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到我,雕塑家刘焕章眉毛扬起,总是显得特别有神的眼睛,瞪得更大更圆,亮得喜人。
木板与沈从文相关,刘焕章是沈从文先生的侄女婿。岁月流光碎影中,木板支离漂泊,机缘巧合,最终旅行到他的手中,怎能不让他诧异而激动?
木板显然是沈从文1971年在“五七干校”劳动期间使用过的。据《沈从文年表简编》(《沈从文全集》附卷),沈从文于1969年11月30日离开北京,下放至位于湖北咸宁的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一年多之后,1971年8月21日,与张兆和同车抵达丹江。约半年之后,1972年2月,七十岁的沈从文获准回京治病,离开丹江,从此不再前往。木板上的地址,应是他在离开咸宁之前,亲笔在装运行李辉的木箱上写下的。但木箱何种方式、何时回到了北京,又如何被拆开从历史博物馆运到中央美院,堆放在仓库里,均不得而知。
然而,木板毕竟与沈家有缘,分手十几年后,谁料想它们又走了过来。当刘焕章发现留有当年墨迹的木板重现时,沈从文已经去世,他没有机会得知这一巧合。
普通木板,伴随着一代文豪漂泊迁徙,贴近过一位老人的困惑、焦虑,在亲友的眼里也就多了一份亲切,在我的眼里则多了一些历史意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