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淮河-蚌埠:怀洪丰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金萍 建华

    引子

    公元2003年9月13日上午,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安徽省怀远县涡河和淮河交汇处,涡河左岸的何巷闸。

    金风飒飒,彩旗猎猎,锣鼓喧天,鞭炮动地,人头攒动,欢声如雷。

    何巷闸由分洪闸与船闸组成,两闸面南一线排开,高耸在一座南北走向的分流岛上,分流岛的上游端(南端)有一块阔约2400平方米的矩形台地,安徽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正在这里举行怀洪新河竣工后的纪念性标志建筑——怀洪丰碑落成典礼。是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设想、动议、规划、设计、调整,其间又历时31年的断续施工,至最后经过12年的连续施工建设,被列为19项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之一,后来被提升到淮河防洪体系建设层面的怀洪新河终于竣工,并在2003年竣工的当年就紧急启用分流淮干洪水,在抵御淮河特大洪涝灾害中发挥了巨大关键作用。新河横空出世,力挽狂澜,直接将淮河抵御特大洪涝灾害的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新河彪炳史册,功垂千秋,在新中国治淮历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峨丰碑。

    落成典礼上,但见巍峨的怀洪丰碑在高耸平坦的台地中央矗立,怀洪丰碑总高度为17米,其中碑身高13米,底座高4米,碑底座另又坐落在6层阶梯状的矩形台基上,尽显碑的巍峨高耸与稳重鼎立。怀洪丰碑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镶有“安徽水徽”标志、“大禹治水”图案和“1991—2003”字样等;碑底座四周墙体镶着黑色大理石面板,正面所题“怀洪丰碑”四个镏金大字在金秋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背面镌刻碑文,整座怀洪丰碑古朴庄严巍峨厚重。

    在宽阔台地的边缘,环绕着苍翠欲滴的景观植物、娇艳的花卉和浓密的灌木丛,像卫士一样簇拥拱卫着怀洪丰碑,而怀洪丰碑又与远处雄伟傲立的何巷闸桥相互映照,在蓝天白云下更显典雅庄重,蔚为壮观。

    怀洪丰碑碑文曰:“淮河东流,千秋不竭之恩泽;淮水滚滚,百世难锁之洪魔。辛未淮澜惊天,治淮水落策定,怀洪新河应运而生。河流跨皖苏两省,西至安徽怀远,东至江苏洪泽,故名怀洪工程。历时一十二载,起于辛未洪水,竣于癸未新天,谓之跨世纪。新河起符怀,走澥香,串沱湖,切峰山,入洪泽,蜿蜒一百二十七千米;奔腾东去,减淮干压力,分淮河洪水二千,消两岸涝灾;沿途之水,吞而吐之,集四千七百流量,洪涝之水畅然下泻。堤坝逶迤,闸桥巍峨,大地呈一条新河,人间添春色一片。河水似镜,映出多少烈日寒风,霜雨冰雪;大坝如铁,铸进多少汗水心血,日月星辰。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是怀洪之精神;无怨无悔,百折不挠,是新河之神韵;青丝成白发,劳苦作逍遥,几代人孜孜奉献千秋业,煌煌奠定。勒碑志之,淮澜永安。公元二千零三年八月立。”(五河县傅强撰文)

    怀洪铸鼎,长淮安澜。这是怀洪新河建设的丰碑,更是治理淮河的丰碑。那么,怀洪新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她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她又与淮河有着怎样的血脉相连呢?时间,让我们还是从2003年的窗口进入,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年间波澜壮阔的治淮大剧和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历程。

    第一篇 铸鼎怀洪

    天降洪水

    七月流火。

    大雨滂沱。

    2003年仲夏的淮河流域疯狂演绎着梅雨季节的水深火热。

    气象显示当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并持续控制江南、华南的大部分地区,同时,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冷暖空气在江淮和黄淮地区交汇,锋面固执地稳定在淮河流域上空且长久不移不离不弃,昭示着淮河流域极可能出现特大降雨。

    极端天气如期而至。

    极端降水恣意汪洋。

    6月20日至7月21日,淮河流域迎来一个典型的梅雨季节:一是全流域连续普降暴雨,时间集中、强度大、范围广。最大30天平均降雨量为465毫米,比1991年相应雨量偏多20%,其中暴雨中心安徽金寨前畈站降雨量达946毫米;二是干支流洪水并发,暴雨洪水组合恶劣,上游洪水与支流洪水和区间来水遭遇并在淮河干流叠加,暴雨移动路径与洪水走向一致,全流域最大30天降雨总量为898亿立方米,远远大于1991年最大30天降雨总量739亿立方米;三是洪水涨势猛、水位高、洪量大、持续时间长,其中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下河段洪峰流量全线超过1991年大水的最大流量;四是整个雨季分6次特大集中降雨过程和3次特大洪峰过程,第一次特大洪峰为6月底至7月上旬,第二次为7月上中旬,第三次为7月下旬,三次洪峰一次比一次来势迅猛,洪峰间歇期短、延续时间长,给新中国防洪抗灾史上带来又一次典型的炼狱考验。

    滔天洪水恣意三叠,这就是梅雨季节淮河的个性。

    较之历史洪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淮干第一次洪峰开始演绎。

    2003年6月28日,淮河干支流洪水水位均超过警戒水位,最高的超警戒水位3.02米,淮河干流第一次洪峰形成,其中位于中上游交界处的王家坝闸上水位于7月2日超过保证水位0.42米,王家坝闸自1991年蓄洪以来不得不再次开闸泄洪……

    大雨滂沱,洪峰难遏。

    由于洪峰延绵不断向下涌移,王家坝以下干流洪水正以每24小时上涨1米以上的速度次第强势抬升。洪水漫山遍野,湍流聚溢,滚滚而下,泻势难挡,致千里淮河奔如龙蟒,姿态万千,洪波涌动,首尾峰连,惊涛拍堤,浊浪滔天,洪峰历时7天仍未见息涨迹象。

    梅雨季节电闪雷鸣石破天惊,冷暖空气强势交汇大雨倾盆,暴雨洪水同一走向助纣为虐,干流支流洪峰叠加险象环生……

    水火无情,险情铺天盖地!

    蓄拦削泄,应急多措并举!

