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提起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无人不知,谈起它的发展,人们几乎都说:没有他就没有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的今天!他就是当代石油骄子、陕北油田铁人张林森。
事实胜于雄辩。这里,我们先用近四年的业绩来说话:张林森率“定钻”人四年共打油井71口,总投资1.4亿元,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98年原油总产量13300吨,销售收入1080万元,实现税利303万元,总资产4332万元;99年原油总产量14760吨,销售收入1260万元,实现税利费324.8万元,总资产6200万元;2000年原油总产量50800吨,销售收入6420万元,实现税利费1970.6万元,总资产9600万元;2001年生产原油8.26万吨,销售收入8850万元,实现税利费3683.7万元,总资产达到12490万元。4年来,原油年产量增加5倍。销售收入增加了6倍,实现税利费增加了11.7倍,总资产增加了6倍。辉煌的业绩使公司连年被评为市、县经济效益明星企业、“百强企业”和管理“先进企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龙头企业、税利大户,并最终成为改革潮头榆林乃至陕北一面光辉旗帜。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种辉煌凝结了石油骄子张林森的人生智慧,记录了他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汗水。
一
1969年,当时年轻的张林森就当上生产大队的革委会主任,随后,他又当过公社农林牧场的党支部书记、场长,做过县生产资料公司营业部经理、任过县石化局待业青年门市部经理及县石化局副局长。无论是当农民、当工人、当国家干部,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表现极为突出。特别是他的先进事迹曾被《人民日报》和省、地媒体广为报道,并受到人们的一致称赞。1993年经考察任命,他担任了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总经理。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现状是公司没有一分钱的资金、没有一台设备、没有一份技术资料,更没有人相信他能干成一番事业。因为,在此前定边县也曾有过几个有很大优势的项目工程,但一个也没干成。眼前,搞石油风险大,前人从没干过地方石油开发事业,而且也没有经验和经济实力。因此,谈何容易!
在这关键时刻,志向远大的张林森,知难而进,不仅充当起了陕北“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勇敢地挑起了定边县石油开发的大任,并且还表示:一定要把定边的石油开发搞成功,而且搞成支柱产业。同时立下了军令状,建不成支柱产业,甘愿就地免职受罚。他硬是自己将自己逼上了绝境。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为了定边人民早日脱贫致富,为了陕北的经济发展,他身肩大任、开拓进取,首先提出了“举债起步、旧井垫底、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的地方石油开发思路,并率领公司全体职工发扬“三老四严”的精神:白手起家,开始艰苦创业。
万事开头难。为尽快展开工作,他以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并经过反复论证和请专家考察,以长庆局“大会战”撤离后废弃的9口边缘残次井起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一开始资金困难就摆在了面前。他多方奔走,上兰州、下河南硬是用“脸面”和人格赊回了数百万元设备,支起了“灶台”。在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带着二十几号人马顶风冒雪战严寒,在零下近30度的冰天雪地顽强工作,废寝忘食,整整苦战了十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安装成功了第一口井,并使其生产出了黑乎乎的原油。随即,再接再励、加快速度,使其余8口井先后安装投产,当年采油2000多吨,上缴国家税金17万元。
二
开弓没有回头箭。初战告捷之后,张林森以企业家的胆识和谋略又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以油养油,滚动发展,走自钻自采的路子。他的远见卓识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政策上的支持。随后,他开拓进取、大胆创新,采取集资、拆借工程设备、赊欠多条道走路的办法,千方百计克服了资金困难。这其中仅他个人找亲戚、朋友帮忙想办法,拆借资金就多达400余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1996年,在张林森的带领下公司又在韩渠打出了4口油井全部出油,为庆祝定边解放60周年,向全县人民献了一份厚礼。为了打出这4口井,张林森呕心沥血,过度劳累,加之气候的异常变化,患上了重感冒,但他没有时间及时治疗,也顾不上休息,致使重感冒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最终导致病毒侵入神经,引发了突发性耳聋,他的两耳听力分别减退30%和40%。井打成了,张林森住进了医院,职工们十分感激,争相看望,称他为“铁人”。“铁人”张林森很欣慰,这一年公司原油产量达到12000吨,实现利税费303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缴税大户。
1999年,为了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张林森高瞻远瞩又提出了三年建成10万吨产能基地,税利费达到3000万元的奋斗目标。同时提出走“科学开发、稳步推进、长远规划、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这个路子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加赞赏并称他是一位“有远见、有人品、有水平、工作搞得有起色”的企业好领导。
为了实现这个新的理想和目标,有一段时间,所打油井产量低,企业自身的困难和社会方面的压力都很大。顶着压力张林森昼夜难眠。顶着压力他调整思路、科学决策,硬是带领企业三年迈出三大步,提前实现了既定目标。
