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发表于1934年5月《文学》第1卷第1期。

    [2]发表于1931年4月《诗刊》第2期。

    [3]发表于1936年9月30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24期。

    [4]此处为民国纪年,即1936年,下同。

    [5]发表于1931年10月《诗刊》第3期。

    [6]发表于1931年9月《新月诗选》。

    [7]发表于1933年6月《新月》第4卷第7期。

    [8]诗中的第三节据作者修改后的手稿排印。1933年此诗首次发表时第三节的内容与此处不同。

    [9]发表于1948年2月22日《经世日报文艺周刊》第58期。

    [10]发表于1936年1月5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7期。

    [11]发表于1937年3月7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307期。

    [12]发表于1933年3月《新月》第4卷第6期。

    [13]发表于1931年4月《诗刊》第2期。

    [14]发表于1931年4月《诗刊》第2期。

    [15]发表于1936年3月15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10期。

    [16]发表于1936年11月1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41期。

    [17]发表于1936年2月1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39期。

    [18]发表于1931年9月《北斗》创刊号。

    [19]发表于1931年9月《新月诗选》。

    [20]发表于1937年7月《文学杂志》第1卷第4期。

    [21]发表于1939年6月28日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

    [22]发表于1937年1月31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93期。

    [23]发表于1931年9月《新月诗选》。

    [24]发表于1947年5月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25]发表于1933年3月《新月》第4卷第6期。

    [26]发表于1934年2月21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43期。

    [27]此诗据手稿,作者生前并未发表。

    [28]发表于1936年8月30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06期。

    [29]发表于1937年3月1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310期。

    [30]发表于1933年11月18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7期。

    [31]发表于1935年11月8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39期。

    [32]发表于1936年12月13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65期。

    [33]发表于1937年1月《新诗》第4期。

    [34]发表于1936年5月17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46期。

    [35]发表于1936年3月22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14期。

    [36]发表于1936年5月3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38期。

    [37]发表于1936年7月19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82期。

    [38]此九首诗创作于不同时期,首次发表于1948年5月《文学杂志》第2卷第12期,以《病中杂诗》(九首)为诗名。

    [39]发表于1948年5月《文学杂志》第2卷第12期。

    [40]发表于1936年3月15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10期。

    [41]发表于1936年12月《新诗》第3期。

    [42]发表于1937年5月16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336期。

    [43]发表于1948年8月2日《益世报文学周刊》第103期。

    [44]发表于1948年8月2日《益世报文学周刊》第103期。

    [45]发表于1947年1月4日《益世报文学周刊》第22期。

    [46]发表于1948年2月22日《经世日报文艺周刊》第58期。

    [47]发表于1948年2月22日《经世日报文艺周刊》第58期。

    [48]发表于1935年6月《文艺月刊》第7卷第6期。

    [49]此诗发表时间不详。

    [50]发表于1937年1月29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92期。

    [51]发表于1937年4月《新诗》第2卷第1期。

    [52]发表于1934年6月《学文》第1卷第2期。

    [53]发表于1933年9月27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54]发表于1936年4月12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22期。

    [55]原刊1931年12月7日《北平晨报》。

    [56]曼殊斐儿:曼斯菲尔德(1888—1923),英国女作家。

    [57]指梁启超。

    [58]鲍蒂切利:现译为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

    [59]达文骞:现译为达芬奇。

    [60]法兰:现译为罗杰弗莱,英国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和美学家。

    [61]斐德:现译为瓦尔特佩特,英国批评家。

    [62]发表于1934年9月5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99期。

    [63]指明成祖朱棣。

    [64]发表于1935年12月8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56期。

    [65]发表于1936年2月2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86期。

    [66]发表于1939年2月5日《今日评论》第1卷第6期。

    [67]发表于1933年9月23日《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号。

    [68]发表于1934年8月25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96期。

    [69]发表于1936年3月1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02期。

    [70]发表于1946年11月2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71]发表于1936年8月30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06期。

    [72]发表于1931年8月2日北平《晨报副刊据刊》第32期。

    [73]赵元任(1892—1982),江苏武进人,中国语学家及中国语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学之父”。

    [74]余上沅(1897—1970),湖北江陵人,中国戏剧教育家、理论家。

    [75]发表于1952年10月15日北平《新观察》第11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