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树为什么开花后就会死亡,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有的人解释,可能与它的生理结构有关。因为米树的树皮内全是水溶性淀粉,“大米”就生长在这里,一棵大树中能贮存几百公斤淀粉。它平时树干内的淀粉没有那么多,到了开花时,树干内的淀粉积累最高,但令人难信的是,这几百公斤的淀粉在开花后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全部被消耗掉。到时,枯死的米树只留下一根空空的树皮。当地农民为了能获得更多上帝所赐给他们的“大米”,因而必须在米树开花后的一周内就立即把它砍倒,及时收获其树干内所积累的淀粉。人们把刮下来的淀粉放入桶中,加水搅拌成米汤,然后让它澄清去杂和倒掉上层的清水,取出晾干,最后再加工成一粒一粒的“大米”。这就是我们通常在市场上见到的“西米”。
“西米”不仅是当地土着居民的重要粮食,同时还是纺织工业的上浆原料等。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对木本粮油的基因工程转移很感兴趣,其目的是探讨能否育成像米树、面包树等植物的超高产新品种,尽管这种想法在目前可能还不现实,但这对揭开米树之谜注入了新的希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