到2001年10月份公司日产原油已突破300吨,2001年实现税利费达到3683.7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省、市、县各级政府和人民的交口称赞。
三
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从组建那天起,张林森就将管理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灵魂”,为此,在管理工作中他不失时机地引入了创新理念,并确定了“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目标、抓管理固基础、促规模上台阶”的企业管理思路。
为了夯实基础,他在企业中全面推行定额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充分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建章立制,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准可查。加强钻井工程管理,公司实行公开招标和责任风险承包的办法,不仅从未发生过钻井质量不合格现象,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成本。2001年钻前费用比计划节约支出60多万元;加强生产管理,公司制定了《采油工作管理细则》,并对油区工作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严格要求、考核每一个环节。科学采油,安全生产,井然有序、清洁的现场和环境,受到了前来视察的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公司借鉴“亚星”经验,采取比质比价,定点采购,集体决策办法,确保了质量,降低了成本;加强销售管理,公司层层有人管,环环有记载;加强财务管理,公司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制度,使财务工作走上了科学、规范、现代化的轨道。
为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在他的要求和关心下,近年来公司先后选送了64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到大专院校培训,并经常请专家教授到公司讲课,公司建有培训中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公司积极开展厂务公开,班子成员作风民主,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从而,使公司职工向心力强,凝聚力强,人心稳定,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时,又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石油开发的科技含量。
励精图治结硕果。目前,公司不仅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地质开发方案,使钻采成功率达到95%以上,而且,在东仁沟油田实施的集输和注水工程,达到了国家型油田的管理水平。并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称赞,且被榆林市王登记市长称为是“榆林地方石油钻采业发展的模式和榜样”。
四
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在张林森的率领下,从艰难起步、走向发展、走向辉煌,最终成为地方利税大户,支起定边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曾经有许多人感叹得不得了,并问张林森:“凭着你的能力、威望、关系和对石油事业的赤诚,如果你给自己干,现在早已成了定边数一数二的大款,你何必把自己累成这样,到底图啥?”张林森平静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图的是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要说个人有点私心的话,我想当我离开公司的时候,让老百姓能够说:张林森还为定边办了点实事。这就是我的全部想法。”正是这种想法,共产党人张林森一心扑在事业上,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为了事业他每天可以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但却抽不出时间看一下年迈多病的父母,甚至连儿子的婚礼他也没时间去操心安排。但他却经常把职工的事放在心上。他关心职工、爱护职工,经常访贫问苦、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办实事、办好事。
他时刻都把组织的关怀和党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上。
多年来,张林森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不仅是管理上的内行、技术上的专家,他还用“铁人”的精神,甚至生命的代价,带领班子成员和广大职工拼搏奉献,创造了当代陕北石油发展的神话和传奇,使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赢得交口称赞。他本人也当之不愧地先后被评为市级模范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陕西企业界跨世纪十大新闻人物和陕西百杰。1999年他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展望未来,石油骄子——铁人张林森并没有因此而自满,他运筹帷幄、目光高远,又筹划出了“定钻”公司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个未来,他们将分三步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集团化企业发展、申请上市,到“十五”末,要建成年产30万吨原油的产能基地,年实现税利费突破亿元大关,这是又一个十分辉煌的目标。“定钻”在领头雁张林森的率领下,我们坚信未来新的目标,他们一定能够实现、并一定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