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机构
南广学院教务部成立于2004年9月,承担全院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申报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籍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学设备维护(设备科直到2006年12月才成立)等工作。成立之初,教务部整个部门包括部长韩宪柱教授在内只有3个人。2005年8月金梦玉教授调到教务部,人数增加至5人。
2006年1月,金梦玉教授接替韩宪柱教授任教务部部长。
2006年8月至12月,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学管理工作量相应增加,教务部人员增加到8人,同时,教务部增设设备科。
2007年9月,南广学院在校学生达到8000多人,教务部成员增加到11人,各岗位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确。
2008年9月,南广学院在校生人数突破1万人,教务部成员增加到13人。
教务部队伍的不断壮大,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职人员的逐步增加,正是南广学院不断成长和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培训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务部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教学技能。
1.教学技能大赛
2006年6月24日,南广学院举行首届教学技能大赛。首届参赛的青年教师共15名,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优秀奖7名。
2007年8月26日,南广学院举行第二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12名。赛事活动的评分标准,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5个项目。
2.新教师业务培训
自2005至2007年,每年8月中旬新教师报到后,为了提高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使年轻教师尽快进入角色,胜任大学教师岗位的职责要求,教务部都会根据南广学院的相关规定,组织各教学系部对新教师进行为期一至二周的教学业务培训,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体系、编排体系;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区分重点、难点;要求在开课前完成本学期所授课程三分之二以上的教案,开课一周内填写完成教学进度表;不少于两次试讲,试讲时间应达到正常课时(50分钟);要求同一系部的新教师之间互听互评等。
3.成立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点
在学院领导的指示和关心下,经过与校本部研究生院多次协商,学院设立了中国传媒大学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南广学院教学点,日常教学工作由教务部负责,完全依据校本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进行管理。2008年报名参加考试的教师有45人,通过GCT考试、成绩合格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的教师共32人,涉及7个专业13个方向。
4.外请兼职教师
2004—2005学年校本部及外请兼职教师117人(外请11人,校本部106人)。
2005—2006学年校本部及外请兼职教师135人(外请45人,校本部90人)。
2006—2007学年校本部及外请兼职教师217人(外请112人,校本部105人)。
2007—2008学年校本部及外请兼职教师263人(外请187人,校本部76人)。
2008—2009学年校本部及外请兼职教师293人(外请257人,校本部36人)。
三、教学质量管理
1.教学质量管理规则
2006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规定(试行)》颁布实施。该文件的颁布施行规范了教学管理,完善了教学监控体系,确保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严肃了教学纪律。
2.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由教务部工作人员姚雷具体承担。2005年10月16日,校本部教学督导组首次抵达南广学院,开始为期两周的教学督导工作。
2006年9月至12月,教务部工作人员焦斌丽承担部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2007年1月,教务部工作人员徐怀丽承担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2007年11月5日,校本部教学督导组专家第二次莅临南广学院进行教学指导。
2007年11月,南广学院教学督导组正式成立。南广学院督导组的特点是从专任教师中聘请具有教学经验的老、中、青教师担当督导组成员,定期组织教学检查,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通过期初、期中、期末、新生专项教学检查和干部听课制度,院领导联系教学单位制度来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给教学系和教师,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008年11月2日,校本部教学督导组第三次莅临南广学院督导期中教学检查。
3.实践教学体系
2005年3月,南广学院初步探索“小学期”教学模式,并于同年7月开始实施。“小学期”实习是南广学院实践教学的特色,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2006年12月27日,由金梦玉部长亲自负责,黄中兴和徐怀丽协助组织举办了首届实习与实践教学总结表彰大会。学生实习实践成果上万件,国际传播系学生叶中兴获得“第五届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优胜奖和最佳即兴演讲奖;广播电视系学生董志军获得“上海文广杯”全国青年DV大赛全场第二名,并获最佳人气奖;刘洋在“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广告”比稿中中标。新闻传播系发表作品达1120件,涌现出一批优秀实习生,18名教师受到了表彰,103名学生受到奖励。
4.规范毕业论文设计与创作
2007年10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工作手册》颁布施行。该文件由金梦玉部长拟订,规范了南广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保证了南广学院2004级首届毕业生的顺利毕业。
5.规范辅修专业管理
2006年12月,教务部拟订了《辅修专业管理办法》和《辅修专业学费核算办法》并报江苏省教育厅备案和江苏省物价局批准。
2007年4月,首届辅修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导方向)专业顺利开班。辅修专业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复合型应用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6.举办高级研修班
