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增进信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功效。

    “卡耐基先生,五年前,我来到你举办示范表演的一家饭店。当我来到会场门口时,就停住了。我心里明白,只要走进这个房间,参加了你的培训班,早晚都得对着他人讲演一番。想到这些,我的手就僵在门柄上了。我没有勇气走进去,最后只好转身离开了饭店。”

    “要是我早知道您能教会人们轻而易举地克服恐惧——那种面对听众就会瘫软的恐惧,我就不会白白错过那次机会,从而失去五年的大好时光了。”

    如此坦诚相告的人,他并不是在隔着桌子与我闲话家常,而是在一个大约有两百人参加的讨论会上。这是我在纽约市举行的一个训练班的毕业生聚会。在他说话时,我特别为他的仪态和自信所吸引。我想,他一定能凭着自己新学到的表达技巧和由此增强的信心,而使他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身为他的老师,我很高兴他已能够在面对恐惧时迎头予以痛击了。我甚至忍不住地想,他要是在五年或十年之前便已经战胜恐惧,那他现在不知会取得多么大的成功,又会多么快乐。

    爱默生说:“与世上任何事物相比,恐惧更能击溃人类。”我真的能体会到那句话所蕴含的真理。感谢上苍,使我此生能将这些人从恐惧中挽救过来。1912年我开始授课时,根本不知道这些训练会成为帮助人们消除恐惧与自卑感的良方之一。那时,我发现学习当众说话是一种天生的方法,可以让人克服不安,并且建立起勇气和自信。因为当众说话,可以使我们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恐惧。

    多年来,通过训练人们当众说话,我已经找到了很多办法和手段,以帮助你很快地克服在上台后和面对他人时所感到的恐惧,并在经过短短数周的训练之后就会产生信心。

    第一,明白造成演讲恐惧心理的事实

    事实一:并非只你一人害怕当众演讲。对大学学生的调查表明,演说课中80%90%的学生在上课之初都会感受到上台的恐惧。我也相信,在我的成人班里,在课程刚开始时,学员登台时感到恐惧的比例比这还要高,几乎达到100%。

    事实二:登台时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感反而会有一定好处,我们天生就有能力应付客观环境中这种不寻常的挑战。因此,当你注意到自己脉搏加快、呼吸也快起来时,切莫不要紧张。你的身体一向就对外来的刺激保持着警觉,这时它已经做好准备来应对这种意外状况了。如果这种生理上的预警信号是在某种合理的限度内进行的,那你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并且一般来说,会比在普通状况下说得更为精辟有力。

    事实三:许多职业演说者都曾郑重地告诉我,他们从来就没有完全消除掉登台时的恐惧感。在他们开讲之前,几乎总会感到害怕。这种害怕心理在说出开头的几句话时仍会延续,但经过一会儿的心理调整后,就可以进入正常的状态了。宁愿做赛马,也不做驮马,这正是这些演说家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事实四:你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只是你不习惯于当众说话。“恐惧大都因为一种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罗宾逊教授在《思想的酝酿》一书中这样说道。对大多数人而言,当众说话是一个未知数,其结果不免令人满心焦虑和恐惧。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那更是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情境,它要比学打网球或驾驶汽车更为繁杂。要使这种可怕的情境变得较单纯而轻松,只有全靠练习、练习、再练习了。你会发现,像很多人一样,在你积累了成功的演说经验之后,当众说话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在读过杰出的演说家和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格恩克服恐惧的故事之后,我一直把它当成是对我的一种鼓励。他说他自己读中学时,一想到要起立做五分钟的讲演,就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惧。他写道:

    随着讲演日子的临近,我会真的生起病来。只要一想到要做那件可怕的事情,血就直往头上涌,两颊烧得难受。我不得不到学校后边去,将脸颊贴在冰凉的砖墙上,以设法减少汹涌而来的潮红。读大学时也是这样。

