他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    ‘我已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

    △知道为什么而死,问题就不同了。明白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有了力量。要是你感到真理是在你那一面,你甚至会从容就义的。英雄的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

    △保尔·柯察金向生活深处,向生活的底层看去,他追求一切新事物,渴望打开一个新天地,可是朝他扑面而来的,却是霉烂的臭味和泥沼的潮气。

    △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束他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同志们,勇敢向前进,

    在斗争中百炼成钢,

    为开辟自由的道路,

    挺起胸膛走向战场1

    8.如果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妻子是个党的同志,他们相互就很少有见面的机会(因为两人都各自在忙着党交给的工作)。这有两点好处:既不会互相厌烦,又没有时间吵架。

    9.布尔什维克向全世界喊出了资产阶级胆战心惊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 0.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生命总会有用处的。

    名家荐语

    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法捷耶夫(苏联著名作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一再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看到了多种相关的著作,也积累了不少人生经验,反复思考,感悟渐深,不断地从这本名著中,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从全球数一数二的残疾人作家的经历中,汲取养料,滋补灵魂。

    ——王志冲(残疾人作家,在1958年会见过翻译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犹如长卷绘画,艺术地呈现出一个特定时代的战斗烽烟,建设物景,思想方式,感情波澜,生活画面和社会风貌,因而具有独特的历史认识作用。

    ——王志冲

    半个世纪以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它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年战胜困难、勇于拼搏、锐意进取,奋发向上;它帮助了亿万读者认清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通路

    ——张文郁(教授、翻译家)

    我们要对得起保尔·柯察金和他的战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憎恨敌人,热爱祖国!

    ——哈依洛夫(全苏中央共青团委员会论证)

    我们的战士都是柯察金新生代。

    ——崔可夫(二战苏联元帅)

    许多中国人,在青年时期,也许没读过《静静的顿河》。但只要读过三本以上苏联小说的,谁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呢?在中国,奥斯特洛夫斯基,从前是比萧洛霍夫还著名的。他一直与高尔基齐名。保尔·柯察金这一文学人物的知名度,也几乎仅次于列宁、斯大林、卓娅和舒拉、加加林和巴甫洛夫……

    ——梁晓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