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档案:中外诡事系列-中国奇异档案记录(18)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崇文区起火70次

    2004年4月,北京市崇文区永外革新里24号院发生神奇大火——一天失火次数多达70余次!神秘管理员屡次从失火处经过,究竟是偶然?还是另有隐情?笔者亲访这场离奇火灾的现场,把关于这场神秘的火情的细节一一梳理,希望能够从中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来,揭露事件的真相,同时还无辜者一个清白!具体细节,看请看下文的讲述——崇文区起火70次!

    2004年4月,崇文区永外革新里24号院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天之内,院中几间堆放纸品的仓库不时地出现零星的火点,时而又冒起阵阵的白烟。出现火情的次数,竟多达70余次,而这仅仅是因为仓库管理员曾经从这里经过。

    有猜测认为,这位管理员身怀特异功能。难道管理员真是奇人?还是火情另有原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如此猜测?而为什么离奇火情,一日烧了70余次?

    笔者来到了这个发生离奇事件发生过的地方。

    走进永外革新里24号院,笔者看到这里已经恢复了平静,两三名员工正在整理货品。仓库里堆着各种纸制品,屋外的空地上也摆满了1米多高的纸堆。仓库中留下的黑色烧痕显示着这里曾经发生的火情。

    据这些员工的叙述,11月3日下午近5点,一间库房一角堆放着的牛皮纸突然冒起了白烟,被一位货主发现后,用灭火器扑灭。与此同时,另有几间库房也出现了零星的火点。30多人立即投入了灭火之战,他们将库房中的纸品搬到了室外。然而,库房始终是零星火点不断,更为奇怪的是,室外不相邻的纸也着了火。

    为了灭火,大家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点多。然而,在火情间歇了几个小时以后,4日8点过后,火情又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了下午4点左右。

    “一开始,大家用灭火器扑火。后来发现,只要用湿毛巾盖在冒烟的纸品上,火就会熄灭。”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向笔者描述了怪事的始末。

    一天时间,这样的火情竟然发生了70多次。永外革新里24号院究竟怎么了?

    而由于仓库平时严格控制火源,每次起火地点又不尽相同,甚至毫不相邻。表面与平常火情一样,可起火原因的不明,着火地点的离奇,让人很是疑惑。

    起火原因实在是扑朔迷离。正当大家都如同丈二和尚一般的时候,货主的家人将目光集中到了一位管理员的身上。

    据这位货主的家人观察,这位管理员所经过的所有地方,几秒钟后纸品就会起火,只要他在场,就会四处起火。而他走后,火情也就不再发生,而如果他再次经过火就会再次燃起。而发生火情的当夜,该管理员睡觉时,发现自己身穿的工作裤裤脚竟然也有三处着火。

    有人怀疑,这位管理员有特异功能。

    “他是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来到这里看管仓库不过10多天。平时从大门口进进出出,(他)看上去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看管仓库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他对于所传的“特异功能”,似乎很是怀疑。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从离奇火情发生后,这位管理员就离开了这个仓库。

    刻意逃避公众视线也好,碰巧离开也罢,神秘的管理员悄然离开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是,他曾向外界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表示最近的社会舆论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并没有传说中所谓的特异功能,“自己只是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而“特异功能”一说,不被科学所认可。

    面对纸品仓库的离奇火情,神秘的管理员到底有没有特异功能?他是不是引起火情的“源头”呢?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火工与烟火技术实验室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志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杜志明认为,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人存在特异功能”这种说法是不被认可的:“在社会中,时常会流传各种‘奇人’具有各种所谓的‘特异功能’的说法。说有的人可以‘耳测一切’,有的人可以用手指看书识字,有的人视力可以穿透墙壁等等。然而,事实上‘人有特异功能’这种说法是缺乏可能性的。”

    据他介绍,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没有完善的理论来正确、合理地解释“人存在特异功能”的现象。

    与此同时又有专家称:发生自燃基本没有可能性。

    如果排除了管理员“特异功能”的原因,那么,这些纸品的燃烧会不会是化学上的自燃现象?

