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梅兰芳名望大、地位高、荣誉满身,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平凡的公民和普通的演员。

    他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对艺术的贡献是微薄的。最初依靠我祖父、父亲和遗训,后来又受师友的督促、教育和广大观众的帮助、鼓励,才在艺术上前进几步。”同时又说:“我祖父一生为人行侠仗义的作风,他对同业和朋友们的帮忙,常常是牺牲本身的利益去替别人解决困难,这类事情很为人们所称道。我的父母去世很早,我祖母和姑母把我祖父和一切好人的为人行事讲给我听,我受了感动,立志要学我祖父和一切好人的样子,要长进向上,不敢胡来。”

    梅兰芳少年时代投拜很多名师,除念念不忘的启蒙老师吴菱仙之外,还有他的伯父梅雨田和其他前辈艺术家陈德霖、王瑶卿、路三宝、钱金福、李寿山、乔惠兰、谢昆泉和陈嘉梁等。这些前辈艺术家不仅精心向他传艺,而且还身体力行教他作人的道理,使他养成刻苦进取的钻研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王瑶卿,是中国戏曲界德高望重的著名教育家,时称“通天教主”。当年,若能拜在他的名下学艺,是从艺者一生的最大幸运。他与梅兰芳的父亲、伯父是艺术上的知心朋友,高兴地收下梅兰芳作自己的亲授学生。按当时的规矩,正式拜师需要举行典礼,学生不仅得花钱办置酒席,并且还要当众给老师磕头。但王瑶卿却谦恭地对梅兰芳说:“论行辈,我们是平辈,咱们不必拘形式,还是兄弟相称,你叫我大哥,我叫你兰弟。”从此,王瑶卿在教学上,对梅兰芳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甚至与梅兰芳同台演戏,借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知名度。一次,师生二人公演传统戏《儿女英雄传》。王瑶卿扮演剧中的何玉凤,梅兰芳扮演剧中的张金凤。当演到张金凤劝说何玉凤嫁给安公子的时候,梅兰芳突然忘了台词。王瑶卿急中生智,用即兴台词提醒梅兰芳,使梅兰芳借机补救了自己的失误,把戏顺利演完。事后,梅兰芳感到十分内疚,而王瑶卿不但没责备他,反而夸奖他临台不慌,将来大有希望。为了能使梅兰芳尽快成长,王瑶卿把自己的很多拿手戏毫无保留地传给他,自己从此不再演出这批剧目。王瑶卿的这种关心备至和谦恭相让的师长风范,给梅兰芳很大影响,使他终生难忘。1954年6月25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继承瑶卿先生的精神前进》一文里,深情地写道:“我在40多年以前就和王先生相处在一起,共同过着舞台生活,在戏剧的钻研中得到他的启发和教育,使我的舞台艺术获得逐步提高和发展。我今天能有一点成就,也是和王老生对我的帮助分不开的。”

