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最近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不仅仅是对金融危机后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更是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新认识。
讲到供给侧改革,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美国的供给学派和里根总统的供给侧改革。从里根供给侧改革的结果看,并不是所有这些政策的效果都是正面的,比如大规模大幅度的减税导致后来美国政府产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其实这些政策最有成效的结果是促进了企业和个人的技术创新,并催生了后来以信息革命为主导的新经济诞生。由此可以看出,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意义在于调整供给结构,鼓励创业创新,积极培育新技术和新经济。只有抓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个本质,才能真正完成供给侧改革的任务。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任务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个要求是既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前面的“三去”是做减法,其目的是要让旧经济在衰退过程中不引起社会的过度震荡,而后面的一降一补是做加法,其目标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供有效供给。降成本不仅在于给企业减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企业把减负的成本投入到创新中去。而补短板的要义就是补创新经济的短板,将今后的投入主要用在培育和发展新经济中。
三、坚持发展自主创新型制造业
在谈到培育新经济新动力时,有一个话题是回避不了的,那就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制造业发展。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制造业有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有四个前提条件:一是当时的世界经济正处在长周期的高峰阶段,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二是中国当时的要素价格低廉,这种低成本要素非常适合加工贸易模式的发展;三是中国当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加工贸易配套体系,这就是为什么跨国公司宁愿投资到中国,而不投资到其他要素成本比中国更低的国家的原因之一;四是经过多年的投资,中国已基本建成了以公路为主贯穿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适应了加工贸易对运输的要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上述第一个条件消失了,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二个条件也没有了,尽管第三和第四个条件还存在并得到进一步地加强,但需求的衰退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已使中国加工贸易体系面临崩溃。
中国作为人均GDP只有美国六分之一的后发国家,现在是没有能力通过服务业来服务全世界的制造业的。同时,美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而我们才刚刚越过加工贸易时代,真正的自主创新型工业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未来的三十年至五十年,中国都应当把发展自主创新型的制造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在宏观政策上,我们必须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上述新经济领域,使中国经济真正完成从加工贸易制造业向自主创新型制造业的转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