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文手记-学拼音玩电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58岁那年,开始学电脑。

    我怨恨时间老人,你为什么叫我老得这样快?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你才把电脑这样个好东西,让我去触摸?

    同时,我也感谢时间老人,你让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得这样快!在我即将退休的时候,让我舞弄起高科技的东西——电脑来。

    1994年,我50岁那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各地方记者站配备了电脑,并且要求,以后给新闻中心发消息,必须用微机发来,否则,编辑部不予编发。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十分高兴。它将迫使我学习新东西。

    当时,我对学习电脑,劲头很足。但想到要放下手中使用了一辈子的笔,完全凭微机来写,我又缺乏了信心。完全不用笔,连想也不敢想。

    现在,我写东西,完全不用笔了。不管是钢笔、毛笔、铅笔,我写文章时,都不用了。

    我学电脑,可以说经过了全拼起步、双拼上台阶、自然码达到自由境界三个阶段。

    一、全拼起步

    如果有人问我:你学电脑,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学会?

    我答:半个钟头不到。也就是说,不到30分钟,我就可以学会,可以上机打字了。

    开始时,我用“全拼”输入。所谓全拼,就是和汉语拼音完全一样。只要你会汉字的拼音,你就可以照着键盘上的字母敲击,一个个汉字就上了屏幕。你就学会了。我开始学电脑时,就是用“全拼”。只用很短的时间,学会键盘上的几个常用键的功能,就开始上机操作了。不到30分钟。

    当然,用“全拼”打字,拼音基础要好。我50年代在中学时,语文课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门。在汉语课中,我学熟了汉语拼音。那时候,国家正在讨论修改《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开始,汉语拼音方案草案是这样,过些时候,又变成那样。因为正在公开讨论修改,方案的草案在不停地变。但变来变去,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几个声母和韵母的代表字母的变化,拼音的基本要素不会改变。所以,新的拼音方案一公布,我当天就学会了。为了熟练地掌握拼音,听报告时,我用汉语拼音记录。到了大学,汉语课中又有拼音部分。我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拼音,而且从理论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总之,我的拼音基础较好,所以学起电脑来就比较快。

    用全拼打字,学会快,熟练难。我很快学会了全拼。但是速度很慢。我只能用它打很短的消息。一般一条消息二三百字,长些五六百字。这样打了三四个月后,慢慢速度快了。但打字的速度始终和用笔写作的速度不差上下。

    只是打的稿件要比手写的整齐。我不满足这个速度,就寻找更快的办法。

    二、双拼上台阶

    自从我学会了“全拼”以后,越来越觉得全拼不能满足我的需要。因为它太慢。比如要打一个“正”字,就要敲“ZHENG”5个键,然后找出“正”字,才能使它上屏幕。这样一个一个字地打,然后一个一个字地找。够麻烦的了。这时候,别的同志告诉我,“双拼”输入比“全拼”要快得多。可我们站里当时的计算机,没有“双拼”,我不能学。不久,站里给每人配备了一台计算机。给我配的这台,里边有“双拼”。我高兴极了。“双拼”还是以拼音为基础,学会了“全拼”,掌握它很容易。所谓“双拼”,就是把声母用一个英文字母代替,韵母用一个英文字母代替。一个汉字,只要敲打两个英文字母,就出来了。它比“全拼”快得多。而且“双拼”打出来的多数是双音词,而不是单字。它比全拼快多了。心里有一种满足之感。

    我学会了电脑打字以后,有些年纪大些的朋友问我,他年龄大了,又不会拼音,能不能学会?

    我回答他,能。电脑输入的方法很多。有以拼音为主的“全拼”“双拼”输入法,有以字形为主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还有以拼音和字形相结合的输入法。作家刘成章是陕北人,拼音自然不行;我学会用拼音输入法以后,他问我,他拼音不行,能不能学会电脑。我说,行。电脑有“五笔字型”输入法。

    我们文化基础好,按照汉字偏旁查字典比别人快,学五笔字型,拆字也一定会快。果然,他很快学会了五笔字型。我学电脑,开始离不开用笔写草稿;好长时间丢不下笔。当我还在先打草稿,再用电脑打字的时候,刘成章同志已经早扔掉了笔,一篇又一篇散文,直接从电脑里整整齐齐地涌出来了。刘成章同志如今也60多岁了。

    三、自然码到达自由境界

    1995年6月,就是我学习电脑半年之后,中央台在石家庄市开会,我碰到了广东记者站的老朋友陈观享同志。老陈懂英语,爱摸电脑。他告诉我,双拼输入比全拼快,自然码比双拼更快。你学会了自然码,你就有更上一个台阶的感觉。

