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当场开彩,一个哑爆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家家大业大望孙心切,现在又认定苏青怀的是男娃,就把苏青当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侍候着。苏青从学校退学回家待产,全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全围着她这个少奶奶,到临产的那一天,产房内外全是人。祖父作为男人不便进入产房,也支起耳朵在产房外静候佳音。早有女仆在厨房手忙脚乱地准备宴席,款待来贺喜的亲朋。男仆们准备好鞭炮,就等着男娃落地那一声响亮的啼哭,然后就点燃鞭炮。可是,婴儿落地,却令众人大失所望。苏青后来在《生男与育女》中这样写道:“阵痛,阵痛,九死一生,产时痛苦不能稍减,而当场开彩,一个哑爆竹。天乎?命乎?又怨谁?目光迟钝地凝视着众人的脸,一个个勉强的笑容掩不住失望的神情。”

    但是毕竟是第一个,是女儿也没关系,还可以再生。来贺喜的人安慰苏家,先开花,后结籽,明年一定会生个小弟弟。想象中热闹的宴席有些冷清,只是草草办了三桌,众人吃完就散了。等到客人走光,婆婆的脸变成铁青色的蟹壳,苏青的苦难来临了:李钦后只在家待了几天就离开,家里人也不怎么待见她,与怀孕时相比简直有天地之差。为了让她尽快再怀孕生下儿子传宗接代,婆婆决定不让她哺乳,因为哺乳期延长会推迟怀孕,婆婆似乎一刻不停地期待着抱上孙子。苏青的情绪一落千丈,她敏感地察觉到李家才不在乎她是什么才女不才女呢,就是把她当成一个生育机器,而且只能生男不能生女。她的痛苦无以复加,带着个不停啼哭的孩子束手无策。好在母亲鲍云仙及时出现,按照宁波乡俗给新生儿送来“满月担”:各式僧领小袄一百二十件,各式跳舞衣一百二十件,其他还有各式小大衣、背心、披肩,共计有三百六十件,一天穿一样也要穿上整整一年不重样。但是这只是短暂的惊喜,母亲不可能经常来,她一个人在漫长无边的寂寞中重新拿起书,书是她最好的伴侣。为了让她和李钦后在一起,早日怀孕生子,婆婆催着她离开宁波来到上海。虽然和李钦后团聚,但是李钦后工薪微薄,全职太太的名头听起来好听,穷太太的日子过起来着实难过。苏青后来在《结婚十年》中详细描写过当时捉襟见肘的生活惨状:“不久贤的大学里开课了,他读的是法律,只有夜班,每日下午六时至九时。日间他在一个中学里教书,薪金不多,而来去匆匆,与我聚首的时候很少。林妈是个伶俐人,不久便熟习了上海的一切,于是家事我可不必操心,只要在钱的方面打些算盘便了。我很难为情开口向贤要钱,贤也似乎怕向家中开口,这本是人之常情,但他却有一件事不好,便是只顾到自己为难,不顾到别人的为难。他平日总以为自己已是一个娶妻而且生了女儿的人,不能自力更生,每月须向家中拿钱,是最没面子的事。因此每当我向他要时,他总变了面色很不好看,似乎在怪我太不体谅了,‘你向我要,我又向谁要呢?’不过这句话他只没有说出口来。但是我也有我的心思,油盐柴米开门数件事,那件省得?林妈替我们辛苦做事,总不成叫她还赔钱哪?我既不同他一般的出外做事,嫁出的女儿又不能再向自己的母亲去要钱,积累我是没有的,‘我不向你要,又去向谁要呢?’因此每当他变了颜色时,我不由得就想到这句话,只是也没有说出口来,眼睛中神情总不免带些愤愤然的。”

    李钦后生性要强,坚决不向家庭伸手要钱,这就为难了苏青,为了把小家庭支撑下去,她过起节衣缩食的生活。当时上海滩的报纸杂志非常多,随处可见的杂志自然成了苏青的主要读物。林语堂当时正在上海,他主编的一份小品文杂志《论语》非常畅销,苏青也非常爱看,看到许多哲理小品开始手痒。她一向被人称为才女,但从来不曾有过作家梦,只是喜欢而已。现在待在家中实在难过,禁不住就拿起笔抒发苦闷。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跨过苏州河进入上海,上海从此成为孤岛,普通市民的生活全被打乱,一夜之间物价飞涨,这让底层家庭难以承受,苏青的小家庭更是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