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听新疆人讲故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任何一种旅行,其收获大小常常取决于能否碰上讲故事的人。我曾多次去新疆,真正让我动心并由衷地喜欢当地的风俗文化,还是2013年9月参加《民族文学》新疆改稿班的采风活动。有幸在到达乌鲁木齐的当天,就结识了维吾尔族青年诗人狄力木拉提,他就是自身有故事也擅长讲故事的人,刚从天山深处走出来,身上还带着仆仆风尘。为记录90岁以上的老人的故事,他在一个牧民家里住了35天。

    有天晚上,繁星当空,四野静寂,他却心波难平,压抑着难以排解的思念、期盼,还有淡淡的忧伤,拿着吉他坐到草坡上,一边哼唱,一边弹拨,歌词仿佛是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手指也随之就弹出了曲调。他本不识五线谱,更没有学过作曲,却写出了那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等待》。我第一次听的时候还没有等翻译歌词,就已经满脸是泪,声调沉郁悠长,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

    凡有他在的地方,就会有歌声和笑声。从乌鲁木齐到阿勒泰,他讲了一路的故事,漫长的旅行变得快乐而短暂。在这里只能复述其中一个最简短的:“文革”时期,三个出河工的青年凑在一块比试谁更脏,第一个青年脱下自己一双臭烘烘的袜子扔到墙脚下,立刻有苍蝇和喜欢逐臭拱腥的粪虫扑上来;第二个青年不以为然,脱下袜子奋力砍到墙面上,其黏糊糊的袜子竟然粘到了墙上;第三个青年不声不响,也将袜子扔向墙面,袜子不仅粘在了墙上,还不停地向上移动,原来他的袜子脏到里面竟生了活物,驮着袜子向上爬。

    他的故事全部来自生活,而不是网络;隽永而不伤大雅,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分享。他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大笑,也不板着脸扮酷,永远挂着睿智迷人的微笑,双眸深黑晶亮。我称他是一位智者,他却说:“在我家乡,智者和傻子很难区分。”随即又讲了个故事,他有个表弟常被人当作傻子,可他干活有力气,娶妻生子家庭圆满。有一天听人说孙悟空到了伊宁,他便赶着一群羊来到伊宁,向街边一个小贩打听:听说孙悟空到了你们这儿,我想看看他。小贩郑重其事地给他指路:是啊,孙悟空师徒四人刚过去,就在前面。到快天黑的时候,他又向一老者打听孙悟空在哪儿。那位老者依旧神情郑重却不无遗憾地说:哎呀,孙悟空走了,过段时间他们还会来,下次你可不要来晚了。难得伊宁人都有幽默感,活得平和而快乐,狄力木拉提的表弟倘是到天津、北京的大街上发出这样的询问,定会被人当作神经病,说不准还会恶语相向。那将是何等的败兴,完全破坏了大智若愚式的善意和随和。

    9月8日我们抵达阿勒泰,电视新闻报道了前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在演讲时引用了哈萨克斯坦伟大的诗人、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的话:“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而这段话是现任《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翻译成中文的。当时艾克拜尔也在改稿班上,于是他介绍我认识了几位当地哈萨克族的朋友,他们似乎个个都能讲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哈萨克是个没有乞丐的民族,犯罪率也很低,且绝少恶性事件。哈萨克人的长子的第一个儿子要献给父亲,所以大哥多是自己的父亲,以保证老人们永远有人照顾。哈萨克族人也极为尊敬母亲,辱骂母亲被视为最大的耻辱。

    我跟他们在一起,会被一阵接一阵的大笑所感染,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人一同大笑,那是一种惊天动地的开怀畅笑,具有爆炸式的冲击力,在那种情势下谁想矜持作态都很难。一位副州长讲了他下乡的一次经历,吉普车里前后坐了五位大汉,后座上还有位胖子,半路上有位妇女摆手要搭车,司机为难地解释,实在挤不下了。不料那妇女接茬很快,且出语精警:“只要心容得下,屁股就挤得下!”这简直就是格言诗,车上再挤也不可能没有这样的人的位置。哈萨克族人的故事中常见格言警句,我在一个牧场跟牧民随意交谈,打听当地草场的情况,也能听到诸如“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生活在它上面的人民的历史”等妙语。

    难怪哈萨克族能产生像阿拜这样伟大的哲人,现代哈萨克人把他尊为“圣人”。谈起他无不充满虔诚和崇敬,并引为骄傲。在阿勒泰的许多毡房、客厅、餐厅的正面墙上都挂着他的像。阿拜是圣哲,也是哈萨克族讲故事的人。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曾断言:“讲故事的艺术即将消亡,我们要遇见一个能够地地道道地讲好故事的人,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我格外珍惜听新疆人讲的这些故事,获益良多,至今念念不忘。

    2013年10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