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朝三暮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释义】朝:早上。暮:晚上。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原指善于使用手段愚弄人。后用来比喻变换手法,欺骗别人,或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战国时,宋国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人们称他为“狙公”。他家境并不好,但非常喜爱猴子,宁可省吃俭用,腾出钱来给猴子买吃的,从不让它们饿肚子。

    狙公和猴子们朝夕相处,双方极为融洽。猴子们想什么狙公一看就知道;他说什么,猴子也能理解。

    猴子很贪食,没完没了地吃,时间长了狙公实在供应不起。他准备减少它们的食物,又怕它们不顺从自己,因此想了一个办法。

    一天,狙公对猴子们说:

    “从明天起给你们吃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

    猴子们听了,又跳又叫地发起怒来。

    狙公改口说:

    “好吧,那就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这样够吃了吗?”

    猴子们听了,都高兴得在地上翻跟头。

    其实,狙公给猴子栗子总数没有变化。后来人们从中演变出“朝三暮四”这句成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