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周祖训-优良校风冠中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校风之良窳,关系学校教育的成败。周祖训非常重视优良校风的建设和培养。他在学校利用各种机会,常对师生们讲:一个好的学校,一定要有好的校风。好的校风一旦养成,学生进入这个学校,很快就为校风所同化,成为好的学生。确如人常说的“风行草偃”,也像墨子所说的“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周祖训校长一到信阳师范,就针对“师生人人自危,陷入混乱状态”的局面,着手“整顿校纪,改善校风”的工作,且收到初步效果。学校迁到师岗镇不久,又组织师生集议如何建立优良的校风。全校师生经过一年的战时教育,特别是迁校中长途跋涉的实践,在思想和品德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订出为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于1938年12月向全校师生公布。《校训》为六项品德要求:

    尚诚朴,耐劳苦,

    勤学问,习服务,

    重团体,养正气。

    《校训》公布后,周祖训在各种集会上曾反复阐述这六项品德的含义和重要性。周祖训笃信古训“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道理,因此,他便亲自作词,李永刚(当时信师教导主任兼音乐教师)作曲,以这六项品德要求为题,谱写成六首歌曲,简称“校训六歌”。

    翌年1月,学校又制定了校歌。校歌也是由周祖训作词,李永刚谱曲。歌词全文为:

    寇患未已,

    国难方殷,

    我们要努力前进!

    训练自己,

    教育大众,

    是我们的责任;

    诚朴,耐劳,勤学,服务,

    是我们的精神;

    我们要重团体,养正气,

    相亲相爱,互励互信。

    向着三民主义的理想,

    抗战建国的大道,

    努力,前进!努力,前进!

    这样的歌词在当时尚不失对师生起一种鼓舞作用。且校歌的曲调铿锵有力,为师生喜爱,所以早晚升降旗唱,开会唱,行军时唱,平时也唱,对校风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1940年1月31日周祖训编成歌集《校风集》,内有歌曲八首,第一曲为《校歌》,其他为本校校训六首,最后是《我们是人生路上的伴侣》。特别是《养正气》一歌的歌词,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对学生感染最深,学生在背后都尊称周祖训为“正气”。《养正气》歌词全文为:

    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

    大丈夫的精神要学习。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圣贤的教训求践履。

    山河色变,

    不忍看铜驼荆棘,

    神明胄裔,

    哪能甘奴颜婢膝。

    沙场祈战死,

    为国歼暴敌。

    成仁即成功,

    吾辈速奋起!

    《校风集》歌集印刷成册,发给师生歌唱。

    校风不是抽象的,而是表现在全体师生具体的思想、语言和行动上。校训和其他有关规定,由全体师生反复讨论,订为行为规范200余条,定名为《我们的校风》,印刷成书,人手一册。3月2日,学生自治会召开全体会员大会,举行“履行我们的校风竞赛”,以后每学期评定学生操行成绩时,均以《我们的校风》200条为评定标准。

    无论《校风集》中的八首歌也好,《我们的校风》中的200余条行为规范也好,起初都是纸上的东西。周祖训是如何把它化为师生的行动的呢?这有赖于他深思熟虑、苦心孤诣采取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但最根本有效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周祖训一以贯之的做法,即他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的作风。关于这一点在前边《整顿校风校纪》一章中已经讲过,此处不再赘言。这里只略提周祖训认真实践古训“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作“人师”的感人至深的一件事。

    信师迁到师岗镇后,周祖训一直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长期和师生一起编组吃大伙。1939年秋,经济更加困难,每天只能吃玉米糁、豆面、红薯和大锅煮青菜,即使这样也不能吃饱。周祖训因营养不良,操劳过度,身体虚弱,致使浑身浮肿。校医崔馨吾多次劝他在家里吃饭,以增加营养,早日恢复健康。但周祖训坚决不肯,依然和师生同吃大伙共渡难关,使许多师生感动不已。这就是他的性格:刻苦读书,饿着肚子教书,把全身心都献给教育事业!

    由于信师多年对于建立优良校风的重视和措施得力,全校师生的确从整体上养成了良好风气。政府有关部门派员到信阳师范视察,无不认为信师校风优良,甚至誉之为全省、全国学校之冠。1942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督学程宽正到校视察时,对周祖训说:“你校校风优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记得欧阳修论胡瑗(字安定)说:‘遇士人,观其言行,不问即知为安定弟子。’我在国民教育实验区内,看到各国民学校校长的言行和工作精神,不问就知道是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的。”信师在日寇的进犯中,两次长途迁徙,历经千辛万苦,赖有优良校风,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得达坦途。

    据1947年3月1日出版的《河南省立信阳师范学校校刊》第二期记载(此时周祖训已离开信师):从1938年9月至1944年3月,信阳师范三次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书面嘉勉和八次受到省教育厅的书面嘉奖。在这11次嘉奖令中,有10次都提出嘉奖周祖训。这些嘉奖充分肯定了信阳师范学校的优良校风,充分肯定了周祖训的超群治校才能和卓越的功德。兹将部分嘉许周祖训的词语摘录于后:

    1939年8月17日省教育厅嘉奖令称:该校校长周祖训办学有方,成绩卓著,殊堪嘉许,应予传令嘉奖。

    1941年1月18日省教育厅嘉奖令称:该校校长周祖训品学兼优,极富研究精神,校务进展,成绩卓著,应予嘉奖。

    1944年3月20日省教育厅嘉奖令称:该校校长周祖训视教育为终身事业,刻苦耐劳,努力改进,全体教职员既多束身自好,学生亦俱砥砺奋勉,校风纯良,为全省之冠……

    1944年7月教育部嘉奖令称:河南省立信阳师范学校全体教职员均能与学生共同生活,学生亦能尊敬师长,爱护学校,训导成绩为河南之冠,应予传令嘉奖。

    1945年1月教育部嘉奖令称:河南省立信阳师范学校校长周祖训、教导主任李影桦领导有方,全体导师均能与学生共同生活,以身作则,造成良好之学风……足资楷模,应由该教育厅予以嘉勉。

    信阳师范由于校风优良,成绩卓著,连年受到当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和嘉奖,不仅名冠中原,而且闻名全国;周祖训也成为驰名全国的年轻教育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