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长天强我国威:两弹元勋邓稼先-“去放一个大炮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58年8月的一天。

    早晨,邓稼先匆匆吃罢早点,骑上脚踏车,飞快地出了巷口,朝大街上驶去。从塔院朝中关村物理研究所去的路旁还有不少农田地,地头上,常常有一些废旧的铁器,是农民在犁地时发现的,拾出来堆在地头。邓稼先一边骑车一边观看路边地头上,有没有可以拾取的废物。

    1958年,在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凡的年代。邓稼先这一时期,正在近代物理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该所的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都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们亲自动手为建设物理所装配成好几台实验器材。这件事,一时间成为中科院的美谈,使邓稼先深受鼓舞。他也效仿他的老师们,和几位年轻的科学家也想自己装配几台仪器,几天来,已经拾到一些东西,但离装配成功相差很远。他几次停车,走到路旁察看,想拾点什么,但是没有找到可以利用的东西,只好怀着遗憾的心情,蹬车驶向研究所。

    邓稼先进入研究所的办公室,刚刚坐下要开始工作,所秘书小王走过来说道:

    “科学院发戏票了,咱们所每人一张,今天晚6点的,是梅兰芳的《贵妃醉酒》。”

    “那好啊,我最爱看京戏了。有这样的好事,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钱所长找你有事,可能比看戏的事更好!”小王诡秘地说。

    “是吗?”邓稼先像孩子一样高兴起来,“好事多多益善。”他想,所长找我有什么事呢?

    这一时期,钱三强担任二机部副部长和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所长职务,还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秘书,而邓稼先是副学术秘书。这一年,钱三强45岁,比邓稼先大11岁。邓稼先称钱三强为老师,自从邓稼先1950年10月到中科院工作后,即在钱三强领导下进行科学院的建设工作。小王告诉他。钱所长找他有好事,他猜测,不是物理所的事,就是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术研究的事。他将屋子打扫干净后,坐下来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打开抽屉和卷柜门,拿出大堆材料,正要阅读时,小王走过来,招呼他道:

    “所长叫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好哩!”邓稼先边锁抽屉、卷柜边答应,随即飞快地来到所长办公室。所长办公室离邓稼先的办公室只隔两个房间。室内只有一桌二椅一柜,陈设十分简单。邓稼先进屋时,看见所长在办公桌前正襟危坐地等着他,并和蔼地说道:

    “小邓,请坐。”还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

    邓稼先慢慢地坐在所长对面的椅子上。

    钱所长今天穿着暂新的灰色中山装,面带笑容,精神焕发,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咱们所准备建立原子能反应堆的计划拟得怎么样了?”

    “草稿已经拟定,后天准时交稿。”

    “很好,”钱三强又问道,“最近家里情况怎么样?小徐所在单位忙不忙?”钱所长问到这里,邓稼先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所长所问家里的情况是指最近小两口有点矛盾。起因是邓稼先与妻子徐鹿希于1953年结婚后,1954年即生了女儿典典。1956年又生了儿子平平。一个四岁,一个二岁,徐鹿希是北京医学院神经解剖科的医生,忙于工作又照顾两个幼小的孩子。每天累得她喘不过气来,而邓稼先起早贪黑忙于物理所的工作,很少关心家庭和孩子。为此,徐鹿希对丈夫有些意见。这些情况被钱三强知道了,立即减轻了邓稼先的一些工作,并叮嘱他下班早些回家协助妻子料理好家务。一听到所长的问话,邓稼先回答道:

    “典典和平平,有时在姥姥家或在爷爷家,家务事不多了。徐鹿希的工作比我还要忙,隔几天就是一个夜班,晚间有时还要出诊,还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实在难为她了。”接着又诚恳地说道,“最近,我学会了炒菜,做米饭,蒸窝窝头,还有买菜,收拾屋子,都是我的事。”

    “很好,”钱三强高兴地说,“我们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把家务事安排好。有些年轻人忽略了这一点,不仅家庭矛盾愈演愈烈,而且影响了工作,这是不应该的……”

    说到这里钱所长沉思了一会儿,他今天找邓稼先谈话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过问他的家务事,而是要交给他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当然这项任务也与家务事有点关系。他之所以不直接说出工作任务,是因为事先要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况,看一看他能否承担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

    在50年代,党中央做出要研制核武器的决策之后,曾经想到要依靠苏联的帮助。我国派出人员与苏方签订了协议,他们在纸面上答应帮助我国制造原子弹,并派遣专家,运来原子弹教学模型,提供技术资料,这样一来,中方也必须派出相应的科技人员和他们一起从事这项重要工作。

