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散文典藏·走淮河-想去台湾咂一口上好的金门高粱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没有去过台湾,但一直非常关注台湾,对台湾的文化,也有特别的兴趣。

    第一次真正对台湾有“感觉”,是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那个时候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我们中的少数人开始拥有卡式录音机,于是台湾歌星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也随风飘了过来。“文化大革命”才刚结束,我们都是在阶级斗争的风霜雪雨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对邓丽君“软绵绵”“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歌曲充满了好奇和欣赏,知道了除阶级斗争以外,人类的世界还有别样的文艺,还有别样的歌曲,还有别样的趣味。我的狭窄的文化视野,就这样慢慢被打开了。

    文化的特性就是软,就是“滞后”,就是充满了文艺味。而台湾在这方面,对传统文化有比较好的保留,文化的这些特性,也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段时间看台湾的报纸,看到台湾某党正在进行党内选举,其中本属一个派系的两位领袖有可能会产生竞争,记者问当事者如何应对这样棘手的问题,当事人回答得很“文艺”,他说,遇到这样的事,那就“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吧。这确实一语点中了生活实景中对难题的解决之道。

    台湾的报纸介绍马英九先生的父亲,说马鹤凌先生是资深的国民党员,虽然他在国民党中的位置未能更高,但马鹤凌先生的生活总结十分精彩。他的三句箴言是: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三句话里既有对生活的总结,也有辩证思维哲理,对普通的大众,都很有启发意义。

    施明德先生也有三句“箴言”。2006年台湾红衫军声势浩大,媒体对红衫军的领军人物施明德先生也多有介绍。说施明德先生在男女之间的关系上,有自己十分明确的“原则”,就是“三不”政策: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从这些概括精辟的言论中,我们能非常明晰地看到他们的个性、价值判断和个人的修为。

    台湾作家吴钧尧先生出生于台湾金门,金门的高粱酒现在名声大噪,在大陆也声誉日隆。前段时间看与台湾有关的电视节目,才知道,原来金门高粱酒的历史,也就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才开始,历史并不久远。

    那时候双方相互影响,用气球、浮物等“飘”的方式来宣传自己。从台湾飘到祖国大陆的东西,有收音机、轻工业品等,从祖国大陆飘到金门的东西,有烧酒等土特产品。金门人喝到烧酒以后,觉得很有感觉,于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也成立了酒厂,生产烧酒,这就是金门高粱酒的诞生。

    吴钧尧先生果然不愧为金门人,来安徽访问,对烧酒深有体会。第一次作家交流在合肥,晚餐也在合肥,由于财务规定的限制,用的是古井5年原浆烧酒。第二次在亳州,也是古井酒厂所在地,用的是古井8年原浆烧酒。本来我并没有注意酒的事情,一杯酒下肚,钧尧先生却立刻就告诉我,两餐酒牌子一样,品质并不相同。哇哇,真是很深的酒文化啊!

    期盼着有一天能去台湾,甚至能去金门,能咂上一口上好的金门高粱酒,微醺而行,阿里日月……那是多么的畅快!

    2013年10月19日 合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