    在杜志明看来,纸品基本没有发生自燃的可能性。

    他告诉笔者,自燃是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据他解释,要发生自燃现象,存在自燃物质是首要的条件。这些物质本身就具有自燃性,能和氧发生反应。然而,这却很难和此次纸品仓库失火联系起来,因为“纸张并不是容易自燃的物质,除非纸张的表面存有易燃的物质,或者其印刷字体上存在此类物质”。

    “温度也是引起自燃的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之一。只有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燃物质才会发生自燃。”杜志明分析认为,纸质材料在11月3日、4日这样10℃左右的低温天气下,基本没有发生自燃的可能。

    笔者随后查阅了11月3日、11月4日两天北京地区的天气情况,11月3日北京地区的温度是7℃~17℃,11月4日为7℃~13℃。

    “理论上,体积较大,化学反应性比较强的材料比较容易发生自燃。和自燃物相比,纸制品的化学反应很弱,常温下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自燃反应。”杜志明说。

    他同时指出,即便一堆纸发生了自燃反应,首先冒烟的也应该是纸品的中央部位,而不可能是纸品的边缘地带。另据了解,从那些从火情现场抢出的成件纸品来看,被火烧过的痕迹多在包装纸的边角。

    而相关部门称:调查已展开,尚无结论。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一天之内引发了次数如此之多的离奇火情?

    笔者来到了受理这起失火案件的崇文区永外派出所。

    据笔者了解,在火情发生的当天,公安和消防部门就赶到了现场,消防部门还对现场进行了录像。

    不过,公安部门透露,现场“并没有什么发现”。日前,他们已要求所有的纸品厂商对自己的纸品进行技术鉴定,具体的鉴定结果尚未出来。

    后记

    永外革新里24号院的神奇失火实在令人费解,起火原因更是扑朔迷离。看来要将这起离奇的失火案件弄个水落石出,还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调查。

    至于神秘的管理员是否是引起火灾的源头,无论专家还是消防、公安部门都一致认为,不能妄下定论。这位备受争议的管理员如今已悄然离去。

    究竟永外革新里24号院失火的真相是什么?何时才能揭开这个谜底?相信读者朋友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期待。

    五龙潭异象

    济南市五龙潭历时千年,传说,每逢重大变故此地必然有异象出现。2010年10月29日凌晨,五龙潭再现异象:一条长达六米、宽约半米的塌陷处出现于五龙潭。此景恰好印证了历史上关于此潭“天尤怒,潭自危”,引起了济南市民的热议纷纷。神奇景象为何而出现?是真有天怨?还是如科学家解释的那样是地质方面的原因?

    10月29日凌晨3时左右,位于济南市西门路附近著名的五龙潭公园内,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名泉五龙潭突然塌陷,塌陷处裂开了一条长达六米左右、宽半米的大口子。在场记者目睹了这一壮观场景:塌陷处在潭中央,水中的大裂口周围聚集了大量的游鱼,望着深幽幽的裂口,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由于五龙潭深不可测,从来没有人知道水有多深,也没有人敢下水去看个究竟。目前更不敢派遣专业潜水队员进入水中裂口去探察。

    这一事件让人不得不想起流传于五龙潭上千年之久的骇人传闻。现场市民也纷纷叹气这个令人恐怖的千年传闻,这个传闻也正好与历史吻合,自古关于此潭的“天尤怒,潭自危”这六个字似乎正被逐渐验证着。虽这样的传闻听上去不可信,但也给这事件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现场记者曾采访过一个坍塌时的在场人,在五龙潭东南侧开茶社的茶社经理陈允宪。陈经理向记者讲述了当时那令他恐惧的一幕:28日晚,之前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景象发生,天空很晴朗,夜空中繁星流动,没有乌云,他与公园值班人员聊天到很晚,然后回到他的茶社洗漱上床睡觉。睡到下半夜,不知道被什么惊醒了,当时并不知道是几点,醒了后他感到外面的天色异常红润,突然听到潭水中央处传来奇怪的声音,好像是什么东西往外涌动,又像是水泡在上涌,声音很诡异。突然潭中一声巨响,接着他感觉好似地震一样,连房屋都震动了一下,然后便再没有动静。由于过度害怕,他不敢出去查看,在床上一直待到天亮,清晨后,他来到潭边,发现偌大的潭子中央凹陷了20多平方米,而更怪异的事是,8点左右,他再来看,凹陷处竟然裂开一个大口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大量游鱼聚集在裂口处,仿佛是在等待什么,随后鱼越聚越多,好像整个潭中的鱼都来到这里,在裂口处游动,不肯散去……他大惊之下急忙报告了公园办公室。

    站在潭边看着塌陷处的大裂口,在深深的水中诡秘而深邃,使人感到寒意。五龙潭这个千古之泉自古就没有干枯过,不管济南如何大旱,水深不见底,没有人能知道里面的情况,而流传千年的传闻也让人更感神秘。