    萧长华,既是梅兰芳的师长,也是梅兰芳成名之后,长期共事的艺友,对梅兰芳的品德修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有一年,萧长华随梅兰芳剧团在上海演戏,时间临近年关,梅兰芳突然患了肠胃病,躺倒在床上。萧长华以长者的身份来看望他,同时郑重地对他说:“有一件事,不能不讲,希望你听我的话。戏是唱完了,北京来的团员归心似箭,一个个赶着要回去过年。馆子(剧场)方面已经没有力量送大家回去了。这本来不用你管的,但我主张你拿出钱来送他们回去。你祖父当年领四喜班(剧团名称)的时代,照顾同业的许多事实,至今大家谈起来,还是人人敬仰他,都说你们梅家的人厚道。你要学你祖父的好榜样,继承他的遗志。”梅兰芳听完这番话,心里很受触动,感激地回答说:“谢谢您提醒我,我一定遵照您的意思,马上就送他们回去。”说着便派人从自己的帐户上取出足够的款项,分别发给大家,以做回京的路费和过年的花销。同时,自责地说:“这种地方,只有老前辈们肯出来说话,要不然我躺在床上,还是不知道的。”大家拿到这笔分外的钱,对梅兰芳的感激之情,用语言难以表达。梅兰芳成名之后,经济收入相当可观。然而,他自己生活却很俭朴,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一丝不良的嗜好,对子女要求也极为严格。但是,对同业人员的困难和人民群众的疾苦则特别关心,往往是毫不吝惜地倾囊相助。他一生举行过无数次义务演出,将全部收入都捐献给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灾民或兴办学校等社会福利事业,使梅门仗义疏财的家风,从他身上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梅兰芳青年时代以后,拥有数不清的学生。其中既有亲授的弟子,也有经常指点的学员,不分任何剧种,都是有求必教,诲人不倦。对于一些生活困难而又有上进心的晚生后辈,更是倍加关怀、苦心培养。仅京剧界,经他培养成名的艺术家,就有张君秋、李世芳、杜近芳、魏莲芳、杨荣环、言慧珠、梁小鸾、沈小梅、陈正薇、顾正秋、张春秋、关肃霜、童芷苓、杨秋玲和胡芝风等数十人。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也正式拜梅兰芳为师。至于受他开导而成名的各地方剧种的中青年演员,多得不胜枚举。

    在育才方面,梅兰芳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有一次,梅兰芳看张君秋演戏。张君秋当年17岁,发现老师在观众席里,一时紧张得把一大段唱词颠倒了。终场时,他难过地哭了。梅兰芳来看他,和当年王瑶对待自己一样,不但没有责备地,反而同情地安慰他:“别难为情,当初我年轻演戏时,听说老前辈来看戏,心里发慌,也唱错过。心里紧张,难免出错,不算什么,别往心里去。”后来,张君秋写文章谈到这件事时,接着说:“先生又极力夸奖我,哪句唱得好,哪句做得对,不住鼓励我,才把我害羞的情绪扭转过来,破涕为笑了。梅先生竟是那样温厚慈祥,对同行后辈青少年一代,如同爱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亲切……”至于拜师典礼,他早以取消了旧式的磕头,改用行礼的办法,体现师生的平等。

    梅兰芳广交国内外各界朋友,在艺术切磋中,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增长知识,促使自己的舞台表演进入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

    新中国建立之后,他把自己彻底熔铸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几十年的生活磨砺,使他感悟出一条深刻的道理:自己的艺术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才能获得巨大的社会价值。他不仅自己这样认为,而且还以良师益友的真情实感勉励青年文工作者,朝着这个方向奋勇前进。

    1955年,中央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为他和周信芳先生共同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他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诚恳的发言,最后深情地说:“综合我50年来的艺术实践,我能够告诉各位青年戏曲工作同志的,只有下面这几句话:热爱你的工作,老老实实地学习,努力艺术实践,不断地劳动,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虚心接受群众意见,严格进行自我批评,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

    这番话,既是他艺术实践的切身感悟,也是他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即便是过了花甲之年,他还是沿着这条道路,老骥伏枥,奋进不息。这时期,他除了忙于国事、外事和参与必要的教学、学术及其它社会活动外,几乎每年都抽出时间深入工厂、矿山、农村和部队等,进行访问与演出,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脉搏,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1953年,应鞍山钢铁公司邀请,冒着北国的腊月风雪,参加该公司“七号高炉”、“无缝钢管厂”和“大型轧钢厂”三大工程的开幕典礼,连夜为钢铁工人慰问演出,持续7场,使广大观众深受鼓舞。

    1958年,他率领剧团赴华北地区慰问煤矿工人,亲自下到矿井,与采煤作业的工人亲切交谈,给广大职工留下深刻印象。

    1959年,他率领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干部和学者,访问北京郊区永丰乡,亲自到农民家里做客,并与农民一起劳动,使全乡群众兴奋不已。同年,又到福建前线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守卫在祖国海防线上的子弟兵,感受到亲人送来的温暖。……

