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为写作生涯中的自觉追求,让生活体验与书本知识兼容同构,这是许辉文学创作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收录了作家1996至2011年230余篇读书笔记。阅读对象除了文学作品,还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军事学、地理学、文艺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等。这种阅读经历的形成,既不是简单地顺手拈来,也不是以博学装饰门面。在许辉那里,读书与写书是相辅相成的。他对读书及写读书笔记有这样的感想:“其实,写读书随感真是最难有功利性的。至少,你得看完一部书——一部长篇或一种作品集,才能写出数百字甚至只有一百多字的感想,甚至有时候连合适的感想都暂时写不出来。这种形式是我的文化心愿的一部分,是我绝不会放弃的那块自留地。”把读书当作是一种文化心愿,并且达到期待与渴望的程度,这说明作家的文学审美实践活动是自觉而完整的。优秀的作家是文化的创造者,但创造是不可能在废墟上进行的。所以优秀的作家善于在知识的宝藏中汲取智慧、能量与灵感,从而在历史流动的审美视角中表现特定社会关系的真实面目,在合乎人性人情的创作体验中表达时代精神的风云变幻,在既充满个性化又具有普遍性的文学境界里净化与陶冶灵魂。
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文本阅读是基础,融会贯通是宗旨,实现这一宗旨的必要条件,是阅读与思考的深层互动。在许辉诸多读书随笔中,我们都能清晰地发现他掩卷深思后的思想领悟与情感跳跃。看了哈代的长篇小说《还乡》后,他惊呼“我再也不想回到现代的社会中来了!”而利普斯关于文化人类学的专著《事物的起源》,使他领悟到:“他们离我并不很远,甚至就在我们身边。”在阅读了杨仁敬等翻译的《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后,许辉说:“欧美的现代主义作品更多承继、发展了欧洲的浪漫主义,而其后现代主义作品则更多地承继发展了欧洲的现实主义传统……后现代主义小说时常只是把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分类地陈列出来。”这种表达是从文学实践出发的经验认同,同样具有理性的力量与意义的诉求。
文学作品展示的是社会人生的丰富画面,因此文学家的知识积累也是丰富而多元的。博览群书,集思广益,强调的是阅读与思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许辉把自己的读书喻为“赶集”是颇为生动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都尽收眼底,就是喜欢书海中这万象丛生的世界。读张广远的《世界茶叶地理》,他懂得了包括茶叶在内的有些植物,注定要深深地介入人类生活;读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这本被誉为“绿色经典”的书,他纠结于先发展后治理,还是边发展边治理这样严肃的社会环保话题。可以想见,这种广泛的阅读如果一如既往,必然会激活与拓展作家的生活趣味与审美思维。
作家的阅读与思考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它能为自己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许辉有这样的体验:“在阅读时我们最容易放松并且产生遐想的念头。让我们去珍惜和享受这种无端但却光辉灿烂的遐想,因为我们会收获很多。”遐想既是一种审美享受,也是一种审美创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读书达到遐想灿烂的境界,这说明他是一个冷静的读者,又是一个亢奋的创造者,沉寂或潜伏的文学想象力开始苏醒并逐渐进入活跃状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影视为代表的图像接受对图书阅读的挑战不可避免。但图书阅读的精神引领、知识传授与审美感染的功能并没有因此而衰竭。许辉的《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作为自身阅读与思考的真实记录,将为我们带来宝贵的启迪。
《安徽文学》2013年第7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