    上游干支流数十座水库次第关闸蓄水尽最大库容拦洪削峰——淮干洪峰势头依旧不减!

    沿淮上中游行蓄洪区和围堰、湖泊、洼地相继启用,开闸或炸坝引水、行洪、蓄洪、滞洪——淮干洪峰不降反升!

    天苍苍,水茫茫,野之上,皆洪荒,混沌迷蒙笼罩下的淮河流域仿佛一夜之间退回到蛮荒时代。

    淮河上、中、下游三段基本对应的是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的大多数支流和洪汝河、涡河等几条较大的支流基本汇聚在中游,像梳篦一样密集汇入淮河干流,中游重要城市阜阳、亳州、凤台、淮南、淮北、蚌埠、凤阳、明光、滁州以及淮北大堤内数千万亩良田、数千万人口,京沪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阜(阳)淮(南)铁路,蚌(埠)淮(南)铁路等,都面临着不断上涨的洪水的巨大威胁。此时,位于淮河中游荆涂山峡出口处的蚌埠闸,其闸上水位与闸下吴家渡水位几乎持平,宽阔的河面激流涌泻,浪头翻滚,水漫两岸堤腰,浪击坝身。淮河南大堤是拱卫蚌埠的城市圈堤,北大堤即为戍守广袤淮北大平原的安全屏障,京沪铁路淮河大铁桥横跨两堤之间,而淮河波涛正围浸着壮硕的桥墩迅速向上攀缘,一点点地接近淮河大铁桥底座钢梁……

    淮北大堤危急!

    蚌埠圈堤危急!

    京沪铁路危急!

    蚌埠上下沿淮城市告急!

    1950、1954、1991、1997年历次特大洪灾历历在目,溃坝、决堤、树倒、房塌、城淹、田毁,痛苦不堪回首!

    1000公里长的淮河干流,数百条大小支流,27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养育着5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1.65亿人口2亿亩耕地,难道淮河的洪灾还要循环往复,悲剧重演如故?

    防大汛、抗巨灾,治淮的良策到底在哪里?

    砥柱中流

    淮河6—9月为汛期,强降雨频发,降水量集中,若全流域同时发生强降雨,上游段千山挂瀑,万壑湍急,湍聚之水激荡而下,气势如虹,一泻千丈,万马奔腾,常常是隆声乍起之时已见洪流滚滚之势,铺天盖地,直抵中游。淮河河道总体呈西高东低走势,河源高而尾闾低,但中游和下游地面坡降极缓,河道几乎没有落差,排泄不畅,加之洪泽湖受黄河夺淮影响,湖底淤塞,底程高抬约为海10米,甚至高于上游百公里之外的蚌埠淮河闸的底板高程,产生倒坡降,致淮河干流河道形成上游高、中游凹、下游翘的船形状。每至雨大水急,浩大水势从上游瀑降中游后,中下游洪水不仅出路不畅而且产生顶托现象,水满而溢,极易出现淮河干支流围堰漫堤,洪水垮坝,甚至出现全流域溃堤受淹之险情,淮河洪涝之灾,根于此矣。

    淮河水患,中游最盛——怀洪新河即为解决中游“肠梗阻”而建,她与另外18项治淮重点工程上下贯通、左右关联,或蓄、或泄、或滞、或分、或引、或送、或排、或灌,蓄泄并举,旱涝兼治,达到全面彻底治理淮河洪涝旱灾、服务民生和国家经济建设之宏伟目标。

    面对2003年淮河第一次洪峰大举压境、险象环生、危害突显、巨灾将致的严峻态势,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在做好蚌埠闸以下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鲍集圩等行洪区行洪准备的同时,决定动用手中的王牌应对急难险情——先行启用怀洪新河分洪!

    这是一个艰难的、关键的、必需的,且充满期待的抉择!

    作为淮河中游一项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怀洪新河工程的主要任务:一是接力茨淮新河在汛期分泄淮河中游干流洪水,最大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二是扩大排泄漴潼河水系1.2万平方公里平原涝水的通道和出路,入洪泽湖最大流量4710立方米每秒(包括分洪流量);三是灌溉、引水、输水、供水、航运、水产、林业、湿地、生态兼顾。怀洪新河西起涡河下游左岸安徽省怀远县何巷,东入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洪泽湖支汊溧河洼,干流总长125公里,其中安徽段95公里,江苏段30公里。

    怀洪新河工程于1991年淮河流域大水后复工续建,历时12年艰苦施工,于2003年汛期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艰难的抉择就在于:2003年淮河汛期到来时,怀洪新河刚刚基本建成,正在进行河道、堤坝、闸桥、穿堤涵闸等主体工程及30个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如:何巷枢纽(含分洪闸与船闸)、新胡洼闸、老胡洼闸、四方湖引河闸、西坝口闸、山西庄闸、穿堤涵闸和安徽境内影响处理工程,澥香河段、浍沱河段和安徽境内管理设施工程等正在或刚刚通过竣工验收;而江苏境内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顶着2003年梅雨季节的滂沱大雨,抢在淮河洪峰形成之时,于6月28日刚刚基本完工(江苏境内怀洪新河入洪泽湖30公里河道及堤防工程此前已完成)。此时,怀洪新河全线竣工验收工作尚未进行,突然面临紧急分洪任务且可能是满负荷运行,每个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大家默默念着——怀洪新河,你真的能砥柱中流,做好天降大任于斯的担当和准备了吗?

    形势危急,时不我待。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好钢总会显示在刀刃上,况且怀洪新河工程在逐个单项工程验收时不仅全部合格,而且优良工程率接近70%!

    鉴于梅雨季节伊始淮河即形成洪峰且势头迅猛,为确保后续洪峰过程和整个汛期淮河安然度汛,国家水利部决定从6月28日开始,在防洪中组织开展怀洪新河全线工程通水阶段工作检查,并要求怀洪新河相机承担分洪任务——这意味着怀洪新河在没有经过分洪操作试运行验证前,在全线尚未正式竣工验收的状态下,在洪峰威逼、险象环生的恶劣环境里,将要一步到位、不容闪失地承担分洪削峰、降低淮干中游洪峰水位、确保沿淮城市和淮北大堤安全的重任。

    暴雨如瀑,洪水水位还在节节攀升。2003年7月1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电令安徽省和淮河防汛总指挥部,要加强洪水调度,尽可能为淮河干流错峰。

    7月2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明电通知蚌埠市防指和安徽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做好怀洪新河分洪的准备。

    7月4日凌晨2时,省防汛指挥部下达了4日上午10时整开始分洪的正式通知。

    分洪在即,考验将临。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一切都应该水到渠成!

