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堰治水造福万代的李冰父子-李冰陵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据史书记载,李冰完成都江堰工程之后,又完成了导洛工程。洛水位于什邡高景关下,注于瀑口。李冰导洛即是凿开瀑口,让“洛水或出瀑口,经什邡(与)郫,别江会新都大渡(今金堂)……”(《华阳国志·蜀志》)。李冰凿石疏通瀑口后,又在瀑水下挖白鹤潭,建洛口堰。后人又在此基础上建朱堰、李堰、火烧堰,将水分流,什邡占7成,绵竹占3成,既解除了当地水患,又灌溉着两市良田千顷,为西蜀民众再建一奇功。李冰塑像。

    李冰大概就死于导洛工程之后,因此,瀑口附近留下了祭祀李冰的二王庙和金相寺。1975年,在后城山古庙前发现古墓一座,挖出有陶碗、杯、灯台等物品,可惜此墓被盗,未发现与李冰相关的遗物。但从众多史迹记载和《重修金相寺碑记》的记载,以及国内外水利专家考证,确定什邡后城山升仙台就是李冰逝世之地,而章山后岩有大冢的公墓治,就是李冰的真正葬所。

    1991年,在什邡市政协倡议下,市政府投巨资重建了李冰陵园,历时3年完工。新建陵园占地24公顷,位于章山原公墓治山间,北靠后城山。陵园门前矗立着高达8米的李冰巨型塑像,像后为秦汉风格、巍峨壮观的陵门。门额“秦李冰葬所”5个大字由张爱萍手书。进陵门有1110级神道石阶,石阶起始当中有盘龙巨陛,龙陛上建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大冢岩壁上刻有“秦李冰葬所”和“章山”等大字。此处还有“记功碑”和祭坛。

    李冰墓为圆形,直径10米,环墓序功墙为仿梁武祠浮雕,上面刻有16幅李冰事迹图,如“通济二江”、“勇斗江神”、“马掌擘行”、“开凿盐井”、“导洛通山”、“礼斗后城”,等。墓东侧有造型精美古朴的享殿和李冰功绩陈列室。

    陵外群峰下还有李公湖等山水景观。

    李冰陵园在什邡洛水镇章山。章山,距什邡20公里,距洛水镇2公里,有公路和铁路经过山下。它是一座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纪念性园林,是一处木朴凝重、含秦汉风格的建筑群。

    陵园本区位于章山的李家山,东北方向有高景关瀑口、朱李火堰和洛水(石亭江)河道;陵东的黑龙沟和陵西的沸泉陵两水交汇陵前,注入李公湖。站在这高高的山上,什邡的水涝旱情、耕种收获,一切都可以关照了。

    陵区占地360亩,北靠后城山,东邻峰顶山,西连佛爷坪,南瞰神牛岭,从南向北地势渐高,从山门牌坊进,上九龙陛1000步石阶,然后坐下,看山水走势或思考一些问题,这符合李冰的性格。

    陵园建构以直上山顶的石阶为中轴线,北枕大山,两侧峰岭左辅右,山顶墓压居高临下,天门开阔,地户紧闭,水口卫门,气象肃穆庄严,如天造地设,俨然王陵气派、占尽风水宝地之妙机;建筑恢宏大气,又得秀山灵山之陪衬;景区内牌坊、湖泊、道路、桥梁、雕塑、殿堂、亭阁、陵墓皆巧借地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表明出水文化、石文化的艺术特色。

    主要景区

    山门牌坊

    从宽润的李冰大道拐入横冈坡路,一道三扇门的巨坊扼守山门,坊顶三道飞檐,门额“秦李冰葬所”五个大学出自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之手笔。牌坊前有一横卧长岗,名“乌龙岗”,黑岩嵯峨,块石垒砌,宛若巨龙身上片片鳞甲。民间传说当年李冰父子为浚疏洛水,入河勇斗江神蛟龙,激战多时将其制伏。蛟龙骸骨遂化为乌龙岗。全山褐石嶙峋,间有苍松翠竹。坊左是“神龙岭”,山如卧牛,此景应了《风俗通义》、《华阳国志》等古籍所述李冰“化苍牛与水神斗”,“操刀入水刺水神”、“化犀牛生擒孽龙”的典故。一龙一牛,当年相搏,而今相伴,饶有趣味。过牌坊,西侧岸涯有一大石,石上有一个长约1米的凹坑,相传是李冰之子李二郎擒拿恶龙力陷山石的脚印。足迹旁有一深长裂口,据说是李二郎斩龙时留下的剑疤。

