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以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加服务”系统,从而促进制造业从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向价值链两端移动的过程。
二、特征
(一)基础的牢固性
(二)形式的多样性
(三)过程的阶段性
三、机理
(一)在竞争驱动下,制造业企业为了能够从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增加服务投入从而形成自身产品的差异化。
(二)在利润驱动下,制造业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必然要从产品生产的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到诸如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从而产生服务化的过程。
(三)在效率驱动下,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交易效率等方面的动力,要求企业以信息、技术等投入改善生产、物流和交易过程,以提高效率。
(四)在需求驱动下,消费者和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一方面“督促”制造业企业从生产链前端开始改造生产过程,另一方面“督促”制造业企业根据用户使用情况改进产品质量和功能。
第二节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分析
制造业服务化的三个核心要素:制造业、价值链和客户参与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一、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
二、价值链:自由联合
三、客户参与:全价值链参与
第三节 上海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分析
一、上海制造业服务化总体态势
(一)服务领域拓展
(二)服务能级提升
(三)服务手段改进
(四)生产环节外移
二、重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分析
(一)服务业务开展形式多样
(二)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差距较大
(三)服务业务利润率相对较高
(四)产品加服务的联动优势已经有所显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服务意识上,尚未形成客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
(二)在服务范围上,大型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还在于集团内部。
(三)在服务模式上,金融、贸易、财务等提升交易效率的标准化服务比较多。
(四)在服务链条上,未能充分利用产业链和产品链优势。
(五)中小企业以其专业化产品生产。
第四节 上海制造业服务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一)就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而言,以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为主的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战略,除了对生产方式的变革之外,还对于制造业向主动服务、智能服务和网络服务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蓝图。
(二)就国家对于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政策助力而言,在《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加”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对于“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三)就上海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言,“四新经济”、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框架下形成的一系列转型发展举措,为制造业服务化搭建了发展平台,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挑战
挑战之一:外资在价值链高端的锁定效应。
挑战之二:对标准化需求的依赖效应。
挑战之三:现有发展思路和体制机制的固化效应。
挑战之四:制造业服务化的“服务悖论”。
第五节 上海制造业服务化的思路、方向、路径和重点
在现有发展基础上,上海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思路是:以形成上海主导的区域价值链为主要方向,以智能生产为核心打造智能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在产业链和产品链基础上,以多样化延伸服务链条、以专业化提升服务层次、以智能化提升服务效率、以集约化提升服务功能。
一、主要方向:形成上海主导的区域价值链
上海制造业服务化应以打造和形成具有主导作用的区域价值链为主要方向。
二、实现路径
(一)以多样化延伸服务链条(二)以专业化提升服务层次(三)以智能化提升服务效率(四)以集约化提升服务功能
三、发展重点:以智能生产为核心打造智能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
在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制造业智能化和服务化密不可分。上海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也是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上海制造业服务化的重点是基于物联网和务联网,围绕智能生产打造智能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
第六节 结论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加服务”系统,从而促进制造业从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向价值链两端移动的过程,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