    中国科学院和二机部的主要负责人提出来,要选择一名科学家,准备与苏联专家打交道,和他们一起搞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对这一人选,要求很苛刻,此人最好留过洋,有学位,政治条件好,觉悟高,处事灵活,不仅能和苏联专家合作。又要从他们那里学到东西。此人从中科院几百名物理科学家中选来选去最后确定一位人选,那就是经过钱三强推荐的既懂英文、德文又懂俄文的年轻的博士邓稼先,最后报请中科院和二机部,得到了批准。

    这—决定,重新安排了邓稼先后半生的生命路程。钱三强推荐了邓稼先,就像美国的康普顿举荐了奥本海默成为美国原子弹之父,像前苏联的约飞鼎推荐了库尔恰托夫成为苏联氢弹之父。由于邓稼先优秀的人品和出众的科学素质,必然受到钱三强的举荐而走上重要的科研工作的第一线。

    钱三强找邓稼先谈话,先兜了个圈子,谈些家务琐事之后,笑着问道:

    “小邓,上级想给你调动一下工作,让我先与你商量商量,看你愿不愿意?”

    “行啊,领导想调动就调动呗。”邓稼先微笑道,“反正不能把我调离中国。”

    “当然不会,而且,还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更能发挥你在核物理专业上的才能。”

    “那敢情好!”邓稼先有些高兴起来。

    钱三强站起来,走到邓稼先身边低声说道:“让你去放个大炮仗,如何?”

    “大炮仗?”邓稼先首先想到了春节,他最爱放炮仗了,一百个头的小鞭,二千个头的十响一咕咚的大鞭、二踢脚、麻雷子,他都放过。尤其是放二踢脚最过瘾,别人都是放在地上点燃而他是拿在手上点燃,有一响在手下爆炸,产生一股推力。将上半截纸筒送上天空,第二响,凌空轰鸣,响彻四邻。还有放麻雷子,它比“二踢脚”要粗大数倍,很多大人都是置于地上点火。而他却是在手上点火,然后扔上天空,在空中爆炸,犹如春天的炸雷。可邓稼先想,所长所说的“大炮仗”,显然不是春节所放的鞭炮,也不是远程轰炸机所携带的几千吨的重磅炸弹,而是“非凡的奥比”,在美国荒野上点燃的蘑菇云,是二战末期,让几十万日本人化为灰烬的胖子和瘦子,也是在西南联大和美国普渡大学老师们一再讲过的他也很想去点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炮仗”!

    “放大炮仗?真是令人神往的事情。”邓稼先自言自语地说,“我能行吗?”

    “为什么不能行?”钱三强反问道,“谁也不是生来就会放炮仗,只要刻苦学习奋勇拼搏就没有学不会的,你有在国内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在普渡大学原子物理的成就,这个任务,恐怕是难不倒你的。”

    “这个担子实在是太沉重了!”邓稼先低声说道“说得对!”钱三强郑重地说道,“正因为沉重,才把任务交给你。你应当了解,我们国家拥有‘大炮仗’的重大意义,约里奥·居里曾经捎信给毛主席说:‘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自己拥有原子弹’。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事这项工作对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有多么重大的意义。”“那么,我的具体任务是——”邓稼先对担任这一工作将会给自己的后半生带来什么变化,他一时还想不清楚,但他已经服从组织的调动了。

    “你和几位老科学家一起负责‘大炮仗’的研制工作,具体任务等报到时再说。你当前的工作是,下班回去后将家务事安排好。这是件相当绝密的工作,我们物理所的保密条例,你已经学习过,我就不重复了。”

    当邓稼先听到让他承担这一工作任务时,心情十分激动。当他将任务接受下来之后,心情难以平静。最后与所长道别时,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与其握别。

    这一天,邓稼先回家比平时晚一些。将办公桌和卷柜的东西收拾一下,将几件没有办好的事情办完。别人下班都很长时间了,他才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回家。一路上脑子里乱糟糟的,想了很多很多。对于将要承担的重任,既高兴又担心,好像理不出什么头绪来。他家住在西郊的北京医学院宿舍,为四层灰色楼房。位于三层,是一个二居室的房子。楼房四周是农田地。邓稼先信步走上楼,推开房门,只见典典和平平已经被妻子许鹿希从姥爷家接回,正在室中玩耍。孩子们看见爸爸回来了,欢笑着像一对小鸟一齐扑到他的面前,他两只胳膊一齐抱起一双儿女,使劲地亲了亲他们胖胖的小脸蛋:他们也用散发着乳香的小嘴亲着爸爸的脸庞,并高喊着:

    “爸爸!爸爸!”

