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以笔讨饭,天无绝人之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走投无路的苏青在九三学社吴藻溪的介绍下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促进会”,她对协会之类的活动根本不感兴趣,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找一份工作——工作,工作,她想工作想疯了。

    但是找工作对她来说难于上青天,社会环境变了,报刊媒体也变了,她的文风完全不对路,没有报纸敢发表她的东西。她正感到前途渺茫,有一个朋友告诉她,香港的《上海日报》想找一批上海作家撑门面,需要大量的上海作家的作品,她建议苏青重新拿起笔来,以笔讨饭,以笔谋生。苏青尽管一百个不情愿,可现在她没有选择余地,只好执笔写了好几篇文章寄到《上海日报》社。没想到文章没有发表,稿费更谈不上,她还得到组织上的口头警告,再一次受到致命打击。

    事情终于在一九五一年秋天出现转机,有一天她在报上看到,上海市文化局决定开办戏曲编导班,公开招收学员,没有年龄和学历的限制。当时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夏衍很重视人才,他在上海多年,对张爱玲、苏青的作品相当熟悉。他多次派人劝张爱玲留下来,参加编导班学习,做新时代的编剧。但是张爱玲不听,逃到香港,夏衍仍然派人到香港给张爱玲传信,让她回来,他会很好地安排她,只是要等待机会。但是张爱玲仍然不听劝阻,最终跑到美国。苏青就在上海,夏衍帮了她的忙,让她进入戏曲编导班。苏青在四个月的学习中十分认真,全身心投入。对编剧她既有兴趣,也希望借此契机在新中国重新打开人生新局面。

    她的新局面也真的打开了,从戏曲编导班毕业后,组织上介绍她进入了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创建的芳华越剧团,根据民间故事《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的越剧《卖油郎》一上演就受到热烈欢迎,票房大好。尹桂芳十分高兴,将苏青的工资涨到每月三百元,这在当时已是了不得的高收入。当时剧团除名角外,一般的演员才一个月十几元。

    手里有了钱,苏青很大方,交了一帮朋友,每周在杏花楼请两次客,每天上班都坐三轮车,很少坐公交车。为了在事业上再创新高峰,苏青开始着手改编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当时郭沫若正当红,他的弟子文怀沙的母亲就住在苏青家附近,讲一口地道北京话。苏青托人联系上她,两人很快打得火热。由于文母的联系,苏青亲自去北京面见文怀沙,文怀沙热情地接待了苏青,还担任《屈原》越剧版顾问。后来这部剧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汇演,获得多项大奖。可就是因为苏青的身份问题,这个剧唯一空缺的就是编剧奖,这让苏青愤愤不平。但是不管怎么说,人生总算出现新的转机,没有什么比事业上的成功更让苏青开心,她很快又有了新的计划:着手编写历史剧《司马迁》,为了把这个剧写好,还要务必超过《屈原》,苏青给复旦大学的贾植芳教授写了一封信,向他请求有关史实。贾教授非常认真地回答了苏青的提问。

    苏青没有想到,就这么一次平平常常的晚辈向前辈求教的信件给她带来杀身之祸,那时候正是夏天,为了赶在秋凉时节排演《司马迁》,苏青埋头苦写剧本。天正热,家里也没有电风扇,她一手挥舞着芭蕉扇,一手提笔写作。尹桂芳也经常来看望她,带着一大帮人过来谈这个新剧本,总要在苏青家谈到深更半夜。尹桂芳每次来都要给李崇元带上一块巧克力:“给你的,小弟弟。”那天晚上没有任何征兆,苏青完成了一天的写作量,打了一盆热水准备洗个澡,上床睡觉。没有卫生间,只有几家共用的厨房。此时已十一点多钟,厨房里无人做饭,但是因为天热,到处都是滚烫的。她将身子擦洗了一遍,汗水马上流遍全身。她刚刚站起来准备倒洗澡水,外面传来敲门声。她很奇怪,孩子都在家,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有人来的,是谁呀?苏青正疑惑着,突然外面来人说:“冯和仪在家吗?”苏青听着声音不熟悉,就问:“是谁呀?”来人说:“你是冯和仪吗?请开一下门,我们是组织上派来的。”苏青一听“组织上派来的”,连想也不想赶紧过来开门。门一打开,外面站着三四个公安局的人,向她亮出逮捕证,说:“跟我们走一趟吧?”

    苏青感到一桶井水从头浇下来,浑身冰凉冰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