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周祖训-实行战时教育(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38年2月,新学期伊始,信阳师范的战时教育向纵深发展。如用真枪实弹进行军事操练和实战演习;请当地驻军军事专家,到校讲抗战形势和军事知识;并学以致用,及时进行夜间演习和实弹射击。

    周祖训还带领师生,在信阳市举办工人战时训练班。学校与信阳县抗日后援会配合,多次举行工人战时训练班。如第一期各业工人战时训练班,有50余名师生自愿参加做训练员,周祖训任班主任。训练内容有政治讲话,军事训练,教唱抗日歌曲等。第一期学员毕业时,为鼓舞学员斗志和扩大抗日宣传,在信师校园内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由周祖训主持并讲话,接着地方官员讲话。最后学校歌咏队唱抗战歌曲,话剧团演出《三江好》、《民族公敌》等抗日剧目。毕业典礼参加者除毕业工友、本校部分师生外,还有地方绅士、社会名流和抗日战士500余人,影响很好。工人受训后,抗战情绪高涨,愿不避风险,替国家出力。凡是前线抗日军队在信阳车站上下的货物,信阳车站搬运工人一律收半费。

    1938年初,河南大学迁到鸡公山,周校长聘请河大教授范文澜、嵇文甫、张师亮、肖一山和余家菊等到信师作学术讲演,从不同角度说明抗日战争必胜的道理,坚定师生抗战到底的信念。

    信阳县县长李德纯,曾留学日本,他原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工作,得到司令长官程潜的信任和器重。程潜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后,认为信阳是军事要地,准备在信阳沦陷后打游击战,以牵制敌人,遂任命李德纯担任信阳县县长,拨给他一排装备精良的武装,以便开展工作。李德纯年轻有为、勇于为民除害。他工作认真负责,有能力,有胆略,有正义感,极富爱国精神,到任后经常深入农村,围剿土匪,打击坏人,并动员民众积极支援抗日。信阳沦陷后,李德纯与共产党地方武装并肩战斗在信阳农村和大别山中。李德纯后来参加新四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副部级职务。

    有一次李德纯对周祖训说:“我常到乡下去工作,如果有宣传人员配合就好啦。”周祖训当即答应他,由信师组织一支宣传队配合他宣传。李德纯十分高兴。周祖训回校后,当即召集“国难教育研究社”成员开会商议,在说明李德纯县长的用意后,直截了当地说:“宣传抗日救国是当务之急,我们义不容辞。我的意见是立即组织一支宣传队,配合李县长下乡搞好抗日救国宣传,发动老百姓掀起支援抗日热潮。”经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这正是学校扩大抗战宣传的好机会,遂决定将学校原来的话剧团、歌咏队、壁报组、漫画组、讲演组等合并组成“信阳师范巡回宣传队”(以下简称巡宣队),由教师朱宕潜、李永刚、环惜吾等人领导,参加师生50余人。巡宣队背着行李,带着道具和炊具,经常跟随李德纯县长下乡开展抗日宣传。每到一处,李县长都召集成千上百乃至数千人的民众大会,他首先讲话,讲全国抗战形势和抗日必胜的道理,并动员农民参军参战和努力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接着巡宣队发表演讲,唱抗战歌曲,表演戏剧,出版壁报,张贴标语,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颇受农民欢迎。巡宣队员还成为李县长的工作员,常常三五成群深入农家,进行访问,和农民交朋友、话家常,把农民反映的情况及时上报李县长。李县长根据农民的实际和思想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时,不少村庄出现父送子、妻送夫参军抗日的动人事迹。

    巡宣队不仅宣传、发动了农民,而且也锻炼了自己。他们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是自己垒灶打柴,蒸馍烧饭。当时蔬菜很缺,就只带一点咸菜。队员们还抽空到田间、村头或山丘上挖野菜,采树叶,摘野果,调剂生活。有一次,巡宣队正涉水过河,突然河水猛涨,李县长和领队老师让不会游泳的男女同学,把行李放在岸上,火速涉过齐腰深的洪水。队伍刚上堤岸,洪水已超过一人多深。大家正在犯愁,有几个水性好的男同学,自告奋勇,跳进湍急的河水,轻松地游到彼岸,两手将物品举过头顶,双足在水下踩水前行。就这样很快把丢在对岸的物品,全部搬运过来。李德纯县长对巡宣队的工作非常满意。他不止一次对周祖训说:“巡宣队师生吃苦耐劳,团结友爱,才能卓越,工作踏实努力,成了我的耳目和左右手,我每次下乡,几乎都离不开他们。”巡宣队结束后,领队教师环惜吾将队员下乡时所写的活动情况、日记、笔记和感想等,编成一册,名为《河南省立信阳师范学校巡回宣传队下乡宣传活动纪实》,由信阳县抗日后援会出资印刷出版。

    信阳师范当时实施战时教育的感人事迹和深刻体会,曾先后在由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和国民党办的《河南民国日报》上发表,周祖训曾荣获“战时教育家”的美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