2008年6月和10月,教务部组织开办了两期河南省委组织部高级研修班,该研修班的开办对促进南广学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7.组织质量工程一期项目申报
2009年3月,教务部组织了质量工程一期项目的申报工作。一期项目基金会拨款49.88万元。一期项目包括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优质示范课程、教改立项、优秀教学奖共87个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旨在提高南广学院的专业培养能力、课程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
四、学籍管理
南广学院教务部在学籍管理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2006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学生学籍信息普查,摸清了在校生状况,为后续学籍异动管理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11月,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转专业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转专业的流程,明确了转专业的条件和后续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2007年4月,针对南广学院学生的特点,为进一步加强南广学院的学风建设,完善南广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学生、家庭三结合教育的功能,教务部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籍预警制度》。
2007年4月,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无学籍试读管理办法》,对达到退学条件的学生给予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在学生管理上尽量做到以人为本。
2007年5月,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成绩管理规定》、《学生课程重修管理规定》、《关于体育课免修重修缓考补充说明》等成绩管理方面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南广学院学生成绩的管理。
2007年9月,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4级毕业学年的教学要点和工作安排》,对毕业工作进行了总体计划和部署。
2007年9—12月,完成了教育部首次部署的全面使用学信网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
2007年10—12月,初步对2004级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处理。对2004级学生成绩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导入,实现了全校学生成绩的信息化管理。同时,整理了2004级学生的学位考试通过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毕业工作提供了依据。
2008年3月,就2004级学生毕业和学位方面的问题和校本部教务处领导进行积极沟通,邀请校本部黄侃处长、许一新副处长和李珍晖副处长到南广学院指导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基本确定了学位资格审核的进度和流程。
2008年4月,组织南广2004级学生毕业资格审核和学位资格审核。
2008年5—6月,整理材料,在校本部顺利完成学位资格审核工作。
2008届有763名本科生、61名“专转本”学生,共计824名学生。有9名学生因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含7人毕业论文不合格不能毕业)。经南广学院初审,教务处复审,共有669名学生建议获学士学位,其中建议获学士学位的“专转本”学生为60人。毕业生中有164名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其中因课程成绩不合格不能授予学位的66人;因英语未能过级不能授予学位的108人;因计算机未通过考试不能授予学位的19人;因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不能授予学位的7人;因纪律处分不能授予学位的15人。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占毕业总人数的19.9%。
经校本部学位委员会审议,共有669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占毕业生总数的81.2%。毕业后又补发了31名学生的学位证书。截至2009年3月,2004级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人数共计70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5%。
2008年7月,完成首届毕业生的网上电子学历注册工作。
2008年9月,2008级新生报到后,在校生总人数首次突破1万人。
2008年9—12月,完成自2007级以来全国普及的第二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
五、考务工作
1、考试类型
(1)南广学院自行组织的考试
期末考试、补考、毕业前补考、辅修专业的考试、新生入学英语分班考试。
(2)南广学院代为组织的考试
中级公关员职业资格考试、中高级摄影师职业资格鉴定、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3)南广学院为考点的考试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统测,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
(4)校本部的考试
学位英语考试、学位计算机考试。
(5)社会化考试
广播电视系统招聘考试(出卷、批卷等)。
2、考试工作组织
(1)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设立考试管理岗,由曹勇负责各类考试工作。
2006年9月,南广学院组织400多名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251人通过一级考试,4人通过二级考试;
2006年10月,南广学院组织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2042名考生参加,一级通过460人,二级通过5人;
2006年10月,教务部通过与南京第一国家职业鉴定所合作,成功引进中高级摄影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第一期15名考生顺利拿到资格证;
2006年11月,副院长丁海宴、教务部部长金梦玉、国际传播系主任刘林利多次与上海英语专业考试委员会协商,使南广学院获得了举办全国英语专业考试考点的资格;
2006年12月份,南广学院举行第二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共有2860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580名学生顺利通过四级考试。
