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指挥入门指南-着名指挥家简介(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侯润宇

    侯润宇1945年生于昆明,自幼即显示出较高的音乐天赋,七岁起学习钢琴,九岁参加昆明市青少年音乐比赛,成绩突出。1957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从而打下作为职业音乐家的基础。1959年在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担任钢琴独奏。1964年他以优良成绩升入上海音乐学院,1969年毕业于该院指挥系。

    1977年侯润宇任上海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曾举办过多次交响音乐会。1980年兼任上海芭蕾舞团客席指挥。

    1981年10月,经选拔,他获得奖学金前往德国科隆音乐学院留学,师从伏尔克·瓦恩海姆教授和娣妮·威尔丝教授深造,分别攻读指挥和钢琴专业。1984年2月,他以各科成绩“特优”通过了科隆音乐学院的“艺术家考试”,此后他又在法兰克福歌剧院随着著名指挥家米歇尔·基伦实习。

    留学期间,他曾于1983年夏获得科隆市“瓦格纳协会”颁发的奖学金,并应瓦格纳的孙子沃尔夫岗·瓦格纳的邀请,赴拜罗伊特市参加瓦斯纳歌剧节,同时随著名指挥家乔治·索尔梯蒂学习。同年八月,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参加了著名钢琴家阿列克赛斯·韦森贝格领导的钢琴“大师班”。1985年5月,他在联邦德国科布伦茨参加莱茵乐团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指挥工作周”,指挥该乐团举行音乐会,得到一致认可与好评。

    侯润宇的指挥具有娴熟的技艺和内在的功力,指挥动作清晰稳健,在他严谨细致地解释作品的同时,流露出了生机勃勃的指挥激情。

    杨洋

    杨洋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幼学习钢琴,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师从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李其芳教授。13岁时即杨洋在北京首届钢琴比赛中获奖,并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后随著名指挥家徐新、吴玲芬教授学习指挥。199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指挥系主任俞峰教授,由于学习成绩突出,曾先后获得“付成贤”及“萨默·雷石东”一等奖学金。

    杨洋曾与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等合作。成功地排演了歌剧《图兰多》《艺本家的生涯》,马勒《第二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及大型音乐朗诵《唐宋名篇》。1998年起,杨洋任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助理指挥,并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与西班牙吉他大师恩里克斯·何赛合作,成功首演了著名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1999年,杨洋再次出任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卡门》助理指挥。同时执棒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与来自俄罗斯的三位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金奖获得者合作专场协奏曲音乐会,并获得极大成功,并受到李岚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2000年初,他应邀率广州交响乐团赴香港举行音乐会,获广泛好评。同年9月他又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成功地指挥了歌剧《胡桃夹子》中国版在澳门的首演。

    近年来,杨洋有幸得到当代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夏尔·迪图瓦、小泽任尔及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人的指导,并受到他们的高度赞扬。

    杨洋现任中国爱乐乐团助理指挥及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胡咏言

    胡咏言出生于上海一个音乐世家,后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郑小瑛、江文,深造于美国耶鲁大学和朱利亚德音乐学院,于1989年获硕士学位。他的指挥轨迹遍及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以及慕尼黑、日内瓦和维也纳等地。他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率领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访问了马来西亚、韩国和欧洲等诸多国家,深受好评。

    胡咏言曾指挥世界多个乐团。近期与他合作过的乐团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新泽西交响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他在维也纳现代音乐节和好莱坞“为中国喝彩”的演出中,也有出色的表现,并由于国际电视媒体转播而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和音乐界的一致好评。

    林克昌

    林克昌,化裔音乐家,1946年进入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深造小提琴演奏技巧,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即获得法国政府奖学金,前往马黎师从安奈斯可和班乃狄提,并先后跟随比葛和法拉拿学习指挥。

    1954年,他参加了罗马国际小提琴比赛,入选为最后总决赛,自此声名鹊起,并经常应邀到欧洲各地表演。

    1959年林克昌应中国政府邀请,担任北京中央电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并同时担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

