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主人公许智龙的政治生涯与心路历程是充满戏剧性的。他年富力强,在常务副市长的位置上勇于创新,政绩突出,在换届中当选市长本以为是水到渠成,但却出人意料地调任市政协主席,前助手姜晓宁当选市长,而老战友、政协常务副主席刘一鸣,由副转正的愿望却落了空。“一石激起千层浪”,诸多意外牵出悬念迭生,矛盾重重。许智龙从政府到政协,从决策者到献策者,一夜之间发生的身份变换所导致的心理落差与情绪缺憾,这是符合生活逻辑与心理常态的。但许智龙不愧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在短暂的心理失衡后,他很快去适应并进入政协主席这个新的人生角色。但新的人际关系与矛盾也接踵而至:老战友的“刮目相看”;妻弟的为情所困;新市长与新主席的责任取向,特别在海港公路建设与古城遗址保护关系处置上形成了新的利害冲突……参政而不扰政,献策而不决策,到位而不越位,新的角色与新的责任,都在困扰与考验着主人公的意志品质、胸怀胆略与行为准则。同时也使剧情的发展与推进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剧作者把全剧的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与人物命运都置放在当下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样一个宏大时代背景之下,这就鲜明地烘托出剧作的“当下感”与“在场感”,使观众在观剧时仿佛置身其中,与剧中人物息息相通,命运与共。同样,剧作者所设置的戏剧冲突也是现实而严峻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往往存在着非此即彼的“两难之境”,由于利益驱使而导致的文化损毁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在剧中,如何使关乎海江市经济发展前途的海港公路建设,与有着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布庄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并行不悖,两全其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举措,因此成为全剧思想主旨表现与艺术叙事展开的主线,成为各类人物尽显其品质品位与个性特征的艺术标杆。政协主席许智龙以及他身边的政协委员们,正是在这一涉及重大原则是非的矛盾冲突中,体现出新时代政协的政治使命与精神诉求;那份忠诚,那份执着,那份真善美对假恶丑的顽强对峙,都艺术地活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尊重科学、坚守真理与扬善惩恶的主旋律。
现实政治生活与大众日常生活是水乳交融的。因此现实政治生活题材的作品,要获取超越与创新的时代精神与审美价值,必须改变当下一些所谓官场文学束之高阁、脱离大众日常生活的局限。《政协主席》在艺术表现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故事情景设置与人物活动场景,都贴近当下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政治协商与参政议政也并非都局限在社会高层与政治家之间,而是更多地走向生活现场,直接面对社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剧作家们对典型生活细节的重现,既保证了新时代政协精神面貌的真实呈现,也保证了主人公及其他众多人物身份定位的可信性程度。“政协委员工作室”设立在普通街巷;菜篮子工程的现场办公会安排在员工食堂的普通餐桌上;对农民工子女借读费问题的解决,也就在普通而简陋的学校办公室里……这种贴近不是简单的位置下移,而是将政协官员与普通老百姓的心声紧密相连,所以我们才能在剧中听到群众这样的心灵呼唤:“不管是政府还是政协,都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老百姓的死活你们都要管呀。”这是一份真诚的嘱托,更是一份宝贵的信任,是难能可贵的政协形象的自然树立。主人公许智龙的形象之所以生动感人,除了表现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坦荡胸襟与政治智慧外,还无疑得力于剧作中诸多细节描写的艺术支撑。他安排的有毒素菜的“鸿门宴”令人忍俊不禁;他一怒之下撕毁教育局的封条,让暴晒下的孩子们返回教室,令人痛快淋漓;他和布庄的农民们夜以继日守护古城遗址的情景,又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政协主席,他的一些举动虽然有失常态,甚至有些莽撞,但观众仔细回味,却又有一种莫名的悲哀,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为什么有时竟然这么难呢?剧作者在充分展示新时代进步与成就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悲悯情怀与批评锋芒,无疑提升了这部作品的思想与审美境界。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情动人的。《政协主席》在为我们展示新时代政协工作的庄重与艰难中,又时时让观众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几乎贯穿全剧始终的夏永新寻亲的线索,丰富了剧作的时空含量和情感内涵。从寻亲到投资,从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蹉跎周折,到“相逢一笑泯恩仇”;还有对滑向犯罪边缘的老战友与妻弟的原则争锋与耐心拯救;对在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的非公企业与下岗工人的倾力相助与温情呵护等,都凝聚着主人公许智龙的人性光泽与赤诚之情,体现出新时代政协工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向度。剧中那句铿锵有力的台词“不要忘记政协前面还有‘人民’二字”,以及主题曲《想想心里装着谁》,听后让人情不自禁为之动容。
《安徽日报》2011年1月14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