(2)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2007年3月初,组织涉及2000多名学生,近100门课程的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补考工作;
2007年3月,组织1916多人参加的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一级通过661人,二级通过1人;
2007年4月,组织1953人的2007年春季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一级通过1298人,二级通过11人;
2007年4月,组织首次专业英语四级考试,62人参加,43人通过考试;
2007年4月,组织179人参加2007年春季中高级摄影师职业资格鉴定,全部考生通过鉴定;
2007年5月,教务部与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合作,成功引进中级公关员职业资格考试,首批65人参加考试,46人获得证书;
2007年5月,组织535人参加南广学院首次校本部学位英语考试,其中257人顺利通过考试;
2007年6月,组织2853人参加2007年上半年全国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其中402人顺利通过四级考试;
2007年7月,组织涉及20000多人次、120多门课程的2006—2007学年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收交、整理、课程考试安排、监考人员安排等考务组织管理工作。
(3)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7年9月初,组织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补考工作,涉及81门课程,近3000人次学生;
2007年9月初,组织2007级新生2200多人的英语分班考试;
2007年9月,组织1779人参加2007年秋季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一级通过806人,二级通过32人;
2007年10月,组织749人参加2007年秋季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一级通过146人,二级通过2人;
2007年10月,组织803人参加校本部学位计算机考试,552人顺利通过考试;
2007年11月,组织2007年秋季228人参加中高级摄影师职业资格鉴定,226名考生顺利通过鉴定并获得证书;
2007年11月,组织2007年秋季55人参加中级公关员职业资格考试,48名考生顺利通过鉴定并获得证书;
2007年12月,组织5239人参加2007年下半年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其中1200人顺利通过四级考试;
2007年12月,组织613人参加学位英语考试,其中405人顺利通过考试;
2007年12月,考务中心通过对其他高校的调研,制定并修改了关于试卷管理、命题、阅卷等11个方面的考试相关规定;
2007年12月,组织1800人参加校本部学位计算机考试,1117人顺利通过考试;
2008年1月,组织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涉及150多门课程、3万多人次的期末考试各项工作。
(4)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考务中心有两位老师共同工作,其中曹勇负责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校本部学位英语、学位计算机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社会化考试;曹万青主要负责校内的课程考试。
2008年3月初,组织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的补考工作,涉及80多门课程,近3000人次的学生;
2008年3月,组织44人参加专业英语八级的考试,其中12人通过考试,通过率为30、77%,高于全国独立学院的水平(20.07%);
2008年3月,组织397人参加2008年春季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10人,二级通过5人;
2008年4月,组织2561人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60人,二级通过120人(因南广学院对计算机要求为二级,考一级人数较少。二级通过人数也创了学院的新高,以往一次考试10人左右);
2008年4月,组织涉及147人的专业英语四级考试,通过70人;
2008年4月,组织1169人参加校本部学位计算机考试,通过807人;
2008年4月,组织374人参加学位英语考试,通过213人;
2008年4月,组织涉及300多人次学生、近100门课程的2004级毕业生课程清考工作;
2008年5月,组织329人参加中高级摄影师资格鉴定,通过323人;
2008年5月,组织156人的公关员资格鉴定,通过123人;
2008年6月,组织1888人参加校本部学位计算机考试,通过1216人;
2008年6月,组织4555名考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四级通过589人;
2008年7月,组织涉及3万多人次、180多门课程、1600多名监考人员的期末考试的排考、试卷收交、印刷、考试管理等工作。
(5)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2008年9月,组织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涉及100多门课程3000多人次的学生补考工作;
2008年9月,组织2008级新生2200多人的英语分班考试;
2008年9月,组织1330人参加2008年秋季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4人,二级通128人;
2008年10月,组织141人参加2008年秋季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通过4人;
2008年11月,组织261人参加2008年秋季中高级摄影师职业资格鉴定,全部考生顺利通过鉴定并获得证书;
2008年11月,组织94人参加2008年秋季中级公关员职业资格考试,88名考生顺利通过鉴定获得证书;
2008年11月,组织3504人参加校本部学位计算机考试,通过2476人;
2008年12月,组织6020人参加2008年下半年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四级通过1284人;
2008年12月,组织789人参加学位英语考试,通过492人;
2009年1月,组织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涉及200多门课程、3万多人次的期末考试各项工作。
3、考点申请
(1)成功申请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作为新成立的院校,到2005年9月止,南广学院还没有任何省级以上证书考试考点,在校生们迫切要求在学校报名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考试。