    李公湖

    过牌坊后眼前突然一亮,前面峰回路转之处一片滟潋波光,这就是李公湖。湖在峡谷之间,浑然天成。水面宽阔,约四五十亩。有黑龙沟、佛泉溪之水汩汩汇入,夏日洪水更添浩淼。山间植被好,湖水清澄莹碧,两岸修竹茂林,一派郁郁葱葱。波光摇翠,静湖如镜。此湖天然,坝高40米,盈时蓄水,旱时排放灌溉农田。民以李公之名称之,蕴含这位治水先贤“盛德在水”的功绩。湖口一道“飞虹桥”横架,闸坝两座“导洛亭”翼然,画面富有动感。游者可岸观倒影,可湖中荡舟,可劈波翔游,涤荡胸怀,远离尘埃。一泓活水,给整座陵园带着丰富内涵和秀色灵气。

    李冰石像

    跨过精致小巧的大安桥,李冰石像矗立在陵园大门前面。石像用黄石琢成,高8.3米,须仰视。石像造型独特。束发佩冠,长袍宽氅,左手捋须,右腰佩剑,神情严肃庄重,昂道仰视长空。这座石像意在刻画李冰忧芝国事的蜀郡最高长官仪范和穷思治水良策的实干精神,显得勇武伟岸,文武兼备。石像后是门殿,青灰屋顶,粉白门墙。殿式为四坡水斜翼收尖,含有神圣石朴的气度。

    九龙石陛

    殿门后平台北,是山脚下石阶的起端。从这里到山顶共1000级石阶。九龙石陛、石阶和纪功石阙构成了殿门后的一组景观。石陛石阶的形制略似北京故宫,中间是两块大型雕刻石板,虽斜坡状相连,俗称“龙极”。两旁是宽阔的石阶,高大的四柱三门石阙竖立其后。石板选用质坚纹细的青石料,采用圆雕、浮雕等工艺。远观,见九条巨龙盘旋翻腾,张牙舞爪,其下万顷波涛涌动,好一派翻江倒海的气势!细观,条条石龙各不相同,其眼、其角、其须、其爪、其鳞、其尾,刀法凌厉,功力豪盛,非高超的设计师和熟练的巧匠不能炎之。江海横流,蛟龙掀浪,方显英雄本色,正是这石雕的大义。纪功石阙形仿汉阙,无檐,四柱冲天,云纹饰顶,阙额“造福万代”集邓小平手书,给石阶石陛增添了几分豪气。

    颂德坛

    石阙后面地势变陡,山道石级分左右两路盘上,汇于陵园纪功碑前。陵园碑记刻写于1994年春,叙述了李冰治水导洛的功德逝世安葬在章山的史料依据及20世纪90年代初什邡人民捐资重修李冰陵的经过。石梯陡立,越升越高,半山腰游水欲驻歇处,正好有一座方形重檐的石朴建筑颂德坛。此坛实为祭坛,收颈放檐,半拱相承,四面墙门相通,当中矗立一道高的绿色花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段文是:“创科学治水之先倒,建华夏文明之瑰宝。”千秋评价,万杨不泯。

    李冰墓区

    陡峭的石阶隔一段路就有一座山亭可供小。山顶平坦宽阔,陵墓压就在这里。墓碑上用魏碑体刻着“秦蜀郡守李冰墓”七字,碑前石槽香火常年不断。墓家是秦汉时形制的圆形在墓,墓经10米,上部青草野花,四季不绝。墓围饰从“李冰行迹图”八幅,皆石制浮雕,以次是:通济二江,勇斗江神、马沿西行,开凿盐井,民仰忠魂。郡守的丰功,先民的劳绩,天认的富饶,后世的尊崇,全在这八幅图画里。刀法有浮雕、平雕、线刻,构图古朴浪漫,表现了人神合一的优美想象,两组护墓石兽分列左右,一日水犀(牛状),一日狻貂(狮状),一日虬(蛟龙状),一日质(龟状),都是古代文南非里提到的猛兽水精。墓后东北、西北两角各耸一块活水诀言碑,高碑上的大字是“深淘滩,低筑堰”和“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墓台两侧有一处星象台,至夜,在此仰观天文甚佳。

    碑廊

    在陵门大门内西侧,有一排长廊,游人一般在下山之后到此歇息观赏。长廊墙上嵌连一块块刻文石碑,皆为当今名流和国际友人。内容不同,风格各异,有的端庄饱满,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古拙苍劲。多颂李公功德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