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少年励志 精忠报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你是一个文人,描绘一幅凋雪的江山;你是一位英雄,延续着大宋的希望;你是一曲挽歌;唱响人间千百回正气……

    江西吉州庐陵县(今吉安县)的淳化乡富川镇,镇前河水绵绵流过,镇后就是长着怪木奇卉的文山。真乃山清水秀,风光恬美,处处迷人。镇里有一文姓的人家,公元1236年五月初二,由文家的庭院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此声啼哭便向世人宣布一代英杰文天祥来到了人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像文天祥的诗里所说的一样,文天祥出生之时,南宋国势干戈寥落,山河破碎危在旦夕之间。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子士表,号革斋,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家里虽有些田产,但他并不把佃户交租之杂事放在心上,尽管与仕途无缘,但他仍把读书当做他人生的最大乐趣。文天祥是文家的老大,出生时父亲22岁。第二年,文天祥的弟弟文壁也出世了。年轻的父亲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一心一意想要把他们培养成才。文仪喜欢读书,为读书他废寝忘食。他从书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化学来新”,用学到的东西去补世救国,为社会做出贡献。因而他自己经常佩带的玉佩刻了一个“革”子。

    待文天祥稍懂事时,文仪就带他们到“竹居”去,到那里文仪自己读书,文天祥和文壁在一边翻阅画册。父亲文仪在文天祥五岁时正式开始教他们兄弟俩读书和写字,为教孩子读书,他不惜重金请文凤等名师到家里授课,而当时文家的经济并不富裕,为请名师,父亲文仪和妻子省吃俭用,甚至变卖金银首饰。过了几年,文家终于请不起私塾了,文仪亲自给孩子讲课,晚上要求孩子们在灯下阅读和背诵,然后提问以考察孩子的领悟能力。文仪要求两个孩子学会弄懂书中的名言警句,并抄录下来,贴在书斋的墙上。

    兄弟俩都很聪明,他们都提高很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年的时光匆匆而过,“竹居”里好多书都几乎让文天祥读遍,父亲文仪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山高路远,四处寻找好书让文天祥读。父亲文仪很讲究学习的方法,他反对死读书,主张读书、写文章都要有新的创新和见解。这和“革”子的治学观念一脉相承。在父亲的引导下,文天祥从小就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读了书,总要问几个“为什么”。悟出道理后,再去解释和思考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

    一天,文天祥读到春秋时齐国贤相晏婴乘破旧马车的事迹时,很有感触,他立刻对父亲和弟弟谈起自己的看法:“晏婴有真才实学,而不讲虚荣,可现在宋朝的官员追求奢华的风气盛行,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做人就要像晏婴那样,多想想怎样为国出力,为人民谋褔。”由于文天祥善于思考,肯钻研,所以他少年时代写的文章就很有风骨,很有正气。参加进士考试,做了官后,他所写的文章,以及发表的见解,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文天祥少年时期就确定了“学以治国”的读书目的,为以后的补世和报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仪很了解当时的国家形势,他常对两个孩子说:“自从大宋朝廷南渡后,国势日渐腐败和衰落,而北方的蒙古日益发展和强盛起来,他们灭西夏又吞并了金朝,虽然目前内部有些权力之争,但迟早都会向南方用兵的。大宋正需要人才,你们要学好本领,为国效力呀!

    文仪最喜爱竹子,他在院落内外栽了许多翠竹,还给书斋起名“竹居”。他的生活中离不开竹子,同时还经常与两个孩子谈论竹子的功用和性能,用以启示他们做人要正直和坚强。

    一天,上完新课,面对窗外的绿竹,文仪突然发问:“你们二人想想竹子都有哪些用途,看看你们谁说得最好。”弟弟文璧抢先回答:“竹子可以做筷子、编篮子、能制床、做桌子、椅子……”天祥接着说:“竹子可以制笔,可做竹简,历史上的许多书都是写在竹简或刻在竹简上的,没有竹子,我们哪能知道古代那么多事情啊!”“是的,是的,你们说的都对,竹之功用可谓大矣,而它的品性,又可谓高尚。你们能说说它的品格吗?”父亲进一步发问。“竹子经风雪而不凋,”弟弟文璧说,“别的花草一遇霜打风吹都枯死了,而竹子却依然挺立,依然翠绿。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说的就是这种不畏严寒冰雪的性格。”“竹子无论在山地,还是在平原都能生长,它不要求很好的种植条件,”文天祥一面望着院子里的翠竹,一面从容地说着,“然而竹子质地却很坚硬,不管风吹,还是雨淋,它都保持正直,从不肯低头弯腰!”父亲越听越高兴,把天祥兄弟领到屋外竹林旁,指着竿竿修竹说:“我生来最喜爱竹子,原因就在这里,竹子有那么多的用途,而又不需要人们给予任何东西,它质坚、干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我认为做人也需要这样。”“您放心吧,我和弟弟一定像竹子那样去做人,要为人们办更多的好事和实事,而且遇到逆境和恶势力,绝不低头弯腰,绝不变节。”文天祥坚定地对父亲说。

