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森曾长期在基层工作。曾任生产大队支书、公社林业员、农林牧场场长、县生产资料公司经营部经理、县石化公司待业青年门市部经理等职。
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团结同志,有一股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深受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他卓越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人民的称赞。他远大的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日后管理县钻采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使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和命脉。
他在贺圈公社土桥子大队干了12年的支书。这12年可以说在他的人生这本大书中涂下了浓厚的一笔,刚走出大跃进的阴影,随之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他从小就生活在贫困家庭,诠释“苦”字他比谁的感受都深刻。在他任支书期间,切实倾入了“父母官”的所有力量,为群众办了很多的实事、好事。这12年,炼就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他是一个敢啃“硬骨头”的人,更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1982年,他将当时知青下乡留下的没有多少家底的贺圈农林牧场承包下来,在他的努力下,不到5年,农场经济增收120万元,创造的利润权当承包费交了50多万元,自己却没拿一分。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1987年,县生产资料公司将他从贺圈乡挖走,在他的带领下,将亏损30万元的生产资料公司经营部搞活了;1989年他又使县石油公司亏损10万元的待业青年门市部走出了困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上才开始考虑开发地下资源(这里仅指石油),由于财政极度困难,当时采取的办法是招商引资和地方开采相结合。1993年,为了明确一个地方石油开发主体,县上成立了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隶属县石化总公司管,张林森被任命为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总经理。公司刚成立时,钱没有一分,设备没有一台,技术资料没有一份,更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几乎没有人相信“定钻”能干成一番事业。搞石油开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产业,要成功,谈何容易。但是,张林森表示不搞则罢,要搞就要尽全力。他当时提出了“举债起步,旧井垫底,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的地方石油开发思路,发扬“三老四严”精神,踏上了艰苦创业的征程。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凭着对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开始四处奔波,多方求教,虚心学习,以执着的精神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地质资料。经过反复考察和请专家论证,以长庆局“大会战”撤离后废弃的9口边缘残次井起家。有了资料,没有资金怎么办?他又多方奔走,西上兰州,东下河南,凭借他的人格和执着争取的精神为公司赊回了用现金也难以买到的几百万元油井设备。
石油钻采全是野外作业,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加之定边自然环境恶劣,冬季作业给油井设备的运送和安装带来极大困难。张林森带领二十几号人在接近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一次一次地在车下刨雪、推车,饿了啃几口饼子,有时一干一个通宵。经过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由他亲自指挥安装的第一口油井终于冒出了黑乎乎的原油。虽然这口井产量不大,但它凝结着张林森和同仁们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定边当时29万父老乡亲的期望。随后9口油井先后安装投产,当年生产原油2000多吨,上缴国家税收17万元。从而拉开了定边地方石油开发的序幕。
9口“揭盖井”的成功,没有使他感到满足,通过认真分析陕北石油开发现状和未来,根据1994年4月13日,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联合开发陕北石油资源的协议》,他以企业家的智慧和胆识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以油养油,滚动发展,走自钻自采的路子。他的想法得到了全公司和上级的支持,并在政策上得到很大的优惠。面对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他提出拆借资金400多万元。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
1996年,生产原油12000吨,实现税利303万元,成为全县缴税大户。公司提出了三年建成10万吨生产基地,实现税收3000万元的奋斗目标。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奋斗,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2001年10月份公司日产原油已突破300吨,全年实现税收3683.7万元。
根据陕北地方石油清理整顿的有关精神,定边县决定将原招商引资油井“三权”收回后交由钻采公司管理。从2003年6月28日开始,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正式进入接管阶段,共接管了451口油井、17口注水井、2个注水站,收购补偿资金4.97亿元。所接管油井普遍存在井场脏乱差、房屋破旧、设施残缺现象。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经过3个月艰苦奋战,完成了油田清理整顿并逐步提高了产量,日产量稳定在800吨左右,比接管时增产220吨。2003年生产原油25.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税费利1.32亿元;全年新打井33口。2004年,张林森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加快勘探开发步伐,科学合理布局,完善区域井网,全面进行油田综合治理,加大油田建设步伐,加大技改注水力度,实现二次采油,持续提高原油产能。全年生产原油4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7.3亿元、销售收入6.89亿元、税收2.58亿元。定边石油钻采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没有张林森就没有“定钻”的今天。
多年来在企业管理上,张林森始终将科学技术放在第一要务,高标准严要求,遵守循环经济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发与保护并重,注水与采油同步。注重油田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原油集输工艺。建立集输站,将单井所产油液全部通过地下管道输入集输站,集中脱水脱气,集中管理。产生的污水经过科学处理后,分层回注地层,补充地层亏空,不仅使污水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也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伴生气(废气)作为燃料给原油加温脱水进行二次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实现了安全、清洁生产。同时,坚持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做法,每年投入近100万元,使油田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在硬化油区道路方面,每年投入约500万元,现油区主干线全部实现了黑色路面,站与站之间也修通了砂石路面,有效地减少了粉尘污染。很好的保护并改善了油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多年来,张林森同志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不为个人谋取私利。为了事业,他连儿子婚礼都顾不上安排,为了事业,他从未有过一刻的懈怠。工作上,他充分发挥班子集体智慧,和班子成员之间坚持“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力量上合”的原则。并始终坚持过好“四关”;即过好权力关,不以权谋私;过好金钱关,做到廉洁勤政;过好人情关,坚持秉公办事;过好用人关,任人唯贤。
他是农民出身,过去由于家境贫穷没多念书,可多少年来他从不放松自身的文化和业务知识学习。他现在是MBA专业的研究生,由于他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由一个最初不懂石油的门外汉,成为一名管理方面的内行,技术方面的专家,使国内大油田的专家也惊叹不己。
展望未来,张林森为“定钻”描绘了更加宏伟的蓝图:到2010年建成100万吨原油产能基地,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实现税费利5.7亿元,努力把“定钻”建成一个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装备精良、总体素质高、核心竞争力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石油钻采企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这就是张林森,为了事业,他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大公无私;用他执着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诠释了人生最精彩的篇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