    其实,不光是省怀管局,蚌埠市暨市辖三县、安徽省暨皖北地区、全淮河流域、淮委、水利部,直至国务院、党中央,都在关注着淮河的水情,紧盯着淮河中游左岸蚌埠市至洪泽湖之间新开出的那一条分洪通道,聚焦着矗立在涡河入淮口附近的何巷闸。众望所归之地,众盼所成之时,新中国的治淮建设者们早已坚定地拍起胸膛——大胆地开启、从容地接纳、放心地运行。怀洪新河——淮畔儿女期待你,怀洪新河工程建设者相信你,全国人民祝福你!

    分洪安澜

    7月4日凌晨。

    位于蚌埠市怀远县涡河入淮口左侧的何巷分洪闸枢纽工程,雄伟肃穆地傲立在彻夜未停的滂沱大雨中,长长的闸身静静地横卧在怀洪新河的分洪口处。闸上,滔滔洪峰一浪高过一浪地撞击着闸身和呈喇叭口状向南敞开的引河堤坝,在西接涡河湍急来水和东连淮河闸上顶托而来的茫茫洪水形成的巨大宽展的扇形河面上,已分辨不出淮河、涡河河道交汇的形状,涡河右堤和淮河左堤相连处早已淹没入烟雨浩渺之中,远方的楼宇、荆涂二山连绵的群峰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散舟、沙渚和孤岛,漾漾地隐现在波浪起伏的洪涛里。

    淮河洪水如果能在此处分流,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淮河蚌埠闸以下干流下泄流量,降低下游河床水位,还可以迅速导排上游干流来水,削减上游洪峰,解除沿淮城市防洪压力,确保淮北大堤安全。

    淮河洪峰还在继续上涨,洪灾的阴影在人们心中加重着,动用怀洪新河分洪虽迫在眉睫,但更至为关键:何巷闸开,成则铸鼎,彪炳史册;败则酿灾,遗患无穷。大河安澜,在此一举!

    上午8时许,暴雨骤减,转为淅淅沥沥的小雨。省怀管局的领导已经连夜带领机关部门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赶到这里,再次检查启闭设备、卷扬机、闸门、电路、通信设施和操作流程,巡视闸坝河道安全;何巷闸管理处管理人员还在沿何巷闸桥面两侧石栏上安插系好彩旗,沿闸身拉起横幅,营造隆重开闸分洪氛围。少顷,中央电视台、安徽省电视台、蚌埠市电视台和《解放日报》《安徽日报》《蚌埠日报》等省市各大新闻媒体记者争相云集何巷闸,等待治淮历史上翻开崭新篇章时刻的到来,记录这举足轻重、激动人心的瞬间,留取光彩照人、激励后世的影像,憧憬怀洪丰碑的辉煌。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2003年7月4日上午10时整。

    新中国治淮史上一个铸鼎的日子。

    分洪仪式现场,安徽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淮委、省水利厅、蚌埠市的领导面南向着闸上洪峰方向一字排开,静静肃立在微雨中,记者手里的闪光灯频频闪亮。在风声、雨声、波涛声的伴奏下,省政府副秘书长王首萌手持安徽省防指皖汛令(2003)02号《关于何巷分洪闸首次开闸分洪的命令》文件,卡住时间的秒点,铿锵有力地宣布:何巷分洪闸正式开闸分洪!

    随着淮河防汛总指挥部一声令下,何巷分洪闸中间一孔闸门徐徐开启,瞬间,一条巨大的龙头水柱从闸下腾空蹿出,溅起数十米高的水头,轰鸣震天,涛声如雷……

    此时,何巷闸闸上水位22.39米,闸下水位18.23米,落差4.16米;淮干吴家渡水位21.53米,较前一天疯涨了1.55米,超警戒水位1.23米。

    闸门在洞开,水流在扩大,势头在增强。一孔、二孔、三孔……14孔闸门次第全部打开,滚滚洪峰你争我抢,顺着巍峨闸桥下洞开的孔门急速涌出,并瞬间在孔门一线结成一排排隆起浑白浪花的潮头,前赴后继、翻滚咆哮着向下游滚去。洪水瞬间挤挤搡搡地涨满闸下100多米宽的泄洪道并快速向前滚动推进延伸,直到融入远方浑然一体的天水相交之中……

    在开启何巷闸分洪的同时,位于下游固镇的胡洼闸、五河的西坝口闸也先后打开闸门,125公里长的怀洪新河干流河道,像一条巨蟒静静地俯卧于沿淮淮北平原。她河槽浚深,河床宽阔,沿途串起四方湖、澥河洼、浍河九湾口、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任由洪峰尽情奔泻畅通无阻。洪峰所到之处河满洼平湖阔,一条水道,一方水土,一片水乡泽国。

    在何巷闸开启正式分洪之时,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时宣布:从7月4日中午12时起,安徽淮河进入紧急防汛期……

    次日凌晨,怀洪新河完成全线安全过洪,最大分洪流量达1300立方米每秒。次日上午,淮河蚌埠闸上水文监测和闸下吴家渡水文监测同时传来喜讯:两处水位一夜之间陡降0.5米,洪峰势头还在缓慢向下萎缩!至此,蚌埠闸以下淮河干流各行洪区都长长地舒出一口气。稍后,蚌埠以上沿淮城市次第传来喜讯:淮河洪峰沿溯流方向正依次削减(当日怀远荆山湖行洪对淮干上游削峰亦有很大帮助)!

    淮北大堤安然无恙!

    蚌埠圈堤固若金汤!

    京沪铁路运行通畅!

    蚌埠上下沿淮城市防汛工作回归正常!

    此次分洪至7月7日24时结束,为第一阶段分洪,共历时4天,淮干洪水基本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怀洪新河首次第一阶段分泄淮河干流洪水取得理想的分洪削峰效果!更为重大的意义是——淮河由此具备了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灾能力!