2005年9月至10月,在丁海宴副院长、教务部韩宪柱部长的直接指导下,由教务部工作人员方晓红负责向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进行考点的申报。经过多次沟通联系,南广学院终于获得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批准,并于2006年3月15日成功组织了首次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共有617名学生报名,其中报考一级的考生419人,报考二级的考生148人。121人考试合格,合格率为19、61%。
(2)成功申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
南广学院于2005年12月向江苏省考试院提交了在学院设立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考点的申请,并与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省自学考试中心、省教育考试院等)进行了多次沟通,丁海宴副院长、金梦玉部长亲自拜访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于2006年4月5日批准在南广学院设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同时对南广学院的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6年6月17日,学院成功组织了首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组织工作得到了江苏省考试院的肯定。考试共有842名学生报名,实际参加考试805人,考试通过123人,通过率为15.28%。
六、生源基地建设
2007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立了首批生源基地:南京市行知实验中学和绍兴市第一中学分校。与中学合作是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如何有效衔接的有益探索,也是南广学院拓展生源、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举措。
七、教学改革
2007年7月,南广学院教务部金梦玉部长对设立科研专项基金进行了调研,向院领导和董事会提交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关于设立科研专项基金的请示》,其中包括《关于设立院级科研专项基金的论证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首批科研征集课题》、《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首批院级科研项目申报要求》等材料。2008年1月,学院提供20万元科研经费,启动了首批院级教改项目。首批项目共申报51项,经过三名专家的审核,通过47项。
2008年4月,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批准了15万元科研专项经费,启动了首批教育基金科研项目。首批教育基金项目申报围绕学术性研究展开,共申报33项,通过19项。科研项目的启动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八、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南广学院从2004年建校时的18个专业增加到2009年33个专业,发展迅速,每年都有新增专业。
2008年10月,借助学院启动战略发展规划拟制工作的时机,教务部牵头组织了本科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教务部与各系一起对2004年至2008年的学科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对2009年至2014年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并对2014年至2024年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南广学院为适应教学型大学的需要,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特定要求,积极加强教材的规划与建设。
建校伊始,为保证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教材及时到位,南广学院的教材由校本部出版社统一代订,后逐渐改为由南广学院直接从各个出版社订购。
2006年6月,学院成立了“教材编写委员会”,由教务部金梦玉部长主持制定南广学院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要则、教材编写委员会工作计划、南广学院大学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编写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将出版的系列教材名称定为:“21世纪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系列教材类别初步定为四类:新闻传播类(含广播电视)、影视艺术类(含语言传播、摄影、照明)、语言文化类(语言传播)、媒介管理类。王洪亮老师负责教材的封面设计,已经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简史》、《管理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传媒》、《新闻发言人与媒体》等教材。
十、教学设备管理
2004年10月1日,滕飞被分配到教务部具体负责教学设备管理工作。
2005年9月,学院搬到新校区,因很多教学设备都需要重新布置安装,再加上2005级新生报到,上课的学生骤然增加到3000多人,从而使得需要投入使用的教学设备增多。教务部和设备公司的工作人员连续几天通宵作业,将一些必要的设备及时安装并投入使用。
2006年初,学院各部门第二次大搬家,大部分职能部门和各系都搬到教学楼二区二层办公。同期设备科成立,隶属于教务部,信息技术系主任李绍彬兼管设备科。
2006年下半年,刘益龙接手设备科工作,教学设备管理工作也逐步移至设备科负责。
2007年10月,资产设备管理处成立,设备科划归资产设备处管理。
十一、联合培养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多种培养模式,南广学院陆续启动了与蒙特克莱尔大学、法国巴黎新闻与多媒体传播学院、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的合作项目。
2008年2月25日,南广学院的19名学生前往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和奥兰多迪斯尼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
2008年7月9日,南广学院与法国巴黎新闻与多媒体传播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暑期教务部开始了该项目的招生工作,首批学生8人,计划于2009年7月赴法国学习。
2008年11月29日,南广学院与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签订硕士项目合作协议,2009年3月30日至4月1日,教务部金梦玉、刘晶晶、姚雷赴该校进行考察,2009年4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的招生。首批参加的学生为南广学院2005级的优秀本科毕业生,通过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学习3—5学期的硕士课程后,将获得该校的硕士学位证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