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书名说起。
为什么叫《贺俊文手记》?
1999年,陕西广播电影电视厅的业务刊物《声屏之友》为我辟了个专栏,名字叫《贺俊文手记》。这年7月,我移民到新西兰,但专栏继续办着,一直办到年底。我把到新西兰后继续写的文章,也收集到这本书里。
这个书名,首先得到我的朋友刘成章先生的肯定。他说,把自己名字作为书名的一部分,是自信的表现。我首先感谢刘成章先生。我在新西兰,他在美国。我们经常用E-mail通信。此书的序言,就是他用电子邮件发到奥克兰的。此书全文,也是他教会我用E-mail发给陕西师大出版社侯海英女士的。我深深感谢侯海英女士!
本书的责任编辑高峰副编审利用我回国的简短时间,积极工作。从审阅书稿到最后签订出版合同,抓得很紧。我家里的人说,出版社把这本书的出版抓得比想象的还快。
感谢新闻出版界的老朋友,三秦出版社社长魏全瑞先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知道我在三秦出书,马上亲自过问,并指示一定要把书出好。这次出书,也得到了有过一面之缘的总编辑赵建黎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的玉成,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我还要感谢万捷文化工作室的严喜女士和工作室的许多男女青年,她们热情高效,充满活力,对我的书稿进行了版式设计和排版、改版,并设计了封面。我很满意封面设计。设计封面的同志技能娴熟,有艺术眼光,并弥补了我提供的照片上的不足,使人一看就喜欢。
最后,因为出国的日子到了,我没时间去印刷厂签订印刷合同了,印刷厂的业务经理就亲自跑到我家,办完事后,他才喜盈盈地离去。他们如此积极主动认真的工作,我怎么会无动于衷呢!我从内心感激这些年轻人。
本书疏漏、错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贺俊文
2006年10月3日于奥克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