    有一次,我刚刚小心地背下一篇演讲词的开头:“亚当斯与杰弗逊已经过世,”但当我面对听众时,脑袋里突然一阵轰轰然地,几乎不知置身何处。我还是勉强挤出了开场白,但是除了蹦出“亚当斯与杰弗逊已经过世”以外,我再也说不出任何别的词句了,只好向人鞠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只好十分凝重地走回座位。至此,校长只好站起来打圆场:“唔,爱德华,我们听到这则悲伤的消息真是十分震惊,不过事已至此,我们会尽量节哀的。”接下来便是一片哗然的笑声。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想以死来解脱。在那场讲演之后,我病了数日。

    有了那次经历之后,活在这个世上,我最不敢期待的,便是成为一名大众演说家了。

    他离开大学一年后,住在了丹佛。1896年的政治运动在激烈地争执有关“自由银币铸造”的问题。一天,当他读到一本小册子中阐述的“自由银币人士”的建议时,他十分愤怒,认为他们承诺空洞,于是便当了手表作为旅费,回到家乡印第安纳州。到了那儿以后,他便自告奋勇地就健全的币制问题发表演说,听众席上有不少人就是他往日的同学。他在书中写道:

    开始时,在大学里演讲亚当斯和杰佛逊的那一幕又掠过我的脑海。我开始感到窒息,说话结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不过,正如戴普常说的那样,在听众的勉励与期待下,我勉强撑过了绪论部分,这一小小的成功使我勇气倍增,继续往下说了下去。我自以为大约说了15分钟的时间,但使我惊奇的是,我竟然已说了一个半钟头。

    在以后的数年里,我真成了全世界最令人吃惊的人,竟然把当众演说当成了自己吃饭的本钱。

    我对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成功习惯是最有感触的了。

    是的,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格恩终于学会了如何克服当众说话时的恐惧感,他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先取得成功的经验,然后以此作为后援。当你取得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之后,隐藏在你内心的恐惧就会慢慢消除,于是你在处理类似场合时就会游刃有余了。

    你应该预料得到,由于你要面对很多人说话,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是很自然的。但是,你应学会将自己的恐惧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之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然后尽力征服它。

    即使你登台后的恐惧一发而不可收拾,造成了你心灵滞塞、言辞不畅、肌肉过度痉挛而无法控制,从而严重影响了你说话的效果,你也毋须绝望。这种症状对于初学者并非少见。只要你多下工夫,就会发现这种上台后的恐惧感只需你善加控制,其程度很快便会降低到某一限度,过了这一段,你会发现它就是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了。

    第二,按照恰当的方式准备

    数年前,在纽约扶轮社举办过一个午餐会,会上的主讲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政府官员。大家都拭目以待,期望听他叙说一下部里的工作情形。

    当他一站上讲台,我们立刻就发现,他事前并未作准备。起先,他本想随意作一番即兴演讲,结果不成。于是他又匆匆忙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但是这些东西显得如此杂乱无章,就像一辆货车所载的碎铁片。他手忙脚乱地在这些东西中乱翻了一阵,说起话来越发显得尴尬而笨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也变得越发无助、越发糊涂。到了这种地步他却继续挣扎着,还一边说些道歉的话。他寄希望于将笔记理出一点头绪来,同时用颤抖的手举起一杯水,凑到焦干的唇边。真是惨不忍睹!他已完全被恐惧所击倒,就因为他对此演讲几乎没有准备。最后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坐了下来。可以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丢脸的演说家之一了。他发表演说的方式正像卢梭所说的:他始于不知所云,止于不知所云。

    1912年以来,由于职业上的需要,我每年都要评鉴5000次以上的演说。这些演讲者的经验也给我好好上了一课:只有那些有备而来的演说者才能获得自信。试想一下,当一个人上战场时,如果他携着带有故障的武器,身无半点弹药,还奢谈什么向敌方发起猛攻?林肯说:“我相信,我要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丰富,年龄再老到,也无法免于难为情的境地。”

    如果你想培养一种自信,何不在你演说之前就好好作些准备,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呢?丹尼尔·韦伯斯特曾说过,未经准备就出现在听众的面前时,就像他未穿衣服就跑在大街上一样。