    短暂的2天间歇,7月上中旬和7月下旬,淮河流域又接连发生两次大的洪水过程,其中安徽境内共有17条河流超警戒水位,10条河流超保证水位,但关键时刻怀洪新河又实施两个阶段相机分洪,最大分洪流量超出第一阶段峰值,达1540立方米每秒,使淮干中游洪峰在接近、达到或刚超保证水位时,就被怀洪新河分洪所削减并逐渐回落。确保了淮河安全度汛,淮河流域“大雨大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7月27日21时,淮河流域洪水进入衰减期,根据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命令,何巷闸关闸停止分洪,怀洪新河首次分洪结束。首次分洪启于7月4日10时,终于7月27日21时,期间分洪时间共20天,437个小时,分泄淮河干流洪水16.7亿立方米,同时还排除漴潼河流域内涝洪水40亿立方米。怀洪新河建成伊始即精彩亮相,华丽转身,在沿淮淮北平原映衬出秀美的倩影,划出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怀洪铸鼎,长淮至此安澜。

    第二篇 怀洪记忆

    奠基漴潼

    新河诞生,为母分忧。怀洪新河是淮河贤淑孝顺的女儿河,是婆娑美丽的仙女河!

    怀洪新河很年轻,从她的诞生至今只有14年,二七芳龄,曼妙轻盈,正是少女的青春。她天生丽质、天女下凡,一踏上沿淮淮北大平原,就成就了经天纬地的壮举;她轻轻地广袖一舒,滔滔洪峰即顺从地从淮河左分,涡左下汊,争先恐后地钻何巷、进符怀,先于新庄桥下纳北淝河、牵手四方湖,再迎澥河于湖洼、穿新马桥公路铁路桥后豁然阔展澥河洼身姿,再接浍河于九湾口、通香涧湖漫连成浩瀚水面,继而过新浍河、串浍沱、并漴潼河、聚天井湖、劈峰山、开窑河、切双沟分两汊,一汊沿双沟引河直入洪泽湖溧河洼,另一汊携手老淮河故道南下,通过下草湾切岭引河,涌入溧河洼,完成入湖通江达海之旅。同时,接力茨淮新河将淮河中游上下500公里河道化险为夷,还淮河干流一泓平波通衢。

    怀洪新河流域划淮河中游以北、涡河左岸以东、新濉河与新汴河以南、洪泽湖以西的一大片风水宝地,沿途纳北淝河、澥河、浍河、沱河、新北沱河、唐河、石梁河等7条支流作为自己的网系,形成1.2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

    怀洪新河诞生得很艰难,41年怀胎,12年分娩。怀洪丰碑的奠基礼应该溯源到66年前的大规模综合整治疏浚开挖漴潼河水系,即从1951至1954年开始建设的五河内外水分流工程,这既是漴潼河水系的诞生时间,也是怀洪新河生命的起点。当时,漴潼河是两条不同的河流,一条叫漴河,一条叫潼河,分别由安徽五河西北、泗县南关两个地方出发,经天岗湖、峰山、泗河进入洪泽湖。由于这两条河流河道狭窄底浅,无堤坝筑防,一遇汛期洪水就漫出河堤,给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1951年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题词发表后,当年10月,宿县专区治淮委员会组织32.42万民工从固镇香涧湖向下开始,由西向东经五河北关切截漴河,出北店孜,开十字岗,往东切截潼河,串天井湖,劈峰山,拓窑河,疏浚老淮河故道,切下草湾岗地,入洪泽湖溧河洼,漴河潼河两河相接形成淙潼河干流,并最终形成漴潼河独立水系,向东直接流入洪泽湖。此次开挖漴潼河主要是为了与淮河外水分流,独立排泄香涧湖等五河城乡内水,免除五河渍涝灾害,其中涉及从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重建到组织民工开挖疏浚整治河道100多公里,工程十分浩大。

    1951到1954年的整治漴潼河水系,应该永远值得宿县、盱眙、嘉山、灵璧、泗县、五河、睢宁、泗洪等县民工及施工占用地农民骄傲,那是新中国大规模治淮的开端工程之一,也是后来直接纳入怀洪新河尾闾段的工程体系,既是怀洪新河的奠基大作,又是怀洪丰碑的开篇之作。他们的奉献、牺牲、辛苦、功德理应永载丰碑史册,铸成治淮坚韧不屈、战天斗地、百折不挠、誓夺胜利的精神力量光照千秋,续写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新篇章。

    这是一组征地拆迁的历史镜头:在当年漴潼河北岸,沿河几十个村庄的大部分土地都被政府征用了,但村民们毫无怨言,慷慨承受征地带给他们的损失。当时旗杆村有个叫张元业的,现年已经86岁了,我们采访他时他的身体还很硬朗,他特别给我们谈到他的父亲对待征用土地的开朗态度。张元业的父亲对下通知的干部说:“我们住在这里,常年遭受漴河、潼河这两条河的罪,现在政府想治理好这两条河流,征用一点土地,别说给赔偿,就是不给,我们也应该支持工作的。”那时还没有人民公社化,土改后农民刚刚分到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有土地就意味着没有饭吃。张元业父亲说出的话很有代表性,是长期受到水患灾害影响的沿淮人民迫切盼望治水的朴素感情的真实写照。

    确实,从东到西,河道干支流两岸,上百公里的挖河战线,所有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搬迁的农户,对待上面的征用搬迁要求都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前窑东边的窑河渔民,数十户人家几百口人,本来以渔业为生过得自由自在,为了配合疏通从前窑到下草湾河道,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一夜之间整体从窑河边上消失了。他们沿窑河西行数十里,到了现在的安徽境内落户,由于那儿住的全是渔民,当地的人们就给那个村庄起名叫渔民村。

    其实,沿淮农民的牺牲一直是伴着怀洪新河的建设进程的。在怀洪新河续建的1994年11月,治淮指挥部对漴潼河实施河身拓宽工程,猴嘴村再次被征用土地,村民们一时来不及安置,只得将家从河边搬到北峰山坡上,搭的是简易帐篷。有天夜里朔风紧吹,雨雪霏霏,村民们遮风挡雨的帐篷全部被刮走,人们的铺盖也全被雨雪打湿了,对于突降的灾难,大人们还能咬牙忍受,小孩子则吓得钻到大人怀里哇哇大哭。猴嘴村村民吴乐荣说,那天晚上他老伴因生病到闺女家去了,他独自一人睡在湿寒的草铺上,到第二天二儿媳来喊他回家吃饭时,才发现他已经冻得说不出话了。后来,指挥部紧急调拨物资安置居住,发了棉衣被子,才帮助村民们安全度过寒冬。

