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的等鸟-看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乡下人成年累月地忙,唯独正月里有十天半个月的闲暇。于是就忙着走亲戚、看朋友,到祠堂里祭拜先人。最热闹、最享受的就算是看年戏了。

    那种戏应该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社,意为土地神,在这里是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社戏的“社”除了土地庙,也泛指一般的庙宇,这些贫民化的庙宇,常常就成了草台班演出的场所。

    请戏班得有人出钱,出钱的往往是有钱又有喜事的。比如刚结连理啊,喜得贵子啊,老人大寿啊,后来又发展到儿女考上大学、自己得个大奖什么的。出钱请戏班是很体面的事,既讨了附近几村百姓的喜欢,又炫耀了自己的幸福和成就。

    也有在大院子里现搭戏台的。看看谁家有现成的木头,扛它个十来根,立起来就是台柱子。戏台板是大宅院的大门,大宅院的主人往往成分偏高。这些大门被相中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拆了就走。

    我就读的小学校就常常成了戏场子。小学校本来是地主屋,场院大得要命,四乡八村的看客只管来,没有挤不下的时候。演戏的那一天,家家户户把四亲六眷都召了来。吃罢晚饭,大家争先恐后地往学校里赶。戏台上,两只煤油汽灯已经挂起,有人卖力地往灯里打气,汽灯发出耀眼的光,把戏台照得如同白昼。

    我们那一带爱请绍兴戏班,因为绍兴戏班里没有男角。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从前也曾请过有男角的剧种,演完戏后,就有小媳妇大姑娘跟着男角跑了,远不如清一色女子的绍兴戏班安稳妥当。

    演出的晚上,许多小贩应运而来:背着马口铁箱子卖饴糖的,挑着馄饨担煮馄饨的,把油锅烧得滚滚的炸“灯盏糕”的,举着半月形小刀卖甘蔗的……更有精打细算的农民,在戏场角落里放上几只粪桶,第二天一早就能收获满满的几担肥料。

    讲究身份的女人是不屑于在戏台下乱挤的,怕的是让人揩了便宜去。她们会请人搭一个看台,再在看台上放些凳椅,女眷和孩子们就安安稳稳地高高在上,不必担心被挡着、挤着和踩着了。

    开演前,锵锣鼓钹打了一通又一通,为的是把看客们招得更多。戏台下已经人头攒动,演员们却还迟迟不肯登场。

    幕布终于拉开了,首先上来的是一番祭祀仪式,演员们扮成各路神仙,他们呼风唤雨,斩妖驱魔,据说这样能保佑一方五谷丰登、岁岁平安。随后才是真正的演出。其实,当时我们还看不懂戏,我们只是因那份热闹兴奋着。大人们会给我们讲解些剧情,可我们没有心思去听,我们热衷的是台下的零嘴儿。舅妈、姨妈会掏出些零钱,招呼那些游走的小贩过来……

    到了十来岁,我能看懂戏了,并迷上了唱越剧的陆贞芳。这个娇小的女人当时也就20岁出头,她唱腔优美,文武双全。她演《渔家女》、演《双玉蝉》、演《双阳公主》时,我总是设法挤到最前面。每每演到悲情处,我清楚地看到她的眼泪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掉。

    我也喜欢当时的小生丁绿云,家乡有句顺口溜:乐清人,看戏爱看丁绿云,丁绿云不上台,乐清人呆一呆。她扮相俊美,嗓音特别嘹亮,听她唱戏特别享受。

    11岁那年的正月,我在长生宫看过她们演出的几场戏。一个寒冷的上午,我正在田里挑荠菜,同学郑月萍跑了过来,说陆贞芳她们正在招生,约我一起去考考看。那时候我已经被她们迷得不能自己,想都没想就扔了篮子,跟郑月萍一起奔长生宫去了。

    于是,我看到了和夜晚完全不同的戏台。那里有许多卷起来的稻草和卷起来的被子,显得零乱和寒酸,原来她们就是在这四面透风的台上过夜的!演员们见了我们都很高兴,有一个独腿老头儿特别慈祥,对着我们问这问那的,又问我们演过什么吗?我们说,演过《打猪草》。《打猪草》是黄梅戏,是我们那很有才气的语文老师何定一教的,我们已经演了两年了。

    于是,她们给我们化妆。先是用一根细带子把头发绾上去,然后往脸上涂油彩、扑粉、拍腮红、画眉毛和眼影,接着画唇线抹口红;然后是梳头、编辫、插簪、戴花,卡耳环,最后才是着装。我看看镜里的自己,根本认不得了。

    我们将《打猪草》从头到尾表演了一遍,考官们没说什么,却让我们席地而坐,往每人怀里塞一个搪瓷脸盆,然后给了我们一张很大的油印试卷。我们把试卷铺在脸盆底上,掏出钢笔就写了起来。对于刚刚小学毕业的我们来说,那张试卷并不难,笔尖在脸盆上轻快地啄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没多会儿就把那张试卷完成了。独腿老头儿看了看,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的文化真高!

    很轻松的,我们就被录取了。然后剧团让我们去做一次体检。体检要3毛钱,这时候我才把这消息告诉了父母。母亲哼了一声,一脸不屑地说,戏子!——干什么不好,想去当戏子!父亲认真地纠正说:周总理说了,现在不叫戏子,叫人民演员!可是母亲就是不允许她的女儿去当人民演员。郑月萍已经体检完毕去剧团报到了,我却因为3毛钱的体检费急得团团转。我无计可施,只能软磨硬泡来对付母亲,她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就连母亲上厕所,我也站在她身边,不断地磨蹭。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母亲打我一顿,说不定我就跟着剧团跑了。可是那一回母亲没有动怒。她终于掏出了3毛钱来,用少有的温柔对我说:这钱就归你了,你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但是不要去体检,啊?

    那时候我们家很穷,一年到头大人也没给过我一分零花钱。母亲破天荒的大方和宽容,让我不知所措。我热泪盈眶,心想,也许是我错了,就决定听话一次。就这样,我和演戏失之交臂。

    这以后,我还是爱看年戏,戏班子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只是感受不一样了,陆贞芳在台上掉眼泪,我台下跟着掉眼泪,心里每每酸楚得发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