    不要逐字地记忆演说内容

    “充分的准备”难道就是要记诵演讲词吗?对于这个观点,我要大声说:“不。”为了保护自我,以免在面对听众时脑中顿时一片空白,许多演说者便一头栽进了记诵内容的陷阱里。一旦你染上了这种心理麻醉之瘾,你就会无可救药地从事一些浪费时间的准备方式,这样会毁掉你的演说效果。

    美国资深新闻评论家H·V·卡腾伯恩,当他还是一名哈佛大学的学生时,参加过一次讲演竞赛。当时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题为“先生们,国王”。为了取得讲演成功,他逐字记诵,还预讲了数百次。比赛现场,当他在说出题目“先生们,国王”之后,脑子里就立刻空白一片。岂止是一片空白,里面压根儿就成了漆黑的一片。他顿时吓得不知所措。绝望之下,还是开始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他感到十分恐惧!当评委把一等奖颁给他的时候,他真是吃惊极了。从那天至今,卡腾伯恩便没有读过或背过一篇演讲稿。在总结他从事新闻事业取得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他只是做些笔记,然后自然地对听众说话,绝不用讲稿。

    写出讲稿并加以记诵,这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容易招致失败。我们平常说话都是出于自然习惯,绝不会去挖空心思细想每个词、每句话该怎么说。我们随时都在思考着,等到思想清晰明澈时,便会像呼吸空气一样,不知不觉地自然涌出。

    温斯顿·丘吉尔也学到了这一课,尽管他也曾为此付出了辛劳。年轻时,丘吉尔也是写讲稿、记讲稿。后来有一天,当他在英国国会大背讲辞时,思路突告中断,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尴尬极了,也感到羞辱极了。他将上一句重背一遍以期望想起什么,可是脑子依旧空白一片,他的脸色大变,难堪极了,只好颓然坐下。从那以后,丘吉尔再也不背讲稿了。

    我们尽管可以逐字背诵讲辞,但是一旦你面对听众时,很可能会将之遗忘。即使没忘掉,将它们从口中吐出恐怕也十分机械,因为它不是发自我们内心,只是出于记忆而已。当我们私下与人交谈时,总是一心想着要说的事,然后就直接将之说出来,我们也并不会去特别留心每一个词句。既然我们平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又为什么要改变呢?如果我们非要写讲稿、记讲辞,就很有可能重蹈范斯·布斯勒的覆辙。

    范斯曾是巴黎波欧艺术学校的一名毕业生,以后成了世界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多年前,他曾在弗吉尼亚州对来自全美各地的2000多名人寿保险业务员发表演说。那时,他从事人寿保险行业其实才两年,尽管时间不长,却相当成功,所以主持人安排他做一个20分钟的讲演。得知这一安排,范斯欢喜异常,他觉得这是一次提高自己身价的难得机会。为了赢得这一机会,他可没少花工夫。他把讲辞写下来,然后拼命去背,还在镜子面前演练了40个回合。在上台之前,他连每个细节都准备得非常细致:每句台词、每个手势、每个面部表情都恰到好处。他认为自己真是准备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瑕了。

    可是,当他站起身要讲演之时,忽然临阵害怕起来。他只说了一句:“我在本计划里的职能是”脑中便一片空白。慌乱之下,他后退了两步,想要重新开始。可是他的脑子里仍然白茫茫的一片,于是再退后两步,想重新再来。这番表演,他共重复了三次。讲台高有四英尺,后边没有栏杆,讲台和墙之间的间隔有五英尺宽。所以,当他第四次朝后退时,便仰后摔下了讲台,消失在隔缝里了。听众轰然大笑,有个人甚至笑得前仰后合,跌出椅子,滚到走道上。一家保险公司的头头闹出这等滑稽表演,可谓空前绝后。更使人拍案称绝的是,到此为止,观众还真以为这只是一段为了助兴的有意安排。

    可是演说者本人——范斯·布斯勒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呢?他亲口对我说,那是他一生当中最有损颜面的一次。他觉得羞辱难当,因此还写了辞呈。