    庐陵,自古以来便是人才荟萃之地,仅宋朝就出现了著名的人物,诸如欧阳修、杨邦义、胡铨、杨万里。这的确是庐陵人的骄傲。人们在学馆挂起了他们的遗像,供全县读书人瞻仰。

    一天,父亲要到县城里,便问文天祥:“你今天不用在家里读书了,跟我去一个好地方行吗?”文天祥问:“什么好地方呀?”父亲有意问:“你猜!”文天祥不假思索地说道:“县城学馆,对不?”父亲高兴万分,说道:“对,就去那儿。”文天祥早就把那里当成很神圣的地方了,便高兴地答应道:“去,我早就想去看看。”

    “路途遥远,走起来不许喊累,看时要仔细,回来还要说说有什么感想,能做到吗?”父亲向文天祥提出要求。“能——”文天祥满口应允道,连蹦带跳跟着父亲出了家门。到了县城,文天祥顾不上劳累和饥饿,催父亲快领他去学馆里,父亲不住地给他讲解着有关学馆的一些知识,例如,为什么要建学馆,什么时候读书人要到这里祭祀……文天祥边听,边默默地记住了。

    步入大殿,就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文天祥一眼就看见了殿堂上悬挂的人像,忙拉父亲走到近处,一边仔细端详,一边问:“这位是不是欧阳文忠公?”“对,也就是欧阳修,你不是读过他的文章吗?”“是的,《醉翁亭记》就是他写的。”文仪接着说:“欧阳文忠公反对宋朝初年的浮靡文风,大力提倡古文,他‘文章名冠天下’,‘风节自恃’,苏轼赞扬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听着父亲的讲述,文天祥心中更增添了许多崇敬和仰慕之情。

    在第二幅画像前,文天祥站住了。这是位英雄,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非常威武。他怀着敬佩的心情听父亲讲解着:“这是杨忠襄公,也就是杨邦义,他是本朝南渡初期的忠臣。一百多年前,金国统治者占领河北和中原后,又进犯江南,妄图消灭宋朝。金元帅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率兵侵占了建康(南京)。杨邦义当时正在那里任通判官,他被俘了。为表示不肯降金的决心,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十个大字。金兀术以高官利诱他,他拒绝了;以死亡威胁他,他毫不畏惧。面对金人,他用头触柱基,血流满面,高声大骂,只求速死。金兀术大怒,便杀害了他,并且残忍地劈开他的胸膛,挖出他的心……”。听到这里,文天祥情不自禁泪满衣襟。

    父亲又将文天祥领到了第三幅画像前,对他说:“这位是胡忠简公,也就是胡铨,同杨邦义生活的年代差不多。当时奸臣秦桧做宰相,怂恿高宗皇帝杀害岳飞,并同金国订立丧权辱国的和约。这时,胡铨竭力反对秦桧,上书皇帝,要求皇帝斩下秦桧、孙近、王伦等三个奸臣的头。这篇奏章深得人心,却触怒了高宗和秦桧,他们把胡铨贬官到偏远地方,直到二十多年后孝宗即位,才把他召回。为了国家安危,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多么让人钦佩!”

    几位名臣志士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文天祥,在学馆大殿里,他向父亲说:“长大以后,我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要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来,如果我死后不能同他们那样受人祭祀,那就不是大丈夫!”。“说得好!”父亲热情地称赞他,“人总是要死的,能为国家出力,能保持大节,就死得有价值,人们就会尊重他,永远怀念他。”回家的路上,父子俩就人生价值的问题讨论起来。“你怎样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呢?”父亲试探地问。“好好读书,长学问,练武艺,强身体。等我长大了,如果天下太平,我便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如果遇上战乱,我就领兵杀敌,保家卫国。”父亲对他的回答相当的满意,并且语重心长地鼓励文天祥长大后报效国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