    传闻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唐朝玄宗李隆基时期,五龙潭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当时这里还是唐朝名将秦琼的府邸,并没有五龙潭,由于秦琼是唐开国名将,祖籍济南人,与程咬金、罗士信都是唐初的英雄,在李世民贞观年间去世后,他的儿子一直居住于此,后来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末期,由于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无度,从而朝政荒废,政体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秦琼之子由于为人刚正不阿,看不惯那些阿谀奉承、狡诈奸邪的小人,便与一些仁人志士聚集在府里痛斥朝廷的腐败与奸臣的恶毒,结果被小人告发。奸臣在玄宗面前大肆污蔑秦琼之子,玄宗大怒,派人来济南缉拿秦琼之子,并将秦府抄家,结果朝廷官兵刚来济南快到秦府地的时候,突然天空电闪雷鸣,有人见五条金龙闪现空中,随即秦府塌陷,塌陷处形成渗坑,大量水冒出,形成了今天的五龙潭。自此秦府便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而关于此潭传说更是很多,记载曾有水性好的人下到潭中,游入很深,发现一处府院,上写“秦琼府”,里面用具齐全,有人居住,明代还有人在潭边见秦琼显灵,等等传闻自古很多。

    而据历史明确记载,每逢治极乱世与人心向恶的时代,此潭便会发生异相,最近的两次有明确考证的记载一是1908年的清末,此潭在深夜突然沸腾,随即有一处风格明显是唐代的府院浮现,这在《山东志》有明确记录,还有一次是1938年,一夜之间潭中水声巨响,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水面漂浮着大量古书,目睹当时情况的是当时山东民办大学一李姓教员,而1982年,当时济南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对五龙潭进行两侧清理时,曾挖出一唐石碑,上书“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宅”,这石碑至今保留在五龙潭公园内,多年来,有很多济南市民在潭边捡拾到古物与器件,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最近一次的五龙潭异相发生在2002年,当时济南地区大旱,千年从没有干枯过的五龙潭也破天荒地干枯了,当时潭里水域面积被缩小到很小的一块。由于潭里有大量鱼与龟,人们为了不使鱼因为水干枯而遭殃,便准备把鱼与龟全部打捞上来转移。但是神秘的是,潭里的水已经很少了,鱼和龟根本无处躲藏,但人们在很小的一块水域却找不到任何鱼等水生物。由于五龙潭与外界水系或泉群没有连通,所以鱼不可能游到外面,但怎么就是找不到。它们究竟躲到了哪里?而2003年济南地区雨量增大,五龙潭又恢复了过去的喷涌,水量也恢复到以前,让人惊奇的是,那些鱼龟又出现了。所以有人断定,潭底必然有秘道,更加印证了秦琼府邸的传闻,而百姓则认为此潭里面有秦琼化身的龙在守护。

    此次坍塌事件,公园请来了很多水利和地质专家来考察原因,可是至今没有结果。

    山东省水文局一名高级工程师做出了推论:水下必然有暗道或者古建筑物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由于水下物体突然坍塌才造成潭底坍塌,而公园则认为只是水下的岩石经过常年腐蚀软化所以才造成了正常的坍塌,水文局的高工对此说法断然否定,并且指出不可能,并请示上级开始组成考察人员对五龙潭水下进行彻底的考究,但是在这样一个暗流涌动的深潭里,对第一个下水的人都是一种考验。

    但计划仍无法进行。因为水深不见底,也不敢贸然派人下水,而济南市民更多是相信潭中发生异相必然有预兆这么一说,毕竟已经流传千年之久。

    关于五龙潭的形成,专家们也各执一词。最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版本是:该潭的形成,应当是地质变化的结果。根据钻探得知,这里地底上层,是21.5米厚的第四纪黏土层,其下是40米厚的闪长岩,闪长岩下面是奥陶纪灰岩。由于石灰岩长期被地下水溶蚀,形成溶洞。日久溶洞愈大,在重力作用下,上层黏土和闪长岩塌陷,形成深潭。毕竟传说太为玄妙,除了亲历事件的市民,溶洞的解释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关于百姓捡到宝物的传闻。也有人提出:据《水经注》记载,北魏以前就有这片水,称净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传,五龙潭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则应,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自此便改称为五龙潭。根据古代习俗,祷雨时古代人会向龙王献上珍贵物品以示诚意。也就是会向水里扔下宝物。日积月累,大量宝物囤积于潭中。千年之后水利地质变化部分宝物浮出岸边,被居民拾到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这种说法却也有诸多疑点,而千年传说代代相传。也只是被一小部分人所接受。五龙潭是济南一大奇迹。它的身世、它的异相等,有种种神秘的地方引人浮想。千年恐怖传说现代人不足以惧怕。但也因为各种限制,无法在现有的科学与认知基础上对这些异相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戴着神秘的面纱,在莫测深潭中幽幽注释着费解的人们,静静等待着大家对它真正了解的一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