    1957年,他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巡回演出结束后,赶回北京参加最高国务院会议。毛泽东见到他走进会场,便高兴地问他:“你几时回来的?这次走了不少地方吧?”他对毛泽东的关怀深受感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会,向毛泽东作了概括汇报。毛泽东听完,感到十分欣慰。

    同年,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洛尔,专程来到北京授予他荣誉奖章。周恩来亲自出席颁奖仪式。

    就在这一年,他首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不久,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袖便听到了这个消息,都为他的这一愿望感到高兴。周恩来亲自对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马少波说:“程砚秋(另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志入党,我作了他的介绍人。今年梅兰芳同志入党时,如果他有此要求,我也愿意作他的介绍人。”

    马少波把周恩来的话如实转告给梅兰芳,同时征求他的意见。梅兰芳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但他只是深思,没有马上回答。片刻之后,诚恳地对马少波说:“总理关心我,我很感动!总理作砚秋(梅兰芳的学生、艺友)的入党介绍人。我也感到光荣!但是,我想文艺界像我们这样的人很多,如果大家入党都由中央领导同志作介绍人,那就负担太重了。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最好找最了解我的同志作我的入党介绍人。当然,最了解我的是您(指马少波)和张庚(中国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同志了。您二位是两个院的党的负责人,可以经常帮助我,作我的入党介绍人,最合适不过了。”马少波立即把梅兰芳的话报告周恩来。周恩来颇有感触地赞叹说:“梅兰芳同志思想境界很高,真是个好同志!”梅兰芳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毛泽东亲自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

    梅兰芳,经过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业奋斗,终于由一位卓越的戏剧大师、坚强的爱国志士成长为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他不顾66岁高龄,与有关艺术家合作,编演了又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以强大的演出阵容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轰动效应,为梅派艺术增加了最后一个代表性经典剧目。周恩来看过这出戏的演出,特别兴奋,握住梅兰芳的手说:“这个戏很好!看得出你舞台生活几十年的集中表演,也是你老年的代表作……”

    此后,他不仅坚持为广大群众演戏,还频繁地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终因积劳成疾而住进北京阜外医院。

    当时党中央正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周恩来听到梅兰芳得病的消息,专程回到北京,亲自来医院看望他。两位老朋友此刻见面,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周恩来走进病房,亲切地对梅兰芳说:“我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得了心脏急病,住院治疗,特地赶来看你!”

    梅兰芳望着周恩来疲劳的面容,感叹地说:“这大热天,惊动您,我心里很不安!”

    接着,周恩来坐在梅兰芳的床边,亲自为他切脉,并且安慰地说:“我懂一点中医,你的脉象弱一点,要好好静养,好在你会绘画,出院后,可以消遣。”

    梅兰芳不无内疚地说:“这次新疆有一条铁路落成,约我去参加庆祝通车典礼,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是走不成了,真遗憾!”

    周恩来看到眼前的这位戏剧大师,患病期间仍然念念不忘广大人民,心里很不平静。但此时此刻,只能倾吐安慰的语言,于是真诚地劝慰他说:“等你病好了,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国内国外都可以去。”说着,站起来,进一步嘱咐他:“心脏病,就要躺在床上静养,不要起来。”然后,转身对医生们说:“你们平时就注意我们中央领导同志的健康,像梅院长的病,应当早就发现。这次经过抢救,希望能转危为安,你们要用心护理。”医生们认真答应后,周恩来不忍再打扰梅兰芳,便就此告别,临出门时,又对梅兰芳说:“我明天回北戴河,下次回来再来看你。”

    但是,周恩来万万没想到,两天后,他和陈毅副总理再次赶回北京,来到阜外医院时,这位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却悄悄地告别了人间。时间是:公元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钟。

    周恩来,此时此刻惊愕无语……

    陈毅,望着安祥的老友遗容,眼含热泪,慨然长叹:“梅先生真是一代完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