    从石家庄市回西安以后,我叫人给我的计算机上安装了自然码。自然码是以拼音为主,同时兼用字形的输入法。它不但能打字,还能造词。用起来得心应手。我很快掌握了自然码。不用请教任何人,完全是自学的。

    在打字时,我需要什么词,计算机里没有,我就顺便造出来。新的词汇一旦造成,就永远贮藏在计算机的词库里了。造词和打字一样,很方便。我在打字的过程中,不停地造。我将我常用的词、词组、短句,都造出来。比如,常用的“千方百计”“得心应手”“经济效益”“改革开放”等等,都是在打字过程中顺便造的。还有一些报道中常用的地名、人名、机关名称,都造出来。地名像“八百里秦川”“陕北高原”“秦巴山区”;学校名称像“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我不但造了这些学校的全名,还造了这些学校的简称“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大”“陕西师大”等。机关名像“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等。陕西文物古迹丰富,旅游点多,我把着名的景点都造了出来,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这些都是报道中常用的,我造了出来,用时很方便。另外,造这些词句,都有一定规律,即不管要造的词或短句多么长,只需按4下键,即前3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声母,字词就造出来了。按规律记忆,方便又很好记,不存在时间长了记不住的问题。

    自然码不但能造词汇和短句,还可以造立体词组。造立体词组,也是敲4下键,文字就一溜串地涌了出来。例如,我造了“俊文地址”的立体词组。只要敲击这4个字的声母,即敲击“J.W.D.Z”4个键,“俊文地址”就一个劲地往出涌:贺俊文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东八里小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记者站;邮政编码:710061;电话:5261327。

    我使用自然码,特别是输入立体词组时,那一连串词组,好像跳舞一样,一行接着一行,扭着舞着向出走。我坐在电脑前边,仿佛和它共舞。我仿佛变成了年轻的小伙子,怀里搂抱着舞伴,飞快地跳着快三步,只几秒钟时间,那四行字就上了屏幕。什么叫心旷神怡?什么叫趣味无穷?只有玩着电脑的人才能体会到。

    我用自然码输入,到1996年报道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时,发生了飞跃。那时候,只有我一人报道;中央台的体育节目,每天要发两次稿,很紧张。我就在会前把报道常用的词组和句子造好,报道时一敲一长串。像:“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央台记者贺俊文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贺俊文报道:”“篮球”“排球”“健美操”“运动员”等等。由于我事前做好了准备,尽管每天的比赛结果出来很晚,我都及时完成了任务。

    这次运动会之前,我每写一条消息,都要先写底稿,然后打印。通过这次运动会,我彻底扔掉了笔,直接在电脑上敲击。现在,我无论写多么长的东西,都不用打底稿。我感到底稿是多余的。打底稿成了累赘。

    我现在的写作速度,完全由思维决定。只要脑子思考出来,打字完全能跟上。思维快,用电脑写作就快;思维慢,用电脑写作就慢。不会因为打字慢而影响脑子思考问题。我现在用电脑写作,有时用一只手敲,有时用双手敲。脑子思考慢时,需要边打边思考怎么写,我就用一只手打;脑子思考快时,我就用双手。速度远远超过了用笔写。至于用一只手还是用双手,完全由脑子的思维快慢决定。

    什么时候上一只手,什么时候两只手同打,是自然而然的事,是自然形成的,不是有意指挥的。

    现在,我感觉自己写稿达到了自由境界,好像自然码是专门为我设计的。我想怎么用,它就怎么来;我想造什么词,它很快就造出来。它是驯服的羊羔,是听话温顺的伴侣。用起来方便极了,舒服极了。我打字不再感到是个负担,而是感到有无穷乐趣。计算机成了我一刻也离不开的好伙伴。我爱它。爱得很哩!

    五十八岁得电脑,“生花妙笔”已扔掉。

    我想什么她知道,要做之事她办了。

    我一伸手她就到,转着圈儿跳舞蹈。

    退休在家无事干,玩玩电脑多逍遥!

    我的心思她明白,心领神会全办好。

    别人好心劝我说,辛苦写作一辈子,

    不要写,休息好。

    我回答,

    很难休息好,现在没有孙儿抱。

    抱它比抱孙儿还要好。

    当时,我只是会用电脑打字。到新西兰后,学会了和自然码一样先进的智能ABC输入法。现在不但能熟练地用它写文章,还能上网玩电脑。国内外大事,能及时知道;和朋友聊天,能发电子邮件;网上的乐趣,无穷无尽!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电脑占去了。(刊登于新西兰《生活周报》2004年7月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