    他们的声音,一个赛着一个高吭、亲切和甜蜜。

    许鹿希在厨房中忙着端出来饭菜,随口问道:“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邓稼先只是“嗯”了一声,算是回答。晚饭后,他坐在椅子上沉思,好像心不在焉的样子。

    许鹿希是位贤慧细心的妻子,他见丈夫似乎有什么心事,便问道:

    “稼先,你怎么了,是不是遇见不顺心的事儿?”邓稼先没有回答,他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摇了摇头回答道:

    “没什么事……”

    入夜,熄灯以后,邓稼先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面对着妻子儿女,即将与他们长时间地分离不能见面,心情十分压抑;许鹿希躺在丈夫身旁,见其心事重重,猜想他有可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故难以开口,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月光西斜了,斜长的窗影从地板上移到东墙上时,邓稼先终于开口轻声说道:

    “希希,你别担心,我没发生什么事,只是我要调动工作了。”

    “唉哟。”许鹿希叹息道,“调动工作算得了什么?我寻思发生了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要调到哪里?”

    “不知道。”

    “怪了,调到哪儿去还不知道。那么,干什么工作呢?”

    “不知道,也不能说。”

    “噢,莫不是保密工作吧?那么到了工作地点给我来一封信,告诉我回信的地址,总还可以吧?”

    “恐怕这个也不行!”

    许鹿希有些糊涂了。心里想,这是干的什么工作?莫不是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当上侦察员了,要潜伏到台湾、美国去!可是她又一想稼先只是个书呆子,连枪都不会放,也没经过专门训练,况且他也不是那块料。

    邓稼先接着又说道:

    “希希,我去干什么工作,就不要再问了,总之,我不会去干坏事。我所担心的是,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不能帮你料理家务,照看孩子了……这些全靠你了。”

    许鹿希更加茫然了,她像一下子掉进冰窖里,不知所措,也不知说什么为好。这一年她才三十岁,要带两个幼小的孩子,要照顾有肺病的公公和有哮喘病的婆婆,同时她还要钻研神经解剖医学上的无数个难题,追求自己事业上的前程……这些困难,都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她怎么能承受得了呢?

    隔了一段时间,邓稼先又说道: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这件事做成功,我这一辈子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了它,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

    听到丈夫说出这样的话,许鹿希不想再说什么了,也不再深思了。她认为丈夫一定是去做一件有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她了解丈夫的性格,他想要干的事,会一往无前地干到底,就是有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作为妻子,要做出牺牲,支持丈夫的工作,不能用家务事拉后腿,分他的心。她侧过身来靠近丈夫,温柔而轻声地说:

    “稼先,我支持你的工作。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再重的担子我也能挑起来。虽然爸、妈身体不好,不是还有平平的姥爷、姥姥吗?”

    邓稼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抚摸着妻子近来有些瘦弱的肩头,听着另一张小床上一双儿女微微的鼾声和呓语。这—切实在是令人揪心的事,虽然已经得到妻子的支持。但是,当他想到,搞“大炮仗”工作,从此要隐姓埋名,不能公开露面,不能和亲戚朋友交往,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子儿女,这一切太束缚人了。而且还要把家庭重担交给一个只有三十岁的妻子,他的心中是难以平静的;然而,一想到贫穷落后的祖国,近百年来受到的凌辱,日本兵在北平的横冲直撞,在南京制造的血腥的大屠杀……想到钱三强所长的嘱托,和居里夫妇对中国的保卫世界和平的期望,他又兴奋起来。这一夜,邓稼先在难以平静的心情中度过;许鹿希也在担心、疑虑和痛苦的心情中遭受着折磨。他们夫妇的心情尚未平静下来的时候,窗外已经出现了鱼肚色。温暖的太阳将要升起来了。

    当他们稍稍假寐了一会儿之后,即起床梳洗。许鹿希低声说道:

    “稼先,爸妈那里和孩子姥姥家讲不讲这件事?”

    “一个字也不能讲,他们问起,就说我出差了!”

    “今天就去报到吗?”

    “是的”。

    许鹿希帮着丈夫收拾好行装,将他送到公共汽车站,望着飞快行驶的公共汽车,站在那里好久未能离去。

    从此,邓稼先走上了研制“大炮仗”的生活路程,而且在社会上“失踪”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