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影视明星的故事-格里高利·派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格里高利·派克的父亲是一位药剂师,母亲是话务员。小派克5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婚,他的祖母开始养育他。10岁的时候,派克被送往洛杉矶的一所罗马天主教军事学校就读。毕业后,他考入了圣迭戈州立大学,但在一年后旋即退学。1936年,他又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预科生,主攻英语文学,并参加了校赛艇队。在高年级的时候,他又加入了学校的小剧团,出演了5场戏,并在百老汇舞台上获得成功。

    格里高利·派克的首部电影是1944年的《光荣的日子》。他少年时代所受的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对待艺术创作的严肃态度,使他迅速成为受导演信赖、受观众欢迎的明星。在他电影表演的最初5年中,他就因出演了影片《王国的钥匙》、《幼婴》、《12点整》、《君子协定》而被4次提名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候选人。格里高利·派克1967至1970年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此外曾任全国艺术委员会委员、美国防癌学会主席等职。1967年派克获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琪恩·汉旭特团结友爱奖。1987年9月格里高利·派克曾访问过中国。2000年,格里高利·派克被爱尔兰国立大学授予文学博士。他也是都柏林学院大学电影学院的赞助者。和凯利·格兰特一样,派克在晚年也进行了环球演讲。

    格里高利·派克从影几十年来从未传出过任何丑闻,这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中更显得出淤泥而不染。派克从容高贵的气质让全世界影迷为之倾倒,他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标志

    2003年,87岁的派克在洛杉矶的家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第二任妻子陪伴在他的身边。

    格里高利·派克从影以来一共主演的电影有60多部,其中以《爱德华大夫》(1945)、《鹿苑长春》(1946)、《太阳浴血记》(1946)、《罗马假日》(1953)、《百万英镑》(1954)、《白鲸》(1956)、《在海滩上》(1959)、《纳瓦隆大炮》(1961)、《凶兆》(1976)、《麦克阿瑟将军》(1977)、《海狼》(1981)等影片最为著名。他是1947至1952年期间的美国10大明星之一。1962年,正值美国民权运动的巅峰时期,派克主演了由哈珀·李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在片中他扮演了一位深受压迫的律师和丧偶的父亲阿提卡斯·芬奇。这个角色为派克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第5次提名,并首次获得了该项大奖,也被美国电影学院奖选为百年影史“一百个银幕英雄与坏蛋”中的头号银幕英雄,该片也是派克最喜爱的作品。在2003年,他主演的阿提卡斯·芬奇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100年来最佳的电影英雄。

    派克在政治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1967年他曾获杰出人道主义奖,还曾获得自由勋章。在《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奥斯卡颁奖仪式上他曾说过:“在这部影片中,我投入了我的一切,我46年的生活中所感受和学到的一切,那些关于家庭、父亲和孩子的,还有我对种族主义和司法公正的认识。”他热心地参加公共事业,有多个公益事业和影视事业方面的职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