    在中国期间,他指挥过国内的一流乐团,又到过多个大城市举行独奏或与乐团演出。

    1968年,林克昌获得批准出国,移居香港。1969年受聘为香港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六年以后才离任。1974年香港管弦乐团转为专业乐团,林克昌是创办人之一,也是乐团的首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1973年,林克昌是“The way they play”第2册书中唯一的华裔音乐家,在那本书上同时也收录了罗斯托波维奇、帕尔曼、祖克曼等知名音乐家。1976年,林克昌移居澳洲,此后经常与澳洲各大乐团合作演出,在音乐会中担任独奏或指挥。他同时在悉尼的新南威尔士音乐学院、墨尔本大学音乐系、维多利亚艺术学院等音乐学校任教;并于1981年起出任日本群马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此外他也曾在德国、中国、新加坡以客座指挥的身份演出,并曾替日本两家唱片公司、欧洲唱片公司、香港唱片有限公司录制唱片。

    1991年,林克昌开始担任台北国立艺术学校小提琴教授,并指挥该院管弦乐团的演出,同时还兼任台北几个主要乐团的客座指挥。1995年他成为台北市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陈佐湟

    陈佐湟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1981年夏,他赴美国坦格伍德音乐中心及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学习,1982年获得音乐硕士学位,1985年获得密西根大学颁发的第一个乐队指挥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同时成为新中国第一位音乐艺术博士。

    1985至1987年,陈佐湟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学院任指挥副教授,1986年被授予该大学荣誉教授称号。1987年担任中央乐团指挥,带领中央乐团交响乐队赴美国24个城市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演出,都取得了极佳的评价。此后陈佐湟又先后带领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少年交响乐团等乐团六次成功地出访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及地区。

    1990年起,陈佐湟担任美国威切塔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1992—1996年又兼任美国罗得岛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其间分别获得堪萨斯州和罗得岛州州长艺术奖及嘉奖令。近年来,陈佐湟应邀赴20多个国家及地区,担任过苏黎士音乐厅管弦乐团、温哥华交响乐团、匈牙利交响乐团、德国汉堡青年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等30多个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其指挥艺术受到了听众及评论家的广泛赞誉。

    朱晖

    朱晖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亚洲籍指挥家,他与日本的小泽征尔和印度祖宾·梅塔同被人们誉为“东方鼎足而立的当代三大指挥家”。他出生于印尼,后来他通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它的英属国家所办理的海外学生评鉴(A.B.R.S.M.),而且是通过最高级[八级I]的评鉴。依据当时的评鉴办法,是可以申请皇家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前往就读的,但因朱晖不具有英国国籍,于是在高中毕业后,只能自费前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

    朱晖在皇家音乐学院就读时,希望主修指挥与小提琴等课程,但是当时音乐学院规定,必须先修完一般的音乐学院课程之后,才能再修指挥课程。当时皇家音乐学院是三年制,也就是说,他在第四年方可修指挥课程。但在两年之后,由于朱晖优异的成绩,音乐院主动破例同意他从第三年开始,可同时主修指挥课程。1955年他从皇家音乐院毕业时,在指挥方面就曾获得曼恩斯纪念奖和恩尼斯·里德奖。尔后,他前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深造。

    1958年,朱晖开始了职业指挥生涯。其首演指挥的曲目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之后,他指挥的足迹遍及欧洲和南美洲。1967年他应邀前往希腊,客席指挥希腊国家交响乐团,在音乐会后的晚宴中,朱晖认识了他的夫人(她是希腊的考古学家),从此就与希腊结了不解之缘,便定居于希腊雅典。

    1968年,朱晖应聘为希腊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在希腊期间,他曾频繁地指挥该国的四个主要乐团演出。同时,在他积极的推动下,把数量非常可观的希腊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推向世界首演。其中有不少作品是由他指挥海伦尼克广播乐团及电视交响乐团演出的。朱晖指挥曲目非常广范,不但涵盖了标准的古典作品,同时也包括了德彪西、巴尔托克、贝尔格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1979年,他应当时新加坡政府副总理吴庆瑞博士的邀请,到新加坡筹建交响乐团,后来该组成为亚洲著名交响乐团之一。他率该团四次赴欧洲巡回演出,受到所到之地媒体的高度赞扬。

