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骄子-一方水土出人杰雷艳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果然。

    从漫无边缘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到一望无际、裸露光秃的黄土山峁,西北东南风不断横吹着脚下的黄土高坡;再看那硷畔无遮拦的黄土窑洞,当你面对在这种独特地域里生息长大走过来的陕北人,你就会从心底里更深刻地解读每一位陕北汉子那种粗犷豁达、憨厚朴实、不屈不挠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有秉性。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山峁、厚重的高原上孕育出无数个忠诚厚道、无私无畏、铮铮铁骨的陕北汉子,张林森就是其中的一个。

    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过去被许多域外来客称之为“穷山僻壤”,但是让许多域外人士不可思议的是,就是在这块贫穷闭塞、苍冷荒秃、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竟然有着令炎黄子孙和整个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名胜古迹、历史遗址和杰出人物,滋生着博大精深的黄土文化。今天的陕北已经今非昔比。大自然无比钟情陕北、关爱陕北、给陕北这块土地上赐予了无尽的煤、气、油天然矿藏,陕北人正在奋起直追,陕北儿女正在这块快速崛起的土地上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独领风骚!

    《西部三边》主编张宝生约我给张总写一篇文章,说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正在准备给张总出一本书,名叫《高原骄子》,我听了欣然同意,但又感到自己文字水平有限,怕写不好,加之我和张总打交道甚少,只是六、七年前曾去过他那里一次,由治沙劳模石光银领着我到张总那里推销过那本《走向绿色》,以后再无往来,只是后来逐渐地从报纸上、杂志里和定边父老乡亲的言谈里才慢慢地了解了他,认识了他,渐渐地便从心底里滋生出一种敬佩来。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张林森自然有着陕北人这种特有的秉性,敢想敢干,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这种特有的秉性,成就了他振兴定边经济的宏伟梦想,说具体一点就是圆了定边父老乡亲的致富梦想。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张林森真切地体验过贫穷的滋味,对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那种饥饿的滋味刻骨铭心。再说,一个穷字,背负在陕北人身上祖祖辈辈多少年?因为穷,在别人面前提不起精神,因为穷,在人前处处觉得理短。穷,并不是光荣的事呵!只有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畸形年代,才被扭曲地认为“越穷越光荣”。地下有着丰富的矿藏,而地上生活的人却穷的叮当响,看着人家长庆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钻石油,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干?穷则思变,我们总不能永远这样穷下去,抱着金饭碗讨饭吃。1993年定边县成立了石油钻采公司,张林森被任命为总经理。从那以后,张林森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油上搞出名堂来。他一心扑在钻石油上,动脑筋、想办法,没有技术,亲自学,没有资金,到处借、贷,没有设备,想方设法赊购。陕北人有的狠劲、韧劲一上来,老牛顶墙角,不顶它个窟窿不松劲。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荆棘丛生,艰难曲折,但张林森硬是凭着这股狠劲、韧劲,撬开了那扇通往致富的大门。

    由于石油业的快速发展,定边县的财政状况开始逐年好转,终于摘掉了穷的帽子,石油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定边人终于伸直了腰杆,可以理直气壮地生活。现在,只要你瞧瞧那街道上一座座高高耸立的楼房和那满大街跑着的高档小汽车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这一切,张林森和他领导的一班子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张林森对生他养他的脚下这片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父老乡亲,他们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他们的困难就是他的困难。开采石油,使他成了一个成功的国企带头人,但他并没有拘泥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是念念不忘这块黄土地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用多种方式,带动地方发展经济,尽早走上致富之路。他真情为民的那种胸怀、那种气魄感染着很多人。定边民间艺人牧彩云就多次在我面前提到过张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念念不忘张总支持她说书,无偿提供资金帮助她买三弦和演出服装。张总如何尊重人才,如何关心职工,如何扶贫帮困,只要是群众有什么困难,张总都会尽量伸出援助之手。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他真情为民的这种情怀,才是他凝聚人心,摆脱困境,创造奇迹的根源所在,人们称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的汉子。张林森的这种精神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人人自我的年代,就显得尤为可贵。

    张林森的成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崇拜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当然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平淡的人生,琐碎的生活,都向往有所建树、有所成就。但要做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滚滚红尘,大千世界,多少人深陷于生活的重压之中无奈辗转,多少人裹足不前随波逐流,所以,更多的是庸庸碌碌的寻常人。有人叹生不逢时,有人叹难逢机缘,有人叹命运多舛,也有人叹出身微贱……我想,虽然我们无法左右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道路,可以把握自我,只要我们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尽心尽力,义无反顾,像张林森和许多成功人士一样,勇往直前,我们就一定会无愧于生活,无愧于人生。

    黄土地的一方水土养育了张林森,张林森具备了黄土地人特有的秉性。

    是的,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这种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陕北人有一句话:老牛顶墙角——认死理。英特尔总裁葛洛夫也认为:“只有偏执才能生存”。坚持与自信成就了英特尔今天的伟业。这种顽强的信心就是攻克一切堡垒的基础。我想,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只要我们相信自己,脚踏实地,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地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