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何以照亮人生?是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植根于文学与人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文学既是人生的写照,又可以影响人生的命运。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生产与审美领地的文学艺术,不可能是封闭自在的产物,它必然会对社会人生发挥出应有的审美感召与精神引领的功能。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通过特有的文体元素与叙事优势,来诉诸读者的精神、情感与心灵的世界,从而在历史流动的审美视角中表现特定社会关系的真实面目;在合乎人性人情的创作体验中表达时代精神的风云变幻;在既充满个性化又具有普遍性的文学境界里净化与陶冶人的灵魂。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学的无穷魅力就在于它既是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体现者,又是凝聚民族精神、感召与温暖大众人生的精神家园。鲁迅先生早年弃医从文,“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写小说就是要用文学的灯火去照亮那些依然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祥林嫂以及阿Q们的人生世界。巴金先生的《家》唤醒了多少在封建专制下困惑而窒息的年轻人的精神生命;又有多少有识之士正是吟诵着郭沫若先生的《炉中煤》,而投身到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中国的革命洪流中,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同样,在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历史征程中,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新的时代精神的忠诚礼赞与艺术剪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征程,人民群众饱受沧桑的情感经历,在文学审美创造中,演绎为波澜壮阔的社会人生画面,凝聚成撼人魂魄的民族精神力量。新中国的几代读者,正是在《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高山下的花环》与《雷锋之歌》等当代文学的红色经典中获取珍贵的历史记忆,激活崇高与悲壮的英雄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人生的榜样往往来自文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之所以能够赢得中国广大读者的青睐并走向世界,其根本原因就是作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着力发掘本土的审美文化体验,从而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与人生探求。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使莫言的小说跨入了新的文学境界,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新的人生蓝本。
文学的价值是通过文学的阅读来实现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图像艺术对文学的受众挑战与市场挤压已不可避免。但文学的审美功能并没有因此而衰竭,文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动摇。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在表现恢宏绵长的历史画卷与表达丰富细密的人生情感上,具有特殊的叙事功能与审美特长。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文学阅读既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活动,鲜活形象与诗情画意是引领读者进入文学境界的前提。但文学阅读又必然蕴含着读者的理性思索与意义追求。这就使文学除了语言叙事自身形式的独特魅力外,也为读者的审美再创造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空间。这些都是以直观为主要接受特征的影视艺术所难以超越的。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更有可能承载民族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并为包括影视在内的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创造提供文学的基础。所以文学的价值功能是永恒的。《文学照亮人生》中所集选的精品佳作,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文学回忆,它那历久弥新的精神品质,还会永远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
《安徽日报》2013年1月1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