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立后,看你怎么去做大-放弃更大的规模,选择更多的利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盲目追求规模,忽视了盈利,公司就会随波逐流,失去商机。有舍才有得,放弃更大的规模,优化公司结构,集中资源做优势产业,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利润。

    1.追求规模,但不忽视赢利能力

    小公司做强以后,就会开始追求做大,进行规模扩张,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要想成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的公司,就必须在“做大”的同时保证“做强”的战略优胜。那么,怎样才能跨过“赢利能力”这道坎儿呢?

    (1)重整结构,杜绝分散。

    解决公司在产业、布局和管理等方面的分散情况,把公司的资源重新整合,结构紧凑,杜绝分散,集中精力做大事,把公司做强。

    (2)产品专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个公司必须有自己的主业,才能确立自己在市场上应有的地位。优化生产,适时投入,加快科技创新,突出核心业务,做优做强主业,是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

    【做大做强之道】公司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不能忽视赢利能力,“大而不强”,盈利水平不高,必然失去竞争力,也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扩大规模未必增加利润

    尽管规模是重要的公司竞争力,但不能一味追求做大,而忽略了经营的根本目的:讲究利润和规模效益。

    与大公司不同,小公司规模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什么好处。扩大规模未必能增加利润,“规模”与“效益”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

    许多公司片面追求规模扩张,但是经济效益却并不如意。市场上,每天都有许多公司在扩张中倒下来,这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盲目扩大规模未必增加利润,甚至还会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做大做强之道】“规模”与“利润”的关系不是同步发生的,扩大公司规模未必会增加利润。老板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学会把公司规模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把公司做强增加收益。

    3.快鱼吃慢鱼,领先者最强

    目前商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现在则是“快鱼吃慢鱼,慢鱼被淘汰”。在强手如云、人才济济的商战中,是力量的角逐、智慧的比拼,更是速度的较量。

    与大公司相比,小公司的特点是规模小,反应速度快;因此,小公司要善于抓住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就像猛兽下山一样迅速采取行动。许多大公司对市场行情、信息了如指掌,对市场预测也深思熟虑,但是由于组织决策环节繁琐,战略决断时犹豫不决,结果贻误了商机,失去了许多发展机会。

    步入十倍速的竞争时代,市场竞争早已不局限于小范围的争夺。竞争的边界日渐打破,商场变成了商海。面对“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挑战,小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果断出击、灵活经营、先人一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无人竞争”的差异化市场,取得令大公司羡慕的业绩。

    【做大做强之道】公司规模的大小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领先者。老板要坚持这样一个观念:商业竞争究竟鹿死谁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速度,在方向、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速度与力量成正比。

    4.小本生意重在周转速度快

    在商品过剩、现金为王的今天,最重要的经营手段就是在产品更新换代之前“快速出手,多多出手”。提高周转率,“转=赚”,这是竞争时代最重要的商业特征。“赚=转”,是越来越多的暴富者遵循的商业准则。

    老板必须为改变资金链和商品的周转率而有所作为。目前,降低库存率,追求“零库存”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经营理念。

    “零库存”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甚至可以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就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大大降低公司的运作成本,无形中提高了小公司的竞争力。

    【做大做强之道】提升周转的速度,实现资金快速回笼,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利润。这样做比片面追求经营规模要明智,更现实。

    5.抓住小商机创造大财富

    与大公司相比,小公司因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不容易抓住那些大的商机。然而,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反之亦然。小公司虽然不具备大公司的优势,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却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从而在大公司不能涉足的领域有一番作为。

    一般来说,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战略方向,对于较小的项目和盈利,大公司一般不会考虑,甚至不屑于去做。这恰恰给小公司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小公司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够从基层中抓住小商机,通过灵活经营创造了大财富,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从这一点来看,小公司只要善于捕捉小商机,发现背后隐藏的大财富,就一定能让自己变“强”。

    【做大做强之道】小公司的老板不必艳羡大公司的日进斗金,而是要锻炼自己捕捉商机的能力,善于从小商机中创造大财富。

    6.慎重对待“多元化”

    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里面有一条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做企业也是这样,要慎重对待多元化。

    一个企业不是产品越多越好,也不是产品型号越多越好。将主打产品做强做大就可以,产品能少一个就少一个。少的目的就是把精力、人力、物力、财力,都聚焦到一点上去,把产品做专业做精细。

    企业必须在这个行业里面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长久生存。如果搞多元化,公司就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多元化伴随来的是规模扩大,成本增加,产品增多,但是市场容量是有限的,这样一来,竞争激烈,产品积压,利润收不回来还会损失公司利益,得不偿失。

    【做大做强之道】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作为领导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大舍大得的气魄,慎重对待“多元化”,不要走进产品“只多不精”的怪圈。

    7.标准为小公司创造大效益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讲求制度、标准的设计。小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要遵循外在的标准,还要善于制定内在的行业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许多小公司的老板已经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并努力成为行业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现实的残酷竞争让他们看到,忽视标准管理和标准制定会在市场上栽跟头。事实上,标准不仅可以为公司创造效益,还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致力于公司标准化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工作,提高员工标准化意识,引导公司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做大做强之道】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者,要重视“标准”,更要关注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在公司内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生产,满足消费者对更安全和质量要求更高的产品的巨大需求。

    8.面向10%的市场,占据100%的份额

    经济常识告诉我们:市场领先者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老板面对市场竞争,总是患得患失,不愿放弃任何一块市场。他们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往往什么也不能做好,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在进行市场细分时,一定要勇于丢掉那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善于面向10%的市场,并努力在其中占据100%的份额。这才是小公司成为领先者的秘诀。

    对小公司来说,把自己面向的市场界定得更加狭窄,这样会使我们的目标更集中,在执行中更能集中精力,也就更能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

    所谓“大舍”才能“大得”,要成为市场领先者并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规模较小的公司要善于取市场之精华,寻求增长更加迅速、发展更加旺盛的细分市场,在这里有一番作为。

    【做大做强之道】在细分市场的时候,要聚焦于更加狭窄的目标,集中力量加大投入,而不是零落地分散到每一处,这样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市场领先者。

    9.别让公司被欲望撑死

    有些公司经常把经营不利的局面,归咎于产品花色太少,因此他们把营销方案建立在不断增加产品花色上。殊不知,过多的花色品种,不仅增加了产品库存压力,挤占了有限的资源,而且使得自己不能在任何一个花色品种上突出并占据优势。

    其次,花色过多会使消费者混淆,陷入选择的难题。产品品种越多,顾客想要的某种品种脱销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不仅造成客户流失,而且造成某种假象,使产品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很多小公司意识不到这一点,盲目进行多元化,结果造成优势资源的分散,导致公司的竞争优势快速瓦解,失去了生命力。事实上,当公司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决不能盲目的多元化,即使是那些大型公司也应该在有限的多元化上追求专业化。

    【做大做强之道】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曾经这样告诫那些盲目把公司做大的老板:“别让公司被欲望撑死。”市场经济给公司带来无限的诱惑,欲望在膨胀,但是资金却消化不了。在多元化的基础上要坚持专业化,公司才能有持久的竞争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