    由于朱晖对音乐的热情和执著,使他在欧洲、美洲、拉丁美洲及前苏联等国家都获得广泛的赞赏。他曾与六十个以上的著名交响乐团进行过成功的演出,其中包括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管弦乐团、巴黎社会音乐院管弦乐团、瑞士罗曼管弦乐团、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奥斯陆爱乐管弦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家交响乐团、圣地亚哥音乐院管弦乐团(智利)、墨西哥国立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管弦乐团、北京中央交响乐团、东京市立管弦乐团及香港爱乐管弦乐团等。

    朱晖于1982年获新加坡文化勋章,1989年被新加坡政府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法国政府授予其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陈中申

    陈中申生于1956年,自幼开始学习音乐,后师从陈澄雄教授学习西洋长笛,随赖德和教授学习理论,于1984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音乐系,合随马水龙、卢炎教授主修作曲,1993年再随徐颂仁教授学习指挥。

    陈中申已出版个人独奏笛箫专辑CD十余种,并于1979年以笛子演奏获台视五灯奖及台湾地区音乐比赛箫独奏第一名。1985年以“笛篇”唱片获金鼎最佳演奏奖。其首演的“梆笛协奏曲”(马水龙作曲)被入选二十世纪华人经典名曲。

    陈中申于1992年7月起担任台北市立国乐团指挥至今,已指挥各类演出超过百场。其平时致力于提高乐团演奏水准外,还策划各种音乐会,除了艺术性节目外,也首创趣味音乐会、尖峰音乐会、中西比较音乐会及各类儿童音乐会,也结合舞蹈、戏剧等艺术,对开发国乐欣赏观众群体起了很大的作用。

    陈中申于1992年9月荣获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由于个人对乡土的热爱,陈中申创作了大量充满乡土色彩的合奏、协奏及室内乐作品。1990年出版个人作品专辑CD,其中“鸭母戏水”及“鸡同鸭讲”音乐剧被选入音乐课本欣赏乐曲。

    陈中申于1997年9月6日在上海音乐厅以客席指挥身份军了上海民族乐团演出“台湾风情”音乐会,并在其中半场担任笛箫独奏,展现了其个人多方面的音乐才华。

    第二节外国著名指挥家

    阿巴多(1933—)

    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出生于米兰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小就立志当一名指挥。1956年他到维也纳昔乐学院师从斯瓦罗夫斯基学习指挥,与梅塔是同学。1958年在伯直郡音乐中心获库塞维茨基奖。1963年阿巴多参加米特罗普洛世界挥大赛获得头奖,得到在纽约爱乐乐团做一年指挥助理的奖励,这使他得以亲眼目睹伯恩斯坦、塞尔等大师的指挥艺才华。1964年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并于1965年指挥萨尔茨堡音乐节,1968年起任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指挥家,1971年起任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指导,1979年起任伦敦交响乐团、欧洲室内乐团首席指挥。卡拉扬逝世后,通过柏林爱乐乐团20位乐手投票表决,阿巴多成为该团的首席指挥及艺术总监。阿巴多具有敏锐的艺术洞察力、超人的记忆力和沛的精力,他以热情、充满歌唱性的指挥风格而著称,他的手势极为丰富,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从而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乐队的演奏。他对歌剧及舞蹈性与歌唱性的作品有出色的表现力,是意大利歌剧及舒伯特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阐权威。

    约翰·巴比罗利(1899—1970)

    巴比罗利,英国著名指挥家,从小跟随作为小提琴演奏家的父亲学习音乐。11岁时作为大提琴手而登台演奏并成为大提琴演奏家,直至一战后的1924年才结束其大提琴演奏生涯,组建“巴比罗利室内乐团”并任指挥。1926年,巴比罗利聘为英国国家歌剧院指挥。1929年至1933年任科文特花园剧院巡回演出团首席指挥。1937年首次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因他表现突出,在托斯卡尼尼卸去常任指挥职务后,他担任了该团6年音乐指导及常任指挥。1943年他辞职回英国,担任哈莱管弦乐匝苴席指挥,为这个乐团跻身世界一流乐团行列立下汗马功劳。巴比罗利的指挥风格总是洋溢着丰富的浪漫诗情,尤其是北欧的音乐,最能发挥他所特有的魅力。不管是英国作品还是西贝柳斯、马勒或格里的音乐,他的指挥都流露出迷人的抒情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