    留在施工现场的许多失地失家的农民,他们中大部分青壮年都积极加入挖河队伍中,旗杆村张元业家土地被征用后,20岁刚出头的他立即报名到老龙潭抬大土去了。

    衣食住行

    走读怀洪新河是一次与老百姓亲密接触的机会,沿途我们采访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向我们叙说了许多当年工地苦战的情景。当初物资极度贫乏,民工们的生活十分艰苦,粗食杂粮能吃饱就很不错了,干的是体力活,身体透支大,只有山芋面饼、高粱面稀饭为主食。吃饭时,大家捧着一块山芋面饼,蹲在马头庵门前的场地上,就着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喝一口灰红色照人影的高粱面稀饭,饥饿时刻缠着每一个人。40.72公里长的漴潼河干流两岸每天都上演着风餐露宿的故事,对食物莫大的渴求成为民工们的共同本能。住在旗杆村的睢宁、泗县的民工们,他们从家里运来的胡萝卜惨遭冻害,全都被冻得流黄水儿,即使这样的胡萝卜也舍不得扔掉,他们吃了流黄水的胡萝卜就拉起了肚子,宿县专区治淮指挥部在曹庄设立的民工医院每天都要住进几十个病号。从曹庄到旗杆村有三四里地,拉肚子的民工手捂肚子翻过河堤,挪进设立在旗杆村东头的指挥部,向端坐在那里的值班领导说我肚子疼,需要治疗,值班的领导对前来就诊的民工基本上都开了绿灯。入院治疗的民工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沉重的土石方任务带来的身体压力,但他们许多人反倒感觉精神空虚并伴有焦急情绪,他们已经习惯了挖河工地上热火朝天的生活,恋上了那个临时集体的温暖。很多人症状稍有缓解,便急匆匆地返回工地,连呼带喊地向领队报告,找寻工友和搭档,欢歌笑语地融入挖河中。怀远县有一位民工连续发高烧烧到39摄氏度,被干部强行送进曹庄民工医院,但他吃了两粒药,带上备服药又返回河工工地。在他心中,扒大河永远比养病重要,他最渴望河堤早一天完工,那样他的家乡就不会遭受水淹了。

    衣食住行,缺一不行。在怀洪新河工地,别说衣被,就是小小的鞋子对民工们来说,都是头等大事。顶风冒雪抬大土的民工们可以不穿棉袄,有粗布单褂都能干得汗流浃背,但是不能没有一双合脚的鞋子。亲历过峰山切岭的人都能深刻体会到鞋子对脚的重要性。那时,民工施工时穿的都是草鞋,当地人叫作草窝子,它的材料是当地野生野长的杂草。这种鞋,一是廉价和货源充足,糟蹋了不心疼;二是穿起来方便。但是,草鞋不经穿,再好的草鞋在泥土里干重活,穿不了几天就自动散了,并且还很硌脚,特别是与草茎接触较多的地方多会磨破。由于连天施工无法休息和专门保护,民工们只好扯点软草填在草窝子里面,象征性地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时间长了整日沤在烂泥里的烂脚会皮开肉绽,有的伤口深达脚骨流着坏水,疼痛难忍。但奇怪的是,他们不仅挺过来了,而且一直坚持到施工期结束。

    顽强啊——治淮的民工!

    穿的是草鞋,住的也是茅棚草庵。一间茅草庵住着十几个民工,大家打个通铺,中间留条窄窄的过道,上面悬着一盏提灯供夜晚照明,盖的棉袄顾头不顾腚,冷风吹起时,满草庵透风寒冷,大家只好相互挤在一起共同焐暖御寒。就这样,在衣被不遮体的情况下过度劳累的民工们照样睡得很安稳香甜。尽管后来生活居住条件逐步改善,有了稍微厚些的大被子,茅草庵遮风挡雨御寒的功能明显增强,但民工们在茅草庵一起打通铺的习惯却一直没有改变。

    茅草庵——成为民工遮风挡雨、抵御严寒、睡觉休息、恢复体力、休闲娱乐、交流感情的温馨而又依恋的家。

    当年的民工,如今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说着这些艰苦岁月里的往事,就像回忆着别人的事情,那样的云淡风轻。

    时代锻造英雄,英雄来自人民。怀洪新河的史册上,广大建设者们用汗水、泪水、血水,铸造了一部群英谱。

    续建典礼

    真正意义上的怀洪新河是从1972年5月江苏省泗洪县双沟公路桥开工开始的,至2003年汛前怀洪新河基本完成止,时间跨度31年。这期间,怀洪新河施工建设17年,停缓建14年,其中绝大部分工程项目是在1991年11月,水利部批准怀洪新河续建复工之后完成的,包括干流河道、堤坝、桥闸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漴潼河干流拓宽浚深,还开挖四方湖引河,使北淝河直入怀洪新河(符怀新河段);开挖香沱引河,使香涧湖、沱湖两湖沟通,并开挖新开沱河,扩大沱湖出口入漴潼河。随着怀洪新河各项工程逐项完成,漴潼河水系逐渐演变过渡成怀洪新河水系。

    2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怀洪新河续建复工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记忆,我们还是复原些许历史的重要影像吧!