    好在范斯的上司说服了他,把辞呈给撕掉了,他们帮他重建了自信。范斯在有过这次经历以后,竟神奇般地成了公司里数一数二的说话高手。不过,他再也不背讲稿了。就让我们以他的经验作为借鉴吧。

    我听过数不清的年轻男女讲过他们为准备讲演背诵讲稿的故事,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不是在把讲稿扔进纸篓之后,说得更生动、更见效果、更具个性化的。这样做也许会使你遗忘了某些要点,讲演时显得有些散漫,但这样起码显得更有人情味。

    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当我听人布道时,我喜欢看他表现得像是在跟蜜蜂搏斗似的。”林肯说,他喜欢听一个演说者在演讲时自在、随意,而且激昂起伏。但是,如果你是在讲台上背诵、记忆字句时,是绝不会表现得像和蜜蜂搏斗似的。

    预先将自己的意念汇集整理

    准备讲演有没有一个恰当的方法呢?有的,而且并不复杂深奥。你只需在你的生活背景中,搜寻那些有意义、曾经教导你有关人生内涵的经验,然后汇集由这些经验提炼出来的思想、概念、彻悟等等。你要做的真正准备就是要对你的题目加以深思。正如若干年前查尔斯·雷诺·布朗博士在耶鲁大学所做的一系列令人回味无穷的演讲中所说的:

    深思你的题目,至其成熟,况味横溢再把所有这些思想写下,寥寥数语足够表达概念即可把它们写在纸片上——像这样将资料整理就绪时,这些松散的片断便易于安排和组织了。

    听起来并不难吧?当然不难。你只需付出一点专注和思考便能达到目的。

    在朋友面前预讲

    当讲演准备得有点眉目后,是否该演习一下呢?是的。这里有个万无一失、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将你选来做讲演的主题用来和朋友及同事进行日常谈话。你不必搬出全套内容,只需在午餐桌前倾过身去,说些类似这样的话:“乔,你知不知道,有一天我遭遇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告诉你吧!”乔可能很愿意听听你的故事。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听他的回响,他说不定会有什么有趣的主意,而那恰恰是颇有价值的。他不会知道你是在预演,待你“预演”完毕之后,他或许会说,谈的真痛快。

    杰出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也对作家做过类似的忠告:

    找一个对你的题材有兴趣的朋友,详尽地将你的心得倾诉给他听。这种方式,可以帮你发现你可能遗漏的见解、事先无法预料的争论,并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形式。

    第三,下定必会成功的决心

    你该记得,在这里我们曾提到,你在当众说话时,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这条法则对于这里要阐述的另一项特殊工作——尽量利用机会说出一项成功的经验——依然适用。有三种方法可以奏效:

    将自己融入到题材中

    题材选好后,应按照计划进行整理,并在朋友面前“说出来”进行演习。这样的准备还不算完备。你还得让自己相信你的题材深具价值,而且还必须具备些曾在历史上激励过人们的态度,那就是——笃信自己的信念。如何使讲演的内容煽起令人信服之火呢?没有其他办法,除了详细探究题材,抓住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并自问,你的演说将会怎样帮助听众,使他们听过之后深受其益。

    避免去想那些令你不安的负面刺激

    举例来说,设想自己会犯文法错误,或讲至中途某处会突然停顿,这就是一种负面的假想,它很可能在你开始之前便会抹杀掉你的信心。开始讲演之前,尤其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集中精神听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这样你登台时就不会造成过度的恐惧了。

    给自己打气

    除非怀抱某种远大的目标,并觉得自己在为此而奉献生命,否则任何一位演说者都会有怀疑自己题材的时刻。他会问自己,题目是否适合,听众是否会感兴趣等。他很可能一气之下便把题目改了。遇到这种情况时,当消极思想极有可能完全摧毁你的自信时,你就该为自己做一番精神激励。用简明、平直的言词跟自己说,你的讲演是很适合你的,因为它来自你的经验,来自你对生命的看法。跟自己说,你比听众中任何一位都更有资格来做这番特别的演说,并且,你将全力以赴,把这个问题述说清楚。这种老式的方法难道管用吗?可能。不过,现代实验心理学家都认为,由自我启发而产生动机,即使是佯装的,也是导致快速学习最有力的刺激之一。