    1991年11月13日,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总指挥部向各地指挥部发出通知,决定11月16日在固镇县新马桥澥河洼工地举行怀洪新河工程开工典礼,并要求各地指挥部以开工典礼为起点,抓紧组织民工全线上工。

    号令一下,沿淮淮北广袤的大平原上瞬间沸腾了,一个个村庄人欢马叫,一条条公路洪流奔涌,一支支队伍号声震天,一杆杆红旗直指怀洪。

    号令下达之日,沿淮淮北的灵璧县、泗县、宿县、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和沿淮城市蚌埠市、滁州市等10多个地市县(区)都行动起来了,在前期做好出工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迅速组织民工、整理工具、安排车辆、携带炊具、备足粮食、完善保障;各地市县都以村、乡、县(区)为单位,将民工编成民兵体制,以班、排、连、营、团为建制,举办出征宣传誓师活动,搭起舞台、扯起大喇叭筒子、张贴宣传标语、扎上彩旗、敲起锣鼓、鸣放鞭炮,领导动员、突击队倡议、群情振奋、斗志昂扬、举臂宣誓、争表决心。虽是立冬节气,但治淮的激情点燃了沿淮淮北旷野的熊熊烈火,一场千军万马奋战怀洪的时代大剧即将轰轰烈烈地展开。

    从11月14日开始,各地市县组织的治淮大军相继开始启程,按照部署,他们统一向就近的公路集结,最后以乡为统一管理单位向着咫尺天涯的心中圣地出发。一时间,千村万户喧声不断,漫湖遍野犹如蚁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挤满了冒着黑烟突突轰鸣的“小四轮”和“小手扶”,它们由各乡村沟沟坎坎的土路窜蹦上县级渣子路,由县级渣子路颠簸着爬上省道、国道的柏油马路,大家你接我、我牵他,人约人、车连车,驶上公路时早已聚成长龙般的车流。那时的小四轮、小手扶是农村耕地、运输的主力工具,也是沿淮淮北地区农民发家致富后的典型表象。不过,这次这些小农机不光是拉着生产生活物资、开河工具,每辆车上还挤满了带着铺盖卷儿的民工,除此之外,所有的车还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五彩缤纷。十几面彩旗将车斗团团围住,车斗的正前上方横拉着一条印有宣传标语的大红色横幅,车斗的一圈边框上也都贴满标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大灾促反思,反思促大干”“开挖怀洪新河,根治淮河水患”“开挖怀洪新河,造福子孙万代”“出大力,流大汗,为怀洪新河做贡献”“谁英雄,谁好汉,怀洪新河比比看”“个个争当治淮功臣,人人争做怀洪模范”……标语即是心声,宣传就是战斗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壮志凌云、豪气冲天的标语口号,留下了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

    为怀洪加把劲,为行程壮声威。在指挥员下达出发命令的啸音声中,早已憋足劲的民工们有的甩开膀子敲起了震天锣鼓,有的齐声呐喊口号声震云霄,有的唱起了样板戏,还有的舞起了花鼓灯……怀洪新河——皖北人民盼你盼得太久了!

    由于每个市县都有数万民工从不同的方向赶往怀洪新河工地,最远的距离工地有近200公里。那些天,以怀洪新河河线为纵轴,天南地北、城乡旷野络绎不绝的车流像梳篦上的篦齿一样,密密麻麻、栉比排列,全方位地向着干流河道汇集,到处腾起滚滚烟尘。正是这些小四轮、小手扶,既代步,又代宿,更像家,解决了民工行程中衣食住行的大问题。事实上,因为路途远、民工队伍庞大、行动时间集中、道路拥挤堵塞,以及河道多为荒野僻壤之地、河段工地方位不熟悉等,大多数民工在路上要奔波2—3天才能到达目的地,有的民工甚至南辕北辙,跑岔几百里地后又莽莽撞撞地折回来。

    数天的行程中,民工们以车为家,随车逐流,吃住行在一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立冬后天黑得早,许多迷失在荒郊野岭里的民工夜晚就挤靠在车斗里,大家人偎人、被裹被,头顶支起塑料布、车底板铺上麦秸,一任寒霜冷彻骨,直熬到天亮再打听路程分辨方位驰向目的地……

    1991年11月16日。

    怀洪新河史志上一个里程碑的日子。

    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开工典礼在固镇县新马桥澥河洼工地举行。开工典礼后,10多万民工在长达近百公里的河线上,撸起袖子、甩开臂膀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治淮是辛苦的,也是无上光荣的。首战怀洪,整个战场主要是挖河筑堤清淤填洼的土方工程,大家虽然热情高涨,但也难掩天气渐冷渐寒的熬煎。从立冬节气后开工,战至小雪节气、大雪节气,再战至冬至节气,一个多月过去了,气温一天比一天降低,黑夜一天比一天漫长,荒芜河滩,漫湖萧肃,北风呼啸,寒冷刺骨,连星星都冻得眨不动眼睛。尽管民工们出发时带上了简单的御寒衣被,住进了工棚、茅草庵,地上铺上厚厚的麦秸,可还是架不住夜晚旷野里零下几度,甚至零下十几度的天寒地冻。特别是穿着白天反复汗透的内衣入睡,焐到半夜还潮湿不干、凉气袭人,民工们只好人挤人相互取暖,合盖被加厚保温,再把外衣加盖在被上。就这样,白天起床,还要经历一番周遭寒彻,牙膏是冻上的,茶缸、脸盆里的水是冻上的,水缸、水池里的水也是冻上的,湖汊沟渠的水更是冻得坚不可摧,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的民工硬是挺过来了。

    冬至刚过一天,12月23日,淮北及蚌埠地区普降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雪花连续飘落三天三夜,民工们依然斗志昂扬顶风冒雪挖河筑堤不歇。直至三天后,平地已积雪尺余,河洼滩地更是白茫茫一片,雪深过膝,奇寒无比。考虑到民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怀洪新河工程总指挥部紧急决定暂停施工,迅速组织民工撤离工地返家,来年开春再战怀洪。

    在没膝深的大雪里,14万民工背着行囊艰难跋涉,三天后终于全部安全撤出工地回到家乡。

    从1992年开春起,怀洪新河工程全线推行“濉溪模式”,全面开启了机械化施工的治河新时代……

    这一治就是连续12年。12个春秋冬夏,伴多少回日升月落冰火交替;12年风霜雪雨,历无数次电闪雷鸣风吹雨打。怀洪新河的建设者战严寒、斗酷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大干快上,势夺优质工程;舍小家,顾大家,出大力,多奉献,一切为早日实现怀洪贯通。这其中全家人参与治淮、三代人接力治淮、整个家族奉献怀洪的事例层出不穷,还有的老人争着把儿孙送往怀洪新河工地,更有年轻人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把喜庆的婚礼搬到了怀洪新河工地现场,举办过仪式即投入沸腾的工地中。他们中不乏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更涌现出一大批治淮能手和劳动模范。治淮的荣誉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列国榜之首,而延续下去的必将是至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时。时代选择了人民,人民造就了怀洪,怀洪惠泽了流域民生。

    致敬——怀洪新河沿岸的人民!怀洪新河感谢你们!治淮伟业赞颂你们!怀洪丰碑镌刻着你们!