    第四,表现得信心十足

    美国本土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写道:

    行动似乎显得是紧随于感觉之后的,但事实上行动与感觉是并行的,行动受意念的直接控制。同样,通过制约行动,我们可以间接制约感觉,而它是不受意志直接控制的。

    因此,假若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欢乐,那么通往欢乐的最佳方法便是快快乐乐地坐起、说话,表现得一如欢乐就在那里。如果这样的举动不能让你感到快乐,那就别无良方了。

    所以,如果你令人感觉很勇敢,那你就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去达成那个目标,勇气很可能就会取代恐惧感。

    接受詹姆斯教授的劝告吧!为了培养勇气,当你面对观众时,不妨表现得就像真的很有勇气一般。当然,除非你早有准备,否则再怎么表演也是无用的。如果你对自己所讲的东西了如指掌的话,那就轻松道出,并且在讲话之前作一次深呼吸效果会更好。事实上,面对听众之前,应深呼吸30秒,增加氧气供应可以提神,给你勇气。杰出的男高音佳恩·雷斯基常说,如果你气充胸臆,可以“席气而坐”,紧张感便自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身体站直,直入听众的眼里,然后开始信心十足地讲话,好似他们每个人都欠你钱似的。假想他们欠你的债,假想他们聚在那里要求你宽限还债的时间。这种心理作用对你将大有帮助。

    如果你怀疑这种理论没有道理,你可以找一位参加过我训练班的学员问一问,他们早就接纳了本书的意见。只需几分钟,他们就能令你改变想法。不如就相信一个美国人的话吧!他常被视为勇气的象征。但实际上他一度胆小异常,后来花了一段时间训练自己的自我信赖,最终居然成了勇者之最。他便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由于自己曾是一个病歪歪而又笨拙的孩子,年轻时,我曾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我不得不艰苦而辛劳地训练自己,这种训练不只是身体,而且还有灵魂和精神。

    孩提时期,我在马利奥特的一本书里读到一段话,印象极为深刻,并时时刻刻将之铭记在心。在这段话里,一艘小型英国军舰的舰长向主角解说如何保持无畏无惧。他说,起初临到有所行动时,人人都会害怕,不过他应依循一个法则——驾驭自己,使自己表现得好像无所畏惧。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设就会变成事实,而他只不过是通过练习一种无畏的精神而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无惧的勇士。

    这便是我据以训练自己的理论。刚开始,我害怕的事情真多,从大灰熊、野马到枪手,无一不怕,可是我总是表现得好似不怕的样子,渐渐地我便停止了害怕。其实,每个人要是愿意,也能像我一样。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功效。那些接受挑战的人会发现自己人品俱佳,会发现自己一旦战胜当众说话的恐惧,便使他们脱胎换骨,实现一种更丰富、更圆满的人生。

    有个推销员如此写道:“在班上站起来几次之后,我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应付了。一天早上,我走到一家特别凶悍的买主面前,他还没来得及说“不”,我已经把样品都摊开在他的桌上了。结果,他给了我一份最大的订单。”

    一位家庭主妇告诉我们的一位代表:“我不敢请邻居上家里来,害怕自己无法使得宾主谈笑尽欢。但是上过几次课,并站起来讲过话之后,我毅然开了第一次宴会,而且十分圆满成功。我往来于宾客之间,使他们欢谈说笑,气氛轻松愉快。”

    在一个毕业班上,一名店员说:“我很害怕顾客,我给他们的印象是,我似乎总是战战兢兢的。在班上讲演过几次后,我觉得说起话来更有自信、也更从容了。我开始理直气壮地说出不同意见。在我对班上讲演后的第一个月里,我的销售业绩便上升了45%。”

    他们觉察到,自己能够轻易克服掉恐惧和焦虑,并且从前可能会失败的事情,现在却变得成功了。他们也能够从当众说话中找到信心,从而满怀把握地面对每一天的到来。你将能以面目一新的胜利感迎击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扰,那些曾经让你连绵难解的困境,也可以变成使你在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