    第三篇 怀洪丰碑

    怀洪新河不仅是建设者的丰碑,也是管理者的丰碑,更是治淮工程的丰碑。怀洪新河产生的综合效益与时俱进,功盖流域。

    怀洪新河自2003年分洪后,开始转入干流河道使用管理阶段,陪同我们采风走读的安徽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顾乃刚向我们全面详细地讲述了怀洪新河的前世今生,介绍了怀洪新河的建设过程。说到怀洪新河产生的巨大效益时,顾局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掰着手指一一数列开来。

    ——分洪淮干,堪当大任。2003年怀洪新河首次分洪后,2007年淮河流域又面临大汛考验,根据淮河防总命令,怀洪新河何巷闸于7月29日12时再次开闸分洪,至8月1日7时根据命令停止分洪,分洪总历时67小时,最大分洪流量1130立方米每秒,分洪水量2.28亿立方米,再次担当大任化解了区域性集中汇水形成的淮干重大险情。

    ——排除内涝,防灾减灾。怀洪新河流域地处淮北大平原,一遇大雨急水极易产生内涝。怀洪新河开通后,干支流、湖泊、河洼、沟渠汇水可顺畅直排怀洪新河下泄,基本免除了城市内涝和农田积水。怀洪新河强大的排涝功能已成为淮北平原免除内涝灾害常态化使用的手段之一。

    ——灌溉农田,战胜大旱。历史上,淮北地区由于水源短缺,基本属于缺水型的农业旱作区。怀洪新河建成后,不仅增加了香涧湖、沱湖两湖库容,又抬高了四方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河湖蓄水位,同时利用漴潼河流域当地径流和淮河蚌埠闸上富余水量,增加漴潼河水系蓄水量,为整个淮北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保障,仅农作物保证灌溉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1/3,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400万亩,亩产量也有很大提高。

    ——航运入淮,通江达海。漴潼河流域原通航条件差,只有浍河是条季节性通航河道。怀洪新河建成后,符怀新河—澥河洼香涧湖河段—新浍河一线已达六级航道标准,大大改善了原来通航条件,也为开辟固镇—怀远—蚌埠新航线提供了条件,同时还缓解了淮河蚌埠闸枯水季节断航造成货船滞留的压力。滞留船只可绕行何巷闸船闸,走怀洪新河经五河分洪闸船闸入淮河再通江达海,航程仅增加20公里。

    ——修建公路,造福一方。在怀洪新河土方工程期间因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而修建的场外砂石道路164公里,修筑的堤坝堤顶沥青、混凝土等防汛高等级道路195公里,怀洪新河建成后,这些道路全部移交地方使用,为新农村基础建设做出贡献。

    ——闸桥纵横,水陆通衢。怀洪新河干流河道建有8座跨河节制闸(均配有公路桥)、6座跨河公路桥、1座铁路双线桥;在影响处理工程中新建中、小型桥梁150座,涵管桥200座,车渡渡口3处,人渡渡口30余处,建过堤土路100余处、长30余公里,大大方便了农村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

    ——百里水产,养殖兴旺。怀洪新河基本行走于湖洼漫滩之地,属于浅宽型河道,非常适应水生植物生长和发展网箱养殖业,特别是较大型的四方湖、澥河洼、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均为天然优良养殖场,像螃蟹、千头鱼、肥汪鱼、麻鸭等,都成为沱湖、四方湖、天井湖的品牌产品,享誉全国。由于怀洪新河在河道中心专门开挖深槽蓄水,保证了正常年份养殖与通航、过洪、排涝、引水等不发生矛盾,怀洪新河促进了养殖业大发展。

    ——淮水北调,直挂云帆。2014年10月,淮水北调工程正式全面开工。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到2018年年底全部配套工程完工后,即可全面投入运行。淮水北调一期工程可将怀洪新河之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缺水的宿州市、淮北市,为皖北煤化工基地的生产提供水源,大大缓解宿州市、淮北市等城乡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水资源供需矛盾。

    ——引水蓄水,涵养水源。在怀洪新河进口段建的何巷闸,既为分泄淮河干流洪水的口门,也是引淮河水入怀洪的口门;符怀新河河段既是分洪通道,也是引水渠道。当怀洪新河流域干旱少雨,蓄水不足时,何巷闸可以开闸引水入符怀新河,并经四方湖闸向四方湖、香涧湖、沱湖蓄水区补给贮存,也可由五河分洪闸引水向香涧湖、沱湖补水,而且,怀洪新河自身河湖之间也可互引互补。同时,利用各湖库容的调节能力早蓄水、多蓄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打造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万顷湿地,百里林带。怀洪新河建成后,沿河环境的治理主要体现在水面扩大生成湿地、植树造林优化环境、充填造地改造良田三个方面。怀洪新河本身就是一个巨型水库,丰水期可容纳约30亿立方米水体(包括各大湖洼),从何巷闸闸上引河起到溧河洼入洪泽湖,在沿途串汇起四方湖、澥河洼、九湾口、香涧湖、张家湖、沱湖、天井湖、窑河洼、老淮河套的同时,这些湖洼自身又汇纳着数十条沟渠湖汊,形成大大小小既自成体系,又牵扯漫连的辽阔水面,涵养生成了上万顷湿地。这里天蓝蓝、水清清,芦苇水草丛生,多种水鸟栖鸣,鱼虾蟹蛙繁盛,已构成湿地生态环境,大雁、天鹅、章鸡、野鸭、苇鸟、鹭鸶、红冠鸡、白冠鸡……各种说不出名儿的鸟,聚会在这儿生儿育女,享受着情趣盎然的天伦之乐。怀洪湿地水乡泽国,成为鱼虾乐园、水鸟天堂。

    这几年,省怀管局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业,实施绿化河堤、美化环境工程。沿怀洪新河百公里干流河道迎水面堤坡下种植了上百万棵防浪林木,在背水面护堤地广栽经济林,间以套种各种经济作物、药材等,同时在符怀新河、漴潼河、峰山切岭、双沟切岭的弃土区,交由地方农村规模开发了梨园、苹果园、桃园、石榴园等总计5000亩果木林,为征地农民创业增收,打开了另一扇致富的大门。

    怀洪熔铸丰碑,长淮自此安澜!

    尾声

    在安徽省文联和省作协组织的“走淮河”的活动中,我们顶烈日冒酷暑,步履坚实地一次又一次走读了怀洪新河。我们爬堤上坡,我们登闸攀坝,我们走村串户,我们倾心交谈。一路风尘,一路热汗;一路激情,一路感叹。打捞那些丢在时光里的记忆,寻找那些在或者不在了的水利英雄。为一条河流树碑立传,为一群建设者鼓呼呐喊,这就是我们为民书写、为民抒怀、为民抒情永志不变的初心。

    云在青天鱼在渊,河水带走两岸。原来水和树一样,也是有年轮的。只是水的年轮一年一年或高或低地刻在堤岸上,或者刻在它所能到达的残垣断壁上,或者刻在那些时光深深浅浅的皱褶里。怀洪新河只是一条年轻的河流,它像豆蔻初开的美少女,正向世界展开它俏丽多姿的容颜。六月是怀洪新河最美的季节。先不说那一河明媚如镜的河水,桨声灯影、渔舟晚唱、岸芷汀兰、鱼翔浅底、缥缈孤鸿、梅鸭亮翅、鸳鸯戏水、苇风蒲韵,单就那一河两岸,百里长廊,浓得化不开的绿树,就让人叹为观止了。风像顽皮的孩子,在绿树丛中钻来钻去,大叶杨呵呵大笑,垂柳依依舞姿曼妙。怀远魏庄河段坡上的树丛里套种的牡丹国色天香,芍药花开,如火如荼,绚丽妖娆。怀洪新河——淮北平原上的大运河。从怀远的何巷出发,千回百转,徘徊于河湖港汊,不舍昼夜地向东流去。清澈的水波是柔软的,融千般情怀;奔腾的水是刚正的,驱万古洪魔。当云彩化作雨滴,当小溪汇入新河,这条年轻的河流才如此生龙活虎,亮相于天地之间。这是一条有画面、有故事、有细节、有文化、有思想、有精神的河流,走读了她,读懂了她,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

    走读怀洪新河是一次难得的文化历史之旅,是一次淮河地域文化的见证和亲历。在我们一次次感叹着日子深处的馨香之际,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向那些辛勤的大河开挖者、建设者、管理者致以庄严而深情的致敬,是他们用汗水、泪水和血水,用坚韧、智慧和毅力为流域的百姓群众留下了一年年飘香的日子,留下了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元素。怀洪新河的河水是他们血管里滚烫热血的集结,怀洪新河的堤坝是他们坚韧不屈的骨骼铸造。一条大河万古流,建设者的生命和灵魂永垂不朽!

    水是有灵性的,水是有文化底蕴的。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正因为地球上有了江河湖海,人类世界才显得如此生机盎然、从容而恒久。千里淮河是横亘中原大地上的一条母亲河,因为黄河夺淮入海,淮河又成了灾难河。千百年来,有过欢悦、有过忧伤,哭过笑过,但更多的是翻手为旱、覆手为涝、暴烈躁动、喜怒无常,灾难如家常便饭。淮河流域人民苦不堪言。

    治政者先治水,水利改变民生。“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开工令是数千万人民期盼已久的声音,怀洪新河的建成、开发、利用突显了治淮工程的战略效益,淮北平原上开启了真正的春天。无数个美好乡村,就像一串串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怀洪新河两岸。苏集的牛市威震中原,何巷的别墅光鲜耀眼,中淝的电商连接四海,团结村的村民居住在花园,水利村尽享水利,徐郢村草莓香甜,南屯村四季如画,陈渡村是幸福的乐园,安淮村千年美梦已成真,灾难的淮河从此安澜。三铺村钱杆子舞齐赞火红的日子,八叉村树荣草茂百花奇艳。改水、改厕、改危房,绿化、硬化、亮化,看咱皖北老百姓天天过大年。怀洪新河,一条充满生命气息的河流,焕发出无限生机,在体现自然生态的同时,更彰显着强大的经济效益,蓄积着饱满的热情和能量,正在成为皖北大地上一条亲水的滨河休闲长廊。

    2017年这个火热的夏天,我们与怀洪新河同在,我们与文学同在,我们用脚步去丈量淮河文化的绵亘,去寻访淮河两岸建设者的足迹。老百姓的肩膀是如此的坚韧硬朗,老百姓的故事是如此的细腻而悲怆。怀洪新河的记忆是千辛万苦的记录:如雨的汗水、吱吱的手推车、坚硬的冻土、褴褛的衣衫、泥泞的土坡、粗重的喘息、高亢的号子。历史的雄性与文字的雄性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毫无惧色地昭示着:当年我们的前辈铸鼎怀洪丰碑,今天我们文学工作者走来了,我们也可以用滚烫火热的文字铸成丰碑,铸成一座建设者的丰碑!

    我们在风雨中走读,我们在闸坝上长啸。行走在路上,面向旷野,追问古渡寺庙,吟哦怀洪丰碑的碑文和峰山切岭纪念碑碑文,那些岩石上刻出来的文字,充分地诠释了大河的悲壮和豪气。对于前人的付出和贡献,我们心怀虔诚,我们试图通过自己饱含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描述,让更多的人在大河丰碑的山水之外读到更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志碑。那是一个标志,向生者或未来人诉说着逝去的明月朝阳、风雨沧桑。

    我们是用心的。我们对山川河流、芸芸众生的关切和挖掘是发自内心肺腑的。在这篇文章里既有岩石一样硬朗的文字铺展,也有氤氲着新河水气的柔性描写。既有风物、风情、风景的记叙,也有引吭高歌的诗情画意。一次难忘的走读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最深的体会是: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我们的创作才能如此丰富、温暖、真实而有价值。

    为人民写作,为时代放歌,我们愿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伟大的时代和人民。

    文学与生活同在。

    文学与未来同在。

    谨以此,向治淮工作者、怀洪新河建设者、怀洪新河管理者致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